(二)主要管理做法 1、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美国武器装备维修实行严格的分级管理:陆军分为基层维修、中级维修和后方维修三级,基层维修由营、连维修人员在装备所在地和基层维修所实施,中级维修又分为直接保障维修和全般保障维修,前者由师后勤维修部门在机动维修所、固定维修所或装备所在地实施,后者由军后勤维修部门在半机动维修所、维修所和装备所在地实施,后方维修由陆军装备司令部下属单位在固定的工作设施内实施,包括翻修、大修和特种维修;海军分为岸基维修和海上维修,其中岸基维修又分为舰艇级维修、中继级维修和基地级维修三级,海上维修又分为作战部队维修(一级)和海上中级维修(二级)两级;空军过去实行三级维修体制,即建制维修、中级维修(基地修理厂)和仓储级维修,从1992年起,实行两级维修体制,即建制维修(机场维修)和仓储级维修。 2、加强装备保障的现代化一体化管理 美国国防部近几年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装备保障的现代化一体化管理,主要包括持续采办和全寿命保障(Continuous Acquisition and Life-cycle Support-CALS)战略,该战略通过在武器采办全寿命过程中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先进信息技术,采用数字化、标准化数据,改进工作程序,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和再利用,减少重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国防部正在实行两项计划,一项在沃斯-罗宾斯空军后勤中心进行,旨在将标准后勤系统与该中心的各种持续采办及全寿命支援保障工作连成一体,使中心的物质管理和仓库保养与标准后勤系统结合。另一项工作通过实现国防部内外多个仓库的一体化,以扩大沃斯-罗宾斯空军后勤中心的业务,更有效地支持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的工作,并通过标准后勤系统项多个用户提供技术支援。美国国防部统计:采用CALS管理办法,能缩短40~60%军品开发周期,使采办工作中的文件传输错误率减少98%,缩短40%的 国防部正在开发一个全球运输网络系统,以支持国防部后勤运输工作,缩短运输周期,减少运输费,提高运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国防部并考虑设立联合运输公司信息管理中心,以实现运输系统的标准化,避免系统重复。陆军为了充分发挥后方维修的作用和提高维修效益,推行"一体化后方维修计划",即把现役、后备役部队全般保障、设施维修、基地仓库和承包商等维修力量都由陆军装备司令部统一管理,按整个陆军的维修要求统一安排维修任务。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合理使用维修能力,提高维修质量,减少采购量,节约资金。 3、加强军种间装备维护保养的合作 美国国防部非常重视军种间装备维护保养的合作,装备维修部门注重在各级维修部门之间建立密切联系,经常互通信息,相互支援,分工协作完成。国防部设立了国防仓库保养委员会,由负责后勤的副部长帮办主持,成员来自各军种和联合参谋部的高级后勤管理人员和国防后勤局局长,负责监督和统一协调各军种的仓库保养计划,制定军种联合仓库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国防部还提出一项国防运输电子数据交换倡议,以加强军种间运输电子数据的交流,减少重复浪费。 4、扩大军外维修工作 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美国越来越重视利用军外力量承担武器装备维修,更多地采用工业界的经营方式,不断拓宽军外维修范围。1994年,国防部举行了一个政府/工业界资产透明度联合协商会,以提高资产透明度,减少库存和广泛采用私营部门的经营做法。"军外管理"(Qutsourcing)已成为美军提高装备维修管理效益的重要策略。"军外管理"几乎涉及美军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目前,美军已将其仓库维修保养工作的28%,剩余物资处理的45%,零部件配给的33%交给军外管理,未来几年里将进一步扩大。美国国防部最近发表的《通过军外管理提高战斗力》的报告透露:在1978~1994年的16年里,美军通过"军外管理"每年所需维持费降低了31%。 5、减少库存,提高周转 为提高管理效益,节约经费开支,90年代以来,美国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武器装备库存量。武器装备库存已由1989年的1070亿美元减至1996年的670亿美元,7年里减少了37%,预计到2003年将进一步减少到480亿美元(即比1989年减少55%)。美国国防部颁布的1998年版《国防部后勤计划》要求大幅度压缩后勤保障的成本和缩短后勤保障的周期。美国陆军提出的"加速管理"、海军"推进后勤"、空军的"依靠后勤"和海军陆战队的"精密后勤"工作都旨在缩短后勤周期和提高对需求的反应能力。国防部减少库存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更多地依靠商业后勤保障部门,国防部提出"供应商直接交货计划"和"供应商进货计划",由供货商向国防部用户直接交货,大大节约了国防部库存。通过这些计划,国防后勤局的物资库存减少了76%,周转期缩短了93%,管理经费减少了31%。 (三)综合性后勤保障计划 武器装备的后勤保障工作贯穿于整个采办过程,为统一考虑各阶段各方面的后勤保障事宜,管理部门必须从采办计划一开始就拟订并随着计划进展逐步完善"综合性后勤保障计划"(Integrated Logistics Support Plan----ILSP)。这种计划是项目管理组织及有关保障部门日后安排各项保障活动的指导文件。它明确规定各阶段有些什么后勤保障任务。怎样完成这些任务,以及由谁负责完成。这些规定,为指导保障部门的具体活动和商订合同中的保障条款提供依据。它是武器采办部门和承包商在从事后勤保障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工作指南。 1. 保障计划的制订 美国国防部规定,计划主任应负责制订综合性后勤保障计划;他要确保各有关部门都参与计划的制订过程,并将计划的重点安排在分系统一级。制订保障计划的依据是采办计划所规定的使用方案、作战环境和其他限制因素。所订计划必须符合每个型号项目的特殊要求,解决武器系统各方面的后勤保障问题。 从方案拟订阶段开始直至使用与保障阶段,采办过程的每个阶段都要制订或修订后勤保障计划。计划草案应在方案拟订阶段结束时完成,正式的计划应在演示验证阶段结束时确定,并随着采办计划的推进而不断修改。采办计划有了重大变化(如上级对计划有了新的指示、在人员与训练等保障因素和系统构形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加以修订。每个阶段的保障计划必须满足每个阶段的任务需求。由承包商完成的后勤保障活动和技术要求,应在阶段合同中明确规定。 2. 保障计划的主要内容 美军的综合性后勤保障计划,其内容与格式各军种不尽一致,并且要随特定采办项目的性质和需要而变化。但是,一般的保障计划大体包括如下一些主要内容: (1)武器系统的使用说明,包括政府提供的设备、材料及有关保障项目。 (2)各个后勤保障部门的职责分工及相互关系。 (3)武器系统在战时、平时的战略状态要求。 (4)后勤项目采购策略,包括为实现全寿命费用、可靠性与可维修性目标而采取的契约手段和激励措施。 (5)后勤保障分析计划,说明后勤保障分析方法和预计的结果。鉴于其对整个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可作为独立文件列入保障计划。 (6)可保障性试验与鉴定方案,即明确与整个保障任务和每项保障因素有关的具体试验问题。 (7)综合性后勤保障的各项因素,说明它们的目标、具体要求、验证标准、获取方法和相互协调等问题。 (8)后勤保障移交安排,说明保障工作如何由承包商转交给军方。 (9)保障经费,说明与保障有关的全寿命经费需求。 (10)部署安排,说明如何达到武器部署的各种要求,明确研制者、用户和训练等保障部门的职责。 (11)部署后的评价工作,叙述如何对有关保障状况的现场资料反馈进行分析、评定,说明评定方法和改进保障工作的策略。 (12)生产停止后的保障计划,说明武器停产后如何以经济有效的手段继续提供后勤保障,以确保其战备状态。产后保障考虑应突出关键保障项目。 由于武器系统极其复杂,接口甚多,后勤保障事务自然也很繁重。为便于管理与决策,最好能以图示方法。反映每项后勤保障任务同整个项目的阶段决策的相互关系以及各项保障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