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古尔浪洼 - 

【原创】我的职场成长历程——006 碰撞和挫折,是一种更深刻的成长

  [复制链接] 58
回复
918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
发表于 2012-5-28 20:18:05 | 只看该作者
不仅是鼓励我们,其实也是告诉我们,归零心态的重要性。当我们的心态一旦归零,我们便可以放下一切的包袱,勇往直前。
32
发表于 2012-6-3 11:55:57 | 只看该作者
期待及时更新!
33
发表于 2012-6-3 17:07:15 | 只看该作者
我来排个队,等更新。~这些东西对我非常有用!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16:05:25 | 只看该作者

006 碰撞和挫折,是一种更深刻的成长

俗语说,一个锅里吃饭,总会碟子碰到碗。工作中,这种碟子碰碗的情况尤其多。不仅同一家公司不同的部门和人之间会发生碰撞,与不同的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也多有碰撞。很多人怕碰撞,觉得麻烦,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凡合作,必会碰撞。而碰撞和调整合作的过程,就是一种互相进步和提升的过程,对于个人而言,则是一种更加深刻的成长。

我升任品质经理不久,发生过一次碰撞,一次严重的挫折,让我记忆深刻。而这两件事情,也使得我在此后的工作中,有了长足的成长和进步。

第一次,是在我刚升任品质经理不久时发生的。我们给一家公司生产了一批产品,价值好几十万。但客户在装配中发现,产品有缺陷,需要改进重做。这时候,就牵扯出来了一个大问题:谁的错?毕竟,谁错,谁是要承担责任的。我们公司的工程设计人员仔细分析发现,客户提供了多页图纸和补充条款,其中有矛盾。但我们的设计人员没有发现这些细节差异,按照图纸为依据进行了转换设计,致使我们生产出的产品在客户处无法安装。这种官司,有时候很难打,是类似于客户和我们都有错的那种错。但客户处于强势,在我以前的经验里,往往会全部赖给供应商。

所以,在与客户去谈判和处理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公司的底线是:我们赔一半,不能全接受。我的任务是,尽量让客户承担的多点。

接待我们的,是他们的采购总监。见面后,还没等我们开口解释,他便说:“这批产品暂时就放在我们这里,货款我们照付。我重新下订单给你们,请按照重新修改过的图纸生产,货款照付。等到新产品顺利出货后,我们再联络你们一起来,想办法处理这批产品。”

这个处理方案和答案,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同行的工程部经理还试图再讨论一下谁对谁错,谁应该承担责任的问题。他示意停下。我从谈话中约略听出,对方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非要马上追究出谁对谁错。这跟我接触过的大多数客户不同。

后来,我跟他熟了之后,问起这件事,他答:“工厂间合作,这种情况难以避免。花很大的力气去讨论谁对谁错,是没有价值的。最后,往往沦入谁强势,谁赢的境地。但也可能因此失去供应商。对于我而言,追求产品尽快上市,让整个生产系统最快速度恢复生产,比我证明供应商错了,向供应商索赔几个钱重要的多。何况,之前,我已经跟我们的设计部门沟通过,这批产品,只要进行小小的返修,就可以用在以后的返修品,或者后续的产品里,只是返修需要浪费些时间。因此,最好的方案,就是按照修改后的图纸,最快速生产一批产品。”

这是我的思维模式,第一次与客户形成“碰撞”。这次的“碰撞”,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虽然我知道客户与供应商之间应该“协作”、“共赢”,但我比较怀疑。毕竟,现实中,每当产品出现问题,我的客户几乎清一色都会将责任推到我们身上。至少这次的事件处理,让我对工厂间的“协作”和“共赢”有了新的认识。

而且,也正是因为这次“碰撞”,使得我在当时那种环境和条件下,对与供应商的合作观念发生了变化。之前,我受到的训练,也是跟我的客户一样,有错,想办法怪给供应商。之后,我会首先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考率。我会认真分析是供应商的错,还是自己的错,尽量寻找将双方的损失都减到最少的方法来处理。如有必要,我会主动与供应商沟通,跟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很多时候,我会在一个项目开始之前,甚至会主动联系供应商派人来公司,我们事先进行相关培训和沟通,这样,他们在后续的供货中,就会少出很多问题。等等。也因此,在前后的几任品质经理中,供应商对我的评价比较高。

对我第二次影响至深的“挫折”,则发生在我与欧洲一家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

那几年,公司在高速成长,产品不断转型和提升。所以,碰撞和煎熬比较多。最大的一次挑战,是与一世界500强的公司的合作。

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公司,还有我自己,都开始由那种“土鳖”式的管理、工作、思维方式,向比较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由过去接国内单,开始转向接国外单,以欧美和日本为主。

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提升速度较快,所以,通过了一家欧洲的世界500强公司的认证,可以向他们供货。这对我们来说,当然是个天大的喜讯。公司上下,一片欣喜。老板自然是最开心的人,在不吝赞誉我们的同时,还没有忘了发奖金鼓励。

但煎熬,也恰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在花了半年时间通过客户的认证后,又花了九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前期量产的磨合。实际情况是,进展一直不顺利。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生产出的产品,出货前,又不计成本和人力物力、千挑万选几近完美的产品进行包装。但货送到荷兰后,客户却总认为不合格。那些产品,就连我都用放大镜一个个看过了,仍然通不过客户的验收。

刚开始,我还能花十二分的耐心,应对每一件投诉和每一个那怕微小到我们用放大镜看,都几乎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但当这种现象持续了九个月,客户仍然不满意的时候,我开始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客户是不是不想要我们的产品,所以总是找一些不算问题的问题,来敷衍我们。我真心这样认为,因为那些被客户判为不合格,不能用的产品,若按照以前的标准,送到国内或者当时我们的任何一家客户手中,都应该是非常优质的产品。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件大事发生了。客户在刁难了我们九个月后,终于同意我们大批量供货。我当然很高兴,之前积累的对客户的不满尽去。打足200%的精神,严格控制整个生产过程,自己亲自参与,100%验证产品合格后,将几百箱的产品,发往荷兰。却不料,客户在生产中,发现0.5%存在性能隐患。因此,客户要求:1,退货,重检出货;2、报废,重做。几百箱啊,价值百万,怎么可能因为这么一点比例的问题,就退货,甚至提出报废呢?

很快,我收到了他们航空快递的所谓存在性能隐患的样品切片,及切片放大的照片。一看切片和照片,我的肺都给气炸了。首先,他们所说的缺陷,即使以要求最严格的美国军用标准来衡量,也算是合格的;其次,他们所谓的0.5%,竟然是活生生用了我们200个产品做破坏性试验,抽到了一个所谓“缺陷”;第三,他们试验的条件非常苛刻,竟然完全不按照美国军标,或者国际标准上的试验条件,事先进行处理,而是直接拿出产品,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就用最苛刻(没有任何标准可支撑)条件进行的测试;第四,客户观察到的所谓“缺陷”的角度是非常偶然的,如果按照常规作业,是很难观察到的。我在接到客户的投诉后,自己亲自制作了400个切片样品观察,根本就观察不到他所说的缺陷。我从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客户。

我将这个情况向我的上司反馈,他也觉得不可思议。他说,他参加几十年了,如此苛刻的要求,确实是第一次见。于是我大胆讲出我的怀疑:“是不是客户不想要我们的产品,所以才这样挑毛病?”他也点头,说:“有可能。”但他还是比较谨慎,想了很久,说:“不妨再沟通沟通看,也许他们真就有特殊的要求呢?”

但我觉得沟通是多余的。既然他们如此挖空心思刁难我们,我们再如何解释也于事无补。我认为,不如直接找仲裁机构来进行仲裁。所以,我将产品送到了国内一家权威的实验室进行测试,结论合格。而后,我又送到英国一家国际知名的实验室进行测试,结论仍然是合格。于是,我将这两份试验结论报告,发给了客户。

客户表示,接受两个实验室样品测试的结论,但仍然不认为批量产品是合格的。0.5%的不良是他们在抽检中发现的,是确实存在的。即使偶然出现,也不能说明这批产品合格。所以,这批产品,他们绝对不能接受。但他们可以派出技术人员,与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如果这批产品我们公司希望他们用掉,他们推荐我们购买一种特殊的设备,派人到荷兰,100%进行检查,选别出这种有隐患的产品,确认提交给他们的完全合格后,才行。

看,我们一强硬,他们就让步吧。我觉得,他们的这种说法,无非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所以,我坚持将所有资料和证据,提交给法务部和商务部,请他们申请相关机构进行仲裁。我特别坚持的是,这种客户,越早放弃越好。算算,前前后后,我们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超过一年。花在他们身上的成本,高的离谱。即使勉勉强强能供货,也肯定是只有赔的份。与其如此,还不如趁着这个有利的机会,放弃掉。还有机会和可能挽回损失。

商务部和法务部也同意我的意见。但老板却制止了。他的意见是,去一趟荷兰,看看客户的状况,以及我们的产品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时间紧迫,我们的签证都来不及,所以最后,是老板自己亲自去的。

老板花重金,买了设备,并不计成本,在荷兰雇人,对我们所有的产品进行了100%的检查。而后,他将检查不合格的产品,空运回国,让我进行切片分析。他说:“就算是按照现在最严苛的标准,这些产品都算合格。但我还是希望你确认一下,他们说的缺陷是否真的存在。”

于是,我从那些选别出来的“不合格”产品中,又抽取出来了400个样品,按照他们在荷兰选别时,标识出来的位置,进行了切片分析。结果,我发现,真的存在他们所说的缺陷。这让我很是惊讶和震惊。

不久,应老板要求,荷兰公司派了工程师到我们公司来。他们向我们解释了,为何他们不能接受这种国际上所有标准都认为是合格的产品。他们说,他们的产品组装后,会发到世界各地,主要用在地下抽取石油的泵上。这类产品,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关乎生命,必须要做到360天24小时无故障不间断作业。他们所投诉的这种缺陷,虽然从没有实例证明曾出过事故,但理论上会存在隐患,所以他们绝对不能接受。

至于我们无法像他们一样容易发现缺陷,他们认为是我们的设备陈旧,以及操作技巧不够科学的问题。所以,他们带了新的检测设备过来。他们将与我们一起工作一段时间,训练我们的检测方法,并与我们一起在生产线上进行追踪,找到问题源为止。

果然,其后的一段时间,荷兰来的两位须发皆白的工程师,每天跟我们一起,一个工序一个工序,一个细节一个细节,追踪问题。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们真的找到了问题源。同时,他们对我们的工程师和操作人员,重新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在他们培训后,那些之前我认为是偶然才能观察到的问题,被一逮一个准,果然能被很快很准确切片出来。最后,在确认我们都已掌握了检测技巧,改善了问题后,两位工程师联合签署了一个合格证书,证明在他们的培训下,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检测的方法和技巧,并找到了这个问题源,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才返回荷兰。

从此之后,我们给这个客户的供货,再也没有出过问题。我们的供货量开始大幅度提升。一年后,我们被评为他们的全球最佳供应商。在这家客户的推荐下,我们还获得了欧洲颁发的全球中小企业质量金奖。

这件事情给我的启示和思维方面的冲击颇多。第一,从此,我不再臆测任何一件客户投诉,每个投诉,我都会严谨、认真跟进和沟通,在没有得到充分的确认和验证前,我绝对不会反驳客户;第二,客户任何的要求,其实都是事出有因的,即使他初听起来是离谱,不合理的。如果我们真的怀疑,就应该彻底搞清楚;第三,人的思维和观念转变是最难的。即使我们认为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已经转变了,其实骨子里和潜意识里,未必就真的转变了,往往要经历一些比较严酷的过程,才能真正转变;第四,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如何的开明,如何能接受新东西,其实,我们的潜意识里,还是会有意无意的会自以为是,本能底进行抵触和抵抗。所以,在接触任何新事物的时候,做到能如空杯,不带任何成见地接受,是我们需要终身去修炼的课题……
35
发表于 2012-6-4 17:19:50 | 只看该作者
精彩!请继续!
36
发表于 2012-9-9 22:02:03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拜读楼主文章,受益匪浅。感谢!
37
发表于 2012-9-10 12:28:48 | 只看该作者
不怕,我有电子词典。于是,每夜,我伏案翻译资料,一个词一个词啃,一段话一段话蒙,实在不懂又不通的,在网上搜,打电话求教素不相识的专业人士,最终,搞明白了材料上所提供的所有参数和条件。



38
发表于 2012-9-10 14:33:55 | 只看该作者
一下子仿佛回到初中时代,感触记忆的闸门弹了下开了......
39
发表于 2012-9-10 17:41:02 | 只看该作者
007跳槽其实是件劳心劳力的事
    在第一家公司工作了5年多之后,我忽然有了跳槽的冲动。一是因为在一家公司待久了,有一点倦怠感;二是在一家公司待久了,做事熟门熟路,处理问题驾轻就熟,就难免不求上进起来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一次,跟另外一家公司的品质部经理聊天,才知道,我的收入太低了,竟然是他的三分之一。

    于是,我决定跳槽。

    在此之前,我其实已经接到过多多家公司挖角的电话邀请和约见,都婉拒了。但我都跟他们保持了良好的联系。所以,当我内心煎熬挣扎,表露出想离开的意思之后,立刻接到了七八家公司的邀请。

    我去看了,聊了,觉得有一半是我想去的公司。

    于是,我在剩下,与自己觉得中意的三家公司分别进行了接洽和沟通。

    其中一家,不是做PCB完整产品的,而只是做单一工序的加工的。当时,这家公司在行业里规模最大,而且口碑非常好。所以,约见后,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达成了一致意见。该公司老板给了我非常丰厚的薪水和条件,我觉得非常满意,于是兴冲冲的回去了。

    不料,两天后,我刚递交了辞职报告,却接到了该公司老板的电话。在电话中,他告诉我,他觉得给我开的条件比其它同职位管理人员高太多了,他担心难以平衡,所以,希望我另谋高就。

    另谋高就?

    我就被这么冠冕堂皇的四个字,涮了一把。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我觉得非常恼火。但之后,仔细想了想,也好。至少,此时说清楚,被到工厂后,他才找这样的借口强。

    而且,我也不得不承认,我当时之所以中意这家工厂,其中一大半的原因,是基于一种不太健康的考虑的。我想的是:这家工厂,只做PCB产品中单一工序的外协加工。所以,这家工厂的工作,相对做PCB完整工序加工的工厂,要简单,轻松,容易将工作做好。实际上,若静心细想,这样是不对的。说老实话,逐一对比对自己有利的成长和发展条件,此工厂并非我选项里的上选。

    如此一想,我也就使然了。
    而且,此时,我已递交了辞职报告,已顾不上愤愤不平,或者垂首顿足了。我得赶快解决下一个去处的问题。而且,递交出去的辞职报告,我不可能也采取跟这位老板一样的方式,跟老板说“一时糊涂”,给收回来吧?再说,辞职这回事,你不想,也就没啥。但当你内心动摇,一旦想离开的时候,那种感觉,确实也犹如弦上的箭,恨不得马上射出去,再不回头。

    于是,我迅速转向了我中意的第二家公司。

    其实,这家公司起初并不在我的优选范围内,但公司的老板在此之前,多次约见我,我多次婉拒。在我被前家公司婉拒的第三天,他再次约见我,颇有三顾茅庐的诚意。其时刚被第一家公司拒绝,加上确实盛情难却,于是,我在一个周末,跟他在梅林见了面。
    他之前是做贸易的,也曾经开过一个小型的加工厂尝试,手上有钱,所以想投资做实业。之前,我们曾经有过业务往来,他经销的产品出现过问题,处理的正是我。因为有过一些碰撞,互相了解的反而多一些。他对我的严谨和实事求是,有较深刻印象。所以,当他听说我要离开的时候,力邀我加盟。他给的条件比第一家公司优厚很多,而且是希望我去做厂长。他说:“所有的部门经理你来找,我不参与。”

    说实话,我比较心动。我觉得以22岁的年级,便能去做厂长,是个非常好的成长和锻炼机会。所以很爽快答应了,当但我晚上回到宿舍,独自一个人认真思考的时候,却有了不同的想法。

    首先,我还是觉得我太年轻了,缺乏做一个厂长的经验和积累。之前,我虽然在生产和工程设计部门做过,但时间都太短,基本算得上是惊鸿一瞥,略知皮毛而已。工作6年来,只在品质部门做过,绝大部分的经验还是在品质控制方面。对于全面驾驭一家工厂,还是有所欠缺的。做好一家工厂,不应该只是贪图它所提供的优厚待遇,首要考虑的,应该是能否管理好这家工厂,能真正带领这家工厂成长和发展,而不仅仅是条件和待遇。
    其次,在与老板的聊天中,他谈起的一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之前办过一家小工厂,请人管理。但在短短一年的时间,管理人员换了四个。那天,在聊天时,他随口就对已经离开的四个管理人员做了点评。而且,他的点评,都比较负面,觉得这些管理人员,要不就是来骗钱的,要不就是水平太次,或者人品太差,等等。我听时,不是特别舒服。当时没有做声,但内心颇多想法。

    在工厂里做个员工,普通管理人员,其实离老板还是比较远的。所以还好。他们大多要做的,是通过工作,获得报酬,得到晋升,一些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此时,有个好上司,或者一个好环境,要求和梦想可能就能达成。但如果你做高管,你主要面对的是老板,所以选老板很重要。一个在你面前随意臧否自己的管理人员的老板,我觉得不会是个好老板,往往,在未来,也将不是个能很好理解、支持和容忍你的好老板。因此,这家工厂,能长久合作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既然一开始就产生了这样的看法,还不如早早放弃的好。

    于是,在仔细认真思考之后,我婉拒了这位老板的邀请。工作是我需要的,尤其是这样一个好职位,更是像我这种没啥学历的打工者梦寐以求的机会。但既然一开始就看到了未来的失败,不如放弃,另觅合适机会。

    于是,我开始将目标转向第三家公司。

    但遗憾的是,第三家公司,也谈的不是很理想。

     此时,离我离开公司的时间越来越近,但我却没有了合适的去处。

    怎么办?我是坚持寻找符合我心目中要求的公司,还是降低要求,在那些原本一开始不考虑的公司中,先寻找一个去处?

    其实,找个去处,对我来说,很容易。但我心中多有不甘。既然我最初想离开的真正原因,是想要有所突破,我就不能随便迁就,找一家工厂了事。而且,当时我之所以把大部分工厂排除在外,是因为我看上了一家做新型PCB,叫FPCB的东西。这种产品,当时在国内只有两家做,一家是外资,另外一家,是一家大型国营企业下属的三级公司在做,他们从美国引进了这种新技术,并从美国购买了全套新的设备。

    但这家公司不大对外招工。即使招工,也局限在自己系统中的各公司里,只偶尔从外面招聘一些他们系统内部也找不到的人才。

     有这么多条件的限制,是很难进去的。

    正在我绞尽脑汁,想着用什么办法进这家公司的时候,机会竟然自动找上门来了。

    一天晚上,下了班,我去总工宿舍找他,谈一些技术问题。谈完问题后,闲聊起,总工问我:“听说你辞职了?”我答:“是。”他又问:“有去处了吗?”我答:“有几家,但不理想,我不太想去。”总工说:“XXX的总经理前几天跟我聊天,说,让我推荐一个管理品质的人给他。我正在想,哪里去找合适的人呢。既然你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去处,要不,我给他介绍,你去看看?”

    我听后,心中一阵狂喜。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信然。于是拿那着总工给的那家公司总经理的电话,美滋滋回宿舍休息去了。

    那一夜,我休息的不是太好。碾转反侧,始终无法进入深睡眠。一方面是兴奋,另外一方面,是紧张。其实我是不应该紧张的。见过那么多老板,谈过那么多职位,该有的经验都有了。第二天一早,睡眼惺忪起床,忙晚手上的工作,赶紧给那家公司的总经理打电话。还好,对方一口就答允了,并约定好了见面的时间。

    到约定哪天,我准时赴约。但说实话,结果让我很失望。虽然总经理非常有气质,看起来不像个搞企业的,而像个学者。但工厂实在是不怎么样,只是一栋厂房的一层半而已,还没有我之前工厂的五分之一大。而且,整个公司的人数也很少,还不到200人。我问了问产值,上一年才做了5000万不到。实在是太小了。更搞笑的是,他们招聘的职位,是品质主管。比我之前的职位低很多。如果说那天还有什么事情让我高兴,没有吐着血走出来的话,就是他们给的薪水还马马虎虎,当然不算高,但至少比我之前那个公司的薪水略高一些。

    我很是沮丧。晚上,无精打采地回到了工厂。回到宿舍的那一刻,说实话,我拿脑袋撞墙的心都有了。一边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一边自己跟自己嘟囔:你呀你呀,放着厂长的职位不当,却跑去应聘个主管。就算是世上蠢人一箩筐,也没一个蠢到你这种程度。越想心情越糟,最后糟得连胃口也没了,于是晚饭没吃就上床了,在自己的嘟嘟囔囔中,和衣迷糊睡去。

    那一觉不知睡了多久,忽然惊醒,坐了起来,变得很清晰。我拍着自己的脑袋,对自己说:你呀,蠢蛋一个。这是个新型产业,新型产品,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你不应该太在乎一时的得失,而要放眼远望才对啊。想想,这种产品未来应该会呈爆炸式成长,那时,整个行业必然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你若现在加盟进去,好好干,好好成长,以后不就成抢手货了?多好的机会啊,竟然如此想。笨蛋!

    其时,月光如水,注满我的小房间。我自己开心的大笑几声,心情好爽,倒头又睡了。这次,一觉就睡到了大天亮。起床,阳光已经洒满了房间。

     我赶紧起床,打电话给面试我的总经理,说:“我很开心您赏识我,招我去做品质主管。我会在半月后准时报到!”




40
发表于 2012-9-10 17:49:53 | 只看该作者
008从头再来又何妨

在去新公司报到前,我设想了种种的可能和挑战。比如,工作方式方面的挑战,毕竟,我从学校一出来,就一直在港资企业做事,可能跟这种带有国营背景的公司,会与之前的不同。还比如,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不同,但无论如何,这家公司在沿海,而且做着一个在中国都算是新鲜和新型的产品,这些方面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但到我报到的时候,还是被吓了一跳。而之后的遭遇,也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我到前台,说是来报到的。前台一个黑黑的,说一口湖南普通话的女孩子,对我爱答不理。我以为她忙,等了30多分钟。但也似乎没见到她忙,大部分时间做在那里跟不断路过和进出的人闲唠嗑。于是,我又跟她说,我是来报到的。她的态度依旧,又晾我在那里30多分钟。我的火气不打一处来,正准备给她说第三次的时候,总经理正好从门口经过,看见我了,说:“xx,这是我们新招的主管,你给安排一下住宿和办公桌。”

接下来的效率,快得吓人,只见那黑黑的女孩,几个电话,10分钟不到,三方回报,宿舍安排好了,在xxx号;办公桌安排好了,在三楼;饭卡及厂牌也弄好了。而后,她让人拿我的行李去宿舍,亲自带我上三楼,去认我的办公桌。此时,我才知道,原来她不是前台,而是前台女孩的上司,那天,前台女孩请假了,她临时替代一下。

这次报到,算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我的信心开始有一点动摇,我隐隐觉得:这家公司,够呛。

第二天,正式上班,我去品质部报到。品质部的经理前一天已经见过,只冲我点一下头,而后,就把我扔在我的办公桌面前不理我。整个上午,没有人同我讲话,也没有人给我安排工作。到了下午,我看这样待着不是个事,于是主动跑去问经理,有什么工作需要我做。他答,没啥事。又埋着头玩电脑去了,把我晾在了那里。

我看了看,觉得这样似乎也不是个事啊。于是主动提议,我去生产线上学习学习。埋头看电脑,半天不啃声的经理,抬头看了我一眼,说了一个字:“嗯。”又低头忙活他的去了。

我很是奇怪,怎么这里的人都是怪怪的?莫非这里的人都是火星人?或者,这家公司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得,这不是个什么紧急的事,先不管了,去生产线上看看再说吧。

没人带我,我一个人在生产线上溜达过去。整个下午,我沿着产品从原料来料,进出仓库,加工,到出货,整个完整的流程看下来,算是初步了解了这是个什么产品,加工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说实话,当初我选择来这家公司的实话,觉得之前的产品PCB,现在的产品是FPCB,随觉得会有不同,但不至于完全大不同吧?不料,看完产品及生产过程,发现,跟之前的生产方式和思路,完全不一样。PCB是硬质的电路板,FPCB是挠性的电路板,这一软一硬,在材质选择,生产工艺选择,加工方式,工具设计思路等方面,天差地远。唯一相似的,是他们的名称。

也就是说,虽然我已经工作了6年,在品质管理和PCB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就产品而言,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我必须要从头开始学习起。

我到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天,我去上班,经理仍然是老样子,不理不睬,自己忙自己的。于是我只好主动跟他说,我去生产线上学习。他也依旧是“嗯”一声。于是我便上生产线了。

如此这般,很快,一周就过去了。

到了第二周,我看老这样子不行啊。于是,主动跟经理讲,看看能不能分配我一点工作做?经理沉吟了很久,跟我说:“要不,你先分管QA的部分吧。”我说:“你能不能跟QA系统的人宣布一下?”他看了我一眼,说:“我看,不必了吧!”不必了?你让我分管QA,却不跟QA的人说,我怎么管?我正琢磨怎么跟他说呢,他又埋头看他的电脑去了。

我一看,得,看起来他是真心没心思理我。我还是自己努力吧。

于是,我在生产线上溜达了几圈,想了想,去找管实验室的工程师。

一周来,我自己在生产线上学习,通过接触,慢慢了解了品质部的整个状况。品质部二十来个人,以这位工程师,资历最深,威望最高,能力也最强。在品质部内部,他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因为我也有点真东西,所以两个人一周来,聊的甚是投机。他约略也知道,老总招我来是做品质部主管的,所以也有意无意,向我透露了公司里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以及一些品质部内部的情况。他甚至向我暗示,品质部经理不喜欢我,是知道我曾经当过品质部经理,担心取代他。所以,才故意给我难堪,想让我走人。言辞间,听得出来,他对经理是不怎么尊重的,也不怎么放在眼里。我也听其他人讲起过,他对经理颇有微辞,经理常当没听见。

我去找他,实属迫于无奈。我总不能自己跑到生产线上去,对着员工讲:“嗨,各位,我是没有被任何人任命过的QA主管,你们得听我的吧?”经理不理我,也不走正式任命的程序,只是让我“管”,是有意在刁难我。但实际上,我要在这里立足,也真得“管”啊,不“管”,怎样出成绩,被大家接受呢?

而要“管”,我就得找到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实验室的工程师。我跟他说,经理让我分管QA,但没有对QA宣布,能否请他给QA各组长和工程师说一下,咱们一起开个小会?他想了一下,答应了,帮我召集了QA的所有员工。在简短的会上,我介绍了一下我自己,卖弄了几个新鲜观念,算是稍稍吸引了一下QA的员工,而后,乘机宣布,公司让我来管理整个QA系统,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虽然曲径通幽,但好歹,我总算是将自己的身份和工作职能,介绍给了整个QA系统的人员。

实际上,自己向QA宣布自己的身份,对我而言,不算最难的事。最难的部分,还在专业这边。这个工厂的产品,以及这个行业,对我而言,是全新的。如果说品质理念,品质工具,管理知识等,我还能用以前的知识和经验支撑的话,对产品的认知和判断就完全不行了。我必须得从头学起。其实从头学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的重点是,作为QA的头,我要对生产线上出现的各种难题马上做出判断,并处理一些已经积累下来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支撑。虽然我用一周的时间,快速熟悉了生产线,并通过跟踪产品实物流动的方法,搞清楚了各关键控制点,和主要的问题所在。但毕竟时间太短,了解和学习的不够深入,不足以应付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

就在我把自己推销给QA系统的第二天,经理交给我一个任务,要我跟合作的一家客户谈标准。长期以来,两家公司一直为标准接受的问题纠结,他明确表示:“这个只能你谈,其他工程师和组长,不适宜参与。”“不适宜?”实验室工程师跟我撇嘴:“连他都谈了几次,搞不掂的标准,让你去谈。你来才8天啊!还不准别人帮忙,这不明白着为难你嘛!”我笑笑,没吭声。

为了这次标准谈判,我通宵查阅了关于FPCB外观接受的日本行业标准和美国行业标准。我发现日本行业标准比较详细,条款也定得比较合理。于是,我以日本行业标准为蓝本,将之前我们与这家公司合作中的所有有分歧的问题点一一标注了出来,根据实际的情况,写了详细的接受标准和理由。我发现,大家过去最多的分歧,是在外观方面,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不到6点钟,我便跑到车间,从FQC检验出的不合格产品中,选出来了40多个我认为介于临界点的样品,封样。

下午,客户来了。

这个客户确实很拽,也很刁。见面,先给我来一通下马威。将我们的产品从头到尾批评了一通,数落我们的产品是如何如何的次,我们的系统是如何如何的差,我们公司跟他接触的人,素质是如何如何的烂。而后,他的矛头对准了我:“你们公司怎么回事,经理谈了几轮都谈不好的事,让主管来谈。你来多久了,你到底懂不懂产品啊?我听采购说,你以前不是做FPCB的,你要是不懂,别浪费我时间啊。”

我微笑着回答:“杨先生,不好意思,以前我们做的确实不够好,我向您道歉。但从今天开始,你会接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团队,看到一种跟过去完全不同的工作风格,同时,也会体会到我们跟过去完全不同的改进速度。杨先生,您先别生气,不妨将今天当做验证这一切的开始,看看能否令您满意。”

杨先生用很奇怪的眼光注视了我一会,说:“那好吧,开始吧。”

于是,我们开始到具体内容的讨论和谈判中。对于那些明显是我们问题的,我爽快承认,并答复出我们能改进的日期。对于那些对方要求过严的项目和条款,我逐一解释,除了旁征博引美行业标准,日行业标准外,我还给出实物的封样。杨先生初期还会强词夺理,找个机会训我两句。不到20分钟,他完全沉浸了进去,变成了跟我逐项探讨。我们总共花了2个多小时,讨论了40多个条目,其中38个,杨先生完全认同我的判断,只有两个不接受。他给我耐性解释,这两个为什么不能依据美标和日标判断,因为这是他们产品设计中的一些特别要求。我表示理解,并接受。终于,这场在我来之前就已经持续了几个月的标准之争,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讨论完问题,中午吃饭时,杨先生问起我:“李先生,之前我听采购说你是个新手,才升任QA主管。怎么感觉不像啊?请问你以前在哪家公司,做什么的?”

我笑答:“杨先生,在FPCB行业,我确实是个新兵。不过,我做PCB 6年了,对电子产品有一点点基础和经验……我以前在XX公司当品质部经理。”

他笑说:“难怪你今天的表现这么专业。今天我的态度不好,请多担待。希望以后有机会多交流。”

我说:“一定,一定。”

这件事情,很快在公司里流传开来。那些QA系统里,原本对我持怀疑态度的人,也改变了观念,逐步开始接受我。有一天,我去实验室,负责实验室的工程师冲我竖大拇指:“我听说你谈标准的事了,很棒!放心,以后工作方面,我们会给你支持的。”

这次标准谈判,不仅改善了我们跟这家客户的关系,而且,也使得我在公司完全立住了脚。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