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懒及各位家人,我是88年遗传学硕士,这里我向大家汇报一下,主流的遗传学家对“是有鸡还是有蛋”的解释,可能有些闷,供大家参考,以博家人一笑。 上世纪50-60年代,遗传学(Genetics)流行“基因突变 Gene Mutation”学说,这一学说的主要观点是,环境的条件变化,导致生物的基因突变,部分“好的”突变,在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与人工选择(artificial selection)下,被保留下来,成为新的品系。达尔文的进化论得到了遗传学的解释。 在这个假说下,主流的遗传学家对“蛋与鸡”这个古老的命题有了新的解释,他们倾向于认为“先有蛋而后有鸡”,其逻辑如下: 1. 蛋是合子(受精卵)的生物学术语。(通常我们吃的蛋并没有受精)。 2. 合子中保留了鸡父本与鸡母本的全套遗传物质。 3. 由于环境变化(最明显的是射线,我国的航天育种世界有名,让杨利伟同志把鸡蛋带到飞船上去),受精卵的部分基因发生突变。 4. 不是所有“突变”的受精卵都能存活(指孵化下来,保留下来),不是所有的“突变”都是我们需要。部分“受精卵”能够孵为“小鸡”,而这些小鸡又带有我们需要“突变”特性(character)如无毛、无冠),这些特性能够遗传下去,我们决定将其保留下来。 5. 育种家让它作为亲本(看其雌雄)进行杂交,并在其F1-Fn代中选择这个特性。 6. 于是鸡的基因库(gene bank)中就“无毛”鸡,“无冠”鸡,而这些特性在原来基因库是没有的。 7. 由于合子的基因突破产生新的品系“无毛”鸡,“无冠”鸡,并又通过“合子”这个“载体”将这种特性遗“传”下去。 8. 因此,是“先有蛋后有鸡”的新品系。 基因突变学说导致现在的分子遗传学与现在的分子育种。 这个讨论给我们的启发是,传统命题在传统的层面是很难有新的突破。我们不妨放一放,不急于求成,不无休止的辩论,等一下,然后使用新的材料、新的发现、新的角度…..可能会有重大突破。 (回答完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5 19:04:1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