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fanxiaoxin - 

[房地产] 你们对顺驰有什么看法?

[复制链接] 66
回复
950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1
发表于 2004-7-29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顺驰的发展模式,我并不看好,激进中充满风险。就像一架高速旋转的机器,只要有一环出问题,必定整体报废。
52
发表于 2004-7-29 12:49:0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模式不错,各阶段求专求精,化解了各个阶段带来的风险并成功转嫁专业化的公司,融资上多渠道,多层次 。。。但不能照搬,只能借鉴,最终道路只能是自己走出来。

改善国内的地产公司内部高层次管理的机制和人员素质是不是应列为首要问题?炮砖引玉中。。。

53
发表于 2004-7-29 13:17:00 | 只看该作者
顺弛在北京的项目并不理想,在全国的战略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其今年回款100亿的目标很可能实现不了。
54
发表于 2004-7-30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dfgdfg
55
发表于 2004-7-30 15:36:00 | 只看该作者

顺驰大兴的领海做的还不错,我前些日子看过一次,广场和样板楼虽然有些粗糙,但地中海味道很足的,比较出乎我的意料。比林溪感觉有特色,跟他在天津的项目不可同日而语。

56
发表于 2004-8-9 16:54:00 |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04-8-12 13:28:00 | 只看该作者

夜总会——夜里总是要开会!

内部环境气氛太紧张,(我不是顺驰人)

58
发表于 2004-8-12 19:05:00 | 只看该作者

地产界两个男人一台戏(转贴)

孙宏斌:我们100亿的目标不是幻想

  王石:睁着眼睛说瞎话。黑马必死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两个男人玩对抗

  唇枪舌剑

  孙宏斌显然已经听说了什么。

  时间是8月7日下午3:30,地点是博鳌索菲亚大酒店。匆匆赶来参加第四届“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的孙,似乎等不及出席晚上的专场对话,而是单独邀请与会的20多名记者见面、座谈,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 “顺驰今年肯定能实现100亿的目标!”“我们6月份就已经化解了资金链的风险!”——话题还是老话题,但是在地产大佬云集的博鳌会场,被称做“地产黑客”的顺驰集团董事长孙宏斌显然无法再保持低调,他语气急促迫切,那双标志性的大眼睛中充满了无辜。

  而就在当天的上午演讲中,另一位跟孙一样在地产界特立独行的人物——万科董事长王石,谈到当前的宏观调控对地产企业的影响时,再次口无遮掩:“那所谓的‘黑马’,现在只能是熬着!”

  与会的500人绝大多数来自地产业界,“黑马”的所指不言自明。会场内爆发出哄笑。于是,下午3:30左右,就在本报记者在会场外专访王石时,匆匆路过的孙宏斌用力与王石握手、寒暄,旋即转身走向自己召集的记者见面会。

  王和孙的对台戏并没有就此结束。8月7日晚的一场对话再次将两人的个性展露无遗——主持嘉宾、首创总经理刘晓光问:“孙总,你先说,宏观调控中你最难受的是什么?”

  “其实要是最难受的还是钱。”孙宏斌答,“对策没什么。没办法,还是以前的办法,合作开发、快点发展。去年的目标实现了,今年的目标努力实现。今年我们一直在调整自己的目标,要达到100个亿,其实,根据我们最后一轮的保守估算,今年的销售回款可以达到120个亿。”

  “睁着眼说瞎话。这是吹牛!”孙的话音未落,王石话音响起。

  掌声和笑声再次弥漫会场。

  不同的“偏执”

  “当今的地产界,大腕们各有各的个性,譬如刘晓光的温文尔雅,冯仑的思想气质,潘石屹的艺术格调,任志强的豪放不羁,但是真正能用‘偏激’和‘执着’两个词来形容的,只有老的王石和新的孙宏斌。”博鳌会议现场,一位地产界的知名人士对记者说。

  但是,同是偏执,王石和孙宏斌的个性内涵显然不同。

  似乎与安徽籍“老乡”李鸿章、段祺瑞、陈独秀、张治中、冯玉祥、胡雪岩等名人一脉相承,祖籍安徽的王石精明、叛逆、外向、果断;他说话热情洋溢又充满机智,语感极佳,经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做事集权专断,不容辩驳,以致于有“万科就等于王石”的评价;而在兴趣爱好上,王石喜欢登山、摄影、打高尔夫,注重仪表,相对于其53岁的年龄,显得年轻而时尚。

  而出生于山西的孙宏斌则显然不同,他似乎更接近于雷履泰、阎锡山、傅作义等同乡名人,个性低调、内敛;他语速急促,快得不愿意按语法讲话,经常只蹦出一连串词组,需要听者自己去整理其中的逻辑,不了解他的人还会误以为他缺乏逻辑;他做事坚定,不达目的决不妥协,所以当年他宁愿与柳传志翻脸也不认错、不要老柳也要保护手下的“青瓜蛋子”;而在兴趣爱好上,除了读英文原版的小说和管理学书籍外,他不打高球,不爱看电视,几乎没有其他兴趣爱好,40多岁的孙宏宾斌显得质朴。

  而企业的性格往往就是企业家的性格。

  有20年历史的万科,不仅抛弃了历史上的电器贸易、服装制造、饮料生产等业务,还卖掉了获利甚丰的零售资产,同时在资本运作领域退出了参与投资的10多家上市公司,即使在房地产领域,王石和他的万科也只做住宅地产,对于目前获利甚丰的商业地产敬而远之;万科也不盲目追求规模,将业务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不追求高利润率和营业额,精耕细作而不是贸然突进。

  专业化、减法、不要多元化、集中攻击范围,万科的这一切,可以用“集中”来概括。

  孙宏斌的成长历史上有4年的牢狱之苦,后来白手起家,在天津经过10年的发展之后,在当地市场份额达到了一股独大的20%,2004年销售回款达到40亿元,并且储备了4000人的经营队伍。而今,苦修之后的顺驰突然提速,走向全国12个城市跑马圈地,“地产黑客”令业界风云跌宕。

  经历坎坷、面壁苦修、突然扩张,顺驰的风格可以用“爆发”来描述。

  如果说王石是一位收放自如的侠客,孙宏斌就是一位含辱负重的忍者。而恰恰是侠客的果断灵动,以及忍者寂寞之后的爆发力,造就了万科与顺驰在企业文化、战略战术上的鲜明分野。

  而“专注”和“爆发”恰恰是企业性格的两个极端,外向而果断的王石与内向而自负的孙宏斌“道不同不相与谋”。

  或许正是因此,2003年8月孙宏斌在重庆提出要2004年做100亿时,王石马上就反驳:“你不可能三年之内超过万科,超常发展违背了规律,九死一生。”而他相信,万科要从优秀到卓越,而优秀和卓越都不一定要大。

  而在此后的半年中,孙宏斌跑马圈地5000亩,屡屡得手:“有人说顺驰是一时冲动拍脑袋想出来的,实际上我都准备了三年。”他宣称:“对信念的偏执创造奇迹。历史是这样写就的,竞争版图是这样重划的,世界是这样改变的。”

  偏执者生存?

  赴博鳌参加“21世纪房地产论坛”,对于孙宏斌来说,就像是单刀赴会,因为行业内充满了对他的质疑,乃至愤慨。

  这是因为,2003年7月1日起全国实行土地拍卖制度以来,顺驰的强势出击已经令其他开发商们怨声载道。

  譬如,在2004年初的苏州工业园区一平方公里地块挂牌时,顺驰以27.3亿摘走这块土地开发权(2004年1月6日),而准备了一年多、志在必得的万科铩羽而归。据顺驰中国副总裁闵锋说,“听说万科有人哭了。” 

  而早在2003年9月,在竞拍石家庄(2003)009号地(300亩)时,顺驰以最终5.97亿的出价成为“标王”,河北卓达集团忿然出局。卓达总裁杨卓舒随后以一份“致业界的倡议书”的形式表达了他的不满:顺驰的竞买扰乱了石家庄的土地秩序,不但有可能将危机转嫁给消费者,而且给周边市场传递错误信号,影响石家庄土地的持续开发。

  2004年5月份后宏观调控政策到来,业界质疑顺驰的声音愈演愈烈,顺驰的资金链还能撑到何时?

  在主题演讲和接受记者专访时,孙反复介绍,其实,在宏观调控政策下达前的4月27日,顺驰就已经开始调整,先是停止了买地,后是引进摩根士丹利等合作伙伴,还加紧了已开盘项目的回款力度。

  “今年的目标实现靠的是2003年已经开盘和2004年继续在买的项目,也包括更早以前的项目。今年我们在天津可以做70亿,而所有项目全部是在三、五年前就买的地。”孙说。

  演讲中,他把顺驰比做“一棵在狂风暴雨中长成的参天大树”:“做第一是我们的理想,今年100亿目标是有坚强支撑的,没有支撑的目标就是幻想。我们知道我们要去哪,我们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都会坚决、坚定、执着地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行。”

  有靠近主席台的观众说,说这些话的时候,不善表达的孙的眼中出现了泪光。一场常规的商业演讲秀承载了更多的内容,以致以前的哄笑被十几次的掌声替代。

  而依然在行业中稳居“大哥”地位的王石则轻松得多。

  除了演讲之外,他几乎被各路记者所包围,王石也在不停地说话,坚持的观点还是一条:万科坚决要走专业化的道路,而且会坚持只做住宅地产。原因是,按照国际惯例计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上升的趋势要持续到2013年,而宏观调控并没有降低人们的购房需求,因此,即使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万科达到几百亿的销售规模完全没有问题。

  “有的人选择先做大、再做强,这是将过程和目标弄错了。”接受专访时,记者提及“黑马”现象,王石语气坚定,“什么都逃不过时间!”

  孙宏斌也相信时间,他说,100亿能不能实现,到年底就清楚了。“其实我们只是在按做企业的基本规律做地产,他们不按规律做,就要把我们视为另类吗?”孙宏斌说,“我不是偏激的人,我只是说实话不糊弄人。”

59
发表于 2004-8-12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转贴的他人观点

我不同意王石的观点! 让我们先看看孙宏斌,何许人也!这样可以更好的判断顺驰如今行为的性质。 在顺驰出现前,孙宏斌其实已是非等闲之辈的人才了。在联想工作期间,孙的价值已超过了当今已如日中升的扬元庆和郭为。孙是柳传志三种人才划分中那种“能一眼看穿,一做到底”的第三种最顶极的人才。其离开联想乃至当啷入狱的原因,不管多么复杂,能力过强是其核心点。而发端于天津的顺驰,在今天驰骋全国之前,在天津的市场份额已达20%,2003年产值已达40个亿。而在天津盘踞的10年间,孙最大的特征就是远离“圈子”,远离媒体。显然,说“大话”的顺驰及孙本人并非轻薄之徒,也不似心血来潮!看得出,今天的一切都是有备而来。

顺驰敢于比别人更高的价格拿地的精髓就在于对土地价格走势的判断,即“对大局判断的不同”,而绝非声称的在单块地块的市场研究上与同行有了多大的区别。此时顺驰对土地研究的把握,是不“出偏”即行,而非所谓的“火眼金睛”,看地入木三分的功夫;对土地取得否的标准,也转变为关注土地的价值,而非价格。好比面对全面上扬的股市一样,此时对土地资源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快速的“入市”,买准“优质股”,而不在于价格。何况顺驰参与竞标的都是“标王”性的土地,而“地王”似的土地本身就有“价格决定价值”的特点,其唯一性越强,成交价的高低对成交合理性的影响就越小。而而顺驰拿地的价格,也仅仅是比“理性”的竞争对手高了最后的“一锤”,也就谈不上“疯狂”。顺驰目前唯一要做的,就是在竞争对手在用同样的思维方式拿地之前,迅速完成其圈地的过程。这,就是顺驰不顾一切“疯狂”迅速拿地的理由。

至于孙本人是如何解决资金链问题的,待我吃饭先,下回见分晓。

60
发表于 2004-8-13 11:15:00 | 只看该作者

就着清风徐来说的泰达控股万通发表点自己的意见。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光鲜。

1、万通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完美。万通的问题在于能说不能做,公司名气和业绩相差悬殊。万通的股权结构存在很多的问题,估计存在出资不实、转移利润实现管理层持股等现象。

2、泰达也不想想像中那么强大。我认为好的投资性国有企业集团的成功在于:(1)善于向政府要资源;(2)善于通过要到的资源说事,实现证券市场上的融资。当然企业老板能做到这两点要很有思想,很有关系,很有个人魅力,知道要什么资源,直到怎么整合资源。泰达是可以做到这两点的。但泰达的问题在于:(1)受政府影响太深,内部关系复杂;(2)除刘惠文外,高层有思想的人不多,中层能做事的人不多;(3)有些国有银行对泰达已经心存疑虑。

3、总的看来,这件事情还有实现了多赢:(1)万通获得了土地资源,还是在地价飞速上涨的天津;(2)万通管理层的权益得以套现;(3)泰达可以拿万通向银行、政府、公众说事;(4)泰达终于获得了一家有一定开发能力的房地产企业;(5)泰达又可以多控制一家上市公司。但是这件事情对机制改造、对人力资源对接等方面的意义不大。那些只是说出来蒙媒体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