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fanxiaoxin - 

[房地产] 你们对顺驰有什么看法?

[复制链接] 66
回复
916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1
发表于 2004-6-3 21:16:00 | 只看该作者

冯仑: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这样一个隆重而富有意义的活动,那么今天在这里我想主要介绍一下我们合作的初衷,以及我们未来的一些展望。大家知道我们去年发布了关于在房地产行业竞争的一个新战略,我们这个新战略也可以通俗地说,就是由香港模式转为美国模式,就是由一个全能的房地产开发商转化为一个以投资能力见长的专业的房地产投资公司,那么我们的业务将集中于四个关键领域,就是高端的住宅土地开发经营商用物业以及定制服务,随着战略的制定实际上带来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我们在执行这样一个战略当中,我们有什么资源的保证?大家知道制定一战略非常容易,也非常难,容易就是把它贴在墙上,难是在执行中怎么执行下去,所以我们希望战略不在墙上供起来,就需要所有的资源。  如果说我们现在发现房地产行业一个可选择的战略的方向,应该说还是很简单。 那么要变成一个深入的实际行动,变成商业上的成果是非常难的。那么我们沿着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就考虑我们最需要的两样东西,一个是合适的资本规模和必要的一个合作伙伴;第二就是我们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体制优势。大家可以想到民营企业更多的是在第一件事情上不会糊涂,但是说用什么样的体制结构来接受这些资源,其实更重要。

所以对我来说,我们要想的问题其实就是同时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资本的问题,所以我说叫合适的资本和有价值的战略伙伴。第二事情就是把这样一个东西放在一个合理有效的体制框架内,这两件事情最后同时解决,新战略才有价值。否则只是拿钱只解决第一个问题,甚至解决这一个问题一部分,第二个问题没有解决,有的企业第二个问题解决了,或者是解决不错,但是第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我们首先确定了我们发展需要扩充资本。那么我们万通地产从9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十个年头,我们的资本在资本层面上没有扩张,这样就限制我们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适度扩张我们的资本。

  选定投资人我们经过反复的评估以后,我们希望这样的投资人,不仅能有资源的优势,也就是不仅有货币资源的优势,还应该有跟我们行业相关的土地优势。同时不仅有资源的优势,还应该有体制的优势,所以我们这样的反复筛选的结果,经过广泛研究、论证、接触,最后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泰达,泰达同样也经过广泛论证、筛选和基于泰达资源经营的安排,最后把兴趣点也越来越跟我们吻合。这样我就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合作伙伴。

  泰达本身是一个国企,但是它又不完全是国企,因为泰达的成长历史是随着天津开发区的成长而成长,泰达现在它所有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是一个合普通传统国企非常不同的国有控股的一个市场导向的一个企业,因为泰达有诸多的第一,也有诸多的经营优势。所以泰达的体制,是克服了国营企业传统的有一些毛病。比如说传统的国企是有约束无动力,而传统的民营企业是有动力无约束,就是国营企业在经营的动力上是不足的,但是自我的约束甚至主要外部的约束是足够的,而民营企业赚钱的动力是无限大的,但是自我的约束是非常不够的,而且有时候还可以逃避外部的监督。

  那么这样就造成长期民营企业的诚心问题不断被质疑,而国营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不断被质疑,我们观察到泰达在不同的企业大部分都是跟外面合作,或者是跟国外公司合作,所以有长期开放和合资,按照国际惯例运作的优势。对于万通来说,接下来就是最大的挑战,能不能接受严格的外部的监督机制,以及内部对自己提升道德层面的自我约束力,这对万通来说是一个挑战。如果万通选择了泰达,就意味着既要选择放弃民营的一股独大,同时要接受强有力的股东监督和外部监督。这对万通来说实际上是解决民营企业有动力的问题,还要解决万通长期的制度的问题。所以我们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讨论,最后我们下决心走出这样一部,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和企业界的朋友,包括王总、任总同行当中也讨论过这些问题,他们都给我很大的信心来支持我们走出这一步。

  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我们今天能够达成这样的合作,应该说泰达本身新国企和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的这种锤炼下的品牌和资源,加上万通十余年在这个行业专注经营的体会和目前已有的企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格局,对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保证。那么这样我们思考就能够保证我们在资源和体制两个方面保证我们的新战略实施,从而解决民营企业在下一个十年进入主流的市场竞争当中,取得一个有利地位。大家知道,民营企业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那么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总量上已经不能小视,但是就个体来说,民营企业的规模普遍还不行。比如说现在上市公司,地产上市公司前十强,只有一家民营企业资本规模不到5个亿左右,就是复地,其余都是国有主导和混合所有制。

  那么万通经过这一次增资扩股我们跟前十位相比,我们的股本规模是第五。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来看,民营企业就是一个问题,全国有30万房地产企业,大部分都是民营,但是规模比较小。在未来市场发生变化,普遍不适合市场的要求,而且面临非常大的财务压力。那么我们做出这样一个重大的决策,实际上使我们在竞争的资本层面上取得了一个有利的位置,这是第一。

  第二,民营企业长期以来会误导,认为能赚钱企业就能生存,很多企业认为自己能赚钱就认为自己是企业家,也就是说我们很多民营企业在机会导向,项目博弈,多元化扩张这样一个基本路线上走了十年之后应该反省,万通经过连续多少年的反省之后,我们现在主张战略导向,以理财为核心,全面提升经营绩效这样的模式万通希望和泰达的合作,不仅解决合作当中的资源需要,同时更主要解决民营企业自身认识上的飞跃,同时接受严格的制度制约,同时提醒我们在市场竞争当中的地位,从而把我们商业模式的创新变成一种资源上的重新的组织和体制上的一个创新,最终给股东一完美的答卷。

  我相信,这样一个合作,未来能够做到对股东有很好的回报,同时也给客户以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也给政府和社会以应尽的一个报答,最后对于我们员工的发展也给出一个广阔的前景,我希望最后我们这样的一个合作,能够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我们今天在这里做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我们每一句话和每一个承诺都是有价值的,我们每一分每一秒对股东都是值得的,谢谢大家!

42
发表于 2004-6-4 13:48: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清风老大好厉害啊。。。

我还是坚持品牌生成资本的观点。

43
发表于 2004-6-7 23:33:00 | 只看该作者
顺驰的魄力确实值得称道。但是,现在房地产业的这种环境,不能与万科起步的时候相提并论呀,现在又是政策紧缩。而且,顺驰这种经营模式,从长远来考虑存在问题,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成熟的经营模式,而不仅仅是靠年轻人的冲劲,靠非常理的工作模式来实现的。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种努力没有效果,多考虑如何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
44
发表于 2004-6-10 20:51:00 | 只看该作者

孙宏斌绝对堪称一个谋略家,顺驰的所有表现都在其掌控之中,当然现在顺驰的表现有点走钢丝的感觉,但并非走钢丝的人都会摔死的。如果顺驰在香港上市成功,与摩根斯坦利地产基金合作实现,顺驰是可以渡过危机的。当然前提条件是顺驰上市后改变战略,从这种冒险激进转为构建企业的核心能力体系来。而这对张宏斌来讲,已经在安排之中啦。不信,看看顺驰香港上市的企业架构吧!

挑战传统习俗,无论成功与否,都值得尊敬!中国的地产业届沉寂太久啦,那些大腕们已经不习惯跑步,慢吞吞的走惯啦!并试图将这种散步的模式定义为“规律”,可叹啊!

[em05][em01]
45
发表于 2004-6-16 09:14:00 | 只看该作者
知道顺驰还是从“顺驰林溪”开始,印象比较深的是她的案名
46
发表于 2004-6-18 13:47:00 | 只看该作者
听说顺驰在郑州与浙江的老大--绿城集团交过锋,不知谁赢了?
47
发表于 2004-7-25 13:00:00 | 只看该作者

看看苏州的湖畔天城,问问顺驰卖了几套?

祝愿顺驰早日退出苏州市场。

48
发表于 2004-7-26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1、顺驰有点像传销组织、邪教,每个人都满口战略,都充满了狂热的情绪。确实令人感动,但这种纯粹的热情能维持多久令人怀疑。顺驰的会多、会晚,基本上都是务虚会,统一思想是主要目的,很少解决实际问题。

2、顺驰很能发动关系,适应当地环境,桌子下面的东西顺驰敢做,并且胆量很大。

3、顺驰没有管理,尤其是对分支机构的管理,这存在很大的道德风险。上海公司尤其如此。

4、顺驰的地产操作诀窍是:拖+快。需要己方付出的款项能拖则拖,想尽一切办法拖;项目开工、销售尽量加快。这从很多媒体的报道上可以看到。另外,顺驰的地方项目的设计、策划由总部控制,这在地方上往往体现出一定的领先性。

5、顺驰的资金管理理念比较领先。顺驰目前至少在天津、上海、北京等地做过四次集合信托计划。国内地产商无出其右。但顺驰今年实现海外上市的可能性较小。顺驰本来也有国内上市的机会,但是他们只同意以项目公司的名义上市,不愿整体上市。

6、顺驰目前贡献较大、业绩较好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天津和一些二、三线城市。上海、北京、苏州等地工作开展不力,风险很大。据说目前天津二手房市场出现调整迹象,这可能会对顺驰的代理、开发业务都产生不利的影响。

7、曾经看过北京顺驰的领海项目以及周边的翡翠城、原生墅项目。领海在价格策略上存在严重问题,销售远远达不到预期,他们的销售人员看来信心也不足。听说总部对北京的资金回流状况非常不满,近期将会有大的人事调整,高层除了荆宏会被连窝端。但这几天顺驰的信托产品将会成功发行,可能会对这一局面有所缓解。顺驰本次信托预计筹资1亿以上,利率5%以上,农总行提供担保。

8、顺驰最近有一些项目因为质量问题与业主产生纠纷,我国地产商基本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以此判断顺驰将会垮调论据不足。

9、我认为顺驰目前的出路在于:一定要确保上市,上市的意义不只在于本次上市融资,还在于顺驰拿到了一个长期饭票,在于顺驰可以利用债务杠杆以放大的方式扩大信贷规模;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实施维持策略,不再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干快上”的方式拿新的项目;重点发展二、三线城市市场;文化转型,变务虚的文化为务虚与务实并重;加强规范化管理,对中层一定要加以制约。

10、顺驰垮调后果将会如何?绝对是可以媲美德隆的大事件。从利益各方来看,银行将会形成大量的呆坏帐,将会对我国国有银行改制重组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顺驰的子公司中可能有一些会存活下来并成为中国地产市场的中坚;苏宏斌已经不担任管理职务,并且常驻美国,顺驰快点对他损害不大,他既有可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卷土重来。

49
发表于 2004-7-27 12:22: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 能说的具体一些吗?

16个月 ?这个时间的依据?请指教!

50
发表于 2004-7-28 17:42: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喜欢顺弛的用人模式,太势力!不是正规大学就不录用,不论你的综合素质有多好!

有一种一棍子把人打死的感觉!和他们在网站上人力资源的宣言有冲突,难道正规大学的人都很厉害吗?看看老孙能支持多久!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