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供应商管理(续)
记得在成都的时候,因为新产品开发,需要购买一台烧结设备,由技术员提出了设备的技术要求,然后寻厂家,就在成都找到了一家工厂制造该设备,价钱由技术厂长谈好了后,技术厂长叫上我跟他出去看厂。那时觉得看厂倒是一件好事,可以出厂去转转,至于要看什么就没有很清晰的概念。跟着技术厂长骑车到了工厂差不多11点多钟,在对方厂长的陪同下,到车间看了看,给我的印象还是个工厂,逛了差不多半小时到了吃饭时间,然后就是对方厂长请我们到一个酒店吃了餐午饭,考虑到供应商近,好有技术服务等等,回到厂就决定买了。付了首期款设备买回来就开始用,感觉效果不是很理想,就想请对方来指导一下,这时对方要我们付第二期款,厂长感觉效果不理想就不付款,不付款对方就不来人,事情就托了下来,烧结工艺就自己摸索了。最后这台设备的钱好像就给了一半多,始终没给完,最后就不了了之。
因此对于这次进行供应商评估我个人认为,供应商评审应该没有问题,样品试验都过了,到时工厂招待好点,害怕搞不定。但考察的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对方居然没有通过考察,货不订了。
考察的具体细节我不清楚,后来听课长说经理他们到了工厂,工厂的现场管理很差,产品的生产过程看不到任何的控制和记录,同时对方说新产品技术保密,产品的配制方法和相关参数也不展示,最后考察团很失望,连午饭也没有吃就走了,当然对方也没有通过评审,最后这个厂家也没有成为公司的供应商。这件事给我很大的震动居然会是这样的结果,我对供应商评审有了很深的认识。事后我赶紧找相关的文件来看,结果知道了供应商审查居然有那么多的要求,技术的、工艺的、试产控制的、文件控制的、检验控制的等等各方面的要求,要通过审查还真不简单。通过这次学习,为我以后的工作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那时我经常就在想要是那家工厂知道了什么是正规的供应商审查要求就好了,这样结果就可能好些了。后来我看到一份文件,就更为那家工厂感到可惜。因为事情过去一两个月后,我看到那家工厂厂长给考察团经理们的一份说明(恳请)信,内容大致是:那家工厂为了想成为T公司的供应商,在工厂资金很困难的情况下,专门到县了争取了一笔经费,作为攻关费用,召集的较强的技术人员华了近二十万元进行试制,最后基本达到技术要求,但工厂的运作一直以来不注重管理制度的建立,因此到审查时拿不出资料来看。对方厂长希望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对工厂管理进行改进以满足我们的要求。但这份资料没有能打动考察团,还是没有再给他们机会。这件资料更令我感慨,要是他们平常能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在平时能自觉遵守,其结果肯定不至于此,如果能成为T公司的供应商,那就意味较大的订单,及时的付款,效益的好转……唉,质量管理可以出效益啊,可是这观念那时不是为很多人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