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fisherljy - 

[读书评论] [原创]《组织能力的杨三角:企业持续成功的秘诀》其书其人

[复制链接] 31
回复
1101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发表于 2010-1-14 12:40:37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看过一个公式,performance=willing * ability,
放到这里,willing和员工思维是同样的意思,ability和员工能力是同样的意思,
但是另外一个三角,公司治理,其结果不就是要有优秀的员工思维和员工能力吗?这个是与和另两个三角有不对等之嫌?

书还没看过,不知道作者是如何阐述的,妄想而已。
22
发表于 2010-1-17 21:58:5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野毛虫在2010-1-14 12:40:37的发言:
以前看过一个公式,performance=willing * ability,
放到这里,willing和员工思维是同样的意思,ability和员工能力是同样的意思,
但是另外一个三角,公司治理,其结果不就是要有优秀的员工思维和员工能力吗?这个是与和另两个三角有不对等之嫌?

书还没看过,不知道作者是如何阐述的,妄想而已。

 

这个公式指的是个人管理吧,不是公司管理个人用的,我理解

23
发表于 2010-3-6 07:28:07 | 只看该作者
   这里的战略能力似乎应该是指战略实现能力而非战略思维吧,由此才可能有之后与组织及员工相关联的建构。不过,这种建构的逻辑关系依旧是可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这种建构只可能建立在确定的战略基础上,有什么样的战略,就可能有怎样的组织实现以及相应的组织与员工的能力要求。这里不存在逆向的逻辑。进而,一种虚构的,孤立的,或称之为理想的组织能力或员工能力,也只能成为企业政治的面相而已。
  德鲁克说,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能力主义的危险是精神贵族式的,因为它隐含着自我优越感,隐含着唯我独尊的虚妄,并最终成就道德上的僭越。不错,成功的创业者的确有不同常人的能力与美德,但这种内因归因最终却很容易演变成对他人的道德标杆:金屋藏娇的老板要求员工忠诚;热衷于在人际关系中寻求成就感而从不学习的老板处处抱怨员工缺乏能力……
  不过,这也说明,在信心满盆的时候,人们容易产生人定胜天的激情。人类历史中出现的各种能力主义,大至国家,小到企业,都与此有关。当然,太平盛事或盆满钵满之际也特别能赢得人心。所以也不奇怪信奉能力主义的华为为何盛产眼高手低的员工。
  组织能力当然有这东西,不过,它当然是与组织目的相关联的。有怎样的组织目的,就需要怎样的组织分工。换言之,真正的组织能力与聚化在组织普通个体身上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关系。真正在起作用的,是与组织目的相关的一整套技术系统,而不是单个的蚂蚁或蜜蜂。
  在某种程度上,这其实也是现代性组织的基本特征之一。现代性最重要的特征是,人们被自己的创造物所创造。而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创造物,便是各种各样的技术系统。也正是这些技术系统,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性的变迁永远都是范式转换式的。具体到企业,当然也可以用组织和流程重整这类词来描绘战略转变或战略实现,但通俗说,其实依旧不过是,人们究竟要做什么事,以及如何做事的。
  也因此,战略的核心问题始终都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问题与德鲁克的“谁是我的客户”的问题基本是同构的:我能够以及应该对谁用何种方式提供何种价值。换言之,它是“如其所是”的。用个人领域更容易理解的说法便是,当我们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以及该做什么后,如何做自然就不成问题了。戴明主义和精益生产当然也是技术系统,但这样的技术系统只能辅助特定的战略且不能拯救战略。柔性作为一种能力首先就建立在正确的需求判断的基础上。
  当然,企业主喜欢能力主义,因为能力主义至少可以让他们摆脱战略决策的责任而对员工始终提出权威者施舍者的要求与裁决。教授专家们也喜欢能力主义,能力主义至少能让他们回避预言的风险而轻松地抬起指点人们这里做得不对那里做得不对的骄傲的手指。
  真正的战略能力只与领袖有关。也唯有领袖,才可能真正带来革命性的范式转换。可惜的是,关于这一点,我们的确无法多说什么,因为与未来有关的“正确”很少是能被规定的。
  说点不合适宜的话,只是想多少提醒下,多点谦卑我们才可能更尊重事实也更愿意去了解事实,而只有真正的理解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
24
发表于 2010-3-6 12:03:5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听话在2010-3-6 7:28:07的发言:
   这里的战略能力似乎应该是指战略实现能力而非战略思维吧,由此才可能有之后与组织及员工相关联的建构。不过,这种建构的逻辑关系依旧是可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这种建构只可能建立在确定的战略基础上,有什么样的战略,就可能有怎样的组织实现以及相应的组织与员工的能力要求。这里不存在逆向的逻辑。进而,一种虚构的,孤立的,或称之为理想的组织能力或员工能力,也只能成为企业政治的面相而已。
  德鲁克说,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能力主义的危险是精神贵族式的,因为它隐含着自我优越感,隐含着唯我独尊的虚妄,并最终成就道德上的僭越。不错,成功的创业者的确有不同常人的能力与美德,但这种内因归因最终却很容易演变成对他人的道德标杆:金屋藏娇的老板要求员工忠诚;热衷于在人际关系中寻求成就感而从不学习的老板处处抱怨员工缺乏能力……
  不过,这也说明,在信心满盆的时候,人们容易产生人定胜天的激情。人类历史中出现的各种能力主义,大至国家,小到企业,都与此有关。当然,太平盛事或盆满钵满之际也特别能赢得人心。所以也不奇怪信奉能力主义的华为为何盛产眼高手低的员工。
  组织能力当然有这东西,不过,它当然是与组织目的相关联的。有怎样的组织目的,就需要怎样的组织分工。换言之,真正的组织能力与聚化在组织普通个体身上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关系。真正在起作用的,是与组织目的相关的一整套技术系统,而不是单个的蚂蚁或蜜蜂。
  在某种程度上,这其实也是现代性组织的基本特征之一。现代性最重要的特征是,人们被自己的创造物所创造。而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创造物,便是各种各样的技术系统。也正是这些技术系统,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性的变迁永远都是范式转换式的。具体到企业,当然也可以用组织和流程重整这类词来描绘战略转变或战略实现,但通俗说,其实依旧不过是,人们究竟要做什么事,以及如何做事的。
  也因此,战略的核心问题始终都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问题与德鲁克的“谁是我的客户”的问题基本是同构的:我能够以及应该对谁用何种方式提供何种价值。换言之,它是“如其所是”的。用个人领域更容易理解的说法便是,当我们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以及该做什么后,如何做自然就不成问题了。戴明主义和精益生产当然也是技术系统,但这样的技术系统只能辅助特定的战略且不能拯救战略。柔性作为一种能力首先就建立在正确的需求判断的基础上。
  当然,企业主喜欢能力主义,因为能力主义至少可以让他们摆脱战略决策的责任而对员工始终提出权威者施舍者的要求与裁决。教授专家们也喜欢能力主义,能力主义至少能让他们回避预言的风险而轻松地抬起指点人们这里做得不对那里做得不对的骄傲的手指。
  真正的战略能力只与领袖有关。也唯有领袖,才可能真正带来革命性的范式转换。可惜的是,关于这一点,我们的确无法多说什么,因为与未来有关的“正确”很少是能被规定的。
  说点不合适宜的话,只是想多少提醒下,多点谦卑我们才可能更尊重事实也更愿意去了解事实,而只有真正的理解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

——还是那句话,看书和现场听课、互动差别还是很大的。

本话题讨论的是在战略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建立与之匹配的组织能力的话题。

在课堂上,杨教授还阐述了组织能力和战略的“互动性”,包括调整战略。

谢谢楼上的分享和精彩的观点,尤其赞同最后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适合时宜,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谦卑、敬畏、透明、感恩的空杯心态。

25
发表于 2010-3-6 12:10:19 | 只看该作者

听上去是很战略型的一部书,一直听到大家推荐,我争取把手上阅读计划做完回头认真阅读下。

26
发表于 2010-3-6 14:02:12 | 只看该作者
   我理解的组织能力,是组织在确定战略背景之下的技术系统的一部分。要说到考量,最适宜考量组织能力的,也是各种流程性的维度,比如典型的成本/收益、时间/速度、柔性、风险。换言之,组织能力是与组织的价值创造链密切相关的,既需要围绕价值创造链条来构建,也应该以这样的维度来衡量。
  只有当员工本身即是核心价值创造链的一部分时,与员工有关的因素才能构成组织能力最重要的逻辑基础。这种情况在企业这种经济组织中并不多见,相反,更多见于必须发挥高级智慧的教育与研究系统。或者反过来说,如果某种战略需要特别的人,或对人进行特别的筛选、培训才能成功,那多半这种战略本身就有问题。恰如其分的战略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来实现,这本身就应该是清楚的,不需要复杂判断的。
  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些,是因为对人的特别要求,几乎最终都会上升到政治性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集体主义文化背景最深刻的烙印之一。也唯有在威权的背景之下,人以及对人的道德性要求,才成为政治的核心。而这一切,说白了,其实都出自占有性的欲求,就好比我们的父母用别人的孩子数落自己的儿女,妻子们以别人的丈夫埋怨自己不成器的老公一样。
  就现代性本身而已,起关键性作用的,是技术系统本身的进步,而非人类,特别是个体人类智慧的进步。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美国革命之于现代民主,避孕技术之于妇女解放。即便在企业领域,推动现代管理出现乃至进步的最重要的2个背景,也是现代教育(知识生产系统)和现代财务技术。
  德鲁克也同样关心结构性因素。而之所以人口因素特别重要,是因为人口因素的变迁中隐含着范式变迁的直接线索。这种价值直觉甚至贯穿于他全部的著作,在而今的知识生产体系中,其实已经很难再发育这种旁观者的清醒与诚实了。
  回到这书的题目,如果说在确定的战略背景之下的战略实现势必会涉及员工因素,这当然无可厚非。但要说到企业继续成功的野心,则几乎必然是政治性的。这是我对所有威权系统的最朴素而本能的警惕。
27
发表于 2010-3-6 21:17:09 | 只看该作者
好书啊,我也下单了,谢谢楼主推荐。
28
发表于 2010-3-10 22:06:26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没有看过这本书,看渔人码头介绍,首先是一个图,这个已经记住了,似乎作者很懂得图形思维,这些员工思维、员工能力、员工治理,这些因素在一般的管理书都有,这里被杨国安结构化了,估计不仅仅是结构化那么简单,一定有丰富的内涵,我去看看。

 

29
发表于 2012-9-21 10:51:19 | 只看该作者
供求关系不平衡就会出问题!
30
发表于 2012-11-8 11:54:09 | 只看该作者
买了,还没看完,看完分享~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