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督两江》中,曾国藩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两江总督的位置,节制江苏、江西、安徽、浙江四省。但也在这章中,曾国藩又遭遇了一次失败,在驻军祈门时险被太平军攻破营帐。曾国藩连遗书都写好了。
一、两江总督
曾国藩获得两江总督的位置,并非当时的咸丰皇帝突然改变了对曾国藩的态度,虽然曾国藩已经转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采用黄老之学为人处世。但曾国藩作为当时江南最有力量的一支军事力量领导人且又是这支力量的创始人,再加上汉人身份,咸丰皇帝是不放心的。
此外,咸丰皇帝还说过谁先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就封谁为王,但清朝祖制是不得封汉人为王,两江总督又是实际上统筹对抗太平天国的岗位,也就意味着有很大的可能性曾国藩将是第一个攻破天京的人。一旦到了那是,咸丰皇帝是给曾国藩封王还是不封王呢,封王,有违祖制,不封,那不是自己说话不算话,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那可是">那可是ersonName>君无戏言的啊。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咸丰还是将两江总督的位子交给曾国藩呢。这就不能不说到当时的形式,让我们不得不感叹时势造英雄。
当时,真正被咸丰皇帝寄予厚望的是朝廷派重兵驻扎的江北和江南大营,分别驻扎在扬州和南陵卫,且统帅先后被咸丰皇帝换成了清一色的满人。咸丰皇帝的打算很明显,要让满人成为第一个攻破天京的人,也因此给与了大量的金钱援助,甚至还挪用了本来答应支援湘军的二十万两银两。
只可惜,江南江北大营实在是不争气,江北大营先后两次被太平均击溃,最后由江南大营节制。而江南大营的在咸丰六年时就被太平军击溃过一次,在咸丰十年,更是被李秀成和陈玉成全线击溃,最高统帅张国粱溺水身亡,和春兵败自杀,江南大营彻底崩溃,使得皇帝在江南无可用之兵,不得不开始依靠湘军。而当时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在江南大营攻破后,就带着一群衙门官员仓皇出逃,无疑,两江总督就该换人了。
即使在此时,咸丰皇帝在考虑两江总督人选时,第一个考虑的还不是曾国藩,而是当时的胡林翼,然后要曾国藩代替胡林翼出任湖北巡抚。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咸丰还是对曾国藩抱有很大的成见。最后之所以最终确定曾国藩,这是因为肃顺的推荐以及胡林翼给当时皇帝的奏折,才使得咸丰最终确定了曾国藩的两江总督位置。两江总督的位置,确定了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时代的来临。
以上的情况,作为在进程为官十年,筹建湘军也近七年的曾国藩来说,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曾国藩依然对皇帝忠心耿耿,殚精竭虑的为朝廷办事,在感叹曾国藩忍耐力的同时,也感受在当时社会中人的自尊、地位的卑微、低下,无论是取得了多少功绩,但在是皇室的眼中,仅仅是一个奴隶而已。
二、曾国藩和身边几个人的恩怨
在曾国藩一生中,和好几个曾经和他关系很好的人甚至曾经是自己恩人的人决裂。
1、 王錱和曾国藩
王錱是湘军的元老,但最终两人分道扬镳,其矛盾在于招兵。王錱是一个打仗勇敢,且野心很大的人,曾国藩招兵本为当时的江忠源补充兵员,但王錱却瞒着曾国藩招兵两千人,试图为在南昌一次战役战士的兄弟复仇,实际上这是想另立门户,建立自己的不世之功。而这事,也被率勇而来的曾国华所知并告诉了曾国藩。曾国藩也因此心存芥蒂,并利用机会将王錱调离了湘军。事实上,在此之间,曾国藩对王錱就有所不满,主要是在长沙时,曾国藩得罪了湖南官场,而王錱则和当时的巡抚骆秉章关系不错,因此每次都能从骆秉章那获得军饷,而对曾国藩,骆秉章是想给就给,不想给就没有,自然曾国藩心里就不愉快了。
咸丰七年,在曾国藩丁忧期间,王錱率部援助江西,也因此,当时所有的重任都压在王錱一人身上,为了挽救当时的形式,王錱有时候要一日本溪数百里,终于因劳累过度而亡,死的时候只有33岁。
曾国藩和王錱之间的矛盾曾经被传到湘乡,曾国藩的父亲还写过信就此事向曾国藩咨询。而王錱的父亲则一直认为是曾国藩将自己的儿子害死的。
2、 李元度和曾国藩
李元度和曾国藩的关系这是更加曲折。李元度曾经是曾国藩最为感谢的两个人之一。曾国藩对李元度有“三不忘”。说得是曾国藩对李元度的三次救命之恩:靖港之败时曾国藩跳河自杀,是被李元度所安排得人救起来;江西湖口之败后,曾国藩要冲击敌阵,也是被李元度死死拉住;在江西九江一场战役中,曾国藩深处危难之中,是李元度率警卫队保卫曾国藩及时退离。但也是曾国藩,亲自毁掉了李元度的前途。
这关系到李元度的徽州之败。在将李元度调往防卫徽州时,曾国藩就和李元度约法五章,但李元度轻信身边谋士之言,用湘勇替代了当时防守的绿营,并要他们去做苦力活,激起内部矛盾,而在攻克城池的那晚,李元度却在修改自己的著作,以求能留名于青史。城破后,李元度不仅不去激励士气,拼死反抗,而是慌忙带着亲信逃离。在此后一个月中,李元度也未到曾国藩的营帐中前去报道,让曾国藩还以为李元度已经战死。因此,曾国藩参劾了李元度。
事实上在此之前,在曾国藩丁忧期间,李元度就曾就和曾国藩的政敌王有龄有所接触,并还曾打算投靠王有龄。只是曾国藩重新执掌湘军后,李元度才没有走。但在曾国藩因徽州之败参了他之后,李元度就真投奔了王有龄。曾国藩自然很不满意,就又向朝廷递交奏折,直到李元度最终被判充军为止。
只是,后来曾国藩也想起李元度对自己的好,而李元度也有后悔之意,两人最后做了儿女亲家。
3、 左宗棠和曾国藩
左宗棠和曾国藩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曲折。左宗棠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而且脾气很坏。曾国藩内心也是一个非常高傲的人,两人之间也因此容易发生矛盾。两人之间最为严重的冲突有两次。
第一次这是曾国藩在江西受困时,没待皇帝同意就跑回家替父丁忧。左宗棠知道后,大为不满,就骂曾国藩是临阵脱跑、自私无能,还说曾国藩虚伪。而曾国藩是最痛恨别人说他虚伪的人。两人关系也因此恶化。只是后来曾国藩接受黄老之学,在重新执掌湘军后就亲自到左宗棠处拜访,双方关系也因此和好如初。
第二次这是在天京城破之后,曾国荃上报朝廷,说洪秀全已死,而幼王也死在军中。但左宗棠发现幼王并未死,于是,就将这件事情上报了朝廷,再次引起双方之间的矛盾。
只是,左宗棠和曾国藩只见的矛盾均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国事,这点是值得我们效仿的。
此外,还有陈启迈、罗泽南、沈葆桢等都曾经和曾国藩有过蜜月期,但最终因为立场不同而关系恶化。这当中的是是非非,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也和双方的性格有关。而在一百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读来,也在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多一点理解和谅解,多一些宽容和豁达。
fficeffi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