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阿懒 - 

[原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笔记

[复制链接] 27
回复
496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19:38:34 | 只看该作者
习惯4、5、6之间的关系:
建立双赢思维的态度,运用知彼解己的方法,最终达成统合综效的效果而实现双赢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11:40:33 | 只看该作者
影响圈与关注圈:
影响圈是聚焦于现在能做的事,然后全力以赴去做,扩大影响圈。
关注圈是聚焦于现在不能做的事,然后全力以赴去抱怨、埋怨、找借口不行动,最终导致影响圈不断缩小。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11:50: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不断更新中的社会/情感方面:

看了Covey 1998年的讲座,不断更新讲了四个方面,其中社会/情感方面是Relationship(Social/Emotional)。
其中Social(社会)说的是与他人的Relationship(关系),Emotional(情感)是与自己的Relationship(关系)。

24
发表于 2010-8-17 13:46:05 | 只看该作者

那么多人说这本书好,我却看不下去,一直搁在书架上,落了一层灰。。。。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8-18 12:57:39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倾心在2010-8-17 13:46:05的发言:

那么多人说这本书好,我却看不下去,一直搁在书架上,落了一层灰。。。。

 

这本有着恶俗封面的书确实让人难以拿起来看,

但看了、思考了就放不下了,呵呵。

26
发表于 2010-8-19 07:59:59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确实七个习惯是我最爱的书,不过道理我是懂了,因为阅历有限到现在还是不能实现啊~~~!!

我确定目标努力过,不过很难坚持到底。不过那里面时间管理方法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科维介绍的是第4代时间管理,不知道有没有第5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9 8:02:28编辑过]
27
发表于 2010-8-22 10:29:3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发现了 阿懒这个好帖,很受用!

 

08年我读7个习惯时,也写了四篇读书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反求诸己 -- 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一)

 

今天,重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对于 反求诸己 有了更深的感触。

“反求诸己”意指“从自己方面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该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文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意思是说,追求仁德的人好比射箭,如果射出的箭没有中靶,不会去责怪那些射中了目标而比自己强的人,而只会反躬自省自己的不足。

同样的观点,也出自《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一是修己。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责任,也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

要改变别人,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一切事情的发展,内因起决定因素。我们有时候遇到做事情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这,却是大多数人所欠缺的。

 

 

 

唯有参与,才有认同-- 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二)

 

 

在做《领导艺术》课程的“激励”章节时,每次我特别推荐 参与激励。因为我的实践告诉我:

参与激励,虽然成本最低,但效果却总是出人意料地好。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参与是顺应了人性最基本的需求:每个人都渴望表现自己。

     这样的投其所好,让人们乐于融入到团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参与本身就是一种尊重。

     人与人沟通、交往的前提是尊重。而尊重不仅仅是口号,更想实实在在的行动。如:给

他人表现和表达的机会、给他人面子等。参与,就是表现自己的一个机会,让对方觉得自己

得到了尊重。

      例如:当一个班组长征询 一个普通员工对某工序的改进意见时,这位员工不但觉得

自己被尊重了,且认为上司很看重自己,无形中增加了干劲和责任心。

3、  参与,会让我们的决策更有效。

      虽然书中是在讲述使命宣言时,提到“唯有参与,才有认同”。以自己十几年的企业

管理经验,却想得更多。

      参与,在我们各种制度、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企业的制度形同虚设,问及高层,回答说:“员工素质太差,执行不下去”。深入

了解下来,发现:制度本身就是闭门造车而成,根本没有可操作性。制度的制定者,凭着自己

的想象,去制定各种制度规范,完全不考虑执行者的实际情况。

      这样的制度公布下来之后,一般有三种命运:

一、没有人执行,但碍于“罚不责众”的观念,大家都睁只眼闭只眼,使制度成为虚设。

二、遭到大家的抵制,只好收回,修改后重新发布。但这样的情况一再发生,会造成制度的

    朝令夕改,削弱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力。

三、虽然大家反映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但企业用高压和惩罚手段,强行推动制度的执行。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现状,使得执行者在“口服心不服”的状态下敷衍了事。

    本来可以做到90分的事情,只是带着情绪做到60分,及格万岁! 这也是前几年流行执行

    力的原因之一。

    对于一项决策,也需从以终为始的角度出发。

    决策在确定前,就明确了:目的是什么?如何达到?需要哪些步骤?每个阶段需要哪些

    资源?……

    对于一个稍微复杂的决策,都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评估,需要参考专业人士的意的建议。

    尤其是决策执行人的意见。

    因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己的工作,知道哪里难度比较大?哪里有隐患和风险? 每个

    细节都在他的头脑中。

    如果我们充分征求了他的意见,除了表现出对他的尊重,还可使我们的决策更实际、

    更有效。

4、参与,让执行变得顺畅。

    如果执行人参与了制度或决策的策划阶段,不管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小,

    他就已经跟制度的制定者,变成了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根据 承诺和一致性原理,

    一旦我们做出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个立场,就会有发自内心以及来自外部的压力来

    迫使我们与此保持一致。

    参与制度或决策制定的人,在执行时,不但会自己认真落实,还会主动为执行排除

    障碍,让执行变得更顺畅。 调皮 

 

 

因要准备下午的公益培训,另外两篇我就直接发链接了。欢迎指点:)

 

 

积极主动-- 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三)http://suping4020.blog.sohu.com/94078894.html

品德才是沟通的利器—读《七个习惯》有感(四)http://suping4020.blog.sohu.com/94333438.html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6 21:13:51 | 只看该作者
推荐大家看看苏平老师的心得。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