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lionline - 

需要市场调研资料的请进!

  [复制链接] 564
回复
9648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3-10-8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crane在2003-10-8 9:57:00的发言:
我想要深圳管理咨询行业的资料。能帮我找下吗?
先谢谢了!


建议你去这个网站看一下是  中国咨询培训网 深圳市企业联合会咨询业分会

http://www.chinacmc.org/jinbin-book-1.htm
102
发表于 2003-10-8 12:08:00 | 只看该作者
搂主,真的无法用言语表达我对您的佩服之情!您的资料全面完整详细!
小弟,想从您这里再得到一些材料,不置可否?
1、购物中心方面的市场调研材料,最好是大连、上海市场的!
2、建材、家具装饰等行业的市场调研材料!
小弟不胜感谢!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3-10-8 13:1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erren在2003-10-8 12:08:00的发言:
搂主,真的无法用言语表达我对您的佩服之情!您的资料全面完整详细!
小弟,想从您这里再得到一些材料,不置可否?
1、购物中心方面的市场调研材料,最好是大连、上海市场的!
2、建材、家具装饰等行业的市场调研材料!
小弟不胜感谢!


中国家具市场研究


报告类 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 轻工制造产品/家居用品
调查机构:北京华通人市场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来源:北京华通人市场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经营报提供)

报告内容:

    虽然家具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实行工业化生产却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促使中国家具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家具市场规模随之不断扩大起来。

    目前,中国共有家具生产企业(包括个体)约3万多家,从业人员达200多万人。同时,与之配套的行业也蓬勃兴起。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到1997年底,销售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的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的家具制造企业有8034家,从业人数30万人,资产总额329.09亿元,全年产品销售收入268.27亿元,利润总额为6.64亿元。

市场规模日渐膨胀

    根据有关资料计算,1997年中国家具市场表观需求额为172.6亿元,比1996年增长3.0%,比1995年增长16.9%,增长幅度之大令人瞩目。

    从家具实物产量来看,1997年全国家具生产量为43894万件,比1996年减少12.5%。在所有家具中,木制家具最多,约占家具总计的65%;其次是钢木家具,约占17%;其他原料制造的家具较少。

家具出口已成大国

    随着国内家具市场竞争程度的日益加剧,及国外大批家具进入中国,使国内企业开始积极开拓出口市场,中国各类家具出口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多数商品出口受阻,但家具出口却承继过去几年的迅速增长势头,各类家具出口总额增长到14.04亿美元,比1994年的5.44亿美元增长了1.6倍。中国显然已挤入了世界十大家具出口国之列。

    1998年家具出口额最多的是木制家具,其次是金属家具,塑料家具和藤柳条)竹类家具则较少。

    家具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美国(占47%)、中国香港(占18%)、欧盟七国(占11%,即:英、法、意、德、荷、比、西),日本(占10%),这也正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家具出口未造成严重影响的原因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1998年,广东、浙江、福建、上海、江苏、天津、山东、北京等八省市的家具出口额占全国家具出口总额的92%,已成为中国家具出口的主要生产基地。

进口家具倍受冷落

    虽然近几年来中国家具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家具进口规模却变化不大。进口家具在经历了1995年的下滑以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1998年进口总额达到0.61亿美元,但仍未达到1994年0.78亿美元的水平。尽管"洋"家具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已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总体看,销售情况并不十分看好。比如,上海近两年已开张了来自意、德、丹、美、英等十几个国家的家具专卖店,北京也有了类似"燕莎世界家具汇展中心"这样装修豪华、购物环境优美、来自世界各地高档家具汇集的场所,但往往都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消费者中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据调查,造成以上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进口家具价位太高、产品缺乏个性、且消费者担心售后服务没有保障等。

三资企业抢滩市场

    令人惊奇的是,进口家具受冷落的同时,三资企业的家具却表现良好。在对1997年中国家具市场销售额的统计中,国内家具生产企业(不包括"三资"家具企业)占69.2%;"三资"家具企业占29.4%;进口家具占1.4%。这说明,一方面,在中国家具市场中,国内家具生产仍然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三资"家具生产企业也已跃上一个较重要的位置,尤其在中、高档家具市场中,已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

    以上海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8年底,上海市兴办"三资"家具企业500家,占全国的近50%。这些企业通过本土化的策略,或建立生产企业,或设立装配工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目前,市场上的知名品牌,如上海的"美时"、"震旦",北京的"天坛",伊春的"光明",齐齐哈尔的"华鹤",大连的"华丰",广东的"联邦家私"等均为三资企业所有。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占领中国内地市场的同时,又大量返销到国外,形成了较强的出口优势。据海关统计,今年1-2月,三资企业出口额达2.45亿美元,占总金额的61.47%比1997年同期增长55.82%。

    今后一段时期,随着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进行,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家具工业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贸易最具活力的地区。而随着"四小龙"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将成为世界关注的家具加工中心和销售中心。因此,中国的"三资"家具企业的快速发展指日可待。

板式家具受人注目

    随着家具市场的红火发展,家具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1997年各类家具批发额为154.38亿元,其中,大中型商业企业占78%,小型商业企业占22%。各类家具零售额为83.93亿元,其中,大中型商业企业占48%,小型商业企业占52%。

    目前,家具商场的发展已有扩展之势。上海、北京上万平方米的家具商场已分别超过20家。许多地区相继涌现出一大批5000-30000平方米的大型专业化家具商场。广东省顺德市的从乐、龙江两镇的公路国道两旁还拥有10多公里长的家具商场。

    近年来,板式家具开始走俏市场。从天津家具市场来看,板式家具、特别是做工精细的中密度板式家具,由于其具有材质平整,不宜生虫、裂缝,款式、色调变化快,价格实惠,拆装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家具价格逐渐滑波

    目前各类家具品种扩大,款式多样,价格稳中有降。各类家具零售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1995年为106.6,1996年为103.7,1997年为102.3。1999年年初以来,很多地区家具零售价格水平略有下降。

消费虽低前景却好

    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消费用品,目前世界上那些经济大国的人均消费水平普遍较高,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经济实力强、住房条件好、居民收入高。如德国年人均家具消费水平最高,为371美元;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最高,为233美元,达到欧美家具消费水平;中国年人均家具消费水平很低,只有5.48美元。

    中国目前人口已过12亿,人均家具消费水平却很低。在今后几年中,政府仍将以扩大内需为重点。随着住房建设的日益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大大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这将为中国民用家具市场的发展提供广阔前景。同时,随着现代化办公大楼、公共建筑的建成,原有办公家具的更新换代,将带动办公家具需求的激增。另外,饭店宾馆家具消费也将不断增加。此外,伴随不断扩大的出口的拉动,也将为中国家具行业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据中国家具协会预测,今后十年内,中国家具行业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中国家具行业虽然近些年发展很快,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主要问题是:

    1.家具设计水平不高,创新不足,相互模仿,品种款式大同小异,高精产品不足,中低档产品过剩,不适应家具市场变化的格局。

    2.企业规模过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低,用户投诉多,经济效益差,有的企业已处于破产倒闭的境地。

    3.家具销售市场不规范,经营粗放,尚未形成完善的家具流通体系。

  为了加快家具市场的发展,华通公司的研究人员建议:

    1.加快家具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提高家具行业的整体生产水平,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2.调整资产结构,组建家具集团公司,提高家具专业化水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建立和健全代理、批发、零售、专卖等新的家具流通体系。
104
发表于 2003-10-8 14:56:00 | 只看该作者
有没有武汉手机市场的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3-10-8 15:1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bluesboy在2003-10-8 14:56:00的发言:
有没有武汉手机市场的


没有啦,麻烦大家不要问具体那个城市的资料,毕竟我还没有神通到那个地步,请大家见谅了。
106
发表于 2003-10-8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没有关于液晶显示器与液晶电视方面的报告或调查?先谢谢了!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3-10-8 16:2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vivian_cj1在2003-10-8 16:11:00的发言:
楼主,有没有关于液晶显示器与液晶电视方面的报告或调查?先谢谢了!



LCD(液晶显示器)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信息产业/计算机硬件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时间:2001年
调查机构:中国财经网
报告来源:中国财经网

  投资要点:
  
  ◆ 各种平面显示技术开始全面取代CRT(阴极射线管)技术;
  
  ◆ 在平面显示各种技术解决方案的竞争中,30英寸以上暂时以PDP技术为主,30英寸以下LCD显示技术全面占据优势,成为CRT技术最有力的竞争者,OEL技术将在5-10年后领先PDP和LCD技术;
  
  ◆ 在30以下的显示市场中,TN/STN型LCD以低成本和成熟的技术在黑白以及对显示质量要求不高的小尺寸领域继续发展,尤其在手机、PDA、小型游戏机、计算器、手表以及各种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迅速,而在10英寸以上显示器市场,TFT-LCD将是当然主角;
  
  ◆ 从产业转移的观点来看,TN中国大陆已经占据全球主导地位,STN技术正由日本、台湾大量向中国转移;TFT-LCD技术在国内尚处于萌芽状态,尽管下游显示器生产已经遍地开花,但面板业及面板关键零配件在国内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由于资金、技术壁垒国内鲜有企业进入,即使个别如通海高科进入了其发展前景也由于技术、市场的快速变化而不被看好;
  
  ◆ 就TN/STN-LCD行业而言,手机、PDA等将是利润焦点,国内深天马、超声电子和上游的南玻科控等上市公司将受益;
  
  ◆ 就TFT-LCD而言,上游某些零配件行业厂商如京东方、梅雁股份、浙江阳光行业前景看好,面板制造业不还具备赢利前景,下游显示器生产商由于受到面板供应的约束和投资的一哄而起将进入群雄混战的局面,估计品牌和销售渠道将是未来竞争焦点,目前不具备评论价值。

相关上市公司资料(2001/11/7):

公司 总股本
(万股) 流通股
(万股) 每股净资产(元) EPS(元) 2001中期P/E
深天马 13277 3639.7 5.387 0.124 61.7
超声电子 35920 13499 2.565 0.13 33.3
南玻科控 67698 A10716B29905 2.714 0.117 55.9
南风化工 45730 20956 2.966 0.105 36.5
京东方 45730 A6000B20956 2.966 0.10 38.4
梅雁股份 101234 77624 2.5 0.079 31.3
浙江阳光 12316 4000 4.428 0.23 43.1

  注:P/E值以2001年11月7日市值/2001中期业绩*2试算。
  
  一、 显示技术的分类
  
  人类自古以来便有显示图象、传递信息的需求,随着当代电子、光电子技术的发展,显示技术早已超越上世纪电影、幻灯等简单技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光电显示技术,这些显示技术以其不同的技术特点、显示质量和成本满足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下对显示的不同需求,给了我们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按照光学成像的原理分析,一般我们把显示技术分为直视型(directview)、投射式(projection)和虚拟型(virtual)三种.
  
  直视型显示技术(directview)最为常见,无论是仪表、电视、电脑、手机还是一些大型公共场合如体育馆比赛记录、证券交易行情显示都基本采用直视型显示技术,这也是我们目前最为关注的市场;投射式(projection)显示技术适用于电影、幻灯、液晶投影仪等公众场合;虚拟型(virtual)目前比较少见,但是大家对军事题材电影上的有关头盔式成像器一定不陌生,那就是一种典型的虚拟成像技术。
  
  直视型显示发展至今已经产生了几十种技术,这几十种技术基本可以分为阴极射线管类(CRT)和平面显示板类(FPD)两种(图2),目前CRT显示技术的市场主流地位已经动摇,FPD正向我们走来,一个新的市场热点已经形成且将在今后的几年内持续下去,PDP、LCD、EL以及平面背投等各种技术将呈现激烈竞争的态势。
  
  二、平板显示技术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发展趋势
  
  目前,阴极射线管CRT技术独罢显示市场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在手持、便携、车载等小型显示器市场以及大型会议、公众展示的极大型显示市场上,CRT已基本退出;而2001年年初以来随着平面显示产品成本价格的下跌,销售迅速上升,虽然CRT目前还在PC、多媒体显示器以及家电这三个细分市场暂时仍居主流地位,但也是岌岌可危,各种新技术对这三个主要细分市场的瓜分和突破已经开始。
  
  按照分类,平板显示技术也可以分成许多类型,基本分成自发光型(Emissive)和受光型(Nonemissive)两大类,其中自发光型显示器件还可进一步分为主动型(Incandescent)和受激发光型(luminescent),受光型除了LCD技术外,还有MEMS、ECD、EPID等其它类型。这里我们首先从技术上探讨一下目前被公认为最具有发展前途的LCD、PDP以及OEL技术。
  
  PDP(等离子显示)是一种利用气体放电的显示装置,这种屏幕采用充有氖氙气体的等离子管作为发光元件,大量的等离子管排列在一起构成屏幕。在等离子管电极间加上高压后,封在两层玻璃之间的等离子管小室中的气体会产生紫外光,从而激励平板显示屏上的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发出可见光并形成图象。与CRT技术相比,PDP技术可以做到薄型化、大屏幕(50英寸以上)、亮度均匀、不聚焦、不受磁场影响、无辐射;与LCD相比较,PDP最大的优点是图象鲜艳、明亮、清晰,易于大尺寸化、宽视角、画面响应速度快。但是,也有显示屏薄脆弱、点阵大、耗电量大(300瓦以上,甚至需要风扇散热)、价格高等缺点,目前PDP主要用于公共场所和商务显示,如飞机场、火车站、展示会场、企业研讨、学术会议及远程会议等。
  
  OEL(有机电激发光技术)原理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相似,利用特殊有机材料特性将电子电洞在发光层上结合,此时如果电子由激发态降回基态,则多余的能量将以波的形式释出,因而达到有不同波长的发光元件的产生。从目前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的技术发展情况看来,绿、蓝、红(三原色)都有相关的材料开发,其中以绿光技术最成熟。正因为有机电激发光元件有自发光、大面积面型发光、低电压驱动、另部件少、制造工艺简单等特性,所以被誉为LCD下一代的技术,目前该技术仍在大力发展之中。
  
  LCD(液晶显示器件) 是一种受光型显示器件,其原理是将液晶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靠两个电极间电场的驱动,引起液晶分子扭曲向列的电场效应,以控制光源透射或遮蔽功能,在电源关开之间产生明暗而将影像显示出来,若加上彩色滤光片,则可显示彩色影像。迄今为止,LCD已经经历了TN、STN和TFT三代,LCD技术已经成熟,产品成本价格也已经下降到性价比可与CRT一较长短的底部,是目前替代CRT的理想器件,有关原理和技术的比较我们将在下面进一步解释。
  
  除了技术进展、显示图象的质量这两个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外,三种平板显示技术还在尺寸大小、节能环保、寿命、成本等几个方面互有竞争:
  
  1、 显示技术本身决定了显示器件合理的尺寸应用范围,目前家电、计算机、通信设备以及仪器仪表等的小型化、薄壁化决定了CRT技术的没落以及LCD、PDP、OEL技术的兴起;
  
  2、 节能环保因素对各显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影响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譬如等离子体
  
  PDP技术尽管相比较于LCD更适合于大屏幕,成本更低,但是壁厚、耗电量太大以及辐射等因素使之并不适合家庭以及便携的使用,尽管国内国外一些厂商开发了PDP的彩电,但是笔者认为这将不会构成彩电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
  
  3、 对于成本的考虑将是决定未来各种平面显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LCD成本直接决定了目 前CRT技术退出市场的速度,2001年LCD市场的热闹直接起因于其价格雪崩式的下跌,而市场的扩大又促进了成本的降低和技术的成熟,形成良性互动局面。目前有资料称国内LCD已经占据PC30%的市场,而这一结果在五年前还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同样,EL技术作为后起之秀,发展也很迅速,未来是否能够代替LCD也取决于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成本的降低。
  
  总之,与上面两种技术相比较,LCD技术发展较快也比较成熟,虽然在许多方面优点不如前面二者突出甚至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但是综合优势仍然比较明显,同时技术的成熟、成本曲线的下降和市场的迅速打开使其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平面显示技术,并将在未来的5到10年内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是眼下最具有商业前景的显示技术。而PDP技术将继续向大屏幕商务应用方向发展,EL的发展则需视其技术发展的进度,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
  
  三、 多样化的LCD技术适应了不同的显示需求
  
  不同的显示技术适应不同的市场,同时人们对显示的需求也日益丰富并逐步细化。按照商业分类原则,目前我们把这个市场根据显示尺寸大小、受众人数多寡、移动性等几个维度进行分类,见图 ,可以看到,未来便携、PC、家电以及商情展示仍将占据未来最大的市场份额。
  
  LCD技术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大类的平面显示技术,如前所述,按照技术发展的顺序或者显示质量的提高基本可以分为TN(扭曲向列型)、STN(超扭曲向列型)以及TFT(薄膜晶体管)型三代,正好的是,这三代LCD显示技术也适应了不同的显示需求。
  
  TN-LCD1980年初商品大量上市,目前市场趋于萎缩,主要被用在手表、时钟、电子计算机、电话、传真机及一般家电用品的数字显示,产品以小尺寸黑白文字显示类LCD为主。
  
  1986年液晶技术提升,STN-LCD崛起,被广泛应用在信息处理机、笔记本电脑、文字处理器等文字、绘图电脑用品,俗称“伪彩”,后来因TFT-LCD(真彩)兴起,STN逐渐退出大型化产品,目前以移动电话、PDA、掌上电脑、汽车导航系统、电子辞典、收银机等高品质之中小尺寸电子显示为主。
  
  TFT-LCD1985年开发成功,1992年10英寸的大型化商品量产,液晶显示器市场因此快速成长,TFT-LCD因反应时间快,显示品质较佳,适用于大型动画显示,被广泛使用于笔记本电脑、电脑显示器、液晶电视、液晶投影机及各式大型电子显示器产品,目前已经成为平面显示技术的主流品种。

表1、各种LCD产品比较及适用范围

项目 TN STN TFT
驱动方式 单纯矩阵驱动之扭曲向列型 单纯矩阵驱动之超扭曲向列型 主动矩阵驱动
视角大小 小(视角+30度/观赏角度约60度) 中等(视角+40度) 大(视角+70度)(可观赏角度)
画面对比 最小(画面对比在20:1) 中等 最大(画面对比在150:1)
反应速度 最慢(无法显示动画)  中等(150ms) 最快(40ms)
显示品质 最差(无法显示较多像素、解析度较差) 中等 最佳
颜色  单色或黑色  单色及彩色  彩色
价格 最便宜 中等 最贵(约STN3倍)
适合产品  电子表、电子计算机、 移动电话、PDA、 笔记本/掌上型电脑、
各种汽车、电器产品之 电子辞典、掌上型电脑、 PC显示器、汽车导航低档显示器、低档游戏 系统、背投电视

  资料来源:上海广电《液晶显示器市场趋势》
  
  四、LCD产品结构、制造工艺流程和成本结构分解
  
  三代LCD技术尽管显示质量、色彩差别很大,但是在显示原理和构造上却是一脉相传、彼此互通。以TFT为例,如同三明治般,LCD在2片玻璃基板内夹者彩色滤光片、偏光板、配向膜等材料,灌入液晶材料(液晶空间不到5×10-6m),最后封装成一个厚度不到一公分的液晶盒。
  
  2、LCD成本结构分解
  
  LCD虽然薄,但是却包含20多个零部件,其材料横跨光电、半导体、印刷制造等技术,种类多且领域不同,技术含量极高,其材料约总成本六成左右。以第三代生产15英寸LCD面板来看,在所有材料成本中,以彩色滤光片所占比例最大,占所有成本比重达26%,其次为依序为半导体驱动IC,占成本比重达19%,其他重要材料包括光源模块、偏光板、玻璃基板、工程材料等,显示器的主角液晶由于用量少,占成本结构比例极小,在产业中反而不是那么重要。

  由于日本进入LCD产业甚早,又研发拥有许多制造技术专利,不仅领先韩国、台湾厂商,连欧美大厂都无法与之竞争,占成本比重最重的几个项目,包括彩色滤光片、驱动IC、背光板、偏光板及玻璃基板等,日本厂商的占有率皆在8成左右,控制了主要关键零部件。
  
  五、LCD产业结构状况
  
  1、产业结构扫描
  
  LCD产品制造涉及光学、半导体、电机、化工、材料等各项领域,上下游所需技术层面极广,所以少有单一厂商能从材料到成品全部都做,因此各领域分工明显,上游材料包括玻璃基板、ITO导电玻璃厂、偏光板、彩色滤光片、光源模块、液晶、半导体制造工序所需光罩,液晶驱动IC、印刷电路板(PCB)等;中游则集合各材料,制造LCD面板,提供给下游应用厂商使用,由于下游应用产品众多,所需面板规格几乎都不相同,需根据产品切割面板尺寸,因此LCD面板较没有规格产品;下游应用产品种类众多,从各式家电、消费性、信息、通信及工业产品,只要是需要显示的器具,都需使用LCD产品。
  
  2、 历史沿革
  
  液晶于1888年由奥地利植物学者Reinitzer发现,1980年初TN-LCD商品大量上市;1986年液晶技术提升,STN型液晶显示器兴起;1992年TFT彩色液晶显示器10英寸的大型化商品量产,从此液晶显示器市场快速成长。这里我们着重谈谈TFT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2-1996):日本领先。LCD虽然由欧美发明,但是真正形成产业却由日本完成,尤其是TFT-LCD的开发,更和夏普、NEC、三洋、日立等厂商的大力发展密不可分。95年以前,TFT-LCD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高档摄像机监视器、高档掌上游戏机、微型电视机和大屏幕投影仪等贵族类消费产品;95年后随着TFT厂家技术提高、投入加大、基板尺寸提高到300mm-400mm以上,实现了10英寸TFT-LCD的大规模生产,加上上游原材料成本降低,TFT-LCD在笔记本电脑、监视器等市场的应用第一次高速成长。在此期间,日本多家公司投资大型生产线,下游厂家积极开发推广应用产品,由于原材料价格降低、规模生产成本减低和成品率提高,TFT的价格逐步降低又进一步促进了应用领域的扩大,同时TFT厂家也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空间,此种情形一直保持到1996年上半年;
  
  第二阶段(1996-1998):日本为主,韩国崛起。96年第二季度至年底,由于价格高、用户对当时主流产品(l0.4英寸)的不满足以及前期TFT厂家盲目投入使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但随后97年韩国三星、现代、LG等公司第二代以上生产线纷纷投产,打破了日本独家垄断市场、控制价格的局面,TFT的价格趋于合理,而产能的扩增再次刺激了下游特别是笔记本电脑市场,TFT行业又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快速发展期,这时市场容量急剧扩大,主流产品档次迅速提升。11.3英寸、12.l英寸TFT成为当时笔记本电脑的上流配置,并呈现被更高档次产品取代的态势。同时日本、韩国企业迅速跟进,扩产增线,这一阶段持续到1998年7月。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3-10-8 16:29: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阶段(1998-2000)日韩台三足鼎立。98年下半年,TFT的性价比已达到了可同CRT一较长短的地步,同时INTERNET技术成熟导致个人便携式信息终端、GPS、可视电话、游戏机等产业的发展,消费类电子应用范围的急剧扩张,中小尺寸TFT市场爆炸增长,TFT取代DRAM成为半导体工业中最耀眼的明星,12-18英寸TFT-LCD产品价格涨幅超过30%,到1999年年底才达到一个稳定的价格平台阶段,中小尺寸的价格增幅也达到15%以上;同时市场需求并不因价格的增长而减少,反而持续扩大,中国台湾、韩国包括日本的TFT应用整机厂家,由于缺货基本上不能达到满产,形成短期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一阶段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台湾利用亚洲金融危机趁日本、韩国削减产能、无力扩张迅速进入该产业,由于时机、战略、市场(笔记本 电脑)选择得当,迅速与日本、韩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据2000年底的统计,台湾仅广辉、达基、中华映管、奇晶、翰宇、联友六大厂商产能就已经达到月产17.5万片600*700MM的能力,2000年日韩台相关厂商赚的盘满钵满。
  
  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日韩台主导,中国大陆发力。进入2001年,由于全球IT行业的衰退,LCD行业开始进入一个不稳定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技术的发展使得18英寸以下LCD质量、成品率提高而成本下降,台式、笔记本、家电用LCD被用户接受,在欧美和日和韩国、台湾,笔记本电脑销售已经占PC销售的20-30%左右,国内也达到6?8%,LCD发展备受关注;
  B、 日本、韩国、台湾产能的扩张使得LCD的供应将不会再出现瓶颈,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用户选择增加,市场的竞争从技术、产能的竞争转向品牌、成本、价格、渠道的竞争;
  C、 全球经济进入衰退,特别是IT行业的寒流影响了LCD市场环境,特别表现在价格上,从2000年底初至今,15寸LCD价格跌落近50%,惨烈的价格大战比国内的彩电价格战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关厂商利润急剧下降;
  D、 但另一方面,价格的迅速下滑使得LCD的性价比接近传统的CRT显示器,有资料认为,当LCD价格接近CRT价格2倍的时候消费者将大量认可LCD显示器,尤其是日本、韩国、台湾、中国大陆等个人空间较小的亚洲国家,市场的扩张前景又使厂商轻易不敢言弃;
  
  2001年LCD行业还有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中国大陆相关厂商迅速进入LCD行业。目前在TN领域,大陆已是最大生产国,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3;STN方面,目前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就有六家之多,发展很快;至于TFT领域,上游的基板、IC模块、偏光片、液晶,中游的面板厂商和下游的计算机、家电厂商,目前涉足厂家众多,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资本市场的一举一动都吸引了众人的关注。
  
  4、 LCD行业发展趋势
  
  A、 技术:TN、STN的LCD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不大,TFT技术正向大尺寸、高显示质量、节能和低成本几个方面进军。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器件上:

表2、LCD关键配件的发展方向

配件 发展方向
玻璃基板 薄型化、低成本、大尺寸
彩色滤光片 颜料改进、高穿透性、黑白对比、高色纯度
驱动IC 多脚数、低电压
背光膜组(CCLD、EL、LED) 细口径化、耐久性、光谱改善
偏光片 表面处理、低反射、广视角
液晶 低电压驱动、高反应频率、扩大温度范围
配向膜 复合性技术

  资料来源:PIDA
  
  B、 市场:总体而而言,未来几年内,各种LCD技术仍将面临很大的市场机遇,尤其是TFT未来将在便携、PC显示器终端、彩电、监视器、摄影机等几方面面临巨大需求,而TN/STN也将在手机、汽车设备、PDA等方面有所成长:

表 :全球TN/STN-LCD主要应用市场规模单位:百万美元

用途 1999 2000 2001 
通信 2217 3343 3830 
办公及工厂设备 319 330 353 
汽车设备 251 279 332 
个人数字助理 222 239 275 
影音设备 146 146 142 
携带设备 57 61 64 
手表 26 26 27
其他 44 37 31

  资料来源:Techno 

表:TFT-LCD各类应用市场产值表单位:亿日圆

项目 1998 1999 2000 产品比重 2001 成长率
笔记本电脑 5849 6440 6962 49.60% 7541 8.99%
液晶显示器 846 1299 1537 10.95% 1854 24.40%
移动电话 686 933 1086 7.74% 1200 12.22%
柏青哥 722 715 669 4.77% 633 -5.03%
液晶电视 349 392 442 3.15% 493 13.01%
数码相机 338 368 379 2.70% 415 9.78%
液晶投影机 210 255 275 1.96% 294 7.45%
PDA 184 226 259 1.85% 282 10.18%
数字摄影机 137 162 184 1.31% 204 12.35%
汽车导航系统 171 159 164 1.17% 172 5.03%
游戏机 109 219 206 1.47% 187 -8.68%
计算机 189 169 156 1.11% 149 -4.1%
手表 37 34 60 0.21% 26 -11.76%
其他 1399 1604 1686 12.01% 1752 4.11%
合计 11375 12975 14035 100.00% 15202 na

  资料来源:Electronic Jounal/TSR
  
  尽管市场不断扩大,但是上述三种LCD的价格却是在不断下降的,这其中既有成本下降的因素(尤其是TFT面板),也有以价格空间换取市场空间的因素。对企业来讲,这将造成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局面。
  
  C、 供给:
  
  TN/STN-LCD:TN/STN型产品有尺寸可切割、产能弹性、交货期快速、价格便宜等优势,在中小尺寸显示市场占压倒性优势,全球市场中占有率超过九成,其应用产品集中在可携带、小尺寸、画面品质要求一般领域,其中移动电话比例最高,占全球TN/STN型应用产品市场七成左右。目前中国大陆已占据TN-LCD近1/3的产能,且还在增加之中;而STN目前还是日本暂时居于主导地位,台湾厂商紧追在后,胜华、碧悠已挤入全球前10大厂,产量持续扩增中,而由于国际手机大厂为确保货源,纷纷与面板业者结盟,因此日本大厂产能逐渐释出,这对大陆、台湾业务拓展极其有利,是大陆TN/STN领域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表:全球TN/STN厂商表

地区 厂商名称 生产线
日本 Sharp、三洋、松下、日立、Seiko-Epson、 35条(包括海外13条)SeikoInstrument、Optrex、Casio、Citizen、Hoshiden、Kyocera、Alps、Stanley、Rohm、Ricoh
中国台湾 华映、碧悠、南亚塑胶、胜华、光联、 22条国乔光电(国乔转投资)、凌巨(铼德转投资)、全台晶像、讯仓、华象、台湾爱普生、高雄日立、久立光电、台湾都美、昌益开发
中国大陆 无锡夏普、深圳天马、汕尾信利、9条(未包含外资厂) 河北冀雅、汕头超声、深圳思特达、上海海晶、鞍山三特
韩国 三星电管、现代电子、韩国电子 4条

  资料来源:PIDA
  
  TFT-LCD:2000年以来,日、韩、台竞相增加产能,特别是台湾产能增加最大,投资额达到40亿美圆之巨,光是在今年2000年之内产能已增加一倍,但是另一方面,TFT价格也呈雪崩式滑落,目前已跌至220美金之内,最低到200美金,生产厂商几乎没有利润可言,庞大产能等待需求赶上来去化。四季度以来,下游显示器厂家用量开始回升,台湾、韩国、日本基本达到满产,部分厂家甚至提价,显示库存已经降到最低。虽然短期的价格回升并不表明该产业已经回暖,但却确认了200-250是一个阶段性的底部,并且这个底部将有效遏止竞争者的进入。长期来看,利润空间将由上游配件价格的下跌和显示器销量的增加来获得。

表:全球TFT-LCD面板新产能统计单位:万片

  2000Q1 2000Q2 2000Q3 2000Q4 2001Q1 2001Q2
日本 4 11 15 27 32 37
韩国 8 8 21 34 44 48
台湾 35 47 55 57 63 66
新产能合计 48 65 90 118 139 151
现有产能 125 127 128 130 132 135
总产能 173 192 218 248 271 286

  资料来源:IDC、MIC、E.J.
  
  值得一提的是LCD可说是台湾继半导体后震惊国际的跨世纪投资,2000年产值已排名世界第三,产值市占率达13.7%,明年进入全球十大厂台湾厂商将有瀚宇彩晶、达基与厅美等三家公司,预估2003年台湾产能将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二位,产值仅次于日本,占有率超过三成。

日、韩、台TFT-LCD产能预测 单位:万片 

项目 1999 比重 2000 比重 2003 比重
日本 1339 64% 1582 51% 2483 41%
中国台湾 61 3% 468 15% 2063 34%
南韩 708 33% 1034 34% 1539 25%

  资料来源:PIDA
  
  六、LCD在国内发展情况
  
  1、TN/STN-LCD:由于通信市场国际大厂Motorola、Ericsson等陆续在我国扩建移动电话基地,同时国产GSM/CDMA手机产量猛增,国内消费类电子持续兴旺,同时TN/STN有向低成本国家尤其是中国转移的趋势,我国TN、STN产品市场持续看好,预计市场需求将以10%左右的速度成长,但同时必须注意的是911事件以及美日欧的经济下降也将给该行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下面是国内主要的TN、STN生产厂商及产能情况。

表 :中国主要TN/STN生产商

尺寸 单位名称 设置时间 现况
4英寸 774厂、713厂、上海电真空 1980年 汰旧换新阶段
7英寸 深圳天马、770厂、深圳辉开、晶华、 1985-1990 生产线部份已升级更新大连东方、莆辉、电光电子、万永、晶都美、高卓立
12英寸 天马二期、康惠、信利、晶蕾、 1989 目前生产主力深辉二期、河源精电

  资料来源:PIDA 

表 :中国主要STN生产线产能概况 

单位名称 地区 技术来源 年产基板量(万片)
夏普 无锡 日Sharp 彩色STN
天马 深圳 日EHC 100
信利 汕尾 日 N/A
冀雅 河北 日双叶 100
超声 汕头 美Hante 50
思特达 深圳 美ADS 50
海晶 上海 美Hante 80
三特 鞍山 美ADS 80
紫晶 吉林 韩Orion 10.4英寸STN

  资料来源:PIDA 
  
  此外,有关TN、STN上游的厂家也很多,下面是有关材料器件生产商的介绍:
  液晶材料:石家庄实力克年销售TN 液晶6.2吨,近7000万元,烟台万润、西安现代也有供应。目前我国除生产普通TN液晶外,STN型也有南风化工控股的清华液晶材料工程中心生产,国产化率达70%,但国外液晶的大量流入造成该行业利润空间并不大,且研发水平落后限制了发展。
  
  导电玻璃:深圳南亚89年第一家从国外引进ITO导电玻璃生产线,但产量很小,技术落后。93年起深圳莱宝、南玻伟光、豪威等公司引进立式连续镀膜生产线,经消化、吸收和改造,ITO导电玻璃的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到98年,我国共有导电玻璃生产线20条,引进、国产各半,总产能每月约450万片(14″×14″标准计算)。已经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需求300万片/月),行业利润不看好。
  
  偏振片:偏振片一直是我国液晶产业的一个空白,1999年深圳深纺集团所属盛波开始小批量生产,今年年初深纺与乐凯胶片厂重组了新的企业,准备进行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到50万平方米。广东福地彩管与日本合成化学合资正在建设年产100万平方米的生产线,计划今年8月份投产。目前还有一家公司准备引进偏振片,这些生产线的建成将大大缓解我国液晶显示器用偏振片依赖进口的局面。
  
  其它材料及元器件:例如苏州瑞红生产的LCD用正性光刻胶已在市场上大量供货,深圳帝光、浙江阳光的背光源已大批量生产,产品包括LED、CCFL等。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深圳清溢公司,它是目前国内最高水平的LCD掩膜版专业制版公司,从德国引进世界一流的大面积、高精度的激光光刻机,可加工2μm线宽的高精度铬版,这是我们朝高水平LCD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2、TFT-LCD:
  
  TFT-LCD显示器:2000年以来,以笔记本电脑和PC液晶显示器为代表的TFT[LCD市场在国内迅速升温,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从年初的6000-8000的价格迅速下跌至3000-3500元之内,LCD显示器市场迅速打开,根据IDC的数据,去年国内液晶出货量大约10900台,而今年上半年就达到51000台,其中第二季度更达到40000台。象计算机整机、VCD行业一样,下游技术、资金密集度不高的平板显示器目前在国内投入最多,这类厂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计算机、IT厂商如联想、长城、同方、方正、和光、七喜等,这些厂家有些是自己直接从国内外采购元器件进行组装生产,有些是通过OEM或者贴牌生产;第二类是海尔、海信、康佳、TCL、福日等彩电生产商,他们有些涉足IT,有些认为LCD将是未来CRT的替代者因而毫不忧郁选择了这个行业,并且大都选择了采购器件自行组装、销售这一熟悉的模式;第三类是平板显示器面板的专业制造商或部件制造商如吉林彩晶、北京东方等,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或相关零部件的优势建立了相应的显示器生产线;第四类如梅雁、内江峨柴、南京华日等利用资金、品牌优势切入了这个行业,一般LCD显示器生产线投资较小,几十万美圆即可,因此众多厂商纷纷介入,总的涉及产能达近百万台,但基本处于开始阶段,目前产量在50万台左右。此外国际资本在国内的投资也不容忽视,目前就有上海夏普、苏州菲立普、明基、天津三星、南京LG等多条生产线。
  
  面板:相对于LCD下游显示器的热闹而言TFT-LCD面板的制造在国内要冷的多,目前国内正式投产的TFT-LCD生产线仅吉林通海高科(金港彩晶)一条二代生产线,总投资额约2.5亿美圆。京东方原打算和台湾剑度合作购买韩国现代厂,但双方对控股权存在争议并且2001年液晶显示屏价格严重下跌而告吹。液晶显示板在国内热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庞大的投资和技术壁垒,仅材料器件就涉及二十多种,一条面板生产线的价格更高达数亿乃至近十亿美金,此外专用的生产设备、超净厂房以及技术的快速更新也使国内企业望而却步,即使进入了也跟不上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有资料称国内LCD技术与日本、韩国相差10到15年,并不为虚),至于赢利更是奢谈。吉林彩晶项目目前便有些不尴不尬,只能向10英寸以下的方向发展,价格、赢利空间严重受压。但是未来几年内低端的TFT-LCD技术向大陆转移的可能性依然比较大,因为面板及其重要元器件的生产污染大、耗水量大以及高的人工成本和价格的下跌将迫使日、韩、台将其生产线大量向大陆转移。在这个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会给大陆的相关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
  
  关键零配件:和面板一样,TFT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也处于开始阶段。目前有关ITO靶材、LCM显示模块、PCB、导光板、背光源已经有生产,但一些关键零配件如彩色滤光片、玻璃基板、偏光片、液晶则未见报道或仅处于开发阶段,TFT-LCD零配件行业今明两年形势可能看紧,但长远看则存在重大发展机遇。下面是国内LCD上游的一些相关厂商。

表:TFT-LCD行业零配件和设备相关厂商

厂商 LCD零配件或设备 投资额 备注
东方钽业 ITO靶材 NA 公司主营钽丝钽粉,该业务目前对公司利润不构成重大影响
通海高科 LCM显示驱动模组 NA 拥有国内唯一TFT生产线
京东方/冠捷 LCM显示驱动模组 NA 须关注对现代LCD生产线的收购
吉林彩晶 LCM显示驱动模组、显示板 NA 通海高科主要子公司
梅雁股份 导光板 1.98亿人民币 目前进行了一期14、15英寸导光板的投资;
浙江阳光 CCFL背光源 5000万人民币 主要产品新型节能灯,目前该业务属集团公司
深圳帝光电子 LED/CCFL背光源 NA 非上市
南京国显电子 LCD背光源 NA 科研型,国家平板显示研究中心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取向剂材料、彩色滤光材料 NA   
长春光机所 大面积光刻机、磨擦机等专用设备 NA
109
发表于 2003-10-9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要一份有关第三方物流方面的。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3-10-9 10:5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omchain在2003-10-9 9:32:00的发言:
我想要一份有关第三方物流方面的。



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环境研究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所谓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见国标物流术语)。现代物流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服务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大生产的扩大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

  "第三方物流" (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80年代中期由欧美提出的。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一词。目前对于第三方物流解释很多,国外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而在我国2001年公布的国标《物流术语》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其发展的历程更短,只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社会各界,无论是学术界、企业界还是政府,都对第三方物流给予了热切关注,这种关注,从东南沿海城市开始逐步蔓延到全国,直到现在形成了一股"第三方物流热"。我国第三方物流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和基础条件下产生的,有其必然性。进入90年代,我国企业面临的内外经济环境、政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基础技术条件也日臻成熟,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了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

  二、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的经济热点分析

  (一)加入WTO对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影响

  据预测,入世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可望提高1%,从而将推动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大幅上升。首先,我国加入WTO必然会使第三方物流需求量大幅增加。入世后,将会有一大批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点,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增加,而跨国企业一般在规划建设之时就会考虑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生产能力,不会规划太多物流设施,而准备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同时,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基地,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会快速增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会有较大增长,从而使物流量大大增加,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而且随着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也将更多地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需要改善或重新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统,其物流总量将有超过10%的增长,这无疑又将大大促进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其次,入世后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层次将提高,需求内容更趋复杂、多样化。大量外资投入我国市场,同时也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方式,不少外资会投到制造领域,对准时化物流和精益物流的需求将增多,以支持配合企业先进的生产方式。

  尽管入世后随着跨国生产企业的进入,也会有一批国际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会分去部分物流服务需求量,但总的来看,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带来的需求量的增加会大大多于国际物流公司在我国的服务供应量,而这部分需求空间便会由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满足,当然,前提必须是我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有能力满足跨国公司的需求。

  (二)西部大开发对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将促使西部地区物流量增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分布将扩大。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中,已经把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战略重点,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要将大量资金将投入到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从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重点要向西部地区转移,已在西部12个省区规划了35万公里的公路和1万公里铁路以及重要的干线和支线民用机场的建设目标,西部基础设施对经济制约的瓶颈将得到极大缓解;国家对西部地区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加上西部地区本身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将会吸引大量东部资金和外资流向西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部分跨国公司将在西部建立生产基地。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作物资源和农畜土特产,随着西部大开发,资源优势将转化为经济优势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畜牧业、矿产资源和加工工业都将得到合理开发,西部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这些都将促使西部地区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量的增加,货物流动的频繁,从而带动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东西部差距的缩小将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将不仅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将扩大到广大的西部地区。物流企业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在西部地区发展网点,根据西部地区企业的需求来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三)两个新经济热点将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假日经济和会展经济等经济热点。由于我国法定假日的延长,"五一"、"十一"长假形成了假日经济现象。大城市在长假期间出现了购物热潮,市场销售额大幅增长,假日经济使厂家和商家的销售大幅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快速响应的物流服务的需求。由于厂家和商家在假期期间都推出多种促销手段来扩大产品的销售,假日期间部分商品会出现脱销的现象。提供及时、快速的商品补货、促销品的包装、搭配、贴标签等流通加工服务及辅助的市场需求预测增值服务的需求会给物流企业带来新的机会。近年来另一大热点展会经济也产生了相应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每年都会相继举办各种产品的展览会、博览会和洽谈会,如IT产品、机械设备、医疗器械、纺织品展销会等,相应会产生展品的物流服务需求。由于展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要送达指定地点,而且参展的展品很多都是新开发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对包装、运输等条件要求严格,一般数量很少,但往往价值很高,一般不计较成本,对安全可靠、快速高效的快运服务有很大需求,此外可能还会产生展品的包装、展台的布置、及信息收集等附加服务的需求。两个经济热点对于能够做出快速响应的物流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市场机会。虽然假日经济和展会经济所产生的是即时性、短期的物流服务需求,但很多可能就是第三方物流的潜在客户,如果服务得到客户的认可,有可能建立起较长的合作关系,甚至成功地开拓客户,将其日常物流业务承担下来,建立真正的联盟关系。因此我们的物流企业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信息收集,尤其是各种展会中就蕴藏着大量的潜在客户。

  二、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者

  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承担者是物流企业,是构成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目前我国对于物流企业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在研究中往往将各种物流服务提供者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混同起来,在此有必要进行一下说明。从定义来看,第三方是在供方和需方以外承担物流活动的专业组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企业,不管是从事物流某一环节的功能活动还是提供几个环节或是综合性的物流服务,都可以视为物流企业,象传统的仓储、运输、流通加工、货代等从事单一物流活动的企业都是物流市场服务的提供者,都应算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一类。但从第三方物流的特征来看,又显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都与第三方物流的要求不符,不是严格意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最多只能算是第三方仓储、第三方运输、第三方货代等类物流企业。但从发展方向来看,它们已具备了一些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的条件,如网点设施、专业人才和技能、渠道关系等,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转型是其必由之路,而且很多传统储运企业已经开始了转型的实践。因此本文将传统仓储、运输、货代、邮政等某一物流领域的企业统称为准物流企业,纳入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者当中进行研究。

  基于上述界定,目前我国参与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的企业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由传统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演变的区域性物流企业

  主要是指地区的商业储运公司,他们一般依托原来的仓储系统,并拥有自己的车队,在本地区提供基本物流务和部分增值服务。虽然与其它地区的原兄弟公司有联系,但还不够紧密,尚不能成为网络。这类企业的仓库结构和设施比较旧,很多地方还采用的是楼库(4~5层)。这对于租用楼上库房的企业的进出库速度有所影响。由于历史遗留的体制问题,多数企业负担沉重。在管理方法和对物流服务的认识上,多数企业还局限于传统、分离、单一的基本业务。但其收取的服务费用比较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他们也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客户的需求。个别的企业,随着不断的积累,也能做得比较出色。如成都的商业储运公司已成为多家外资企业(宝洁、飞利浦、纳贝斯克)在西南地区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上海的商业储运公司近期还参与了联合利华在中国的投标。

  2.由某一传统领域全国性的国有企业演变成的物流企业

  如中外运(Sino-Trans)、中国邮政、铁路系统、中远(Cosco)、中储等。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处于垄断或领先地位,规模都比较大,资金实力较雄厚,且物流设施比商业储运公司要好。虽然他们是全国性的公司,但地方的子公司都是独立核算,因此,除非是很大的客户,多数客户很难享受到较为全面的配合和统一的协调。这类物流企业一般都能提供全部的基本物流业务和部分的增值服务,但价格较商业储运公司稍高。除了象中外运、中远这样的已有多年的涉外经营经验的企业,其它的服务商在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且效率也不是很高。部分企业还残留着有行业老大的痕迹,对客户需求不够重视,灵活性也较差。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