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古董 - 

[管理综合] [管理‖综合精华]“利润最大化”是不是企业的目的?

[复制链接] 59
回复
1008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
发表于 2003-11-8 01:33:00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应该是纯利最大化,并不是毛利,另外企业应追求的是“持续利润最大化”,想一下子暴富那是摸彩票,不是做企业,一个好的企业,不仅要一时赚钱,还要关注是否能一世赚钱。
32
发表于 2003-11-10 20:51: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持续利润最大化”:一个自创的名词?-----是不是说“可持续发展”呀?
33
发表于 2003-11-10 20:51:00 | 只看该作者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利润”这东西其实是按造会计准则的要求调整出来的。(因为是调整出来的,所以“利润”很容易被操作,也就多出了很多很多的故事。)它反映的是企业某个时段的损益的情况。因此在我看来利润其实是某一特定时间经营结果的表现形式!而不是结果本身!!
  我觉得企业目的是生存!生存的方式有很多种,满足需求也好、满足股东价值最大化也好,都是在生存的压力下的选择。别忘了我们常把企业称为“法人”,这是因为企业在某些方面和人有相似的方面
34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1 00:26: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说得够热闹的。大家的观点,好象主要是四种:一种是认为理所当然是“利润最大化”;第二种认为是以“生存”为目的;第三种认为是(股东、企业所有人等等)“价值最大化”;第四种认为企业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就我所知道的理论家们的说法,给大家说说,算是个参考吧(我也是外行,说错了大家指出来)。

古典的管理理论----暂且认为它在1900年以前吧(泰勒之前),认为企业是为“剩余价值”而存在。剩余价值是个经济学的概念(因为那时不存在企业管理学),它从经济学的角度认为的“剩余价值”,可以理解为我们今天理解的“企业利润”。这个理论的解释原理是:它认为人是假设的理性人,理性人只会为利润而工作,而不会为利润以外的理想啦、文化啦去奋斗。

在1900年到1950年左右吧,象熊彼特、巴纳德、孔次等等一大批的“丛林”管理学家们,主要推崇的是“股东利益(价值)最大化”,他们认为的理由是:企业只会为资本去奋斗,而资本是股东的,所以企业的目的变成了股东价值最大化。

到了德鲁克时代,才真正进入到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阶段。德鲁克有个重大发现,那就是企业的目的,不是来自企业内部,而是来自企业外部----是客户或消费者,决定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他说:企业的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除了这个目的,不存在任何其它的目的。这个理论是在三十年前提出来的,并被大多数的企业所接受。


我个人认为,任何短期的、数字化的、财务角度的等等东西,都不可能成为企业的目的。企业的目的,只可能是长期的、价值观上的、发展角度上的东西。其实,这也是很简单的道理:人不可能为活着而活着----所以,企业不可能以生存目的;水是人类的必须,但人却不能为水而活着----所以,利润是企业的必须,但企业却不能以利润为目的。

剩下的,就只有德鲁克所说的“满足客户”了----除非有人说出更有价值的目的。
35
发表于 2003-11-11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的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就是从管理各分支学科去看,也有不同的观点,但别忘了一点,企业是人组成的,人特别是公司领导的欲望与目的直接会影响到公司的目的,可以这样说,企业的目的是公司领导与内部因素共同制约的结果,说利润,说社会责任,没有错与对之分。就如我公司,利润不是其最终目的,而能产出最大的产量却是其特别追求的目的,这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这样,看公司股东、领导班子以及公司所处的地位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一含义。
36
发表于 2003-11-11 10:38:00 | 只看该作者
如古董兄所言“满足客户需求”这个观点是近三十年由德鲁克提出的,那么我想在这个观点提出前,是不是企业都是没有目的的呢?
  我想客户最大的需求就是能免费获得自己所需的东西而且要保证质量,这有点像按需分配!按需分配可是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如果企业都按这个需求来满足,估计……
  剩余价值、股东利益、满足客户需求说的难听点都是用来粉饰企业最根本的生存目的。人不可能为活着而活着,可是人如果都死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37
发表于 2003-11-11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人为什么不能为活着而活着?
自然的规律本来就如此!人为什么要背上很多所谓崇高的东西?
jcl
38
发表于 2003-11-11 11:46:00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企业只是经济活动的一个载体,有人出钱例如股东和债权人,有人出力例如雇员,还有人来消费例如客户,还有人来无偿拿走部分经济成果例如税收或赖债者。

在经济活动中,比较有意义的一个模型就是投入产出模型。

上面的各色人等都会考虑自己的投入和产出。
当有人认为自已的产出和投入不成比例时,他就会做出对这个载体有破坏的行为。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就是企业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谋求多赢,平衡好各方面的关系。
(这多少也有点象`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平均利润,只不过把企业看作一个小社会而已)
jcl
39
发表于 2003-11-11 12:41: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九七通过的注册会计师考试
不知道这几年的书变化了没有
在当时的财务管理一书中,开篇就确定企业要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
在后面的章节中,顺应这一理论,在一个案例中,也是这么选择的。
那个案例是在AB方案中择其一
A方案的投入资金量大,利润也大。但资金回报率是不及B方案的。结果书中给的答案是选择A方案。
其实AB方案的资金差是可以为B方案带来机会收入的。
世界第一投资大师巴菲特最看重的一个财务指标就是资金回报率。没有拿他压大家的意思。只是当时考试时不得不那么做题,而在阅读到巴菲特的传记中涉及到这个概念时,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刚才又看了哈佛第一案例,太多人在说利润最大化,故发此贴说明理论是多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选择。这一点古董兄也在上面提到了,对此表示极大的敬意!
40
发表于 2003-11-14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的终极目的是能够使一个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