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十七大提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绩效价格取向的变化。十七大提出来从追求GDP到人均收入。这句话我认为,它也不是简单的提出一个,就是社会经济绩效的指标体系的转型,也是意味着整个社会经济结构,整个社会经济绩效价格取向要发生深刻的革命。政府的行为,尤其是各个地方的政府行为一定会发生改变,中国整个社会经济,驱动力在某种意义上,跟政府的行政驱动力是有关系的。这种社会经济指标的变化,尤其在干部的考核选拔上,如果真正从追求GDP转到追求人均收入的话,它会带动整个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我们的企业也要从单一的追求成长规模,到规模与质量的并重。这是我们认为,整个社会经济的第二个转型。
第三个,就是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十七大也提出来这一点,我们要从工业大从工业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
第四个,社会经济内在的驱动因素,现在要发生变化了。从过去的资源依赖型和低劳动力成本型转向创新驱动型。企业更多强调科技创新,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未来要发展还是要靠科技创新,靠组织的人力资源,高激励管理的创新。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现在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的拉动转型。刚才曾老师已经谈到,我们说低收入水平的提升,所要改变的是消费。过去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方式,主要靠出口拉动型,未来来讲还是要拉动内需。这是保持未来二、三十年,如何通过内需的增长,来驱动中国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这是我们说从增长方式上来讲,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
第六个就是整个环境的变化。中国的企业到今天,才真正融入全球化。才真正面临信息化与顾客价值时代的挑战。这六点都是中国整个社会经济走到今天必须发生质的变化。如果不发生这种质的变化,不可能保持未来二、三十年能够持续繁荣。这里就提出来一个问题,这种质的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究竟提出什么样的挑战?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我想主要体现在九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理念,包括要有根本性的改变,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走到今天,我们说才真正开始在思考,在理论和实践上,尤其在实践过程中。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人力资源管理我认为几个理念是必须要得到确立的,一个是人的价值,人的价值高于一切,自然秩序大于人为秩序。从人力资源管理来讲,什么叫自然的秩序,就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最基本的权益,这是未来人力资源的哲学基础。如果我们的企业背离这个最基本的哲学基础,不可能保持未来持续的成长和发展,这是从价值理念上来讲的。对人的这个角度来讲,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与价值创造,未来的人力资源发力点在于激发人的潜能,承认人的价值创造。人力资本在整个企业价值创造要素中的地位一定会越来越高。这里面就提出来一个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谈以人为本的问题,但是我个人认为,企业本身必须承认企业是一个竞争主体,企业的以人为本,除了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价值以外,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与能够与价值共性为本。换句话说,不管是人本管理也好,还是什么管理也好,走到今天,中国的企业仍然,企业内部要凭能力,凭业绩吃饭。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企业是没有持续能力的。更谈不上在全球过程中,具有持续的竞争能力。所以,我们说企业的以人为本,它的核心还是以能力与价值贡献为本。不能背离这个基本的东西,换句话说还是要凭能力吃饭,还是要有竞争淘汰机制,还是要持续激发中国人的内在潜能。这里面我们说以人才贡献为本,就是要承认人的价值创造。这就意味着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要素,具有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要分享企业的利润,要分享企业的成功,只有这样的话,才能使个人和组织同步成长发展。这时候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改变思维,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这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面。
另外我们现在所谈到的,一般来讲,从行为科学来讲,我们经常在假定,人性到底是恶的还是善的。我们过去更多是对劳动者的假设。中国我认为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往往没有对雇主本身,对企业家,或者对老板做出一个正确的人性假设。现在一谈人性假设,主要是针对被管理者,真正作为对企业家的人性假设,我认为在中国来讲,背后隐含着凡是老板都是黑心的。这就导致整个社会,对企业家的价值承认,企业家没有成为社会受尊重的一种职业。所以,我是认为对人性的假设,实际上也包括对雇主的人性假设。所以,我中午在跟王石吃饭的时候,我就谈到,你去研究王石的整个,就是万科的整个人力资源体系,你会发现,其实他跟企业家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背后和王石的价值体系一脉相承,他的驾驶体系是基督教精神,完全是西化的,追求个人的自由,追求个人的隐私权,选择权,追求人际关系要简单,要阳光,要透明。这些东西都是源于王石本身的,西方的方式,他完全采用西方的理念。而且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在中国贯彻他的价值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