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能-娃哈哈:赢者一无所得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财经编辑何禹欣 达能有理,达能还有证据,但达能就要输了。 根据10月18日法国《回声报》,达能持股51%的娃哈哈合资企业今年第3季度销售下降了30%,达能总裁里布预计第四季度还会下降更多。 实际的情况比数字更加尴尬。作为商业伙伴,永远滔滔不绝的法国食品巨头找不到人可以对话;作为在董事会里五占三的大股东,不单召不来董事开会,对自己投资的数十家公司,更是插不上手。 这边法国人忙着投诉、告状、收集新证据,那边娃哈哈合资中方丝毫不为所扰,大踏步搞建设、做投资——按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内刊,一个位于合肥的娃哈哈生产基地7月开始试产,8月份,一个耗资4亿元新工厂选址重庆…… 一些行业观察家已经在怀疑,这家中国最大的合资饮料企业将不得不解体,第三方投资人会进入,而达能将丧失控股地位。更不妙的是,这样的后果还可能连累到达能在中国的其他投资,包括乳业、果汁、水和婴儿食品等,总值在10亿欧元以上。 然而达能并不是真正的输家。 首先对全球投资者而言,娃哈哈事件反而证明了达能出色的增长性和风险抵御能力。去年娃哈哈合资公司是达能饮料业务15%增长的主要来源。但里布表示,全球业务的增长能吸收娃哈哈滑落的冲击,实现今年即定的增长和赢利目标。 其次对于达能自己,娃哈哈冲突已起到检讨新兴市场策略的效果。一个主要的修正是,合资模式并非万能。在达能最强的乳制品业,独资更为适宜。事实上,达能已在埃及、乌克兰和智利尝试独资做法。而与娃哈哈中方合作伙伴的冲突,将强化达能从全球范围分散投资风险的做法。 娃哈哈和创始它的中国企业家宗庆后,是否胜利了? 宗庆后赢得了对企业更彻底的控制权,但人们认为他丢失了两件东西。一是他本人作为商人的诚信,二是其他股东对其权力的监督和约束。理论上,达能可以通过出售股权的方式体面退出,但有谁再敢同一个藐视契约的人合作呢? 这样的胜利会带来更为可怕的推论——中国的法规对类似违约行为缺乏制裁能力。这无论对中资还是外资企业都不是好消息。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输家是引进外资30年来,仍然明显欠缺的制度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