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本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南怀瑾释】 孔子说,我听到别人打官司,原告、实行、证人、律师,都是各有各的理由。当我在听某一边说得很有道理时,又反过来,听这一边说得也很有道理。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保持客观,并使大家没有纷争,都能心平气和,合理得到解决。
指我们的意识所产生的思想形态,在我们心中脑里,随时都有矛盾乱流,形成业力。任何一个人,随时在心中脑里,都有理性和情绪上的斗争,随时自己和自己在争讼、打官司。除了能“自净其意”此外,“自讼”是随生命并存,永无停止的。所以道家的庄子,也形容这种“心、意、识”自讼的状态,叫做“心兵”,就是说平常的人们,意识心中,随时都在内战。如果心兵不动,自心的天下就太平了。人们假如能够学养到自净其意,不生忘念,心兵永息,更不自讼了,那才真是“知本”。
【智旭直指】 世人不知心外无物,妄谓仁、敬、孝、慈、信,可以对君、臣、父、子、良民,不可以化顽恶,殊不知只是物未格,知未致,意未诚耳。如文王之使虞芮息争,何必别商听讼之法。大凡不达人我一体,则有争有竞,便名之为“无情”,非必告谎状,而后为“无情者”。
今以本无人我之“明德”化之,故能“大畏民志”。夫“畏民志”,则非刑罚之威。“大畏民志”,则使健讼者,亦化而为圣贤矣。非知身为物本,格物致知以诚其意者,孰能若此也哉!
二详示诚意,必先致知竟。
三更示“修”、“齐”、“治”、“平”,必有次第,又为四:初以心身合释,二以身家合释,三以家国合释,四以国与天下合释。虽如此次第合释,然皆不离“修身为本”,皆不外于“格”、“致”、“诚”、“正”之功。
今初以心身合释。
【载暄今解】 世间上的一般人不晓得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自我心性本体的呈现,虚妄地认为仁爱、尊敬、孝顺、慈祥、诚信,只可以对君主、臣下、父亲、子孙、善良和守法的民众,而不能化育刁顽的恶民,哪里知道只不过是未格除心中的物欲,认识心性本体的智慧没有达到,内在的心意识没有诚实。实施仁政、德政的周文王使相互争土地的虞国和芮国平息了纷争,何必非要去打争利诉讼的官司呢。平常不能通达别人和自己是一个心性本体的,那么就有争有竞,便认为对方不通情理,非要为了争利诉讼而谎报夸大利于自己的情况,而后做一个不通情理的人。
现在以本来没有自他分别的心性本体来进行化育,所以能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使人心畏服的,则并不是各种刑律惩罚的威慑。能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那么就使得积极争利诉讼的人,也不想诉讼而转化成了圣贤之人。如果不是知道此心身是万事万物的根本,达到心物一元而诚实心意的,怎么能像这样呢!
第二详细指明了要诚实心意,必须先要达到认识心性本体的智慧。
第三更显示了“修”(修养自身)、“齐”(操持好家庭、家族)、“治”(治理好国家)、“平”(使天下太平),必须有渐进次序,又可以分为四步:一是用心身是一个整体来进行阐释,二是以自身与小家是一个整体来进行阐释,三是以小家与整个国家是一个整体来进行阐释,四是以整个国家与宇宙天下是一个整体来进行阐释。虽然像这样用渐进次序来一起阐释,然而都离不开修养自身为根本,都不外乎是“格”(格除物欲达到心物一元)、“致”(达到认识心性本性的智慧)、“诚”(诚实心意识)、“正”(正直内心和行为)的功用。
现在用心身是一个整体来进行阐释。
【相关链接】 虞芮纷争: 殷代末年,在中国的西边,有两个小国,一个名叫芮国,一个就是虞国。 这两个小国都土地狭小,人民稀少。两国的国君都希望自己的国土能扩大一些,但周围的国家都比他们大,他们两国又国土相邻,因此,总想把对方的国土纳人自己的版图。 在两国交界的地方,有一大片肥沃的土地,一直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虞国的国君说:“这块土地世世代代都是我们虞国的领土。” 芮国的国君针锋相对地讲:“我们芮人祖祖辈辈都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为了争夺这块土地,双方都大造舆论。在虞国,学究们查找典籍,考古引史,写下了三大册论证这块土地是虞国的著述。为此,虞国耗费了数万黄金。在芮国,则举办了“××地方自古就是芮人领土”的大型图展,不仅有出土文物,而且有芮人祖先××在生活的历史照片。为了证明自己的根据充分,芮国君主还组织了大型图展到各国巡回展出。 双方都为争夺这块国土,使尽了浑身解数。但最后结局如何,还需周文王来裁定。 于是,双方的国君都带着必胜的争斗之心,来到周国,听周文王的裁决。 一进入周国的地界,两国国君看到一派和气升平的景象。 在田野,农夫相见,总是相互谦让道路。张三见到李四,李四看见张三,都将耕牛赶在路边,请对方先走过去。自己则笑容满面地静立在一旁。 进到周国的城市,真是人山人海。但来往干活的都是中青年人,看不见一位手提东西的老人。老人们都悠闲地过着清闲的生活,孩童们都天真烂漫地追逐嬉戏。 刚到周国的一个地方官府,官府的人员马上迎了出来,热情地把两位国君安顿下来。随即,当地的最高长官带领属僚前来。 两位国君看到,周国的官员一个个非常礼貌,土让大夫,大夫让卿,没有一点争宠争权的气息,各人都清楚地安于自己的职位。 看到这一切,两国的国君都十分羞愧,同声说:“我们都是小人啊!哪配去请周文王裁决是非呢?” 两国国君回到各自的国家,都相互推让原先争夺的那一片土地。 结果可想而知,虞国、芮国都没有占有这片土地。为了记住这段历史,大家把这块土地取名为“闲原”,以作为纪念。 自此以后,两国都以道义为重,过着平安自在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