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NORIMICHI在2007-8-27 20:06:13的发言:有幸在此遇见作者,我先表明一下我的观点,首现,我觉得本书主题把握的比较好,时尚并引人深思。拿到手会给人想去深入阅读的欲望,所以我买下它。但不可否认,里面的案例太多重复所以在看书的过程中给了我一种乏味的映像。吴先生可以自己统计一下,一个案例在不同章节先后出现的次数。 所以这本书我在开始看得时候感觉非常好,能够让我随着案例展开许多新的想法。但之后这种感觉在慢慢的消失,导致最后我速读了一遍。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得罪之处请吴先生见谅。 呵呵,我也非常感谢栖息谷能在这里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一起交流想法。对于案例在书中的引用,我想没有其它人比我自己更清楚的。这些案例的搜集、整理、分类,再到最后从中提炼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花了前后一年左右的时间。 你提到的问题,或许和你的速读有关系。给你这种“感觉”的,也许有一个案例最突出,可能就是淘宝和ebay之争。但是我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种感觉。就淘宝和ebay案例来说,你可能在一些章节重复看到他们公司名称的出现,但是要知道每个章节都在讲述各种不同的不对称局势(第一章信息不对称、第二章认知不对称、第三章意愿不对称)。三星DRAM是另外一个这样的案例(第二章创造认知不对称局势、第五章创造能力不对称局势、第七章挑战者的成长之道)。也就是说,就同一个案例,我在书中试图通过不同的不对称局势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因此,这我想不能理解为重复。其实出版社的编辑一开始也有这种感觉,想让我统一论述,减少重复的感觉。但是为了分别论证不同的不对称局势,我还是坚持了这种做法。现在来看,这种案例处理方式的确会在一些读者群中造成这种“重复”的感觉。 挑战者的生存发展壮大的过程,我自己的看法就是坚持不对称创新的过程,因此并不能用某一种不对称局势就说明问题。因此从这样的案例中我也总结得出不对称局势法则二:企业能够创造的不对称局势越多越有利。 作为我本人的第一本书,在文字和章节处理之处,还有很多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我最后愿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是坚信该书的思想对中国企业的价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这也是一种认知不对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