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seahealth - 

[HR天地] [原创]十年破茧路(一个财务经理人的真实成长纪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23: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管理变革

也许是由于财务重组的成功,更激起了老板要重组其他部门的欲望。老板要求David将精力转移到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部门。在此期间,人力资源、行政管理、信息技术以及法律的部门负责人都一直在向David汇报工作,大多数的工作我都参与其中。于是David决定将我负责的成本中心划归小孙的会计中心,Leo继续回到了他ERP经理的位置上,兼任资金经理,财务部的工作经过重组之后进入到了稳定期。

 

2005年7月,经David提命,董事长批准,我被任命为助理首席财务官,总监级。

 

     谈起人力资源部,要从Scott说起,原人事副总裁,新加坡人。三年前来到公司,是老板第一批从新加坡带来的高级管理人员。他当时来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赶走被老板视为蛀虫的前人力资源部长,第二个是大量裁员。Scott在一年后才把前人力资源部长赶走,第二年便将全公司的职工裁了三分之一。得罪了很多人的同时,也引来了大量的劳动诉讼官司,再加上他本人无太多的管理理念,经过了几番折腾之后,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几乎处于零起点。老板开始看不惯他,想方设法让他走,走了几次也没走成。主要原因是Scott和老太太ANNIE的私人关系特别好,每到关键时刻,老太太便会挺身相救。老板让David关注人力资源的首要任务是把Scott赶走,一个要赶走,一个要力保,最终Scott不再任人力资源副总裁,而改任行政管理部经理,这种结果两边算基本满意。在此之前,通过猎头,开始招募人力资源经理,几次面试后,最终确定了一位来自天津,拥有多年外企工作经验的孙女士。对整个人力资源系统的改造从此正式开始。

  

  一天,David把孙经理叫到办公室,再加上我,开始了孙经理上任后的第一次工作谈话。

“孙经理,我先大体把情况给你介绍一下,你要作好思想准备。目前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基本上处于起点状态。通过这张组织结构图可以看出,公司没有清晰的层级结构,也没有明确的工作汇报关系,现在是公司大部分的中层只向老板一人汇报,老板也非常苦恼,我想这是首先要解决的。第二个就是公司的薪酬体系,整体来看,公司的工资水平不低,已大大高于Y市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但存在结构性的问题,每个部门的员工都不满意,经常以离职威胁老板。特别是技术中心,工资水平是最高的,但每人都想加工资,老板也害怕他们走掉,就不断给他们加,这样也形成了恶性循环。第三个问题是绩效考核,现公司没有绩效考核体系,各部门也没有业绩评价的方式,这是个大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企业文化,公司多年来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员工之间小道消息到处散播,工作积极性都很低”

David停顿了一下,看到孙经理满脸的困惑,风趣的问了句。

“是不是被吓着了,没见过这样的公司吧,这样的挑战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说说你的感想吧”

“没什么,你和Sean怎么说我怎么做就是了”,孙经理回答。

一句话把我和David搞得有点晕,你是HR经理呀,我们只是说一下问题,帮你做一下引导,关于如何做,你自己应该有idea的。在后面的实践中验证了我们的猜测,这个后来被称为“表格经理”的孙经理只是像个主管。

“那好吧,我们开始谈论一下公司的组织结构,我们先讨论出一个建议,和老板谈过后再作决定。Sean,你先谈一下你的看法”,David开启了一个新的话题。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23: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我们可以先看一下目前的这张组织结构图,看这张图的最大感觉是乱,到处都是虚线和直线。比如原人事副总裁直线汇报给总经理,但还可以间接汇报给董事长。各项目经理直线汇报给高级副总裁,但也可以间接汇报给总经理。再一个就是没有层级,你根本分不清公司的管理层有几个层次。我感觉这是长期中、外双方管理层斗争的结果,想做一个完整的结构图也就意味着权力的再分配,这还是要看老板有没有大的决心去改变。”

“是啊,我们先讨论,关键还是老板下决定”

。。。。。。。

 

经过了几天的讨论、修改,一份初稿终于出炉。实行CEO总负责,下设CFO,负责包括财务、人事、行政等在内的大后勤;CMO,负责中国和新加坡的销售与市场;COO,对整个生产和项目负责;CTO对技术与设计负责。这一层面形成公司的决策层。再往下是执行层,由总监级和部门经理组成,再往下是操作层,由主管和普通员工组成。取消了原先的总经理职位,改任为助理首席执行官。这一方案老板极为肯定,在略加修改后就下文实施。这也是公司首次明确地对外发布组织结构图,确定工作汇报关系,为下步的改革确定了良好的框架基础。

这也使得李总经理对我们更加仇视,在经过了F001取消采购审批权、F002取消财权、CFO管理人事权以及组织结构图取消总经理职位的四步措施下,以李总经理为代表的老国企派彻底在公司的政治舞台上退出。

 

为了填充新结构图的空位置,大规模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也开始了。记得那段时间,我们的工作就是和猎头打交道,然后就是有不断的候选人接受我们的考察。经过一段时间的招聘与内部提升,各重要岗位都基本到位。物流总监是来自国内著名的物流实战专家,融资经理是拥有多年融资经验的北大博士……..

在企业文化方面,为了更好地对外界发布信息,创办了由David任主编,我和孙经理任副主编的《启航》杂志。为了增加高层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我们设置了新员工入职茶话会,开辟了每日广播,员工生日祝福与赠送蛋糕等一系列措施。

为了强化跨职能事项的协调与执行,我们设置了多个委员会。例如有负责保险事项的保险委员会,负责对外联络的公共关系委员会,负责解决重大人事问题的人力资源委员会等等。这些委员会开始一般由老板和David交流出概念,我来具体实施。我兼任了大部分委员会的秘书长。委员会的设置大大提高了部门之间的协调及各事项快速有效地执行。

。。。。。。。

改革进入到了一个高潮期,整个公司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23: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临危受命

10月的一天,David从外面急急忙忙跑进办公室,说要和我商量一件事情。

“看来,老板对Scott终于失去最后的耐心了。这不,老板太太现在去机场的路上,他要回国呆十几天,刚给我打来电话,要我马上把Scott辞掉”,David 急切地说明情况。

Scott这段时间不是挺低调的,为什么老板还一直盯着他?老太太有什么意见吗”我不解的问。

“嗨!只要是让老板盯上,他是不会放过的。这次老太太也顶不住了,同意了这个决定。”

“我刚才已经和Scott谈过了,其实他早已有心理准备,他答应了。但要求公司给他补三个月工资,老板也同意了。月底Scott就要离开公司。”

“这么快,那谁来接替他的位置呢?”我问到

“这也是要和你商量的问题,你认为谁合适呢?”

“现在在外面招聘可能来不及,市场部的高经理挺合适的。现在市场部承担了很多管理部的职能,市场部本身的工作大多都在新加坡进行。前段时间不是还打算要合并这两个部门吗?”我忽然想起了市场部的高经理。

“可能不行,市场部与管理部在职能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再说他走了谁来接替他的位置。”David摇了摇头。

“那Scott的第一助理小陈呢,他可以呀”,我继续推荐。

“恐怕他撑不起来呀,你想,现在行政管理中心很复杂。以前的管理部是由老国企的王部长负责,Scott过来后,把以前他下属的宾馆、车队、保安等也都带了过来,所以更名为行政管理中心,宾馆经理是为老板太太的饮食起居服务的,车队经理是原先李总的司机,而保安经理也实际上扮演着老太太保镖的角色,再加上以前的王部长,Scott和他的两个助理。他们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摩擦,这次Scott走也与他们之间的矛盾有关。你想这么复杂,他能压得住吗?”David进一步解释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23: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认为谁合适呢?”我实在想不起更好的人选。

“你怎么样?”David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

“我,我不行吧。我的专业是会计,以前也没有过类似的经验。这么复杂我恐怕顶不住。”我赶忙推辞。

“我感觉你能行,这么长时间你已经对行政管理中心有所了解,你和他们每个人都很熟,我相信你的能力。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你先兼任一段时间,我们边进行招聘。”

看来David主意早已下定,这次只是来和我解释。没办法,接吧。

“这样,你去的任务主要是稳定,能把整个部门日常工作正常进行下去就可以了。这边的位置还留着。财务部、管理部各工作半天。”

我心想,这次算死定了。如果干得好,肯定会继续留在管理部,但这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向,自己肯定要走的。如果干不好,那很快就会像Scott那样被赶走的。

“好吧,我去。”

  

一周后,公司的任命文件下来了。

David主持了行政管理中心主管以上人员参加的交接大会。在会上,先是对Scott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肯定,并表示他是由于个人原因需要回国。在Scott向大家表示感谢后,各与会人员也纷纷表达了对Scott的留恋。接下来便公布了我的任命,我和Scott紧紧地握了一下手。一种苦涩的感觉油然而生,当年是Scott驱车百余公里到我当时的单位说服我到公司来,没想到竟这样巧合,而又是我接替了他的位置。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呢。

 

等我拿到行政管理中心的组织结构图后,才发现比我想象的更加复杂。这真是一个大部门,只是职员就将近一百人,包括了办公室、宣传、公关、保安、宾馆、车队、医疗、环卫、食堂、商务中心、资产维修等所有的后勤项目。而Scott为了压制以前的老国企经理,把两个助理给提来,形成一个集团,而老国企的经理们占据了操作层,也形成一个集团,上下形成压制与被压制。这张结构图便是产生磨擦的根源,虽然David一再和我强调只要能维持工作就可以了,但我的性格决定了不能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正好这也是锻炼自己管理能力的一次好机会。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先后采取了五项措施对行政管理中心进行了重组。

第一招,调整组织结构

最初的几天,思考最多地是结构如何配置才能把以前的磨擦减少到最小,最大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最后决定将所有的业务根据性质分为四大业务组,分别是资产管理组、后勤服务组、公共关系组和公司治安组。老国企的经理们被分入同一个小组,由以前资格较老的高部长任组长。另外Scott的两位助理也各负责一个小组,保安经理单独组公司治安组。四人同一级别,都是经理级,互不冲突。为了照顾原车队和宾馆的经理,他们也可直接向我汇报。另外为了规范本部门的名称,将原行政管理中心更名为行政管理部。

第二招,每周例会制度

为了使部门核心层更好地了解工作的进展状况及加强他们之间的协调,实行了每周一例会制度。参会人员为我和四个业务组长加车队、宾馆负责人。首先是他们逐个汇报上周工作进展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接下来汇报本周计划以及需提前协调的事项。在此过程中,我会对每个人的业务加以点评。同时让办公室秘书做好记录,加强监督,同时作为个人绩效考核的依据。

第三招,横向服务模式

我首先将部门职能定位于“服务”部门,为其他部门提供最好的服务便是本部门的最终目标。以前其他部门需要服务就直接给各业务组负责人打电话,各业务组负责人天天忙于救火、分配任务,而对工作过程及结果却无力监督。据此状况,我制定了“横向服务模式”,即统一设定服务热线,客户部门有需求拨热线-> 热线记录并分派工作单-> 工作人员人员服务,客户反馈派工单 –> 业务组负责人监督,并进行绩效考核。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但提高了部门反应与执行的速度,工作质量也大大提高。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23: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招,纵向管理模式

因部门涉及人多、事杂,在管理上我分为三级管理,即部门经理、业务负责人、工作人员,并明确地进行了职责权限的划分。部门经理的主要任务是为整个部门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代表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而业务负责人主要是对具体的业务负责,负责业务的协调与沟通。工作人员主要是执行具体的业务实施。如果某一级出现了困难或问题,由上一级负责帮助解决。这一权限的划分,杜绝了无人负责的局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招,创建文化氛围

记得我在上任之初的部门大会上提起“我们要快乐地工作”,引起了全体员工的共鸣。于是我决定在部门内部创建 “工作是快乐的,快乐地工作”的这种良好氛围。让所有员工感觉到部门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相互关爱、相互友好。这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效果出奇的好,每个员工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积极性。记得到了年底,我专门向老板了申请了一笔资金,进行了部门聚餐与娱乐。在宴会上,一位老员工激动地拉住我的手,泣不成声,说工作三十多年了,从来没有感觉到如此温暖。这更让我感受到了管理的魅力。

因所做的工作与每个部门密切相关,每一个细小的改变大家都能体会到。在有效地组织框架及运行模式下,行政管理部的表现让整个公司大吃一惊,从以前经常被投诉转变到目前的人人都尊重。在月度中层会议上,老板高兴地直说,没想到!

经过半年的努力,行政管理部的面貌不但焕然一新,还相继完成了新加坡政府代表团来访接待、瑞典公主来访接待、公司食堂对外承包、组织公司大型趣味运动会、扩大公司宣传等重大项目。

没想到,自己的管理能力还有这么大的潜力可挖。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23: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国资委考试

1. 报名

一个星期四的上午,刚上班没多久。突然接到国企表哥的电话,好长时间没和表哥联系了,有什么事呢?表哥一般不在我上班时打电话。

XX,你看到那则国资委的招聘广告没有?我感觉你去试一下,肯定行。”

听得出电话听筒那边的表哥还挺急。

“前段时间我在报纸上看到过,是不是省国资委向全省公开招考省管企业财务总监的那条信息呀,我又没想过要到政府工作,没太在意”,我漫不经心地回答。

“你在外面可能感觉不到,现在大型国企的主管部门就是国资委。这次国资委要向各大企业派驻财务总监,面向社会招聘,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昨天晚上我和你嫂子在家看电视,电视上早就公布了这条招聘信息,今天可能是最后一天报名,你得抓紧时间”表哥向我解释。

记得当时在矿务局时,那时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可了不得,对于我们下属矿上的会计来讲,简直太遥远了。中间隔着矿财务科长、矿总会计师、集团公司财务处长,然后才到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隔着四级呢。

见我没吱声,表哥继续在电话中劝告,

“你可以去试一下,不一定非得要考上。有这样的经历也是很难得的。再说,万一要是考上了,那可相当于副厅级呢。”

至于什么级,我才不在乎呢。只不过表哥说得也对,这是一次不错的锻炼机会,我倒要看看政府是如何搞这次招聘的。想到这,我答应表哥去试一下。表哥最后挂电话时还鼓励我,“你肯定能行的”。

放下电话后,我马上到网上查看了这则公告。报考条件还挺高的,必须是会计专业本科,注册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另外对工作经历要求也很严格,在政府事业单位的,必须处级以上三年;在企业的,必须是大型企业中层以上的;在事务所的,必须担任主审十年以上。算了一下,自己还算符合条件。报名截止日期果然今天是最后一天。报名地点,啊,竟然在省城的国资委办公地点。要知道,从Y市到省城最少也得需要五个多小时,时间有点紧张。

匆匆地在网上下载报名表并填完,准备好照片及其他证书,最后没忘记带了一份组织结构图。抬手一看,哇,十点半了,得赶紧走,要不然,到省城他们就下班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23: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到省城时已是下午4点半,差半个小时他们就下班了。一进国资委大门,一个指示牌引向了设在三楼的报名处。报名大厅内人不是很多,可能是临近结束了吧。排在我前面的有两三位。看了一下他们的工作人员,还挺正规的。一位负责审查报名表,审核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一位负责查看相关证书,还有一位负责资料录入。

很快就轮到了我,“你是来报名考试的吗?”

看得出,坐在中间那位负责审核资料的是个头,似乎对我有点怀疑。

“对”,说着我把所有的资料递了上去。

看了一会儿资料,他再次抬起头,上下打量着我。

“你们公司规模多大,年销售收入是多少,有多少员工?”

其实这些信息在报名表上都有,他可能想确认一下是否属于大型企业。

“我们公司目前总资产17个亿左右,年收10个亿,大约有3000多名,是一家造船企业”,我回答到。

“你27岁,就坐到了这么高的位置,真不简单!”

我想他可能对我的职位还是有些疑虑,因为我的资料里面,没有红头的任职文件,只有电子邮件任命的打印版,幸好我还准备了这份盖有公司印章的组织结构图。我把组织结构图交给了他,看完后他开始和我聊了起来。

“你是我们全省350多名报名人员中最年轻的,真没想到还有20几岁的人能参加到这个行列中来。前面已经有100多位因不符合条件被退了回去。没想到,你还真符合条件。”

说话的同时,另外一位负责审核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对我的CIAACCA阶段证书非常感兴趣。因为在他审核的过程中第一次看见全是英文的资格证书,大多数报名者都是国企的老总们。

“你考这个费了不少功夫吧”

“还可以吧,都是工作之余进行的。”

“记住,下个周六带着你的准考证、身份证来进行笔试”

“啊,这么快,有没有什么复习资料或大纲之类的东西”习惯了考试的我首先想到的是考试的范围。

“没有,我们这次笔试主要是考察处理实际问题尤其是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履行岗位职责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考试内容分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以能力测试和案例分析为主。好好准备吧,祝你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23: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2. 考试

一周很快过去了,由于离得比较远,我提前一天到了省城。第二天早上还没到考场,就看到门口两侧排满了长长的车队。呵,简直是汽车博览会,各种品牌应有尽有,档次也高低不同。院内,一个个大腹便便,脑门发亮,真不愧为各国企的大管家。好像他们大多数都认识,互相之间有说有笑。突然感觉自己不属于这个圈子里的人,既没有豪华的装备,又没有熟悉的人际关系,他们之间的谈话自己也不感兴趣。唯一有的是对考试的信心。

大家陆陆续续走进了考场,例行的程序过后试卷很快就发下来了。我拿着试卷大体扫了一下,整个试卷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主要涉及财务及相关基础知识。这些题对于参加过注会考试的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用最短的时间飞快地答完。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是两个问答题,考政策掌握情况,记得其中一个是问中央及省国有资产体制改革近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果。幸亏我前段时间去各国资委的网站查看过相关的信息。简单地整理了一下,分五个方面进行了回答。第二个问答题记不清了,反正也是涉及国资监管等相关内容的。第三部分是考会计实务,一个大案例,某企业整个经济业务循环,要求分别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很顺利地答完这部分。第四部分是考内控,五个内控循环,要求找出其中的内控缺陷,并提出建议。第五部分是考财务分析,给出一个企业的实际财务及经营状况,要求从四个方面进行财务分析,光财务比率指标就涉及二十多个。题量非常大,等我做完全部试题时,正好时间到了。看看周围的人,大多数可能没做完,监考人员收卷时,还在匆匆忙忙地写。

走出考场,总体感觉还不错。这次考卷出得也很有水平,比较系统全面地考察了作为一个财务经理人所应具有的业务知识。既然是招聘财务总监,感觉还是少了些战略层面的问题。如果是一个刚考完注会的学生来答题肯定会考的很好,但对于那些深居要职多年的“大管家”们来说,这么具体的业务还真的有点陌生。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几天,手机上显示出了省城的区号。

XX,恭喜你通过了笔试考试,进入到了面试。这可是从250名考生中选取的前100名”

“能告诉我的成绩是多少吗?”,通过是预料中的事情,但我想知道一下我的成绩。

“对不起,我们不能告诉你的具体成绩,这是我们的规定。但可以透露一点,你的成绩还是很靠前的。明天过来抽一下签,决定你的面试顺序”

哇,又是这么急,为了抽签还得跑一趟。我突然想起了在省城读研究生的表侄女(国企表哥的女儿),何不让她代我抽一下呢。

“能不能让别人代抽呀,我这边过不去”

“可以呀”

 表侄女的手真厉害,给我抽了第一考场的第一个,时间是周日的上午8点。看来又要去一趟省城。

为了能够提前到达,周六的晚上,我就坐上了去往省城的火车。一路上,开始思量起来。像上次笔试的题目,国企的老总们进入前100名的应该不是很多,大多数可能是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这次面试主要是测试工作经验以及实际反映能力,而能在事务所待十年以上的人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可能不多,自己还是蛮有优势的。

第二天我提前到了考场,这次奇怪的是名牌轿车少了很多,只有三三两两的几辆停在院内。工作人员检查完我的证件后把我带进了等候室。进去一看,大家比我来的还早。这时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了一个空的文件袋,要求每人将所带的手机交上来。后来才知道,这是以防面试完的人给未面试的人透露信息。在等侯期间,如果侯试人员要去卫生间,都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跟随,面试完的人会被要求立即走出考场,看来整个过程还是挺严谨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23: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我是当天的第一个,在等侯室没多长时间,我就被带到了准备室,工作人员告诉我,我只有二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进去后,发现桌子上放着一张面试说明,上面罗列着面试要求。整个面试将有三十分钟,首先要进行简单地自我介绍,并说明自己的竞争优势。接着回答规定的三道问题,最后是面试官的提问。面试说明的下面是规定的三道题目。二十分钟的准备时间就是让准备这些题的。我看了一下题目,第一个,请你阐述一下快速发展和稳健经营的关系,并举一实例说明。这不正好和当年作咨询顾问时广州的那家企业相似吗,就借用他吧。先要说明一下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再用例子加以佐证。很快的我在纸上写下了三个回答要点。接下来看第二个题,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作业绩考核时,你认为单纯的用净利润作为考核指标有什么利弊。前段时间刚好在网上“栖息谷”看到了一篇利润是面包,现金是水的帖子,形象地比喻了用利润作考核指标的特点。再加上自己在私企公司作审计经理时,对下面子公司的考核都是我作的,对几个指标的优缺点以及如何组合使用非常了解,于是这个题的回答要点也记录了下来。还有最后五分钟,工作人员在提示,最后一道题,假若你是省管企业的财务总监,你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监督国有资产和推进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这道题自己没有经验,再加上时间有限,只能编了。但答题思路与结构还是很重要的,起码答的几点要成一体系,这是考ACCA时得出的经验。第三题的五个要点也随着准备时间的结束被记录在纸上。

其实面试室与准备室是对门,准备时间结束后,我被工作人员紧接着带到面试室。刚一进门,让我大吃一惊。这是一个很大的教室被临时改造成的面试室,正对面的是十三个面试官(后来才知道,这些面试官是由省国资委的官员、大学教授及省管企业负责人组成的)。

坐在最中间的是主试官,左侧是负责计时与提醒的工作人员,右侧是负责摄像和照像的工作人员。在面试官对面放着一张孤零零的桌子,那应该是我们被试人员的座位吧。坐下一抬头,发现将近二十个人在看着自己,虽说是自己经历过多次的被面试场合,也面试过很多人,但像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见到,不免有些紧张。

“被试人,你清楚面试的程序吗?”坐在中间的主试官开始说话

“我清楚,”我答道。

“那现在开始吧”

“好的,我现简短的做一些自我介绍。我叫XXX27岁,来自Y市的XX船厂,职位助理首席财务官,主要负责公司财务,协助首席财务官管理公司人事、行政、IT及法律。”

刚介绍到这里,所有的面试官一开始还低头看我的简历,一听到27岁,都抬起头来,重新打量着我,我预计到他们会惊异于我的年龄的。

“我的竞聘优势是年轻与国际化。我18岁中专毕业,至今有将近10年的工作经验。在这十年中,我经历多次的职业资格考试,获取了不同类型企业的工作经验。我善于学习与思考。我相信年轻就是我的竞争力。”

说到这里,看到主试官肯定的眼神,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

“我的第二个竞聘优势是国际化。我们的国企目前面临着国际化的浪潮,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国际化的人才必不可少。我目前所在的公司本身就是一国际化公司,另外我即将取得ACCA的资格。再加上平日里我非常注重对同类事件国际上处理方式的研究。比如关于国有资产监管,发达国家的监管方式是我非常有兴趣的,我经常到国外的网站或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国外的发展动态。因此,我相信国际化是我的竞聘优势”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23: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把国际化作为优势也是我提前准备了一下,分析了竞争对手的形势。发现无论是国企的财务老总还是事务所的主任审计师,他们在经验以及控制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自己不能硬碰。但国际化肯定能让面试官们记得住。

看得出,众位面试官们被我的发言所吸引,于是思路更加清晰。

“下面,我来回答规定的三道题。第一道题我将从三个方面回答,第二道题我将从两个方面回答,第三道题我将从五个方面回答。下面开始一一详细作答……..

三十分钟的时间真得很快,到了还剩最后五分钟的时候,工作人员进行了提醒,两分钟后我便结束了我的发言。最后三分钟,面试官的提问时间,他们好像听得如了神,等了一小会儿,才有一个面试官提问。

“你的英语水平怎么样?”

“英语在我们公司是工作语言,无论是日常的工作邮件,还是工作报告都是英文的。不要说是公司中层以上,普通的职员进我们公司首要考察的就是英文能力。因我们还有月度的工作会议,各部门经理在会议上都要用英文做presentation,这在Y市也是很少见的”

刚一答完,时间就到了。

当我走出考场后,发现自己的衣服竟然湿透了,看来是有点紧张。

 

 

3. 考察

 虽然感觉面试过程还不错,但不知别人的发挥。 也没有太多的信心进入下一轮。

 一周后,熟悉的省城电话号码又出现在我的手机上,知道又有好消息到来。

XXX,恭喜你,已经通过了面试,进入了我们60人的组织考察名单。”这次打电话的好像不是上次那个人,后来才知道是干部处的李处长,也就是报名时的主审人。

“只要通过最后的组织考察,你就进入了我们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库。除了这次分批委派的财务总监外,你随时有可能成为省管企业的高管。再次向你确认一下,你接受不接受这次组织考察?”

组织考察不就是向我们的人事经理或其他人了解一下我的背景嘛,只要不扩大影响,就可以。想到这,我回答到

“可以呀,那你们什么时间考察呢?”

“这个我们不提前通知,到时就会知道了”

还搞得这么神秘,挂电话后心情很不错,不管后面怎么样,毕竟自己一步步走过来了,也算得到了认可。

我提前和人事部的孙经理沟通一下,如果有省城打来咨询我的电话,可以照我的实际情况说,但别在公司内部把此事给扩大了,因为这事我从来没和别人说过。一旦老板知道我去参加应聘考试可就麻烦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