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xiaocaocao - 

[我的职场故事—2007年度职场征文大赛] [原创]踏着青春去寻觅

[复制链接] 30
回复
672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22:58:47 | 只看该作者

五、午后

   下午的工作,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兴致,一直呆呆地坐在那里等待下班的铃声,没有人关心你学到什么,只是还在不得不进行,因为他们在大连的投资需要使得上力的人。毕竟中国已经变成更多企业竞争的沃土,那里将要爆发经济的狂热。很多日本企业竞相跑到中国投资,这也就促成了更过的中国人能像我一样拿着薪水领受着研修的头衔在异国接受半年的学习。

每次的提笔都给了自己莫大的鼓励和感动,在我心中还坚信着这个愿望会实现,能够让更多的同龄人在精神家园种下职业规划的种子。

忽然想毕业后的这一年有多少可以改变,在这一年里又诞生了多少如流星般划过的灵感,有多少珍藏在心中,因缘而变成一个执着的追求。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的顺性和谐。每个人都在坚守着自我的精神圣地,生怕变种的时代因素侵蚀涉世之初的淳朴。但往往事非所愿,尽管中华民族紧攥着社会主义的风向,而在这人间还是会隐藏无数无法想象的空间,容易滋长的痛苦和悖理。

岁月是一条无情的鞭,鞭策着进取的辉煌,同时又荡涤着心境的污垢。人心是历世之后的愈清明,愈浑厚和愈翔实。当你打开一扇清明之窗,就会自行比列出周遭的污浊;浑厚喻大山的无边旷达,再没有任何力量可与之较量,过琼楼玉宇而含纳万物;青春似乎应该是厚实而不轻浮,低调应对这个无法抵挡的时代。

    抒情本是易事,收感却堪困难,如何将感受嵌之于实践,引发计划后的行动,对我,对每个同龄人都是挑战。

六、大森先生和西山先生

大森先生是我在日本同一个部门的前辈,周一的时候他没有来上班,听其他人说他退休了。他是我们这里最老的同事,整整工作了45年。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总会浮想联翩,以前总认为退休离我们很远,想想自己45年之后又会是什么样子。而大森先生已经在这家企业工作了20多年。私底下竟觉得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再看看现在的年轻人,每个人的想法莫不是先做着看看,找到好的地方再跳!

美国人一生至少要跳3-4次,他们认为跳槽是阅历倍增的好方法,所以这种转职的心态也开始在全世界开始流行,其中也包括一向以"论资排辈"著称的日本。有一篇文章这样地评价中国:当二十一世纪到来的时候,世界已经适应了中国,而不知道中国能否适应世界,往日的韩国和日本似乎只是以小老鼠的姿态闯入世界,而今天的中国犹如一头大象,谁也不知道他会给世界带来什么?

 就像中国青年式的跳槽,很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迷。跳来跳去最终失去了职业的稳定性,而此时企业总会拿一些额外的负担束缚或者评价时不是论能力而是论稳定。不知道这是一种个性还是共性。还是对于大学刚刚毕业的同龄人的一种人事方法。

西先生是日本公司专门负责海外人员进修的人事课长。昨天突然来了一个人接替他的位置,惊讶之后,听说他已经准备离开公司了。由于中国同事在日期间不幸遇难的事情影响到他,工作无法开展,自己选择了离开。西先生在这家公司的工龄也有几十年,已是白霜满头的年纪,说来也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可是企业不是慈善组织,影响到他们赚钱,自然会杀鸡儆猴。

和西山先生结识的这两个月中,看到了他的和蔼大度,和其他日本人一点都不一样。他负责我们十多个人的生活起居,做什么事情都得自己,每次给我们搬家都要折滕到十一二点,我们很佩服和敬仰这位先生的工作精神。事故发生后,他一个人跑前跑后,直到善后工作结束。但最终还是无法面对企业的压力。遭遇这些事情,难免还是会让人心酸。

后来听说他自己要办一家公司。我突然想起一个寓言故事,当一个人被老虎追赶时,不小心掉进悬崖,他在半山腰抓住了藤条,向上看是老虎的虎视眈眈,向下看是万丈深渊。这时忽然发现眼前是一颗又大又红熟透了的草莓,这个人会怎么办?就像西先生一样,应该是先把草莓吃掉。他们把这种情形借喻为职业上的“五十八效应”。当身陷囫囵无法选择的时候,还不如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人们经常说,人与环境的关系有四种:抱怨,离开,改变和适应。就拿我们现在的职业环境来说,每一个同龄人都徘徊在这四个关系当中,都在不断地寻找自我和定位自我。跳槽也有好方法而言,找对生涯选对路,或许自己也能迎来一个"三级跳"。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22:59:52 | 只看该作者

七、我在日本想中国

   早就想写一些关于日本和中国的感受,可是都被很多的琐事所拖累,忘了时间,忘了地点,忘了所要表达的感受。今天在这个很安静的环境里,试着整理一下自己的印象。

:中国制造

在日本买到的东西几乎都是中国制造,很多中国人觉得愤愤不平,为什么我们要为日本人做东西,正值和平发展的年代,为什么还在受着日本人对中国劳动力的剥削。我们是不是应该起来抵制日本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压制,或者更多的其它。

其实,所有经济之外的政治问题,我没有能力提及,因为自己所说的已经没有老百姓说的有说服力。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处在第三世界的发展过程中,而日本是所谓的发达国家,因为有经济上的能力,这样便于他们通过经济来限制我们。中国发展要改革开放,由于改革我们和课本上的社会主义有了界限,成为特色的社会主义;由于开放,更容易接触先进的思想及文化,或者是更背离人性的糟粕。今天对中国来说,经济发展上的收益似乎要大于被压制后产生的消极效应,不管怎样说这也是民族间友好的进程。无论日本的东西是不是由中国制造,我们要做的是接受更多发展的模式,接受社会发展的更多良性进程。

说: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日本的华人很乐于讨论中国的事情,可能他们无法融入日本文化当中,而且身处异乡不便于谈论他国的是是非非。说起中国的事情,他们也许更容易从宏观的角度入手,譬如说国家体制,百姓生活等等。不像我们时刻跟着党的口号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呼喊和谐社会的热浪,掀起八荣八耻的社会风范。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似乎已经变成了完全的资本主义,只是还在高喊着共产主义式的伟大构想。但是当特色的社会主义转入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时,不免叫他们也刮目相看。社会上对“和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老百姓可以大胆讲自己想说的话,还有人说“和谐”意味着社会主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幸福感。不管缘何而有信服力,只要我们心中还有对祖国发展的信仰,那就一起平凡地改变吧!

八、官

有人说,速效成的大多是小器。要成大器,就要耐得住寂寞。

恰好我们的日子平淡的只有了呼吸,已经适应了现实的职业环境,还是那句话,在没有实力闯出一片天来的时候,该有的寂寞还得继续。

身处异国的诸多感受,总叫人经常的怀念。昨天我们去日本老师家做客,回家的路上和一个同事聊了很多,好久没有的畅快,我们谈理想,谈我们眼中的中国社会以及眼前的日本。从毕业开始,我们好象都无暇顾及这一切。

很多的话题在两个年轻人的心中流淌。无数次唤起了我的思考,我觉得一个有意思的东西是当我们谈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感觉是那样的逼真和实际。因为有了参照物,才会使大脑中的印象更鲜明。

我们说到什么是“官”?什么是“社会主义老百姓的官”?想想其中肯定会有一番适合老百姓讨论的话题。社会主义的“官”是老百姓自己选出来的,“官”的角色是拿着纳税人的钱为老百姓服务的,“官”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为什么在现实的社会中“官”成了一种权威和权势的代名词,他们享有无数的绿色通道,“朝里有人好做官”,真的是一点都不假。当这些在华夏民族的文化里横冲直撞了几千年后,伴随着迎来的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服务,还在不停地改头换面。

想想这些究竟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近!

有多少领导还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份责任,责任仅此!

我不禁悲哀起来,为什么会给他们无数的权利和腐败的筹码。他们只不过从事了一种特别的服务业而已,他们拿走了纳税人的钱,服务的质量却是如此的差劲!为什么要给他们如此高的追捧,纳税人辛辛苦苦缴税后却成了他们的政绩。

也许这就是当今社会的价值导向,偏离了社会给他们的真正责任和义务。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23:00:42 | 只看该作者

九、夏令营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来到日本快要两个月,大风狂暴之后逐渐转为平静。我的生活也开始变的平实可以令我思考。不过来到日本重要的是学习,所以中日之间的种种之差异在我心中摩擦,有时候忽然间灵感奔放。

面对这样一个国家而去意味中华民族改革发展的道路时,在我这样的年纪真有点局促。一时间竟然不敢做些苍白无力的比较,因为这样反而会让自己的价值天平出现倾斜,在以后的生活中难倾清澈之情,助人自助的道路上难燃激情之火。

小学时很多人都听过关于中日两国小学生夏令营的事情。没有记错的话,是要写一篇议论文,论证阐述中日两国小学生通过夏令营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办法将其转化为社会现象。但前几天读一篇相关的文章,该文的大意是二十年后,当这些曾经参加过夏令营的一代步入青年,即将成家立业时,他们又和日本的青年出现了什么样的差异。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心中暗暗独白:自己也是这一代青年,以自己现在的机会成本,二十年的青春之路也不过如此。不懈奋斗,步入结婚生子,将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日本青年有何大通?或许已将驱逐美军出境的愤然炸弹深埋心中,我不晓得。我经常倒是会思考,当美军的飞机以震耳欲聋的姿态从日本青年头上飞过时,他们也许不会说,那是他们尊敬的客人。

事实上生活就是这样,上帝总会安排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你去经历和体验,然后给你无尽的揣摩和提炼。

公司安排我和一个中国同事与日本刚毕业的三个大学生一起参加培训。按道理我们应该大他们一届,但是由于中日两国大学毕业的时间不一致,就这样狭路相逢了。这也给我心中默默埋下种子,看看我们这一代二十年之后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我不知道拿自己和中国同事能否代表我们这一代的素质和精神,不过也尽量把自己片面的思想抽离出来,然后将同时代两国青年的软硬性特征客观地予以比较。

第一天我们五个人见了面,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脸都臭臭的。可以想象在日本人的群体中出现两个中国人是什么感觉。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大半年的日语培训,但到真正的交流感情还差十万八千里。首当其冲的介绍之后,是没法探讨一些事情,只能凭直觉和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进行初步的交流。当我以自己的视觉来观看整个相处的进展时,真是意味深长。一开始大家的面面相觑,真让人觉得捉襟见肘。似乎语言已经成为我们交流的直接障碍,但我还是鼓起勇气表达自己与生俱备的中国热情和友好。没想到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心中充满了无数的探索和关注。这就是民族之间的感受,即使在经历了无尽的变数之后,还是会隐隐地在意他国的成长。我相信自己能以谦逊的方式演绎中华儿女的落落大方。我们五个人开始了接下来的工作。

日本大学生交流能力似乎略胜一筹,他们来到公司不到三个月,和每个人相处的都很好,经常看到他们在喝茶厅和不同的人交流,而想想我们步入职场时,很多的时间都处在观望状态,都是在等别人做,看看他做的怎样之后我再去做,也许我们太谦虚了。

当我们五个被要求组装一套模具时,先拿出纸和笔写一个日程表,大家集体发言,一致同意后签名确认。当签名确认后也就保证了自我的权威性,没有人愿意向别人屈服说自己执行力不强。这是国际化的表现!

作为当代青年,我艰难地把握着我们的整体特征。当《感动中国》的徐本禹印入眼帘的时候,我似乎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更执着着对人性友善的追求,以及具备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爱恨情仇。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23:01:29 | 只看该作者

十、不精神文明

    这已经是几天前的场面,我们集体去迪士尼乐园玩,第一次来到东京,在东京电车站直接乘京叶线就可以到达。还好这是个周五,人不是很多。临近时已经听到了中国话,等到进去时到处都流淌着华夏儿女的声音。对于我来说日语不是很好,所以无法辨别日本人有多少来这里,但身在异国的敏感让我出奇地捕捉中国人的声音。可以想象这是个什么样的时代,跨国旅游已经走进一个逐渐强大的国度,不久之后整个华夏大地将会翻腾,这是我的信念!

一天的玩耍让我尽兴,不知道已经到了深夜,礼花结束在深蓝色的夜幕上,也让我开始在电车上有了所有的回味:工作人员表演似的工作姿势,嘴角永远抹不掉的微笑,无数的感动,无数的欣喜和惊狂------

12点多钟的日本电车是如此的壮观,每当电车到达车站时,过道上的人流无法用一个词汇能加以形容,如此的压抑又觉得无法抵挡,好似势不可挡,但却有无穷的灰色意味,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表情,或者没有表情。

好不容易挤到车上,我选的位置在对侧的车门,这里方便下车,而且可以靠到旁边的护栏。日本人无语,或许是由于疲惫,好多人都闭上了眼睛。此时我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感受,感受这个社会真正发达后又会带给人类什么,带来是更多的压抑和竞争,还是更多的失衡和紊乱。我不知道他们心中对于和谐的理解,然而生活就是这样,社会就是这样,谁也抱怨不得。

不知道过了几站,上来一个女生,长得小巧,她根本无法够到车顶的拉手,所以只能在人群中寻找能让自己有所依靠的栏杆,好不容易握到了对面的栏杆,可以看出她的艰难。此时她已经夹在一男一女中间,小女生前面是一个职业女性正在摆弄自己的手机,而她的正背后却是一个看起来疲惫到闭眼的中年男子,该男子手钩在车顶的挂手上,眯着眼睛,立于小女生的背后。我忽然意识到那个男子的猥亵,他开始弯曲自己的双腿,随着车体的摇晃,趁机做着下流的动作。小女生开始出现了表情上的不妙,可是她无力反抗,在这个塞满人的车厢里,谁也不能动弹。我一腔愤怒,却受着世间种种限制的约束。只见那个色狼表情窃喜,谁也无法作出什么,很多的日本人或许已经习以为常。

电车的到站解救了小女生,她只是移开了原来的位置,拿出了手机,一边书写一边回头看那个男人,我不知道她是在书写自己的愤懑,还是描述着色狼的形态以予求报复。更可恶的是当小女生逃离虎口后,色狼又对前面的职业女性下手了。还好,电车到站了,所有污浊的画面即刻消失掉了。

在我心中有个想法就是来到日本之后要好好学习“日本”,学习它关于物性的抒发,学习更优良的社会资源调配,学习更适以匹配中国的组织形式。但是难免面对其丑陋的一面,似乎更想告诉大家此时的不精神文明是如此的形态,在中华大地上呼应的“八荣八耻”或许正是有力的比照。

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20:38:46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相交的直线

一、从离别写起

我们经常说时间给了我们很多谎言,又给了我们无尽的悲欢离合,就好似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永远是一个主题却又能唤起无数次心中的共响   

我和莫大哥认识的时间接近三个月他很欣赏我会写诗,其实我不是会写诗,偶尔的几篇散文随笔得到了他的赞扬说我有诗人般的情怀,但又不断地给我暗示,这个时代不需要诗人,诗人的功能充其量是发发牢骚,他不希望年轻人把大好光阴浪费在这个上面

    他的职业经历让我有几分欣赏,几分赞叹和几分无奈也许每个人走上职业生涯的时候先暗自怀疑,接着是不断的奔走相告,不断在人生的职业困苦中起起伏伏,进入职业稳定期后还必须显示给大家现在的工作是如何的兴致勃勃

    莫大哥硕士毕业,留在日本已经11年,他的职业生涯被烙上中日之间特有的文化和经济烙印,一时间无法说出这种生存状态到底是不是我们所期待和拥有的当海外华人在国外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后,他们始终没法融合他族特有的人文情怀,生活特质没有得到升华,没有特定的交流圈可以共享生命的痛苦和欢乐,因此有些人生活的并不是很满意或许这也是莫大哥经常和我们在一起的原因

    他为人耿直,浙江人,浑身都是南方人的优点

    我们经常探讨职业里短,当我告诉他说我想做职业规划师时,他竟然不知道这个名词我哭笑不得,这是真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我无语莫大哥经常讲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梦想,日本人是不知道梦想的,他们只相信天皇,天皇才是他们真正的神当他们步入职业生涯的时候更多是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寻找精神领袖,无论他们被带到什么位置,也同样是埋头信任这或许也就解释了他们的"成团跳槽",要永远地和他们的领袖生死与共。

    但莫大哥还是愿意听我们讲"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再老的梗他也觉得新鲜。我们一起谈成长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也愿意讲自己的职场上的起起落落,他觉得为了身边的人是他一生的信念

    今天他跑来突然让我说他的缺点,往日都是他对我的人生指指点点这下我可以趾高气扬一把了不过,我还是第一次碰到一个人让我讲他的缺点,怎么可能?!

    这些东西我只在名家大师的励志读物上目睹过,可现实生活中谁愿意别人讲自己的缺点,"揭人不揭短",揭短等价于伤口上撒盐换位思考一下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万一讲到痛处,南方人也是会阴柔地冲动一把的!

    或许他真的不是一般人,但接触时间有限,互相的了解受到礼节边框的约束,很多的交流点到为止,大家心中都会有一个衡量标度,谁也不敢喝大后才后悔自己原来讲的都是"假话"中华民族的文化早熟此时被演绎地如火如荼,即使我们有缘成为不一般的人

     无言面对缺点只好挑了一个共性话题试着去发现和引导他的个性《社会学家》有一期提到:中国儒家思想提倡的性格是温柔厚实“厚”在后面支持的“柔”,所以柔而不弱,内力十足道家主张以柔弱胜刚强,将“阴柔”的思想表达得更彻底然而当中国男人的阴柔遇上西方人的阳刚时,难免有点招架不住这是每个中国男人的忧虑,短时间内或许还是一组矛盾我不知道莫大哥的理解程度和自己的感受,也许生活在外国更会感同身受

    于是我在想自己是否有勇气倾听他人的直言的缺点,是否有勇气面对人性中本来就有的悲哀,而悲哀或许也早早地为这些具备自觉的人准备着,因为更自觉而不愿意随意地践踏生命 不管莫大哥愿意听到什么,想想一切的缺点优点又何能数尽。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20:39:12 | 只看该作者

二、最后的缺点

    听莫大哥说今天是他在我们公司的最后两天,再过几天他将要回到阔别已久的中国。这几天他没有太多的事务,有大量的时间来处理这三个月来的人际关系,也有无数的心情和我们一起意味这个世间的一切。

   下午他来到我学习的地方,继续索要我给他的缺点。每个人都有缺点,但作为晚辈我不敢,也在心中告诉自己不可以对长辈品头论足。即使他是如何地想知道我给他的评价,对于我来说,这个“助人自助”真的是难上加难。我可以对同辈如何地咆哮,只要我信念这点还可以在他的人生道路上着一点色。莫大哥的真诚没法“打动我桎梏的论缺心”。

我们开始了一些浅显平淡的讨论,讨论他的生活以及自己生命中重要的细节,而我更象一个主持人或者一个发出无数惊叹的粉丝。在他背后无数的精彩远远超过了寄人篱下的颠沛流离。我相信这是他的生存价值和自信动力后的结晶。我不敢多讲自己的什么!

    和智人聊天是一种享受,不管有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分享,最重要的是你获得了久违的,和生命中从来没有过的意念和思考。莫大哥“最后的缺点”被逻辑成对我的人生规划。这个规划鲜活地又包含着他人生经验的苦果,直至苦果裂变成人心的考量,也就有了今天金子般的忠告。

    说到我的人生规划,凭借三个月来的观色察言,他觉得我干现在的这一行迟早会疯掉。像我这种多愁善感的种子,在无数奇特惊险上演后,才有了用文字表达的动力,而在这个尚不用考虑金钱的特别时期,还有人愿意听我的胡编乱造和不切实际。一旦到了文思枯竭的时候,将变成一文不值,所谓虚无飘渺的人性观察只会变成是罗嗦和牢骚的专用语。

他用了一词来形容我------“人渣”!多伤人的一个字眼!群众学家认为这个社会早早地被分为四类人的天下。第一类人是人物,他们思考着人生哲理,不断升华和造就崭新的人类思考。第二类人是人才,他们获得事业成功和财富,或许还能做些慈善事业为了自己和他人。第三类人是人人,人人是普通人,每天早上一睁眼便开始挤电车,为了不至于迟到,挤破门也要钻进去,为了生活不得不奔波,日复一日,享受着朴实平常的幸福感。而最后一类人便是人渣,“我可能成为的人”。他们无恶不作,杀无赦!真觉得可怕,可莫大哥却给了我如此“高”评价。

记得大学时一些事情发生后,我试着在想自己能否变成一个坏人,因为被做好人戳穿心房。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糟,我一如继往地选择了修身养性,选择了不断修正和价值观的升华,最终到现在。

莫大哥的“缺点”一点不沾边,却成了我“反缺点”的政治宣判大会。他建议我继续写作,不断寻找展现自己文字的机会,即使现在还不够好。这是他认为我最能够得心应手的职业,至于成不成名还要看我的努力。这一点我可能从来都没有思考过,面对现在复杂的合同关系,早已被现实职业环境的迷雾包围,我看不到自己的转变,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突破点。

    其实这篇文字打得沉重至极,忽然得到否定后的落寞和面对人生的陌生视觉,一时间开始了彷徨,彷徨后是精练还是迷茫,我不知道。

莫大哥的生活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规划进行,他的规划至少在两年之内,一年中的计划是掐指能算的,变化不会超出一年,而半年内要做的事情用眼睛都能看见!我无以言表,更能惊叹出的是他的执着,他的自信和他的坚强。这完全是不用辩白的事实。他在日本生活了11年后,想回中国看看,结果就有了我们的相识,就有了三个月来思想火花的碰撞和对各自大概人生的了解。他移民加拿大已经得到70多分,也就是说随时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而他的目的只是想去了解一下英文,或者说是再去积攒一下经验成本。

    不可思议的动机确是如此淳朴,只知是为了更多地享受人生,写到这里我无意地舒了一口气,所有一天的思想大浪也伴日落随潮去而平息渐稳心中。我的人生也该起航了,去靠向一个更真切更勇敢的彼岸!

2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20:39:46 | 只看该作者

三、说再见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按莫大哥的话说我们的相识就像直线的交点,以后各自行进各自的生活。人总是在分别的时候,才会想起他给的帮助是如此的重要。

他要回到上海的一家日本公司,而我们则继续呆在日本。莫大哥所在的公司其实是我们的外注公司,他过来参加这个培训是为了回去更好的指导员工。11年的日本生活,让他足以以自己真切的人生体验倾诉一个海外华人的心声。他不改国籍是因为他在信仰,信仰中国的成长复兴。这次回到上海也是想在那里寻找空间,在那里发光发热。

    一些在国外待惯的人不愿意回去,因为他们怕失去已经积累的他国分数。他们总是在进行着中日之间经济上的对比,环境下的差异,人文间的面面相觑,也许是因为不敢直接说自己的“崇洋媚外”。我很看不起这些人,在他国还不放弃给中国的流言蜚语。不想了解他们抱以何种心态,只知道物质主义和资本主义已经充斥其身,难以自拔。在他们身上还会经常显现一种特征-----心理学上的折射原理,在异国难以立足时,却总是把所有的不利因素归结到中国身上。很显然的不道德!

    而莫大哥不是这种人,他对中日之间的比较已经超越了人性的狭隘,偶尔也会轻视文人学者的陈词滥调,却对祖国的发展抱以雄心。

    还有一件事触动他回国,那就是小孩的教育,他想让他们在中国读书。我没法想象作出这个选择的初衷。许多父母打折掉所有在中国的身价,纷纷移民出来,为的是儿女的优良教育,而莫大哥却要把孩子们送回中国。

他唯一的目的是想让孩子们成长为真正的中国人。他没有直接说,但我能隐隐感觉到他多少年来拼搏奋斗的源泉。

    梁漱溟教授的《人心和人生》上说,“每一次思想上的开悟都是人生的翻新”。莫大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了我心灵上的触动,当我还在细数在外国的无数次感动时,他已经离开。真觉得如一场梦般短暂,却让我集足了勇气去呼应更多同龄人的价值观,我知道这件事情是值得的。

    而在现实中,莫大哥说我忽略一点,没有将价值观背后的动力引入实际的工作中。价值观是一个虚无的东西,没有人会在乎你所谓的价值观,无论它是如何的激昂悲壮;只有当你身体力行,取得人生成绩时,才会建立起更多的信服力。

这也是他对我的担忧,他希望我做一些更实际的事情,哪怕是要去挑战,而不要成为一个畏畏缩缩,光说不练,最终被社会淘汰的人。

深思------

四、顶天立地

    昨天莫大哥和我最后一次通话,因为我要去冈山的农村实习,那里没有网络,我们会暂且失去联络。他回到中国快要一个月了,上海的生活给了他正常的不适应和重新的世界观。日本11年的生活建筑起的生活姿势让他不得不摧毁已有的观念,来适应这个特色的中国。他说他有点失去了信心,我知道这是事实,慢慢就会适应。他看到了许多奇怪的社会现象,而这些现象又和自己心目中的中国有点违背,所以一时间让自己心灵蒙受阴影也属情理内的事情。

他从日本的离开的时候,我送给他一本《人心与人生》,在扉页上抄写了网络上宣传的“青春中国的十大事件”,我说不出自己的用心,也许是想给他一个准备,所有的一切需用发展的心态来评价。“青工技能大赛”和“大学生村官”这两个事件对莫大哥和我来说都是陌生的,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们自信地讨论着伴随中国的飞速发展,一些创新的事物还在不断涌现。而这些事情马上要展现在他的面前,对于三十而立的人来说,已经不象我们一样要被社会所改造,他们要做的是积聚自己的力量来创造社会。莫大哥的一腔热血就是这样诞生的,中国能够让他成功!

而眼下的中国让他不得不重新怀疑,这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越过了自己的心里底线,看到了上海翻腾下的平民疾苦。我告诉他国家的政策是“先富带后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只要不引起社会动乱,这种差距还会继续加大。

我们阻止不了,是因为它的客观性,而我们不去思考,是由于我们的主观性。莫大哥很显然地道出自己成人式的观点。他认为这是中国泡沫经济的原因,中国的权利应该重新分配,中国是这样,世界也是这样。悬殊的东西总会让他敏感和不舒服,对比着放弃的一切,心理的落差或许需要给自己一段时间来平复。

我不认为这是他的怨声载道,他勇猛的个性需要让中国留给他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后他和中国相互适应,开创从未有过的新事业。许多成功的海归从此找到了自己的路,而在中华大地上顶天立地。

2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20:40:22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一同思索

一、选择

热销全球的《羊皮卷》中有一章论述了人与选择的关系。书中说:人类最伟大的力量就在于选择。因为选择之后的所有结果因有选择而存在于整个人间。我忽然想这个选择是多么的有趣,它可以任人发挥,任思想畅游,又可以束缚一切的可能和不可能。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选择也适应了时代的脚步,随潮流而论选择。真的是一件具有行动意义的事情,我们不能做什么选择,又选择过多少,有多少选择可以重来,明日又有何关乎选择的计划。

谁也知道我们不能选择的东西实在太多,我们不可以选择我们的父母,选择我们的出生地,不能选择自己的长相等等。事实上这些不能选择的东西,曾经也成为自己不顺境况下抱怨的首选。当我们不能出生得富丽豪华时,我们抱怨自己的出生;当我们不被时尚所修饰时,抱怨自己的长相。上帝很喜欢做些有趣的安排,当岁月的痕迹开始在人的面部留下沟沟壑壑时,还有多少人抱怨这些;还有多少人在心中独白,无力选择的这些东西成为其一生的灾难。我们总是在很浮夸的环境中失掉了自己的价值观,或许有些人根本就没有树立过正确的,符合理性的观念,任何事情只要一时阻挡自己的欲望,就归咎于难以选择的东西。因为丧失掉了许多正性的东西,所以不惜去强加一些世俗的观念充当起自己所谓的价值观。结果很多违背人性的事物竞相成为流行的焦点,很多的同龄人最终变得无力选择成为自毁的牺牲品。

我们选择过多少。在我短短的二十三岁的生命中,人世间的事情有多少是由自己选择过的。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是否可以选择更具说服力的方式;无力抗拒一些事情的时候,是否可以选择处乱不惊,处之泰然,指挥若定地转化为生命中的动力和勇气。就像现在,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不尽如人意的工作,但至少可以选择自己的工作态度,选择在努力之下储藏想去拥有的知识和经验。

事实上,无论大事小事发生时,我们丢掉了选择的权利,首先被冲动冲昏了头脑,任由自我冲动,随波逐流,直至顺其自然。成功学上似乎很不满意顺其自然的说法,他们认为顺其自然似乎就是失去了斗志,失去了再战的勇气和心智。就像我们这样的年纪,论愚公移山有些遥远,然而心有余力不足的事情常常也光顾其身,只能顺其自然,世界的丰富就在于顺其自然之后或许还会孕育出一些青葱葱的转机。

面对双方的冲撞我们可以选择沉默,沉默是一种强大的武器。无论是情感纠葛还是世故冲突,沉默是思考的化生,正因为有了沉默,才会有无数思维的缓存,组织起更有益的思考桥梁,从而获取适宜的解决方式。

有多少选择可以重来。当我们已心力憔悴,回避面对往事的时候,大半的原因是我们做错了事,走了不该走的路,没有听取别人的意见,自认为自我的强悍------当往事成为回忆时,我们可否选择重来。不可以,因为很多事情已经有了时代的烙印,岁月的烙印和灵魂的烙印。有人分析说做坏事和做好事所要消耗的精力和心思是一模一样,但还是有人选择了做坏事。自然做坏事的人,终有一天会被绳之以法。之后便生出了无尽悔悟的泪水,重新面对人生时的敏感和尴尬。面对失去的选择,我们应该付出的代价或许应该是用自己的苦难筑起免疫的巨坝,祈求类似的选择摆在自己面前时更能从容地应对。

明天是什么样子,是否可以规划自己的选择。明天的选择是否更有力,更执着,更能体现自我价值观-----

当我雄纠纠地要开始同龄人职业生涯规划时,所有的一切也便开始让我选择了,选择去学习,选择去经验,选择去交流和探讨,选择去积累,选择去面对不同事物的思考。忽然明白明天选择的方式和意义,就是要通过孜孜不倦地努力,增强其选择的力量,从而为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添砖加瓦。

二、雨后寄予

1

    经历了一周的辛苦劳累和情绪的颠沛流离,难得有一天休假。明天接着继续面对生活的支柱,告诫自己工作是个不断给自己进步的阶梯,只是依努力的程度罢了。下班后的无聊让我学会了阅读,也试着跟身边和远方的同学分享着这一刻的心情。心灵深处有股力量催促自己和所有的同龄人一起规划好各自的人生。有时侯对他们提出问题,觉得无法下手和力不从心。但有一点,还是以一种谦虚的心态和大家一起不断地找寻。

大学寝室的大胡,让我有一点无可奈何,提到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他说他好想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没有了任何方向。在我的生命里也历经磨难,我承认大学时的我是一个脆弱到可以随时哭的人。可是我没有放弃过追逐,追逐某种意义上的成功;没有放弃过修正,修正没有意义的偏激;没有放弃过总结和升华,直至今天的林林种种。

  事实上,无论怎样,我还是忍不住给大胡一定程度上的关注。大学时代,我们曾经一度处于关系紧张的局面,但最终伴随着四年的悲欢离合,彼此理解着对方的内心和处境,一切也就烟消云散。大胡生在一个富裕的独子家庭,我亲眼目睹了父母对他的无微不至,以及中华民族浓缩的家庭哲学。四年里,他是一个不愁吃不愁穿的小资少年。正是由于家庭哲学对独子的养尊处优,也让他处处盛气凌人,自我欣赏的不可开交。毕竟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事过境迁和整个家庭的衰败兴旺,一定程度上追逐中国式的成长在他身上表露无疑。曾经为了追求一个心仪女孩,每天早起长跑以求把自己胖胖的体格减轻,但是还没有等到春天的花开,所有的一切就在一场春雨后轻轻消失了。

  他的性格是典型的外控型,他相信的是命运为他安排了这一切。度过了勉强的毕业和没有丝毫兴趣的人生转机,他签约到了天津的一家钢铁公司。有同感的是那时很多人还没有树立起职业观念,像东北大学这样的高校以钢铁专业为强势背景,不进钢厂,也自然体现不了竞争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无数坚强的生命在这个行业里描绘出了人生的彩虹。不过,重型制造业的恶劣环境和传统复杂的劳资关系,把和改革开放一起长大的钢铁学子折磨得苦不堪言,这也奠定了大胡改变命运的动力和决心。他毅然辞职回到学校,与那些和他有相似经历的伙伴走到了一起,这一切都不足为奇,因为他们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我也经历过四个月的考研生活,体会到了人类最强烈的无助和孤独。是啊,今天的孤独是明天更多自由的代价。有人说,当你把工作的态度变成生活的态度时,很容易变成个偏执狂。对于别无选择的他们,考研或许也可以看作是毕业后的另一类工作,不把考研的态度变成生活的态度,还怎样继续自己二十岁的生命!就像现在流行的一本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同样也是大胡的人生态度。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总得不停地面对成功和失败,尤其是在转换角色和背景的时候。大胡考研失败,就像今天的小雨一样,阴冷阴冷地拨弄着我共情的心弦。他对我说,再考一年!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存方式的权利。要是换做是我,或许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我们太熟悉了,所有的一切在两个人的空间里难免牵强,一个敏感的人,再加上“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生活练习。我不敢去琢磨他内心世界的苍白和满口的自负言辞!

傍晚的时候我给他回了一条短信:你对考研的专业没有兴趣和感动,只是被动地接受了生命的等待。就是到明年也是等待一次没有激情的转机。何不现在就开始自己积极的思维。

大胡没有给我直接回应,也使得自己有点束手无策。但我相信,我会努力地和他一起探讨他的职业生涯规划。也相信这个雨后,寄予我更多的灵感和坚不可摧的力量!

29
发表于 2007-1-31 15:03:51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呢?加油,请继续~~
30
发表于 2007-1-31 20:55:18 | 只看该作者

就一个字总结:猛!

可以考虑出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1 20:55:42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