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培训系列知识之一

[复制链接] 31
回复
510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12-18 23: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培训系列知识之一
培训是指组织通过学习和训导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 最大限度地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以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这是一个系统化的行为改变过程,也是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组织的管理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培养。要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就需要不断地提高人员素质, 使组织及其成员能够适应外界的变化并为新的发展创造条件。

培训概述:

培训是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开发主要是指管理开发,指一切通过传授知识、转变观念或提高技能来改善当前或未来管理工作绩效的活动。
培训是组织通过学习、训导的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潜能发挥, 最大限度地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 进而促进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提高。严格地讲, 培训是一系统化的行为改变过程, 这个行为改变过程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工作能力、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潜能的发挥, 明显地表现出工作上的绩效特征。工作行为的有效提高是培训与开发的关键所在。

总的来说,实施培训的主要目的有:

(1) 提高工作绩效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2) 增强组织或个人的应变和适应能力;

(3) 提高和增强组织企业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和归属。
现代企业中的培训工作有如下几个特性:
(1)培训的经常性
及时的充实和长期的积累能使企业人员保持技术上的先进地位,获得最大的技术开发潜能。

(2)培训的超前性
关注管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其他学科理论和技术前沿研究,以最大程度地培养、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为开发人的最大潜能创造机会。

(3)培训效果的后延性
培训效果有后延性,若对培训的设计仅限于短期的具体目标就不能满足企业应付和适应多变的动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的要求。
企业培训的误区
今天,企业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诸多企业纷纷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人才培训机制。然而在企业的培训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需引起我们的注意与足够的重视。

误区之一:培训是知识的增加,与行为、态度无关
在企业的培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考试,如英语考试。对于很多由国有转为中外合资的企业来说,进行外语培训的目的往往只是为了让员工多背几个单词,多会几句日常用语,似乎这样,就算是完成了转变。然而这恐怕远非我们的目标,我们也不可能通过外语培训,使得一些连基本单词都不会的人,在短时间内就能与外方直接对话。它真正的意义其实更应该是在改变员工原有的学习惰性,不重视知识的态度,促使他们在行为上更要求上进。因此停留在“知”的层面上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只有将对知识的了解转化为自身行为的进步、态度的改变,而由此最终达到的一种总体效果,才构成了培训的完整目标。

误区之二:培训是为了提高学员的素质,培训师只是为学员服务的
对于外部培训来说,培训师是为学员服务的。但在内部培训中,在某些时候,培训更多的作用是为了锻炼内部培训师,并从中选拔出优秀的管理人员。然而我们却发现大部份企业并没有将内部培训师的地位提高到管理人员的后备队伍上,而是因为有能力的人工作太多,太忙,往往会委派一些闲人去充当企业的内部培训师,这使得培训在企业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大为降低,培训的效果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误区之三:培训的目标就是育人
的确,培训作为人力资源体系的“选、育、 用、留”中的“育”,的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育人,但它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进行知识的凝聚、管理和共享。在企业中,除了人之外,最重要的恐怕就是知识了,然而知识的载体也是人。今天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人才的流动,特别是优秀人才的流动非常频繁,而通过完备的企业培训体系,可以将这些优秀人才的知识以培训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达到知识的凝聚、管理和共享。
如何培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培训最大的价值在于推动企业形成良好的组织习惯。从管理角度讲,我们通过培训不仅要提高每个人的管理知识、管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全体管理干部和整个组织按照统一的方法去应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而不仅是个人的效率。举一个时间管理的例子,许多企业都引入了这门课程,每个人学习以后,都可以设计出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但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暂时个体效率提高了,但组织效率却没有提高,因为大家时间管理方法根本不统一,相互之间无法配合。

现在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培训的重要,但如何达到和提高培训的效果,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来自管理高层的支持和重视是关键。
尽管这似乎是老生常谈,而且几乎所有公司的管理高层似乎都支持员工培训,但支持和重视还远远不够。例如,在消费领域,员工培训的总预算不到广告费用的1/10。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把广告费用的10%转到员工培训上来,不仅会改善产品推广的最终效果,而且会提高公司的总体利润,以及增强公司长期的持续发展。
要搞清培训对象,并对其分类。因为培训最忌讳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设计好的课程很难满足具备不同水准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二、培训部门要把自己的队伍建设成为专家型队伍。
培训人员必须能够成为决策层的顾问,同时影响决策者大力推进项目,这样只有通过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培养良好的组织习惯才能实现。这将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培训部门在今后几年中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三、把握培训对象的需求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一步。
需求分为个人需求和组织需求。对于管理规范的企业,都鼓励员工的个人发展,结合员工个人发展所提供的培训课程,无疑会受到员工从内心深处的欢迎,培训效果的提高从主观上来讲就没有问题。这一部分的培训关键是要看培训的形式。对于受教育程度高的员工,互动式培训会较高,而对于教育程度低的员工,课堂式会更合适一些。

四、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培训计划,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具体、多样的培训主题,如ISO9000培训、项目管理培训、销售培训、技术培训等等。每个培训都有具体的要求,这种要求决定了培训的方式方法。
涵盖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员工,如生产、采购、财务、研发、市场与销售等部门中的专业技术人员、行政人员、管理人员、车间里的基层工人等等。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是很重要的。一刀切式的培训不会收到预期效果。对高级经理强调培训也同样重要。培训往往是为提升低层员工而设。如果高级经理不称职,那么整个培训预算将会付诸东流。
企业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虽然针对短期利益的培训,对公司目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成功很重要,但致力于企业长期利益的培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旨在长期利益的培训包括更深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专业知识。

五、课程设计要有针对性。
这不仅意味着对培训人员要有的放矢;在外企,课程设计还要注重东西方文化,因为两种文化背景的受训人员接受知识的背景和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如东方人喜欢集体性的问答,而西方人则喜欢与老师独立交流的互动式学习。在培训形式上要灵活、生动、活泼,易于为员工所接受,切忌形式主义、走过场;要紧密联系实践,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避免单向的灌输。

六、培训的师资要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工作热情。
专业知识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培训内容。而工作热情对教师同样重要,它意味着是否该教师热爱这份工作。这将是一种态度。爱立信(Ericsson)对待教师的考核即有两方面,即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态度。培训导师的选择一个是公司的高级经理,一个是外聘。使用公司的高级经理作为培训导师,好处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缺点是高级经理可能缺乏培训技巧的培训,不能进行生动的讲解,如果先安排高级经理参加培训培训者课程效果会好些;对于外聘的培训导师,一个是费用较高,另一个是目前很多培训机构和培训导师鱼龙混杂,另外还要关注培训机构和导师的专长范围,因此必须把握好评估关,可以向他们的客户进行咨询也可以进行试听。

七、让公司的全体员工确实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也非常关键。
员工往往认为培训的重要意义在于获得证书,而忽略了培训的实质。一旦获得所需要的证书,员工进一步提高自我、甚至应用从培训中所获得技能的积极性就消失了。切忌所有学员都有证书,如果是这样,也就丧失了激励的作用。每次培训保持一定比例的不及格者,这样学员才会努力并认真地参与进来。对于不及格者,可参加下次的培训,并拿到证书。证书不一定要权威机构的,公司内部的也可以,但你要尽量将这个证书变得权威些,变得有吸引力些。改善员工的硬技能固然重要,同时,改善他们的软技能,如纪律、职业道德和献身精神更为重要。提高这些软技能,对一个公司的成功来说更为关键,因为它是对硬技能培训有效性的保障,同时也更具挑战性,因为软技能要求员工改变他们的态度。为此,你要精心设计一系列行动方案,以保证能有效改变他们的态度。这一过程西方称之为“变革管理”。为了有效管理这种变化,公司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绩效评估方法和激励计划,其中要能够反映出先进技能的重要性。“人们往往并不按照正确的或必须的去做,而是按照要考核或奖励的去做。”对于出于组织需求的培训课程,要分析可能引起培训效果降低的原因。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课程不能引起学员的兴趣,所以,向学员表明培训及课程对他们的重要性及对他们职业发展的帮助会提高效果。大部分跨国公司都有职位说明书,在职位说明书中都会列明该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所以,出于组织需要的培训就要结合职位说明书来进行。

八、研究证实,若要成功地进行培训,至少应有一半工作人员不是职业培训者,而是直线管理部门的经理,他们把培训作为职业发展计划的一部分。
采取上述措施可以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和支持组织人力资源的发展。一些学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发展部门的最重要职能就是将经理们培训为培训者。换句话说,应该使所有层次的经理懂得,他们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既可能促进也可能有碍于人力资源的发展。另一方面的偏见是直线职能人员应充分参与以使培训部门变得无足轻重,并且培训应返回到师傅带学徒的状态。尽管这仅是少数人的现点,但的确有一些人试图用更多的托管来代替培训的功能,这种托管更多地强调执行业绩而不是人力资源的发展。在早期研究中,培训仅仅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强调雇员应该做什么才能实现组织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培训部门变为业绩管理部门,把大约80%的精力用于注视工作环境,而将20%的精力用于培训雇员,只注意怎样将业绩加以分类,而不考虑达到目标首先必须做什么。由于每个组织都有其特点,并且这种差异应反映在培训机构的设计上,所以给出培训部门的“正确”结构并不容易。但是,无论其正式结构如何,培训部门必须注意以下一些关键环节。首先,直线职能部门的经理应该参与培训设计的各个环节,如推广、营销、分析和评估等;其次,应向权力中心阐明培训的作用,以便将培训纳入组织的战略计划;最后,应围绕更多的任务来组织人员培训,这些任务注重人的行为效果而不是人的能力。
此外,组织还必须明确培训与其它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关系,以便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机构,其内部的成员都自觉地以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式去学习和参与变革。尽管组织的迅速变化使得人们难以确定合适的培训结构,但人力资源发展已被形象地比喻为组织的“鱼塘”,即其必须集中反映一个组织最紧迫的职业需求,同时体现管理的风格和雇员的权力。
九、设立完善的评估制度。
培训的效果要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测评得出。对教师评估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对学员的成绩评估则是为了对其有相对制约,以保证学习效果。因为企业培训多是免费和不正规的,易流于形式,所以培训最终要有完善的考试制度和定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测评调查。组织中的管理者都试图对其所采取的措施进行预测和控制,但由于对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不都是可以被考虑到和管理好的,对结果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改正或弥补的方法。

十、培训要从上往下。
企业的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与管理有关,管理问题不解决,光培训员工的技能是无效的,所以系统的培训首先应当从解决问题的根源——管理着手。例如,要培训销售人员销售技能,首先应该培训销售经理,使销售经理掌握正确的销售技能,然后再培训销售人员。培训之后,销售经理按照正确的销售技能要求、监督和辅导销售人员,销售技能培训才能有效。

十一、多用好的“案例”
在引用案例时,应注意实用性,可操作性,发动学员一起积极主动参与,对案例进行分析,给其诊断,找出病因,结合到所学的理论,再结合企业现状做出正确分析。案例内容不单单是企业管理,也可是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只要能使人受到启发的,能通过案例进一步深刻掌握所学理论的,使理论不晦涩难懂,能引用到实际企业管理当中的,都可采用。往往学员在参与案例分析后,对所学理论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培训的生动、深刻性,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学以致用。

十二、需要建立一种持续的、经常性的培训机制。
这种机制应涵盖企业的所有员工,而且还要包括所有合适的培训方法,例如用于在岗培训的内部导师体系,用于强化培训的内部培训专家,利用外部培训资源:将员工送到外部进行培训,或邀请外部培训专家来公司培训等。
许多公司是以他们的培训而闻名,象通用电气(GE),IBM,摩托罗拉(MOTOROLA),宝洁(Procter & Gamble)。特别是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波士顿顾问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和博思管理顾问公司(Booz Allen & Hamilton),更重视培训。 出于咨询行业专业性的需要,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发展是这些公司必不可缺的环节。因此,他们在培训课程方面非常重视并为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每个咨询员都必须用至少两周的时间来参加涉及整个公司的全球正规培训。在这期间,他们将与来自公司其它地区办事处的同事一道接受一些技能方面的训练。这种培训通常安排在公司以外的地方举办,通常安排紧凑的培训内容并着重技能的提高。员工从各地被组织到一起,接受由公司内部或者从外面的培训员的统一培训。因为培训的参与者来自遍布世界的各个办事处,培训课程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聚会,了解公司在其它地区的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不为他们所熟知的世界其它地区的情况。

正规的培训也会在每一个当地所设的公司办事处举办。在通常情况下,技能方面的培训一个月举办一次;例如,在周五下午,从公司内部或从外面请一些演讲者,就各种各样的题目作主题演讲。内容从基本的咨询技能到企业管理观念的最新趋向,涵盖了方方面面。除了这些正式的培训课程,员工在工作中的培训("在职训练")中更是获益非浅。因为咨询员受委派接到项目,每个项目又依客户、企业、地理情况和碰到的问题不同而各异,而咨询员的工作就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因此每接受一个项目的委派都是一次极好的学习体验。从其他员工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其中包括项目小组成员,特别是咨询合伙人和项目经理、客户、同时还有参与到项目中的其他人。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8 23:25:00 | 只看该作者
培训员工,经理有责

一提到培训,人们首先想到这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很多直线经理也将员工培训和发展看作是管辖范围之外的事情。在他们看来,他们的职能只是监督产品的研发、生产,或者是提供客户服务等。然而,这是一种误解。

员工培训也是各级主管的份内职责,而且,直线经理在其下属的培训和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线经理比其他人更了解其下属的长处和短处、更清楚下属的培训需求,也常常拥有帮助其下属改进工作绩效所必需的技能。

直线经理的作用
  1.为新员工提供入司指导。当新员工入司时,需要直线经理领着新员工去认识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并及时给新员工做上岗前的必备业务培训。经理要和新员工共同讨论工作内容、试用期工作目标、讲解考核的方法。同时,需要经理给新员工选定一名导师,负责提供日常公司制度、工作方法与流程方面的培训。导师也可以由直线经理直接担任。为了保证直线经理能有效地实施指导,人力资源部可以帮助制订一个详细的行动检查表(Action check list)。

  2.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鼓励员工培训。员工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其工作绩效,所以评估培训需求要和绩效分析结合起来。直线经理为了确定其下属的培训需要,必须找出影响其绩效的具体原因,并决定是否通过培训或其他干涉措施来解决问题。需求一旦确定,就应马上予以内部辅导,或请人力资源部安排外训,而不能等待着人力资源部上门收集培训需求时才想起安排培训。人力资源部不可能了解到每一个人,也不可能对每一个人都做到细致地个别分析。能做这件事情的,只有直线经理。

  员工参加培训之前,直线经理必须与员工进行沟通,确认这次培训与个人能力发展及工作改善之间的联系,明确培训目的和培训目标,甚至让他列出工作中的问题,以便在培训中或培训后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

  3.组织部门内的辅导和交流。部门内的辅导和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培训形式,它在促使员工学习、留住员工方面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我所在的尚洋电子公司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我们的客户服务中心,有近20名技术支持工程师,在小型机、服务器、网络、硬件设备等技术方面,每人各有专长。出差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但每次出差回来,部门经理都要求他们写出详细的出差报告,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解决方案、心得体会写出来,在部门内交流。工作不忙的间隙,则组织内部研讨会,并鼓励员工自学最新的技术,鼓励毛遂自荐担任内部讲师。部门经理要求每个人都有记笔记的习惯,把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在内部征集答案。部门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用在客户培训和内部培训上。对自学通过认证考试的员工,以及主动传授技术的员工,给予特别的奖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大家相互分享经验的传统,形成了一个有凝聚力的学习型团队。

  4.让培训效果持久。直线经理既是培训需求的提出者和审核者,也是培训效果的保障者和评价者。员工在培训之后,对实际工作绩效的影响怎样,如何充分发挥培训的效果,直线经理要与员工进行沟通,有时还需要向人力资源部提供反馈意见。

  即便讲师准备充分,讲课内容充实,课堂效果良好,但习惯的力量常使学员一回办公室就旧习复发。有研究表明,培训后16个星期内必须开展四五次辅导,否则培训效果会"缩水"80%。谁来进行辅导?除了专职的导师,直线经理责无旁贷。

  作为教练,直线经理不但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还要担负着时刻提醒的任务。我们公司有位销售经理,在下属参加完外部的销售培训之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和销售案例,与下属一起分析哪些方面可以学习别人的方法,哪些方面需要自身创新,共同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并定期评估和督促下属改进。而下属的销售业绩表明,这种培训后的跟踪辅导对他的业务提高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这种作用是外部讲师无法具有的。

  5.培养继任者。成功经理可以定义为:具有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利用下属的能力。有的公司规定,任何经理在没有培养出合格的继任者之前,是不能升迁的。IT行业可以说是人员流动最频繁的行业。为了防止突如其来的人员变故,并为未来的企业发展预留空间,有的公司实行了"副手制"或"接班人计划"(Succession Plan)。直线经理要选出具有培养潜力的后备人才,给予更多的展示机会,代替自己行使部分权力,并在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技能提升方面给予特别辅导,同时定期给予评估。

培训中的误区
  培训员工,经理有责"。但是实践中也存在着导致直线经理丧失培训热情的种种因素。要想有效地实现直线经理的培训职责,特别需要克服以下几个误区:
  1. "为人作嫁衣论"。"员工培训之后反而造成人才流失,既花了钱,耽误了工作,还增强了竞争对手,岂不冤枉?"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在自身实力、企业文化方面存在不足,所以担心培训会使员工"翅膀硬了就想飞"。 事实上,如果员工缺乏培训,低质量、低效率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这一样会使企业花冤枉钱,而且往往花得更多,只不过花得不是那么显山露水而已。另一方面,不培训员工并不能阻碍员工跳槽。对员工心存戒心,不舍得在人才发展上投入,会导致员工更快地离开。现代企业的竞争非常残酷:要么学习和发展,要么死亡。

  2."自找麻烦论"。"下属懂得多了,见得广了,自己的权威就没有了,甚至自己的饭碗也要给抢了"。如果不培训员工,手下是一帮庸才,部门的业绩肯定要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是经理的饭碗会丢得更快。下属的才能不但不会掩盖主管的才能,只会让上级经理信服你的管理才能。而作为直线经理,领导部属带兵打仗的能力远比自己披挂上前线去做具体工作的能力更重要。对技术出身的直线经理,这一点尤其重要。

  3."培训费时论"。"还想着让员工加班呢,哪有时间让他去参加培训?""我手头上的事太多,哪有精力培训下属?""培训也非一日之功,以后再说吧"……磨刀不误砍柴工,培训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种投资。员工掌握了工作的技能和必需的方法,工作起来会事半功倍。

  4."优则毋训论"。"绩效不好,需要培训;下属绩效很好,还需要培训吗?"现在做得好,并不意味着将来做得好,而培训正是为不断发展变化的明天做准备的。对绩效好的员工提供发展性质的培训,是对他工作绩效的一种肯定,也会促使他更进一步。

  5."培训福利论"。培训是配合组织目标而采取的激励诱因,而不应看成是给与员工的恩惠。对希望办成"百年老店"的公司而言,培训不再只是一种福利,而是完成目标所必须提供的工作条件。

培训措施和方法
  保证直线经理充分发挥其在培训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除了克服培训观念上的误区,还要有良好的措施和方法。

  1.经理自身首先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俗话说:将无能,累死千军。造就一支强大的职业经理队伍,是许多公司的追求目标。直线经理在培训下属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培训自我。营造组织的学习氛围,应先从经理开始。

  对软件企业来说,直线经理首先要学习带队伍的能力,其次才是软件开发技术,以及满足客户需求所需要的行业知识。

  2.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相对于人力资源部,直线经理更容易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除了常用的授课法以外,主题讨论会、读书会、头脑风暴法、网上交流、视听教育法、角色演练法、面谈咨询法、工作现场训练法等等,都可以在部门培训中有针对性地采用。培训的形式不一定规范,重要的是能把大家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对员工而言,能够碰到一个真正对下属言传身教并给予表现机会的上司,确是个人择业中的一大幸事,也是影响去留的一大因素。

  3.激发直线经理的培训热情。有的公司把经理人员对下属的培训和辅导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之内,作为经理人员必需的工作和必备的能力。有的公司设立了优秀教练奖,以鼓励在培训下属方面做出表率的经理。下属对上司在培训方面有考核权。有的公司设立了内部讲师制度,鼓励直线经理首先带头申请内部讲师资格,既促使他们自我学习,又有利于对下属的培养。对公司的内部讲师,公司提供诸如备课假期、旅游、优先获得外部培训机会、优先使用公司资源等激励措施。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8 23:26:00 | 只看该作者
培训过程的五个步骤
培训(Training)就是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在过去,大多数公司习惯于将培训作为一项相当狭小的日常事务,而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培训用于实现两个新的目的:一是向本企业雇员传授其他更广泛的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技能、沟通技能以及团队建设技能等。另一个是更多的公司利用培训来强化雇员的献身精神,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地提供改进自我的机会才能使企业雇员建立对企业的献身精神。所以,培训的机会有助于塑造雇员的献身精神。这正是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丰田和萨顿公司每年为所有雇员提供为期两周培训的主要原因。

一、培训的步骤
理想地说,任何培训课程都由以下四个步骤构成:
1、评估:这个人或工作需要培训什么;
2、建立培训目标:目标应是明确的和可量的;
3、培训:包括在岗位培训(OJT)、有教学计划的学习;
4、评价:对反应、学习成绩、行为或成果等进行测试培训。

评估步骤的目的在于确定培训需求,在确定经过培训就可排除的一项或多项需求后,应当建立培训目标。在建立培训目标时要逐一确定经过培训的雇员预期应达到的显著的和可量度的工作绩效。在培训中,要选择培训技术,然后实际开展培训。最后,还应实施评价步骤。在这个阶段要对受训者接受培训前后的工作绩效进行比较,对培训课程的效益进行比较。

二、培训效果发挥的障碍和途径
在实际运用中,为什么很多培训和开发计划都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即未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缘由只有一个,企业执行的培训与开发计划并不是有效的。以下列出了在培训过程中取得预期效果的每一个步骤及阻碍其取得效果的障碍。

步骤一:1、确定培训内容;2、培训内容应包含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的实质性知识、能力或必备技巧的传授。
障碍:1、没有做足够的需求分析;2、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培训目标;3、没有与直线经理做良好的沟通;4、过于依赖死板的预定程序。

步骤二:1、确定如何使受训者的效果最佳化;2、提供如何保障学习最优化的资料。
障碍:1、对讲授者的培训不足;2、没有遵循学习的基本原理。

步骤三:1、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2、培训方式必须适合于取得培训目标的效果。
障碍:使用不合适的培训方式。

步骤四:1、确保培训应用于工作;2、培训内容必须确切地能应用于工作内容。
障碍:1、缺乏提高工作绩效的新技巧;2、缺乏与实际工作有关的培训内容;3、没有与日后工作中能应用到的实质内容;4、缺乏努力把学习到的行为技能溶入自己现有技能中去主动性。

步骤五:1、确定培训课程是否是有效;2、必须对培训课程进行评估,以确定培训目标与其支出平衡。
障碍:1、没有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2、没有运用相关的方法对培训对雇员行为所产生的冲击性变化进行评估。

下面将分别对培训的五个步骤进行阐述。
(一)、确定培训内容
确保培训课程与工作绩效挂钩,提高受训者工作绩效的理论知识、技术与能力,必须详细系统地评估培训需求并确立培训目标以满足培训需求。如何评估培训需求呢?最有效方式是对员工进行绩效分析,找出影响员工绩效的原因,由此确定通过何种培训来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

管理层还可通过企业发展愿景来确定员工的培训需求。这些愿景告诉企业哪里存在巨大的培训需求,哪些信息是优先的。培训需求优先性的建立可以以下几点为标准:1、大部分雇员在技巧与技能方面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2、缺乏满足企业目标的重要技术;3、这些技术能通过培训来加以解决。

这些信息可以由人力资源部门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收集:一是分发各种需求调查表给雇员调查他们对能力方面的培训需求;二是人力资源部门应收集一些额外的信息作为能力需求调查的补充。因为有些雇员会不承认培训需求或对自身需求未能察觉,这部分信息可以通过收集企业的事故档案来获得,如员工的抱怨、EEO的指控、雇员的投诉等等,也可以通过中层管理人员的面谈来引导员工的满意度调查,或者是认真观察员工履行工作职责等方法。

确定培训目标,没有明确的培训标准,培训实施者很难取得结果。目标为接受培训和实施培训的人提供了共同努力的方向,也为评价培训课程是否成功提供了基准。

(二)、确定如何使受训者的效果最佳化
企业确定培训需求与目标后,必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努力实现以下几点以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佳化:

(1)激发和维持受训者的注意力
培训实施者必须能够证明培训内容与他们的工作是有关联的,让受训者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与关联性以及参加培训的益处。培训实施者可以通过更换培训地点和多种形式的培训内容来维持受训者的注意力,必须避免使用延时的讲座或其他消极的学习方式。培训课程应分为几个片断以增加受训者参与的机会,例如,培训实施者可以当众提问,提供案例供分析及不同的角色扮演,声视觉效果和一连串的幽默等方法吸引受训者。

(2)提供给受训者一个培训内容的练习机会
有研究表明,学会一种技巧,25%的人是靠听,45%的人靠听和看,70%的人靠听、看和做。受训者要学得更好就必须给他们提供练习的机会,练习实际上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它是对多种反应的一种强化,这些反应通过不断的练习会成为一种本能。

培训实施者在设计培训课程时必须认真准备两种与练习相关的问题。一是练习完成的方式,是统一做还是分步做。分步式练习是指把练习分解成多个部分,比较常用,有利于提高受训者的注意力。集中式练习意味着所有的练习集合成一个部分。二是将较为复杂的训练任务化整为零,灵活对待。整合方式就像教会一个人如何进入计算机的数据库和如何使用Word的软件程序一样,需要分别使用综合法和分解法。

(3)及时反馈受训者绩效。
及时客观的反馈会在极大程度上激励受训者并成为其完善自身的强大动力。这些反馈应该包括提供即使做法是错误的信息。

(三)、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培训雇员时应综合使用多种培训方式,如工作指导培训、案例、讲座、在职培训(OJL)等。下面着重介绍较为常用的在职培训(OJL):几乎所有的新雇员都会接受在职培训,但在职培训经常被不合理地使用。如常用的听经验丰富的同事讲解和提问来得到提高的方式,但仅仅是聆听并没有去模拟实施(没有练习与反馈),也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一个成功的OJT计划应该这样设计:1、列出受训者将要培训的所有的信息技术;2、建立培训目标;3、确保受训者有机会观察到熟练员工对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操作;4、示范一个实例时,讲授者应向受训者解释"怎样"和"为什么"。

给受训者机会模拟任务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提供足够的机会做练习,随之给予必要的反馈。OJT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是工作指导培训或称JIT。JIT是一种快速培养大量新手的方法,依照适当的逻辑顺序列出某项工作中必需的所有步骤,同时在每个步骤旁列出相应的"要点"。这些步骤说明要做些什么,而这些要点则说明怎样完成这些步骤及原因。使用JIT方式时,培训实施者首先必须解释和示范工作内容然后让受训者练习,一步一步示范操作,必要时纠正错误,直到受训者能履行工作为止才结束。

JIT对于培训受训者完成相对单一的工作任务非常有效,其有效性归根于为受训者提供了广泛的练习机会并收到帮助性很强的反馈。

案例方式 案例方式要求受训者分析案例,描述现实中的工作情境。人们都喜欢保留和使用通过"引导式发现"就能达到理解的目的来教学这种方式,培训实施者扮演引导或熟练者的角色。这一目的并不是教会受训者"正确"的答案,而是教会他们如何认清潜在的问题并介绍现实中的解决办法。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缺乏对受训者的直接引导,同时,受训者没有练习技巧的机会。
(四)、确保培训应用于工作
受训者必须要把在培训课中学到的东西跟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工作中坚持应用,避免因生产压力和缺乏监督忘了应用培训内容。此外,影响培训应用的因素还有:没有学到最重要的部分;没有理解如何将培训信息应用到现实环境中;缺乏自信心,认为没有能力准确应用新技巧;忘记了学习的内容;无法抵制应用已经熟练的技巧的诱惑,因为受训者不想花时间和精力融合新学的做法到已经存在的全部现实中。

企业如何将培训内容应用于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呢?额外学习,确保课程与实际工作相符,拟定行动计划,制定核对表、决策表、图表执行助手,充分使用热线号码和指导性教材等后续资源,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受训者积极地利用新技巧改善工作效率。

(五)、确定培训效果
有调查表明,接受培训效果调查的285家企业,只有12%对他们的培训课程做了恰当的评估与总结。如果企业没有恰当地评估培训课程就无法知道该课程是否达到了培训目标,这将造成企业会继续使用一些效率不高的课程或可能终止效率高的课程。另一方面,如果HR专家能从培训评估中提出有力的证据说明该课程实现了既定的培训目标,企业的培训进程将朝着改善工作效率的方向得以延续。可采用对受训者的反应评估、绩效评估、企业的绩效记录等方法评估培训课程是否实现了培训目标。此外,要准确地评估培训效果,公司还必须选择一项更有实验性的方案,最好的方案应包括以下几点:
前期调查:调查受训者的理论基础、培训前的知识水平、技巧或绩效;
后期调查:调查受训者培训后的知识水平、技巧或绩效;
群体控制:受训者在受训群体中的差异性。

前期调查与后期调查的运用非常重要,是评估者衡量培训有无产生效果的依据,这些尺度可用来评估工作绩效在培训后是否优于培训前。
4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8 23:28:00 | 只看该作者
培训--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利器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无疑是第一位的。拥有一大批知识型员工的企业必定是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而企业员工的知识除自身学习外,组织培训是员工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在国外,一些大公司对员工培训非常重视,他们把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自觉地将其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部分。可以说,国际上一些著名大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久盛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十分重视员工培训。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句堪为企业界所推崇和赞赏的名言:“出产品之前先出人才”。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更强调:“一个天才的企业家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员工的培养和训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教育培训是现代经济社会大背景下的‘杀手锏’,谁拥有它就预示着成功”。这充分说明了优质的人力资源要靠企业的培训。“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是谁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这是《第五项修练》的作者彼得·圣吉的名言。在加入WTO已成定局的今天,我国的企业也应该与国际接轨,将员工培训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以构筑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为什么要重视员工培训
企业组织的员工培训是指企业组织一种学习环境,力图在此环境中,使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等得以改善,从而使他们能在现在或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的表现达到组织的要求,并为组织创造更多的利益。企业要重视员工培训,其主要原因:

首先,培训有助于企业管理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些企业管理者,担心培训是一桩赔本的事情,投入大且收效甚微。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据国外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对员工培训投资1美元,可以创造50美元的收益,它们的投入产出比为1:50。这样一本万利的好事,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何乐而不为呢?培训不但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而且可以强化研发能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效率。通过对美国155家制造企业调查表明,对员工进行培训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比没有培训的企业有明显的提高。

其次,培训有助于员工自身的发展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现在很多员工在选择工作岗位时,把是否有机会参加高层次的培训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们把员工培训看作是最大的福利。企业重视员工培训,员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无形中也就增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可见,培训对于稳定企业的员工队伍也有一定的作用。惠普公司规定公司所有职工,每月必须至少有40小时学习业务知识,每年公司还派出40%的职工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培养人才所花的资金占公司总销售额的5%。正是因为在培训方面不惜巨资,使得惠普公司从当年仅7名职工、538美元资本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现在拥有40个分公司,7万多名职工,年销售额达50亿美元的国际型大企业。

最后,是因为我国企业员工知识的现状决定了必须加强员工培训。以市场营销人员为例,我国活跃在市场一线的营销人员有6000万人,但调查表明,他们中的61%不知道如何进行营销管理,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就企业老板而言,有71%的企业老板在构建企业营销网络时不知如何下手;有51%的企业老板对科学的市场调查认识不深。这个事实说明,中国的企业从上至下迫切需要专业的营销培训。

二、怎样进行有效的员工培训
1、观念先行。即要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高绩效的企业培训始于正确的培训理念。因此从公司的高层到普通的员工都必须具有如下培训理念:企业培训是人力资源提升和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培训是各级主管的职责,需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培训必须全面普及,兼顾到管理、技能、知识、态度、习惯等;培训是为实现公司目标而设,因此需要系统化、策略化;培训是企业内部顺利推行新政策或进行改革的不二法门;培训不仅要为今天服务,而且要为明日作准备;人人都需要培训,每个员工都有再开发的潜能。

2、循序渐进。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想培训就培训,一时冷一时热,缺乏系统的规划。一般来说,培训要抓好五个环节:根据企业员工的现状确定员工培训需要;然后设置具体的培训目标,是技能培训、还是知识传授、改变态度;据此拟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活动;培训结束后还要进行总结评估,检测效果。

3、因材施教。公司员工从普遍员工到最高决策层,所从事的工作不同,创造的绩效不同,能力和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员工培训工作应充分考虑他们各自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对一线员工来说,技术能力应该是其能力结构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公司最高领导层,是决定公司命运的关键人物,综合能力和概念能力是重点。体现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在内容和方法要有所侧重和区别。

4、方法多样。企业员工培训的方法有很多,在具体培训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一般来说,企业员工培训可采取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研讨会法、头脑风暴法、事件处理法等等,特别地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除此之外,还要在实际培养中寻求方法,可采用工作轮换、设置助理职务、临时职务代理等方法,使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以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5、内容丰富。内容的丰富与否是培训成败的关键之一。为此,在培训内容上要做到“全、新、专”。“全”,培训的内容要全面。不但要有技术知识,也要有管理知识,还要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员工在较短的时间里接受较多的知识;“新”,就是要培训的内容要“新”,通过培训,要使员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时代在发展,如果总是用老掉牙的一套东西来向员工灌输,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专”就是指培训的内容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专”。在培训中要针对本行业的特点,重视加强对国际国内关于本行业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新问题的研究,组织专门人员开设专门课程。

三、培训的最新发展趋势
1、方法不断创新。随着信息高速公路与互联网的发展,培训呈现出高科技的新趋势。传统的培训方式一般在课堂或生产线上进行,现在,微电脑多媒体及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培训,使企业培训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员工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地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美国德美克制药公司将新进厂的销售人员的培训放在个人家中进行,他们通过电脑网络系统学习公司产品、解剖学、生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各种销售技巧,这样不仅方便了个人,也为公司节省了可观的费用。

2、层次不断深化。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企业员工培训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员工培训的领域不断加大,相应的培训理念和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许多企业的员工培训开始向各个领域渗透,它的内涵已远远超越培训本身。比如,一些企业除了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培育企业文化、企业凝聚力、企业员工团队精神的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表明,员工培训正在成为企业文化进化的一个重要支点。

3、市场化进程加快。近年来,企业员工培训不仅被企业管理者本身意识到,还被一些有市场眼光的机构、学院所器重。据不完全统计,光在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四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培训机构就达1.1万个,而且《中国经营报》的广告中培训招生的版面竟占到了全年广告总量的五分之一。国内高校目前在招收MBA,以保住管理人员培训的市场。与此同时,“海外兵团”却在大举进入国内培训市场,除一些国外知名院校外,像美国的科特勒、耶格,加拿大的温顿等企业将进入本土市场,分争中国培训市场。
常听初涉管理的人说:“唉,他们太难管了!”我自己也有深深的体会,感觉管理最让人头疼的就是管人。那么,如何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呢?我认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先是一名合格的培训者。
  首先,对员工的管理要从单纯的“管”上升到培训。日常工作中,对员工不能施行纯粹的压制政策。人往往都有逆反心理,有些人虽然表面上按照你的指挥去做了,但是心里很不服气,甚至心存怨气,这样带着情绪去工作,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如果管理者注重培训,在平时就特别注意培养员工的自觉性,让员工能够明白自己必须去干什么,让员工的思想能够与车间和公司的工作目标联系起来,那么工作效果就会大大地改善。
  其次,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企业注重以人为本,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是十分重要的。对员工的培训,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对工作技能的培训。企业的发展,需要有新产品不断投向市场,那么员工就要不断地接受一些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而这些知识,一部分是来源于培训。所以,我们要针对新产品的工作原理、故障维修及疑难问题对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能更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②对员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的培训。要着重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工作习惯、责任心、自信心、创造力等,同时要经常对公司制度、员工手册及工艺要求等进行培训,使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由被动变为主动。③对新员工进行的培训。要引导他们进入工作角色,使他们能尽快地熟悉工作,胜任工作。在这期间,要多了解新员工的想法和要求,尽量多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同时要让老员工帮助指导他们,另外对新员工要加强公司制度、纪律等培训。④对能力突出的人才的培养。合格的管理者并不惧怕员工的能力超过自己,相反,优秀的管理者善于挖掘人才,培养人才,甚至举荐比自己能力强的人。
  培训不仅仅是企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是选拔、培养人才,有效管理员工的一个途径,是每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当管理者学会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也许就不会感叹“管人太难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8 23:29:0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做好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

常与负责企业培训的管理人员交谈,发现许多企业在组织培训前根本没有进行培训的需求调查,因而在培训结束后面对各种不同的培训反馈意见,不知该如何去进行培训的效果评估。而且,由于缺少培训的需求调查分析,培训管理人员无从了解企业人员培训的需求所在,因而在选择和安排培训课程时只能从自己的经验出发,造成企业或培训人员对培训工作的反弹,使培训工作难以长期有效的进行下去。

追其原因发现,一是有些企业培训管理人员认为培训需求分析工作太麻烦,且用处不大,不愿意按照培训需求分析的步骤去进行;另外就是虽然知道培训需求分析工作很重要,但不知如何去进行培训的需求分析工作。

针对这两种原因,我认为首先应从思想上去建立培训的需求分析在培训组织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培训体系观念。其次则应该放下架子,认真学习,初步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

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培训需求分析工作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能给从事或将要从事培训管理工作的同仁有一些帮助。

一、培训需求及其类型
培训需求就是人们已经掌握(或存在)的知识、技能、态度与期望进行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需要我们培训管理人员以《需求调查表》的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来发掘企业内部各类人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通常,培训需求有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1、职务上的培训需求:这里是指任职的工作岗位或任务所要求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与员工自身现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之间的差距。
2、个人的培训需求:是员工期望实现个人设置的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与其实际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之间的差距。
3、职业上的培训需求:即一种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与学员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之间的差距。
4、社会上的培训需求:社会在政策、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对公民有所要求,这是为了使公民能在社会团体上更有效地工作。

二、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培训人员在掌握了培训需求后,就需要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去分析。从形式上说培训的需求分析是一个过程,是帮助人们来确定主观的培训需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过程。培训需求分析的过程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确定培训需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这里所说的客观实际,指的是企业的培训方针、政策。企业的所有培训必须符合企业总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作为企业培训管理人员,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应了解企业的培训方针、政策及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只有如此,才能确定主观提出的培训需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比如,在我们的制造型工厂里,强调制造并销售低质价廉产品的工厂与制造并销售优质产品工厂所设定的培训政策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培训需求,培训管理人员对员工所规划的培训重点也有所不同,只有按照不同的培训政策去实施不同的培训项目,培训工作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培训的效果也才能够体现出来。

2、明确培训的真正目的
第一、明确提出对培训的期望目的的建议。期望的培训目的可以用一般术语表达。如:“培训结束后,将会最低减少工作中15%的意外事故;材料的消耗降低20%。”
第二、为达到培训目的而欲采取的培训形式。培训形式可以包括:脱产/半脱产;外聘师资/内聘师资;连续/断续;实践参观/理论教学;沙盘演练/室外展能等等。

3、确定参加培训的对象、人数和培训的时数
在确定了培训需求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之后,就开始对培训需求进行定量分析,即确定培训学员的对象、人员数量和开展此培训需要的时间,最好加以说明,以增强说服力。

4、对提出的培训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
即使培训需求的项目符合企业的培训方针政策,作为培训管理人员仍需要对所提出的培训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通常我们在进行可行性论证时,需要收集下列有关信息:

(1)可得到的人员情况
这包括所有可得到的人员,即学员、培训管理员、后勤人员等。如培训项目确定后,学员有多少时间专门用于培训?是上班时间还是休息时间,是哪个时间段等。另外,有多少个培训管理员和后勤管理人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他们要保证培训大纲的顺利实施。

(2)资源情况
已有的和可以得到的培训资源是决定培训成败的主要因素。培训管理人员应随时了解和掌握能够支配的培训资源。如:培训设施、设备、物料供应、文件资料、后勤服务等,做到心中有数。

(3)培训组织系统
企业的培训是在一个组织机构内(如培训部)进行的。这种组织机构必须具备有效的指挥和联系渠道。组织机构内每个人的工作都必须受到尊重,每个人都有义务与各方面进行合作。

(4)培训规章制度
培训部们的培训规章制度是保证培训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培训管理人员应根据企业文化特点,结合企业规章制度,编写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来指导企业的培训工作。

(5)培训费用
培训费用属培训资源中的一项,只不过由于在培训中所占的分量太大而把它单独分开来说。培训部门是一个“花钱”单位,培训费用是保证培训顺利实施的关键,培训管理人员应从企业实际出发,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时,根据企业的经营形式,规划和制定年度培训预算,根据预算费用经额,安排适当的培训。

5、决定是否实施培训
通过对培训需求几个步骤的分析,培训管理人员应根据需求分析评估的结论,提交相应的培训报告,报请企业的批准,决定是否实施此项培训。对于企业决策者的审批,不外有以下三种结果:(1)接受提议的方案,(2)接受经过修改的方案,(3)拒绝接受方案。培训管理人员应该针对不同的结果,准备好备选方案。

以上简单的对培训需求分析进行了一些介绍,相信我们培训负责人在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同时,定会运用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去实施、开展我们的培训,从而使培训在企业中产生最大的效益。
6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8 23:30:00 | 只看该作者
培训效果如何评估

大多数公司的高层领导对培训的必要性已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花在培训上的钱也越来越多。但是,因为培训本身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到底该花多少钱在培训上,花的钱有什么效果,就成为让领导头疼的难题。甚至在某些公司主管眼里,培训已成为一个“保健因素”。那么,如何评估培训效果,把有限的培训费用花在刀刃上,使培训成为员工和企业发展的“激励因素”呢?

在10月18到19日前程无忧网举办的中外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论坛上,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高级经理曹渊勇向与会的众多人力资源经理介绍了他和同事们在朗讯尝试开展培训效果评估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曹渊勇认为,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应该包括四个步骤。首先要从培训需求分析做起,了解企业和员工需要提高哪些技能和素质;然后根据需求设计、选择培训课程;接着是具体的授课过程;最后是效果评估。这是一个闭环的流程。要使培训有效果,这四个步骤缺一不可。

至于培训效果的评估,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第一,反应(Reaction),即课程刚结束时,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第二,学习(Learning),即学员在知识、技能或态度等方面学到了什么;第三,行为(Behavior),即学员的工作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第四,结果(Results),即通过诸如质量、数量、安全、销售额、成本、利润、投资回报率等可以量度的指标来考查,看最终产生了什么结果。

反应层面
反应层面需要评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讲师、方法、材料、设施、场地、报名的程序等。对这个层次的评价,首先要有总体的评价,比如询问学员:你感觉这个课怎么样?你会向其他人推荐这个课吗?但是这样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以偏概全,主观性强,不够理智等。因此还必须有涉及以上内容的更细致的评估方法。适合的方式有问卷、面谈、座谈、电话调查等。

具体衡量的尺度,可以采取4分法(极好、好、一般、差)、5分法(极好、很好、好、一般、差),或者7分法(1到7分)、10分法(1到10分)。一般而言,5分法比较容易操作,但区分度不如7分法。

这个层面的评估易于进行,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评估方式。但它的缺点显而易见,比如,因为对老师有好感而给课程全部高分;或者因为对某个因素不满而全盘否定课程。
---以下解决办法值得尝试,比如:强调评价的目的,请求大家配合;鼓励大家写意见、建议;与历史数据或其他公司数据比较;对大公司来讲,在全面铺开某个课程之前先试讲;结合使用问卷、面谈、座谈等方式;不同主题的课一起开时,要及时反馈,马上填问卷等。
学习层面
学习层面主要的评估方法有:考试、演示、讲演、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
这个层面的评估的优点有:对培训学员有压力,使他们更认真地学习;对培训讲师也是一种压力,使他们更负责、更精心地准备课程和讲课;学习是行为改善的第一步。

但问题在于,压力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有可能使报名不太踊跃。再者,这些测试方法的可靠度和可信度有多大?测试方法的难度是否合适?对工作行为转变来说并非最好的参考指标。

应对这些问题的办法主要就是采用合适的评估方式。比如,对那些基于知识的培训(包括技能培训)采用考试的方式;对要认真对待结果的正式培训也应该考试,并展开讨论。如果采用演示、讲演、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应事先让学生知道规则、时间及考核者。

行为层面
行为层面的评估,主要有观察、主管的评价、客户的评价、同事的评价等方式。
这个层面的评估的好处是:培训的目的就是改变学员的行为,因此这个层面的评估可以直接反映课程的效果;可以使高层领导和直接主管看到培训的效果,使他们更支持培训。

但是,这个层面的评估要花很多时间、精力,人力资源部门可能忙不过来;问卷的设计非常重要却比较难做;因为要占用相关人员较多时间,大家可能不太配合;员工的表现多因多果,如何剔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问题。

一般可以考虑以下解决办法:
1. 小心选择适合这样做和值得这样做的课程,如公司行为、时间管理等。
2.注意选择合适的评价时间,即在培训结束多长时间后再来评价:间隔时间太短,学员可能还未熟练掌握,难以反映培训的长期效果;间隔时间太长,多因多果的影响增强,难以评测。
3.主管的配合很重要。要取得学员主管的配合,首先要让他了解,学员参加这样的培训有利于其更好地工作;其次深入地沟通评估的目的和方法,并在批准这个培训时就让他知道他在事后需要予以配合。
4.充分利用咨询公司的力量。因为这个层面的评估比较复杂、专业,占用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多,人力资源部门要充分借用咨询公司的经验和人力,有些事情可以外包出去。

结果层面
把企业或学员的上司最关注的并且可量度的指标,如质量、数量、安全、销售额、成本、利润、投资回报率等,与培训前进行对照。

这种评估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因为企业及企业高层主管在培训上投资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这些指标。如果能在这个层面上拿出翔实的、令人信服的调查数据,不但可以打消高层主管投资于培训的疑虑心理,而且可以指导培训课程计划,把有限的培训费用用到最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课程上来。

但是,与其他事情一样,最令人向往的事往往最难做到。这个层面的评估首先需要时间,在短期内是很难有结果的;其次,对这个层面的评估,人们才刚刚开始尝试,缺乏必要的技术和经验;第三,必须取得管理层的合作,否则你就无法拿到相关的数字;最后,多因多果,简单的对比数字意义不大,你必须分辨哪些果与你要评估的课程有关系,在多大程度上有关系。

要解决这些问题,办法是选择其他相关因素很稳定的课程,如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另一个好办法,是用一个参照组(其他条件相同,只是未参加该培训课程)来对照评价。

几年前,这一整套培训评估体系在朗讯中国公司开始做了一些尝试。尤其在行为层面和结果层面,他们开展评估的课程已有5门,收到了初步的效果。
7
发表于 2003-12-19 08:01:00 | 只看该作者
两人行,必有我师!tks
8
发表于 2003-12-19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谢谢!
9
发表于 2003-12-20 18:07:00 | 只看该作者
小女子在此谢过高人啦
10
发表于 2004-1-7 08:49:00 | 只看该作者
好,收益非潜。谢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