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创业点滴录

[复制链接] 24
回复
427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10-23 17:0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投资分为两种:

一种是资本投资,证券、股票投资属于这种投资,特点是套现快

一种是实业投资,办厂、贸易等属于这类投资,特点是周期长,变现能力弱。

未来的经济是品牌经济,我们在股市中寻找好的股票应该寻找有品牌产品的股票进行投资。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3 17:32:4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外地办事处

外地办事处开始的时候一般2个人是最低配置。一个销售,一个行政,行政主管所有的后系统的事情。2个人是最低配置。

开始的时候不要租太贵的房子,一个月2000左右的房租,损失了也不可惜。人员的工资也不要很高。采用低低薪高提成的方式比较合理。这样哪怕每个月亏损也不心疼,而且也能承受。

等到盈利了可以扩展成分公司。分工司的人员配置以7个人为主。其中销售部门4个。一个销售经理带3个销售。销售经理背部门的总指标,销售背个人指标。销售经理和销售互为备份。任何一个人离职都不会对销售工作造成影响。如果只设2个销售,销售经理的设置成本就会过高。这时可以采用高底薪和低提成的办法,保证人员的相对稳定。

对于外地机构,只能收款,任何用款都必须总公司批准。采用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总部可以随时监控分公司的账目。

分公司没有产品的定价权,定价权在于总部的产品经理。

对于分公司要定期和不定期的盘库,也可以采用临时调货的方式进行检验实际库存。

外地分公司的筹备由总公司派人筹建,当地招人。筹建的人带3个月,从招募的人员中培养合适的分支机构的负责人。

板凳
发表于 2006-10-23 19:17:1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受教了。外地办事处和分公司的组织结构设置,的确很重要,否则很难管理,导致很多麻烦。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12:32:08 | 只看该作者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性认证产业联盟主要成员包括设备制造商、器件供应商、运营商等,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产品进行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认证,消除IEEE802.16标准应用的障碍,扩大标准的应用范围。802.16是由IEEE802开发的无线接入技术空中接口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包括802.16d固定无线接入和802.16e移动无线接入标准。按照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802.16d主要定位于企业用户,提供长距离传输的手段,而802.16e的用户群则定位于个人用户,支持用户在移动状态下宽带接入网络。 

WiMAX是一项新兴技术,能够在比Wi-Fi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提供“最后一公里”宽带连接性,由此支持企业客户享受T1类服务以及居民用户拥有相当于线缆/DSL的访问能力。凭借其在任意地点的1~6英里覆盖范围(取决于多种因素),WiMAX将可以为高速数据应用提供更出色的移动性。此外,凭借这种覆盖范围和高吞吐率,WiMAX还能够提供为电信基础设施、企业园区和Wi-Fi热点提供回程。

WiMAX将分三个阶段进行部署。第一阶段是通过室内天线来部署采用IEEE802.16d规范的WiMAX技术,目标用户是固定地点的已知订户。第二阶段会大量部署室内天线,将WiMAX技术的吸引力拓宽到寻求简化用户点安装的运营商身上。第三阶段将推出IEEE802.16e规范,在此规范中WiMAX认证硬件将应用于便携式解决方案,面向那些希望在服务区内漫游的用户,支持类似于当今Wi-Fi能力,但更加持久稳固的连接性。

WiMAX面临的首要挑战依然是其建设成本和设备价格。目前MMDS多点多信道分布式系统,包括WiMAX天线部署在内的每个用户成本高达3000美元左右,这不仅使运营商难以获得足够的投资回报,也会使用户望而生畏、退避三舍,更何况对中国3.5GHz频段这一资源很有限的MMDS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经过几轮方案更新及技术创新后,各类设备已具备相当优良的性价比,WiMAX如果按上述类似的价位参与竞争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此外,WiMAX与Wi-Fi、3G在相当长时间内将会互补共存,并在重叠区有一定程度的彼此竞争,对此,保持这些系统应用之间的有效互联互通及增强其自身竞争力亦是WiMAX面临的重要任务。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14:20:49 | 只看该作者
  3G是"3rd Generation"(第三代)的缩写,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它是高速移动数据网络通信领域的行业术语。纵观移动通讯系统的发展历史,模拟移动手机被称作"第一代";数字移动手机被列入"第二代";而其后的发展技术被称作"第三代"。当前全球还存在多种第一代和第二代通讯系统,它们成为全球范围内普及单一通讯终端设备的一个阻力。另外,3G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系统的标准化,如何能够支持单一通讯终端设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通用。3G技术的设计基础是支持全系列的移动多媒体系统,其对多种数据速率提供灵活的支持,不仅可以传送语音数据,还可以根据需要传送视频数据。使用3G网络,我们可以传输需要高带宽的应用数据,例如:它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提供全视频、视频会议、高质量语音和Web数据服务。
  在日本,目前存在两种3G系统:NTT DoCoMo公司和Vodafone公司使用的是W-CDMA;而au公司使用的是CDMA2000 1x。

3G-324M协议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的技术标准由ITU-R和ITU-T组织制定。ITU-R和ITU-T组织接受和评估各个国家和地区标准组织提交的建议(草案标准)。参与制定草案标准的主要标准组织包括:ARIB组织(Association of Radio Industries and Businesses)、日本TTC组织(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mittee)、欧洲ETSI组织、美国T1组织和韩国TTA组织。3GPP项目小组(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就是由上述标准组织参与组成的,目标是制定全球性应用草案标准。3G-324M(*1)是3GPP组织制定的框架性标准,其制定基础是 ITU-T H.324/M和其它国际标准,它可以在无线电路交换网络支持实时多媒体服务应用。该标准包含的几个子协议标准是:语音、视频、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多路复用和分离(H.223);in-band呼叫控制(H.245)。它定义的功能组件和端到端通信程序用于支持可视化音频通讯应用。
  (*1) 3G-324M: H.323是ITU-T组织针对基于互联网和局域网的通讯系统和终端设备制定的协议标准。而SIP是由IETF组织制定的著名的多媒体通讯协议标准。通讯网络需要协议标准支持,通过网关实现与SIP协议和H.323系统的互连,其中专门针对移动通讯的协议标准是H.324/M。3G-324M标准是 H.324/M的进一步发展,它用来支持IMT-2000。
  3G-324M标准在技术上与H.324/M非常相似,但是它指定H.263作为强制基本标准,而把MPEG-4作为视频编码推荐标准。AMR是音频编码强制标准。H.223制定了多路音频和视频信号在单个移动通讯信道的多路复用应用标准,H.245制定了在各个阶段的消息控制交换标准。但是,在易出错网络的高效传输方法在3G-324M标准中制定。另外,level 2(由H.223附录B制定)被制定为强制的多路复用协议层,它可以提供增强的容错控制。


3G-324M标准的协议配置细节如下所示。
3G-324M媒体编码集
  3G-324M为视频、音频和数据等媒体类型定义了强制性的媒体编码标准。

(1)视频编码

  3G-324M指定H.263为强制性基准协议(附录中的扩展标准除外),而把MPEG-4制定为推荐视频编码标准。H.263作为老的编码标准仍然应用于现有的H.323系统,因而保留它可以提供系统兼容性。MPEG-4比H.263基准协议拥有更高的灵活性,它提供了更先进的错误检测和纠错方法。
  这两种编码集一般均采用QCIF(Quarter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输入图象格式。MPEG-4采用一系列工具集提高了容错性。它采用的方法包括:数据分区、可反置变长编码(RVLC,Reversible Variable Length Codes)、再同步标识和HEC(header extension codes)。
  数据分区方法通过标识符分别提供离散余弦 (DCT) 系数和移动矢量参数,这样可以避免某组数据的出错影响到另外一组数据的解码。例如,如果在某个给定的宏块中检测到DCT系数错误,我们仍然可以隐藏DCT 系数错误,采用正确的移动矢量信息重新创建宏块。这样,与解码过程中采用前面相邻数据帧的正确宏块替换出错宏块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提供更高的视频图象解码质量。
  RVLC方法允许对特定的数据块从前端(前向)或者末端(反向)开始解码。这种方法提高了对出错数据集的修复机率。
  再同步标识符是插入比特流中的一些代码,它可以帮助解码器对解码进程进行重新同步。
  HEC支持更高效的解码进程再同步,其扩展的再同步标识符还包含了时间信息。

(2)语音编码


  ITU-T标准对语音编码没有强制性要求,只有IMT-2000语音服务应用强制性要求AMR编码(Adaptive Multi-Rate),用于支持3G-324M设备。G.723.1是3GPP推荐的可选老编码标准,它可以提供兼容H.323等标准。
  AMR语音编码的最高处理速率是12.2 kbps,取决于不同的基站距离、信号干扰和流量情况,AMR的实际传输速率范围是4.75 kbps ~ 12.2 kbps。AMR还支持柔化噪音生成(CNG,Comfort Noise Generation)和非连续传输模式(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它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处理速率和错误控制,在当前的信道环境下提供最佳的语音质量。
  AMR编码还支持非对等错误检测和预防(UED/UEP,Unequal Error Detection and Protection)。这种方法基于可判断的数据相关性对比特流进行分类,如果在最相关的数据中检测到错误,就可以对AMR数据帧直接进行解码,并隐藏数据错误。

(3) 数据通讯协议


  T.120是数据会议应用推荐的数据通讯协议。但是,当前还没有制定任何强制性协议,因而它也只是一种可选标准。

H.245呼叫控制

  H.245是面向H.324、 H.310、H.323和V.75而定义的通用呼叫控制标准。与其它ITU-T推荐标准两年一修订的程序不同,H.245需要根据需求随时对其进行修订,这主要是因为它应用于相当多种类的系统中,我们需要快速对其功能实现增强以满足其高速发展的需要。
  H.245采用简单再传输协议(SRP, Simple Retransmission Protocol),或者采用可编号选项的SRP协议(NSRP,Numbered SRP)。H.245制定了一个控制信道分段和重新装配的协议层(CCSRL,Control Channel 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Layer),它可以在易出错环境下保证应用的可靠性。SRP、NSRP和CCSRL的使用由协商层确定。H.245采用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1)标准定义自己的消息结构。另外,消息数据基于PER(Packed Encoding Rule)规则采用二进制编码。
  在通话双方启动H.245会话之前,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果端点设备之间出现协议冲突,究竟由哪个端点设备负责解决,或充当主角。不同的端点设备在H.223信号多路复用/信号分离、视频和音频编码、数据共享和其它功能领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H.245 提供了一种功能交换的功能,它支持两端设备通过协商确定一组通用的功能集。
  媒体和数据流采用逻辑信道的方式进行传输,需要提供相应的控制支持。H.245采用逻辑信道信令,支持逻辑信道的开关和参数交换。在H.245标准中,发送方根据接收方广播的可支持功能集,确定双方通讯的编码集和参数。如果接收方有指定的功能需求,它可以采用模式请求的方式向传送方发送请求信号。
  最后,H.245采用一组呼叫控制命令和提示符,提供数据流量控制、用户输入提示、视频编码控制、信号抖动和失真提示。
  *H.245的用户提示符(UII,User Input Indication)在需要用户交互的所有应用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视频消息应用,典型的UII应用一般提供用户偏好选择、消息录音和查询、以及常规的邮箱管理功能。H.245提供可靠的信令协议,可以确保各种消息(如:DTMF音频)能够得到可靠的传输。H.245 UII提供用户提示的两级表示:字符型提示和表示字符串提示时间长短的信息。例如,特定的键被用户按了多长时间。

H.223多路复用和信号分离

  为了提供不同级别的容错支持,3G-324M定义了多级H.223传输。在H.223多媒体多路复用协议中,其转换层(Adaptation Layer)提供逻辑信道的QoS,而多路复用和信号分离层(Multiplexing and Demultiplexing layer)提供多路逻辑信道到单个信道的合并。它可以同时支持分时多路复用和包多路服用两种模式,可提供应用需要的灵活性、高效性和低延迟。
  电路交换网络的多媒体通讯需要多路复用技术,以支持视频、语音和数据流量的混合同步传输。多路复用技术为每种媒体类型指定了一个逻辑信道,可以把不同媒体源提供的多路比特流合并成单个比特流,在单路信道上进行传输。
  媒体类型不同,其对应的逻辑信道对QoS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数据传输来说,其对延迟的要求一般不会太严格,但是它要求完全无错误的传输。另外,语音传输对延迟有着严格的限制,其综合质量可以在10-3错误率的基础上实现。视频通讯对传输的要求介于数据和音频通讯之间。因此,多路复用技术需要这么一种功能,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媒体编码需求,对逻辑信道提供不同的QoS控制。

(1)多路复用和信号分离层

Level 0 (H.223基本协议)
  Level 0作为H.223的基本协议,它提供同步和比特填充支持。Level 0提供16种不同的多路复用模式,支持媒体、控制信息和数据包的混合传输。多路复用模式可以由通讯端点设备之间协商确定。Level 0的容错功能非常有限。比特错误将可能中断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ler)协议传输,并影响比特填充,把比特填充误认为有效负载。
Level 1 (H.223附录 A)
  Level 1由H.223附录A定义,它拥有的同步机制可以有效增强易出错信道的传输性能。为了提高MUX-PDU的同步传输性能,在Level 0中MUX-PDU帧使用的8位HDLC同步标识符被16位PN(Pseudo Noise)序列所替代。HDLC被更稳定的帧模式和更长的帧标识所替代。PN序列作为一组类似伪噪音的信号,它实际上是按照统计学随机产生的一组0和1 比特序列。尽管它是随机产生的,接收端可以根据其特定的结构判断该序列的下一个比特符是什么。
  多路复用帧没有采用比特填充,它采用字节为单位(8位比特结构,帧的开头对应的是第一个字节。1字节= 8比特),并以字节为单位搜寻同步标识。
  这样, 即使在低速率和透明传输环境,同步标识的生成不再是确定的。但是,这显著提高了在比特流出错条件下对同步标识特征的检测。
Level 2 (H.223 附录 B)
H.223附录B定义了Level 2。它是Level 1的进一步增强,提供更稳定的MUX-PDU数据帧。
Level 3 (H.223 附录 C)


Level 3由H.223附录C定义,它提供了最稳定的传输方案。它包含了改进的多路复用和转换层,提供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和续传机制(ARQ,Retransmission)。

(2) 转换层

  根据上一层媒体类型的不同(数据、语音和视频),协议定义了三种类型的转换层(AL1、AL2和AL3)。来自上一层的AL-SDU数据单元(Adaptation Layer-Service Data Unit)传送到MUX层成为AL-PDU数据单元(Adaptation Layer-Protocol Data Unit)。AL1的设计基于数据传输,主要用来传送用户数据和H.245控制消息。它需要上一层协议提供出错控制和处理。AL2提供8位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校验和可选的顺序编码控制,用于进行丢包监测。AL2可以支持变长的AL SDU单元(Service Data Units),是适合音频数据传输的理想转换层。AL3主要基于视频应用设计,提供了16位CRC校验和可选的顺序编码。它支持变长的AL SDU单元,并提供可选的续传机制。

媒体转化简介


  多媒体移动通讯的支持技术(如:3G)可以通过任何联网的多媒体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多媒体访问服务。但是,目前的问题是:如何以可接收的格式向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提供多媒体内容和服务应用。而这些终端设备在计算能力、显示、网络接入和带宽支持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
  媒体转换处理可以动态调整帧的内容,包括:图像尺寸、编码格式、以及多媒体内容的组织,并尽可能保持转换后的内容忠实于源内容。媒体转换的依据是终端设备可支持的功能和用户偏好。媒体转换处理使用的相关部件包括:
转换所需要的多媒体消息模型,包括对不同形式内容的层次性标识符,可以支持多媒体内容的显示和传送。
转换策略决策部件可以分析内容的特性,计算和选择合适的转换策略。
媒体处理技术,支持媒体操作、翻译、编码转换和多媒体内容的重整。
  MPEG-7以及最新推出的MPEG-21标准都提供了多媒体信息模型的定义,用于支持媒体转换。电信运营商一般会根据可用的媒体处理和传输资源制定可行的媒体转换策略。

媒体转换处理技术

  媒体转换支持技术至少可以分成两类:媒体内转换和跨媒体转换。
  媒体内转换技术需要基于特定媒体的特殊编码方案,提供相应的媒体转换。例如,转换可以依据的视频压缩特性包括:视频帧传输率、图像格式、以及特定的intra-frame和inter-frame质量,支持特定的数据尺寸和格式的转换。类似的,内容通过转换可以提供给具有带宽限制的终端设备。另外,根据终端设备对不同编码的支持,可以提供相应的代码转换。
对于基于3G-324M的应用服务,它们需要H.263和MPEG-4编码转换,这是两种标准视频格式。这种转化模式有着自身的内在局限性,它的固有下限取决于特定媒体的最低可察觉接收质量。*跨媒体转化可以克服这种局限。


跨媒体转换采用"语义等效"的媒体类型替换特定的媒体类型,这种替换可以最小化的减轻对用户接收效果的影响。
  例如,一段电视格式的视频片段(720 x 480像素)可以转换为一系列静止的关键图像,只有在图像场景发生变化或者发生明显变化时进行图像取样,缩小图像尺寸,转化为QCIF格式(176 x 144),对速率较低的音频数据进行同步,并采用NMS消息进行封装。这样,视频片段就可以实现向2.5G手机的传送。
  由于移动通讯环境有着明显受限的显示能力和网络带宽限制,因此,媒体内转换和跨媒体转换在移动视频服务的内容传送领域均将扮演重要角色。

基于3G手机的应用


  2001年10月1日,NTT DoCoMo公司首家全球推出了第一款第三代移动应用服务"FOMA"。与第二带移动手机应用系统"mova"相比,FOMA能够提供高速数据通讯服务和视频手机功能。视频手机功能可以支持面对面通讯,它是传统语音通讯的一个重大突破。
  自2001年10月1日首家推出该服务以来,由于它是全球第一款第三代移动应用服务,因而运营商对其用户增长的期待值很高。然而,由于移动手机的尺寸、电池寿命和通讯覆盖范围等方面还没有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因而FOMA的用户增长并没有预期的那么令人振奋。随着FOMA手机性能的增强,以及其尺寸、重量和电池寿命等指标的改进,FOMA的用户定购在2004年得到了快速的增长。2004年7月20日,NTT DoCoMo公司宣布,其FOMA服务用户定购数超过了500万大关,仅仅在最近的两个月内就增加了100万新用户。据电信运营商组织TCA (Telecommunications Carriers Association)消息,FOMA服务定购用户11月30日已经达到了757万。NTT DoCoMo公司宣称,其计划在2007年3月能够实现FOMA服务用户总数达到2500万的目标,也就是说有一半的DoCoMo移动手机用户将定购 FOMA服务。
  据NTT DoCoMo公司宣布的公司战略,它将通过完善终端设备功能,发展和推出各种成熟的应用服务(如:可视通话和视频/文本传送服务等),来不断的扩展自己的产品线,进一步拓展可支持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的"FOMA"应用服务。
  移动手机的视频功能的将不断得到发展,可以支持多媒体、普遍环境的各种应用。在3G技术中,视频消息(视频邮件)和视频流功能可以支持内容向移动手机用户的传送;3G视频网关功能可以通过宽带等接入线路提供3G用户到PC的连接;而视频会议已经成为基本的移动视频服务。对于没有采用3G技术的应用系统也需要开发上述应用服务。


使用视频手机功能开发应用系统


采用视频手机功能的应用服务包括:;
实时/非实时应用
单向/双向应用
点到点/多点应用
个人/商务应用
  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相应的运行平台(开发/实施环境)。NMS电讯公司提供了"Video Access"应用系统开发平台,可支持上述各种应用系统的开发。

视频消息(视频邮件)应用


  离开办公室或家庭在外旅行,你可以把旅途见闻拍摄下来,并把视频图象传送给自己的朋友、家人和同事。使用视频消息服务,你可以通过 FOMA手机发送电子邮件给远端的FOMA手机,还可以发送给连接在网络(如:IP网络)上的H.323设备。采用网关、视频录制/播放、视频转换等功能,我们可以搭建各种消息应用系统。视频邮件应用的呼叫接入端是视频服务器,因而视频服务器需要配置编码转换功能,这样可以在服务器内部实现视频的存储和播放。

可视通讯/视频会议应用

  目前存在着点到点和多点视频会议。视频会议可以在FOMA和IP客户端之间创建。FOMA用户可以加入网络会议,而过去一般只有PC机才可以加入网络会议。如果你远离家庭和办公室,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与朋友和同事的视频通讯。
  在消防队和警察局,他们可以建立险情会议,并可以和总部共享火情、事故和犯罪现场等视频信息。
  在添加视频录制和播放功能后,视频会议可以用于今后资料查询。类似的,商务应用可以采用上述功能建立自己的视频呼叫中心。视频服务器配置了视频混合编码转换后,可以支持多方视频会议应用。

视频流应用

  视频流应用可以把存放在流处理服务器上的视频片段通过网关传送给FOMA手机。快讯、旅游信息、产品介绍、广告甚至电影等都可以处理成视频流向用户传送。这种处理比常规语音信息能够传递更多可视、直观信息。
  视频流应用还可以支持音乐会和体育等大家关注事件的现场直播,它通过远程服务器向FOMA手机传送。使用FOMA手机,您还可以在任何时间,观看由设置在远程任何地方监控摄像机提供的各种事件的实时视频流,应用领域包括:灾区、旅游景点、交通、医院、学校、重要事件等。同样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监控家中的孩子和宠物。上述都是基本的单向实时应用。
  使用3G-324M协议,压缩视频(MPEG4)、压缩语音(AMR)和信号能够以64 kbps的速率进行传送。与基于包网络的视频传输相比,这种方法可以支持更高效的视频和语音信息的传送。这种服务需要一个配有编码转化器的视频网关,对数据流提供相应的处理。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14:47:25 | 只看该作者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的缩写)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认证,具有Wi-Fi认证的产品符合IEEE 802.11b无线网络规范,它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WLAN标准,采用波段是2.4GHz。IEEE 802.11b无线网络规范是IEEE 802.11网络规范的变种,最高带宽为11 Mbps,在信号较弱或有干扰的情况下,带宽可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带宽的自动调整,有效的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从实行IEEE 802.11b以来,无线网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基于此技术的产品也逐渐多了起来,解决各厂商产品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就显得非常必要。因为IEEE并不负责测试IEEE 802.11b无线产品的兼容性,所以这项工作就由厂商自发组成的非赢利性组织:Wi-Fi联盟来担任。这个联盟包括了最主要的无线局域网设备生产商,如Intel、Broadcom,以及大家熟悉的中国厂商华硕、BenQ等。凡是通过WiFi联盟兼容性测试的产品,都被准予打上“Wi-Fi CERTIFIED”标记。因此,我们在选购IEEE 802.11b无线产品时,最好选购有Wi-Fi标记的产品,以保证产品之间的兼容性。

  Wi-Fi技术突出的优势在于:

  其一,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基于蓝牙技术的电波覆盖范围非常小,半径大约只有50英尺左右约合15米,而Wi-Fi的半径则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100米,办公室自不用说,就是在整栋大楼中也可使用。最近,由Vivato公司推出的一款新型交换机。据悉,该款产品能够把目前Wi-Fi无线网络300英尺接近100米的通信距离扩大到4英里约6.5公里。

  其二,虽然由Wi-Fi技术传输的无线通信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比蓝牙差一些,传输质量也有待改进,但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11mbps,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其三,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比较低。厂商只要在机场、车站、咖啡店、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热点”,并通过高速线路将因特网接入上述场所。这样,由于“热点”所发射出的电波可以达到距接入点半径数十米至100米的地方,用户只要将支持无线LAN的笔记本电脑或PDA拿到该区域内,即可高速接入因特网。也就是说,厂商不用耗费资金来进行网络布线接入,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14:50:00 | 只看该作者
WiMAX技术及其发展 
    1、概述 
  随着通信技术和新业务的部署,市场与技术的相互作用,未来通信领域一些新的特点逐渐显现出来。 一方面,传统宽带固定接入用户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在家庭和办公室等固定环境内使用宽带业务,希望使用宽带接入移动服务;另一方面,传统的移动用户也不满足于简单的语音、短信和低速数据业务,希望能使用更高数据速率的业务。用户需求的变化使固定宽带接入服务和移动服务在技术和业务上呈现融合的趋势,宽带移动化和移动宽带化逐渐成为两个领域技术发展的趋势,并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在移动宽带化方面,3GPP/3GPP2已经制定了1xEV-DO、HSDPA/HSUPA等技术标准,在移动环境下实现宽带数据传输。在宽带移动化方面,IEEE 802工作组先后制定了WLAN和WiMAX等技术规范,意图能沿着固定、游牧/便携、移动这样的演进路线逐步实现宽带移动化,其中IEEE 802.16 WiMAX是宽带移动的重要里程碑,促进了移动宽带的演进和发展。
 
  WiMAX是IEEE802.16技术在市场推广方面采用的名称,其物理层和MAC层技术基于在IEEE 802.16工作组中开发的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WiMAX也是IEEE 802.16d/e技术的别称。本文将对WiMAX技术产生的背景和应用场景、空中接口的主要技术特征以及网络侧标准的进展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 

    2、WiMAX的产生背景 
  20世纪90年代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迅速,以本地多点分配系统(LMDS)和多信道多点分配为代表的无线技术的市场定位为小型办公室(SOHO)、中/小企业、城市商业中心等用户。但是这一产业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进一步繁荣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统一的全球性宽带无线接入标准。 

  1999年,IEEE成立了802.16工作组来专门研究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规范,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宽带无线接入标准。目前IEEE802.16主要提及两个标准:802.16-2004即802.16d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标准和802.16e支持移动特性的宽带无线接入标准。IEEE 802.16d标准于2004年10月1日发布,它规范了固定接入下用户终端同基站系统之间的空中接口,主要定义空中接口的物理层和MAC层。802.16e标准的最大特点在于对移动性的支持。该标准规定了可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工作在<6GHz适宜于移动性的许可频段,可支持用户终端以车辆速度移动,同时802.16d规定的固定无线接入用户能力并不因此受到影响。 

  IEEE 802.16工作组主要针对Wireless MAN的物理层和MAC层制定规范和标准。为了形成一个可运营的网络,IEEE 802.16技术必然需要其他部分的支撑,所以WiMAX论坛应运而生。WiMAX论坛成立于2001年4月,最初该组织旨在对基于IEEE 802.16标准和ETSI HiperMAN标准的宽带无线接入产品进行一致性和互操作性认证,通过WiMAX认证的产品会拥有“WiMAX(r) CERTIFIED”标识。随着802.16e技术和规范的进展,该组织的目标也逐步扩展,不仅要建立一整套基于IEEE 802.16标准和ETSI HiperMAN标准的认证体系,同时还致力于可运营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研究、需求的分析、应用模式的探索、市场的拓展等一系列大力促进宽带无线接入市场发展的工作。通常认为,IEEE 802.16工作组是IEEE802.16 WiMAX空中接口规范的制定者,而WiMAX论坛是技术和产业链的推动者。目前WiMAX几乎成为了IEEE802.16 WiMAX技术的代名词,其空中接口规范涵盖了IEEE 802.16d/e标准。 

    3、WiMAX技术应用场景 
  WiMAX论坛给出WiMAX技术的5种应用场景定义,即固定、游牧、便携、简单移动和全移动。 
  (1)固定应用场景:固定接入业务是802.16运营网络中最基本的业务模型,包括用户因特网接入、传输承载业务及Wi-Fi热点回程等。 
  (2)游牧应用场景:游牧式业务是固定接入方式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终端可以从不同的接入点接入到一个运营商的网络中;在每次会话连接中,用户终端只能进行站点式的接入;在两次不同网络的接入中,传输的数据将不被保留。在游牧式及其以后的应用场景中均支持漫游,并应具备终端电源管理功能。 
  (3)便携应用场景:在这一场景下,用户可以步行连接到网络,除了进行小区切换外,连接不会发生中断。便携式业务在游牧式业务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从这个阶段开始,终端可以在不同的基站之间进行切换。当终端静止不动时,便携式业务的应用模型与固定式业务和游牧式业务相同。当终端进行切换时,用户将经历短时间(最长为2s)的业务中断或者感到一些延迟。切换过程结束后,TCP/IP应用对当前IP地址进行刷新,或者重建IP地址。 
  (4)简单移动应用场景:在这一场景下,用户在使用宽带无线接入业务中能够步行、驾驶或者乘坐公共汽车等,但当终端移动速度达到60~120km/h时,数据传输速度将有所下降。这是能够在相邻基站之间切换的第一个场景。在切换过程中,数据包的丢失将控制在一定范围,最差的情况下,TCP/IP会话不中断,但应用层业务可能有一定的中断。切换完成后,QoS将重建到初始级别。简单移动和全移动网络需要支持休眠模式、空闲模式和寻呼模式。移动数据业务是移动场景(包括简单移动和全移动)的主要应用,包括目前被业界广泛看好的移动E-mail、流媒体、可视电话、移动游戏、移动VoIP(MVoIP)等业务,同时它们也是占用无线资源较多的业务。 
  (5)全移动应用场景:在这一场景下,用户可以在移动速度为120km/h甚至更高的情况下无中断地使用宽带无线接入业务,当没有网络连接时,用户终端模块将处于低功耗模式。 

    4、空中接口技术特征 
  目前,IEEE 802.16标准主要包括IEEE 802.16d和IEEE 802.16e。802.16d的初衷是统一固定无线接入的空中接口。该标准可以应用于2~11CHz非视距(NLOS)传输和10~66GHz视距(LOS)传输。而IEEE 802.16e的目标是能够向下兼容IEEE802.16d,为了支持移动特性,在IEEE802.16d的基础上加入了切换、QoS、安全等新的特性。802.16e标准于2005年10月通过IEEE 802.16工作组投票,并提交IEEE 802 SA审批。 

  相对于上面描述的几种典型应用场景,IEEE802.16d用于固定和游牧应用场景。IEEE802.16e用于便携和移动场景,同时支持固定场景。 

  表1包括了802.16d/e的主要技术特征。802.16d/e的物理层可选用单载波、OFDM和OFDMA共3种技术。单载波这个选项主要是为了兼容10~66GHz频段的视距传输(OFDM和OFDMA只用于<11GHz频段)。虽然在802.16d/e协议中,单载波物理层也可以用于2~11GHz频段,但通常认为802.16d的典型物理层技术是OFDM,802.16e的典型物理层技术是0FDMA。 

表1 802.16d/e主要技术特征

技术参数      802.16d      802.16e 
子载波数      256(OFDM)2048(OFDMA)      256(OFDM)128、512、1024、2048(0FDMA) 
带宽(MHz)      1.75-20      1.25-20 
频段(GHz)      2-11      <6 
移动性      固定或便携      中低车速(<120km/h) 
传输技术      单载波、OFDM 
多址方式      OFDMA结合TDMA(上行)、TDM(下行) 
频谱分配单位      子信道 
双工方式      FDD或TDD 
峰值速率(Mbit/s)      75(20MHz)      15(5MHz) 
实际吞吐量(Mbit/s)      38(10MHz)      6-9(车速下) 
调制方式      QPSK、16QAM、64QAM 
信道编码      卷积码、块Turbo码、卷积Turbo码、LDPC码 
链路自适应      AMC、功率控制、HARQ 
小区间切换      不支持      支持 
增强型技术      智能天线、空时码、空分多址、宏分集(16e)、Mesh网络拓扑 
接入控制      主动带宽分配、轮询、竞争接入相结合 
QoS      支持UGS、RtPS、NrtPS和BE4种QoS等级 
省电模式      不支持      支持空闲(Idle)、睡眠模式 

  802.16d OFDM物理层采用256个子载波,OFDMA物理层采用2048个子载波,信号带宽从1.25~20MHz可变。802.16e对OFDMA物理层进行了修改,使其可支持128、512、1024和2048共4种不同的子载波数量,但子载波间隔不变,信号带宽与子载波数量成正比,这种技术称为可扩展的OFDMA(Scalable 0FDMA)。采用这种技术,系统可以在移动环境中灵活适应信道带宽的变化。 

  在多址方式方面,802.16d/e在上行采用TDMA(时分多址),下行采用TDM(时分复用)支持多用户传输。另一种多址方式是OFDMA,以2048个子载波的情况为例,系统将所有可用的子载波分为32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包含若干子载波。多用户多址采用和跳频类似的方式实现,只是跳频的频域单位为一个子信道,时域单位为2或3个符号周期。 

  在调制技术方面,802.16d/e支持的最高阶调制方式为64QAM,相对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PP HSDPA最高支持16QAM),802.16d/e更强调在信道条件较好时实现极高的峰值速率。为适应高质量数据通信的要求,802.16d/e选用了块Turbo码、卷积Turbo码等纠错能力很强但解码延时较大的信道码,同时也考虑使用低复杂度、低延时的LDPC码。 

  在双工方式方面,802.16d/e支持FDD和TDD两种方式,其物理层技术基本相同。相对而言,3G技术中FDD和TDD模式采用的物理层有较大不同。802.16d/e在5MHz频带上可以实现约15Mbit/s的速率,频谱效率为3bit/s/Hz,与HSDPA相似。但802.16d/e在固定或低速环境下可以使用更大带宽(20MHz),实现高达75Mbit/s的峰值速率,这是现有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难以达到的。这充分体现出0FDM技术在使用更宽频带方面的优势。 

  802.16d/e标准支持全IP网络层协议,802.16d/e设备可以作为一个路由器接入现有的IP网络。但现有IP核心网缺乏有效的移动性管理能力。WiMAX论坛已经开始开发网络层协议,802.16 NetMAN工作组也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同时,802.16协议也可以通过一个ATM汇聚子层将ATM信元映射到802.16d/e MAC层,具备支持3G核心网的潜力。也就是说,WiMAX支持和3G系统的互通和融合。802.16d/e的MAC层支持多种QoS等级以适应VoIP、可视电话、流媒体、在线游戏、浏览、下载等不同的业务类型,包括主动分配带宽(UGS)、实时轮询(RtPS)、非实时轮询(NrtPS)和尽力而为(BE),其中最后一种为竞争接入的调度机制。802.16e增加了节电模式的内容,以支持移动终端。除正常工作状态外,还支持空闲状态(即用户处于激活状态但暂时没有数据交换)和睡眠状态。 

5、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 
  5.1 IEEE 802.16e空中接口规范工作进展情况 
  当前IEEE 802.16标准化中最受瞩目的是802.16e标准的进展情况。802.16e协议旨在802.16d标准的基础上支持移动业务、小区间切换和多小区组网。因此,该协议的大部分内容用于加强对移动性的支持。对切换的支持包括:定义了切换(包括软切换)过程,明确了切换的MAC层信令,完善了切换过程中的测距(ranging)操作,增加了基于多天线的软切换功能等。对移动终端的支持包括:确定了省电模式,增加了低复杂度、低延时的LDPC信道编码。为了适应多变的移动信道环境,增加的功能包括:支持灵活的带宽使用,增强了HARQ、AMC、智能天线和空时码的功能,增加了TDD系统的闭环发送(close-loop transmission)功能。截止2005年9月,802.16e标准版本为D11,主要标准内容的制定基本结束,正在进行Sponsor ballot(赞助者投票),计划于2005年12月提交IEEE-SA标准委员会审定和发布。 
  5.2 WiMAX网络架构规范工作计划 
  除了空中接口技术的发展之外,网络侧技术的发展对WiMAX系统标准的制定,尤其是移动WiMAX技术的推动也至关重要。802.16技术是无线接入技术,通过接入核心网向用户提供业务,核心网通常采用基于IP协议的网络。随着802.16e空中接口规范内容的基本确定,业界的注意力逐步转移到支持固定、游牧、便携、简单移动和全移动场景的WiMAX网络架构的规范上,为此WiMAX论坛于2004年11月成立了网络工作组(NWG),制定支持IEEE 802.16d/e的网络规范。目前已经确定的网络参考模型和参考点如图1所示。 

图1 支持漫游的网络参考模型和参考点

  MSS-Mobile Scriber Station (移动用户台) 
  ASN-Access Service Network(接入业务网) 
  CSN-Connect Service Network(连接业务网) 
  NAP-Network Access rovider(网络接入提供商) 
  NSP-Network Service rovider(网络业务提供商) 
  ASN用于管理802.16空口,主要功能有:网络发现和选择接入,为用户选择NSP AAA,ASN间会话控制,连接到选定的CSN、ASN内切换和移动性管理,无线资源管理和分配,以及ASN内位置管理和寻呼。CSN用于连接到Internet、ASP、PLMN网络或其他网络,主要功能有:鉴权、授权和计费(AAA),NSP间漫游,IP地址管理,ASN间位置管理、移动性和漫游,为多种业务(如语音、点对点、VPN、广播多播、消息等)提供基础连接、策略控制和QoS管理。 

  WiMAX网络架构规范根据发展需要分成3个Release版本阶段,逐步进行推进。目前正在进行Release1版本的工作,Release1版本计划2005完成,主要满足: 
  (1)基本的移动性需求,例如可以适用于固定、游牧以及便携应用场景; 
  (2)应用在固定应用模式下,对基本的VoIP业务的支持; 
  (3)R1-R5接口的开放需求; 
  (4)与其他网络的松耦合互联需求,例如与3GPP网络。 
  Releas2版本计划2006年底完成规范,将在Release1版本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对IP业务的支持,同时增加ASN内部各模块的互操作能力。该版本计划从2006年开始研制,与此同时,系统规格以及互联互通测试框架也在此阶段由NWG、SPWG和CWG一起进行定义。 

  Release3版本计划于2007年中完成,将在Release2版本的基础上,研究更多的商用模式,例如如何进行基础设施的共享等。
 
  WiMAX网络架构在Rlease1版本又分成3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在需求工作组中开展,目标是定义游牧、便携和简单移动、全移动模式下网络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并根据第二阶段的反馈问题和建议,进行适当调整。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在网络工作组中开展。第二阶段的任务是制定网络架构参考模型、定义参考点和网络功能,并给出协议和流程的说明。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细化协议和流程的具体实现。 

  WiMAX网络架构2005年工作计划(也就是Release 1版本计划)如图2所示,目前正处于Release 1版本第二阶段的工作中。网络工作组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初稿,正在就初稿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充分的讨论。 

    6、结论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WiMAX系统在空中接口方面采用了具有较高频谱效率的OFDM调试技术。这一技术代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不仅适用于WiMAX系统,很可能将成为3G系统演进的核心技术。 

  IEEE 802.16e空中接口规范基本完成,WiMAX系统网络架构逐渐完善,使WiMAX对移动业务的支持成为可能,并逐渐对3G及其演进系统构成了竞争威胁。所以,如何在利用WiMAX技术发展成果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合理地进行市场细分,促进整个无线通信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1 13:48:29 | 只看该作者

  很多公司产品和服务不能有很好的收益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而是因为事先没有很好的设计,这往往导致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推广以失败告终。

  美国著名的设计公司IDEO,非常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该公司的总经理汤姆.凯·凯利在其著作《创新的艺术》一书(中信出版社出版),总结出了在进行产品和服务设计时应该遵循的九个原则:

  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好的服务和产品大都能很好的引导消费者,产品设计时应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让你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感到舒适,你要记住,“只有顾客得到他想要的,你才会得到你想要的”,这是永恒的真理。

  运用比喻。在缔造新产品的时候要尽量使用比喻,某种具有指导性的比喻或惯用语,会帮助你的产品和服务更贴近顾客真正的需求和意愿,本田公司喜欢的用这种方式来推出自己的产品和设计。本田公司在几年前设计的一种新的发动机时,提出了“穿职业装的橄榄球选手”的概念,巧妙的传达了本田汽车要在运动的威力和优雅的职业礼貌之间保持平衡的理念。

  吸引人的色彩。色彩是设计中非常关键的因素,不同的颜色象征意义也有很大区别,如果在产品设计时考虑好与目标群体适合的色彩,在市场推广中将会有很大作用。在过去几年席卷各类消费品的色彩浪潮中,很多消费品凭借独特的色彩在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色彩已经成为产品中重要因素,以致特定公司似乎霸占了特定色彩。

  把幕后的东西推向前台。让顾客知道幕后的东西,帮助你的顾客,让他们看的更远。或许因为你的帮助他们会成为你最忠诚的顾客。飞利浦公司创造了透明的壶盖和烤箱,可以让消费者更加清楚地看到内部的情况,引导消费者的视线进入幕后,将会成为你独特的竞争力。

  以简驭繁。如果产品简单、快捷、有效,将会增加你成功的砝码。亚马逊网站的“一点通”订货程序在网络世界大显身手,就是因为采用这种简单快捷的方式为顾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允许使用者犯错误。所有优秀的产品都会避免错误的发生,但是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能帮助消费者在发生错误后迅速的回到正确状态,你已经胜出了竞争对手一步。

  安全第一 。让你的产品和服务远离痛苦和麻烦,给消费者留下美好的印象和愉悦的感受,将会赢得忠诚的顾客。沃尔沃轿车在改变了性能之后市场份额极大攀升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确保万无一失—核对清单。在推出一项新产品和新服务之前,需要有一张“基本要素”的清单,看看你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市场的认可还缺少哪些要素,周期性进行检查,以确定没有遗漏任何一个要素。

  红花还需绿叶扶—优秀的附件。优秀的附件或者辅助元件可以烘托一种产品。几年前,松下电器公司生产的一种无线钻孔机十分热销,它并不是市场上最先进的产品,但它的充电器是同类产品中性能最好的。事实上,是优秀的附件造就了产品。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1 14:13:29 | 只看该作者

公司搬家小记

公司12月初搬家,搬到普陀区的天地软件园,搬家过程中有些点滴事情,录于下,供大家参考。

办公地点装修:

1.消防审查

我们租了一个楼面,940平方,毛胚房。由于面积超过200平方,装修之前需要进行消防审查,如果不办消防审查,是不能开始装修的。我们忽略了这个事情,导致要补办,耽误了1周时间。

消防送审的图纸必需是gip格式的文件,这种格式的图纸在上海必需是有设计资质的设计院才能办理。是要收费的。当然一些大的装修公司也可以代办。拿到消防部门的评审单,才能开始装修,否则物业是不给钥匙的。我们委托上海房屋建筑设计院出的蓝图,花费6000元,3天时间,图纸和光盘送进去就OK了,马上可以拿到回单,消防部门受理是免费的。

2.装修方式

我们选择的是清包工方式,工费一共是55000。估计包工头有1~1.5万的利润。总的装修费用化了20万左右,不包括家具和空调。空调我们买的美的,19台各种空调,化了10万元。美的这个牌子,还是比较实惠的,价格便宜,品牌形象也还可以。

如果选择大的装修公司,940平的装修报价大概在50万以上,低于35万是没有人做的,当然这个价格不包括家具和空调。

清包工在施工前一定要签好合同,规定好施工的内容。他们现场住了一个项目经理,配合我们的人一起管理所有材料和进度,质量监督。

3.电话和网络

电话和网络的申请最好在入住前2周能谈完,并签订合同。这样才能保证正常工作。我们中间有些问题,直到入住前1周才确定,导致搬家后1周网络不稳定,电话是搬好后第四天才开通的。

如果不在乎钱的话,建议还是用电信,电信的实力大,质量比较有保障。可以直接找电信的大客户部门办理。我们是办理的铁通,而且是通过铁通的代理在办,价格虽然便宜不少,但是质量实在不敢恭维。

老电话移机或留言也要提前1周办理。

4.材料的购买

购买材料偶建议是去建材市场买,不必去好美家之内的建材城买。建材市场的价格便宜,服务好。好美家这些店的东西其实和建材市场是一样的。

我们基本都是购买最便宜的,这样可以防止以次充好。重要材料一定要封样,如果不封样可能会被掉包。面积也要核对,很多经销商都会在面积上做手脚的。

搬家:

1.搬家一定要找正规的搬场公司,比如大众搬场,虽然贵一点,但是质量是有保障的。

2.搬场的车一定要厢式货车,装的东西多,也安全。

3.搬出之前物品要打包编号,并打印成物品编号表,一式两份。一份老办公地点发出时用,一份新办公地点接收时用。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8 13:54:03 | 只看该作者

     新员工入职培训(Orientation,也称职前教育、导向培训等),是向新员工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岗位职责、部门人员等的一种培训方法。

   一颗风险种子

   提起入职培训,一个常见的误解:“不就是报到上班嘛!慢慢来,员工自然会熟悉一切、适应一切的!何必大事声张?”据统计,国内的企业约近80%没有对新进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就立即到岗位上去正式工作了。就算做此培训的企业,很多也不太重视,往往把它当作员工到岗日的一个简单“行政步骤”,草草而过,不细致,欠规范。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尽管没什么错,但却会埋下人才流失的“风险种子”。

   其间的缘由不难理解。

   新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初面临着几个典型问题:公司当初的承诺是否会兑现?工作环境容易融入吗?是否会被新的群体接纳?初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新员工一下子面对很多不同以往的“新鲜事”。有的是和工作职责直接相关的,比如,不同的业务流程,不同的行业、客户群;有的是管理风格和企业环境方面的,比如,财务审批制度比其以前任职企业的更为复杂严格了,部门间沟通途径不一样了,甚至电邮传发的权限性规定不同了……很多老员工们已经习以为常、看似不值一提的细节,对新员工而言都是需要了解和适应的“新鲜事”,而且在陌生的压力环境下容易冒出不知所措、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的苗头,埋下人才流失的风险种子也就不奇怪了。

   要规避这颗风险的种子,就应在短时间内让让企业所录用的员工快速进入角色、融入企业,从“局外人”转变成为“企业人”。这就需要通过规范系统的方法使其感到受尊重、被关注,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对个人在企业中的职业发展充满信心。所以,及时、规范、全面的入职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选才招聘的后续步骤,也是企业做好retention(留才)工作的第一步。

   两个培训方面

   入职培训是一项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新员工的直接上级共同协作的工作。根据培训的两大类内容,通常由两方面分别主导和负责。(见下表)

   一般性/ HR培训

     - 企业概况(公司的历史、背景、经营理念、愿景、使命、价值观)

   - 本行业的概况,公司的行业地位、市场表现、发展前景

   - 基本的产品/服务知识、制造与销售情况

   - 企业的规章制度与组织结构

   - 公务礼仪、行为规范、商业机密、职业操守

   - 薪酬和晋升制度

   - 劳动合同,福利与社会保险等

   - 安全、卫生

   - …...

   专业性/ 针对性培训

     - 工作场所、办公设施设备的熟悉

   - 内部人员的熟悉(本部门上级、下属、同事;其他部门的负责人、主要合作的同事)

   - 了解业务、流程、职责、权限,包括客户、产品、市场、行业、对外联络方;有时需实地进行,如参观生产、仓库、研发实验室等 - 视岗位而定

   - 专业性的技术、业务、财务等管理方法训练 - 视岗位而定

   - ……

   其中,第一部分内容相对标准化,部门或岗位的差异不大,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承担和组织,所需时间也通常比较短暂且固定间,而且,规模大、新招员工多而频密的公司还可集中采取团体性的课程,成本低效率高。

   而第二部分内容则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主要由新员工的直接主管/部门负责人拟定并推动执行,所需时日则可有很大差异,短则一两日,长则数月,但一般以试用期为上限。在这里,辅导计划是个不错的工具。主管可以根据新员工的个人情况量身订做,考虑其当时的职务所需以及将来的发展所需,使新人的学习有特定的方向;依据辅导计划,主管可每周或每月定期了解新人学习和适应情况,不时面谈,沟通彼此的想法,修正不适当的部分。通过这种方式,主管不需要全天候“监视”新人的所作所为,也可培养新员工对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而这两部分培训的所有相关的纪录、执行跟踪、效果反馈等可由HR部门总体掌控。(可采用检查清单等工具,见GE示例)

    示例:GE的新员工导向培训活动checklist (生产岗位)

   报到当天

   - 欢迎加入本公司,担任此职务

   - 指引更衣箱及洗手间的地点

   - 指导员工食堂和饮水点

   - 介绍进出厂区及门卫检验制度

   - 引领参观工作地点和状况

   - 介绍作息与考勤制度

   - 本部门/班组工作介绍

   - 引见部门/班组同事

   - 介绍安全规程与安全设备的使用

   - 引导新员工开始工作,介绍工作规程

   - 提醒他在有问题/需要帮助时可找的人员

      第一天之后

     - 介绍薪酬体系

   - 介绍自备车停放及公司交通车情况

   - 介绍公司医疗卫生设施

   - 进一步仔细明确安全规程

   - 深入介绍本部门/班组中各职位间的合作关系

   - 下班前检查其绩效、讲评并答疑

     前二周

   - 介绍公司福利待遇

   - 介绍投诉及合理化建议的渠道

   - 检查工作习惯是否有违安全要求

   - 继续检查、讲评和指导其工作

   几种培训方式

   入职培训的方式方法可灵活多样。可以是授课式、研讨会形式,也可以是在岗实地培训(On The Job Training),甚至可以是户外训练等方式。

   例如,美国惠而浦公司(Whirlpool Corporation) 对新加入的销售人员采用实地培训。以7个人为一组,安排在公司密歇根总部附近的房子里,为期两个月,只有2个周末允许回家度假。除了普通的讲授方式,还让新销售员工每天用公司的产品洗衣、做饭、洗碗;他们也会在当地的商店购买家用电器,把惠而浦的产品和竞争者的产品做比较,等等。这个培训使新加入的销售人员快速熟悉产品和业务,参加了该项目的员工通过试用期留在惠而浦的比率也比较高,而且还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应聘销售的职位。

   还有些公司采用“伙伴制”(Buddy System),就是给每个新员工指定安排一名工作职责相近、热诚负责的老员工作为“结对子”的“伙伴”,事无巨细,随时可给予新员工必要的协助和指点;而被选上做“伙伴”也是企业对优秀员工的一种认可和荣誉,对其额外的付出,企业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一对一的“贴身全程服务”很能显示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也是将企业文化得以传播和加强的可靠途径。

   也有的企业会请第三方的培训公司,采用更新颖的户外拓展训练作为入职培训的一部份。这种拓展训练沿用了体验式培训的基础理论,结合新人融入方面的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成果,通过科学的情境设计,让课程兼顾新人的个体行为感受、团队角色观念的树立和企业价值认同的推动,从而促进新员工融入企业,加强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使新员工在体验中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

   让第一天印象深刻

   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那么,让新员工对就职的第一天留下深刻的好印象,就意味着入职培训和员工融入新环境成功了一半;同时,这也不失为留人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里罗列一些方法供参考选择,看似琐碎,却可细微之处见实效:

   • 举办一个简单但热烈的欢迎招待会,(依据预算多寡)备些咖啡和茶点,邀请公司员工来和新同事见面认识。

   • 帮助新员工安排好工作的准备,包括:办公座位、办公用品、姓名牌、名片、出入卡、内部通讯录、紧急联络表、电话设置、电脑设置(包括电邮信箱的申请开通)、甚至台历等

   • 告知最基本和即刻需要用到的信息,如:办公区的布局,最常用的电话和电邮的使用指南,复印、传真、打印等办公设备的使用、茶水间、餐厅、洗手间的使用,等

   • 欢迎信 -- 可用公司的“行话”或“俚语”准备一封生动幽默的欢迎信,(也可体现企业文化和亲和力)

   • 公司纪念品(印有公司标识)

   • 邀请共进午餐

   • 尽量指定“专人”负责某位新员工的第一天

   前三至六个月的试用期是企业对新员工的考察期,其实,它同时也是员工证实“找对了新东家”的自我验证时期。成功的新员工培训与发展已经深入到了员工的行为和精神的层次,在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中,员工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并开始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还请企业使用好入职培训这个工具,对千挑万拣招来的人才充分施展“留人”策略,可别让“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