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
贵宾
《孙子兵法》一书史籍记载甚早。在先秦时期,《战国策·齐策》、《吕氏春秋·上德》、《韩非子·五蠹》等篇就对该书有所记录。最早对该书进行整理是在西汉初年《汉书·艺文志》中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汉武帝时,军政杨仆又“捃摭遗逸,纪奏兵录”,进一步整理该书。东汉末年,曹操得《孙子》佳本,并为其博大精深的军事理论所感染,云“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于是发奋注释,成为今天现存的最古注释本。唐宋时注家很多,出现多种单注本、集注本,《崇文总目》著录的有萧吉、陈* 、贾林、何延锡等家;《郡斋读书志》记录的有李筌、杜牧等家。其中梅尧臣、王* 、何去非三家注释的为单行本。当时社会上最流行的是《十一家注》本和《武经七书》本。明清时期,考据风兴盛,注释《孙子兵法》者更多,有刘寅、赵本学、邓廷罗、顾福堂、孙星衍等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刘寅《武经七书直解》、赵本学《孙子书校解引类》和孙星衍的《孙子十家注》。据有人统计,在孙武以后的2000多年里,研究《孙子兵法》而留下姓氏者有200余家,著作500余部,真可谓汗牛充栋!本书注译以新校本为底本,参考其他各本,力求详尽准确,为读者提供一个通俗的读本。
举报
志学者
格物者
有点生气!不知君对《孙子兵法》有多少经验?只第一之“计”篇,如通透,当能做行事立身之本也!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只此一句,可有深思,如将“为人”“行事”换以上之“兵者”,当有何想?
弱密码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