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言、行、人才选拔

[复制链接] 3
回复
102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5-6 17: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言是语言,是人对自己行为的表达;行是行动,是人具体的作为。如果将人的能力分为言的能力和行的能力,则言、行何以为重?
    “唯才是用”是一个无可非议的用人标准。但才有很多种,从言行的角度分类有:言才,所谓三寸不烂之舌之辈,然则无以为行或者无能力以为行,有名如赵括;行才,所谓笨嘴笨舌却善于行动之人,或者善于行动却不喜言语之人,廉颇算得上一个;言行具备之才,其人既有晏子之舌,又有诸葛之智,如我们的周总理。最佳者自当是言行具备之才,然则言行不可兼得之时该如何选择?
    企业选拔人才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提升;一种是外聘。从内部提升的角度来看,现代企业的内部提拔也都是遵循“唯才是用”的原则,但在具体的选拔过程却和选美有许多相通之处:
    当前,选美比赛搞得如火如荼,从地区小姐到国家选美再到国际。而“守株待兔”是选美比赛的特征。那些组织选美的人,做做广告、海报后,就等着美人儿来上钩,你不报名我就不管。报名还要交钱,至于暗箱操作暂且不提,至少是有美无钱莫进来。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企业评价人才的名言。这句话本来的意思在于“想”,但到我们的人才提拔机制中却变成了“不说自己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就是说,你没有告诉领导你想当“将军”,你就不是好“士兵”。在领导的眼里,不报名的士兵一定不是好士兵,也不值得提拔。于是乎,将军们都坐在宽敞的厂长经理室里等着这些士兵报名、再挑选。“报名费”在许多的企业里也屡见不鲜,尤其在管理层级多的大型企业(国企甚至于民企、私企)。
    报名之后又如何选拔?流行的一句是“善于表现自己” (这句话已经被现代管理者奉为真理)。据说选美比赛中容貌已经不是主要因素,那么什么是主要因素呢,是所谓品行、气质。于是,气质好的(貌不上档次者走开),善于表达的小姐们前仆后继,被评委们拨弄来拨弄去。从地区选拔、国家选拔最后到国际选拔。不断地淘汰,最后余下的一定是气质绝佳(当然貌也绝对不差)、口若悬河之辈。至于小姐们的品行如何,只能看看参考文献而已。有人说品行在气质中表现,殊不知,多少杀人犯在邻居眼里往往是好人!
    这里有两个故事:
    一个朋友写了一份有关某产品市场分析的报告,很有新意。然而在公司内部无人欣赏,于是想寄出去发表,然而得到杂志社回信说,观点很好但文章不宜采用(因为文笔原因)。一气之下,朋友自起门户,根据自己写的报告成立了一个公司,如今做得有声有色。
    另有一个企业的基层领导,写了一份很完美的市场分析报告,通过某种方式到了董事长那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没多久竟然坐火箭般升到了总裁级别。虽然不能说这份报告损害了企业,但至少这家公司没有因为这个报告有任何起色,亏损反而严重了。后来,这位也离开了这个公司,另某高就。
    两个类似的故事,完全不同的结局。文笔表达能力不善的朋友得不到重视,即使很有新意。文笔好的报告因此而直上云霄,报告有没有新意不得而知,但至少企业没有因此获得成效。这是言才和行才的分别,然而不是个个都能像朋友一样开办公司,多数只能埋没。反是那位因文腾飞的,从此走入上流社会,不再。。。
    在我们的人才选拔机制中,那些“没有说自己想当将军的士兵”因为没有表现自己,便是第一批淘汰的对象(注意不是真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不一定是不能当将军的士兵)。那些报了名又交了报名费的士兵,进入了第二轮选美比赛,于是表现自我至关重要。一些士兵走进冠冕堂皇的厂长经理办公室,在告诉将军们想当将军的时候,也许因为没有赵括般能言善语而名落孙山(也许他真的没有能力,也许他如朋友般有能力)。剩下的,天降大任于斯人者,个个必是口若悬河之辈(也许是晏子,却也许是赵括)。
    如果仅仅是这样,我们的人才选拔机制或许还有一点优选的可能,然而注意到人才选拔是一个不断的过程,上一次的人才选拔会是下一次人才选拔的经验。于是乎:
    没有报名的士兵想,原来需要报名、需要报名费才有晋升的可能。一些没有报名意愿的人只有两种出路,要么是埋没,要么是另某高就。一些人明白了这些道理,就长进了一步,成了会报名的士兵。
    那些报了名、交了报名费却没有得到大任的士兵想,原来需要表现自我才有晋升的可能。那么学习表现自我才是当务之急,那么能力提升留待下一步再说也罢。于是,报名当将军之时将是江郎才止之日。
    而那些天降大任于斯人者,既然一朝得道,如何不奉为圣旨,日加修炼?至于提高业务能力,何如进一步提高自我表现能力更能捷径通天。
    于是乎,达尔文的进化论再次发挥功效,我们的士兵经过大浪掏沙、层层过滤,士兵们越来越能言善语(当然不含那些“自甘堕落”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那些过滤出来的将军自然不在话下。周而复始,一个个晏子也成了赵括。
    也许有人说人才选拔的依据一般通过绩效考核。那么,首先是谁来考核?按照什么标准考核?
    是高高在上的人力资源部,一些不会画图的人来考核你画图的质量。考核的标准则可能是你昨天制订的(如果是人力资源部自行制订的,你就更惨了,可能会规定你在一天内设计出一架航天飞机!),但常常有一大堆的框架,记得有一个公司财务部要求各部门作第二年的财务支出计划,有一个要求让人哭笑不得:要计划出第二年在什么时候请什么人(包括名字)吃饭花费的餐费!一番讨价还价,最后的标准可能会这样出台:能言善语的你让领导明白了你的工作多么辛苦,应该分出一半给其他人;笨嘴笨舌的你则要么让领导认为,这等弱智,降一级再说,要么让领导认为应该是太闲,否则怎会表示不出来,那就好,别人分出的那一半给你做也罢。
    标准出台了,巧言者轻松上路,笨语者步步为艰。绩效考核的结果就不必说了。
    其次,如何考核?
    大企业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如下过程:
    自我打分------领导打分------人力资源部综合评价
    自我打分。考核标准上完成任务的质量标准一般是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或者100%、80%、60%等)。这绝对不同于1+1=2这么明白,你设计出的产品该归哪一类?于是自我表现能力就重要了。太夸张令领导反感,太低于自己不利,最好能估摸出领导的习惯心理,才能打出最高上限。
    领导打分。如果不是老板,不是拿我的工资,我何必跟你过不去(前提是不要跟我过不去)?那么,看得顺眼的分数多些,不顺眼的分数少些,绩效考核结果就出来了。那表现得好些(或者私下有报名费)就分数上升的可能了。此外领导还会考虑另外一些因素,那就是你的绩效考核这么好,哪天我们会不会换个个?分数不能太高。
    人力资源部的评价不看也罢。
    再说,这年头,竞岗制是如今越来越流行的了,竞职规划、竞职演说,那可是彻头彻尾的自我表现的机会。
    诸葛亮大概就是这样才选中了马谡吧。
    至于外聘就简单了。想想,一个能说会道的领导喜欢招一个哑巴管理者?尤其在这个“善于表现自己”已经成为口号的年代。
    于是乎言才充斥着企业,口号连篇不屑于行。想晋升的科员向科长表现着自己,科长向部长唾沫横飞,至于老总们,则鞠躬尽瘁向股东们倾诉自己的辛苦和才干。等到股东们发现这些老总只是言才之时,他们已经腿壮腰圆,自个儿做老板去了。
    终于明白,为什么彼得原理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验证了。
4
发表于 2009-4-18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板凳
发表于 2009-4-10 22:53:00 | 只看该作者

强!句句精辟,入木三分,将当下企业之用人、考核之道描绘的淋漓尽致

沙发
发表于 2003-6-19 18:58:00 | 只看该作者
现实也就是这么回事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