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的未来在你我手中
――给全体员工的信
我到重庆xx工作已有半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只有一件事情让我紧张,那就是时间正在一分一秒的从我身边溜走,时间过得太快了,而我却没有办法去挽留,去做更多的事,这是我此刻的心情……
我想用一个寓言故事作为今天我这封信的开始,希望通过个寓言告诉大家::
我们的未来只能靠自己,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别人的手中。
有这样一个经典寓言: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 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要靠自己,
世界万物瞬息万变,蜉蚴朝生夕灭,其实人身也不过如此,如果把我们的生命放入历史长河中去比较,我们的生命或也许还比不上那种朝生夕灭的蜉蚴,面对人世间的轮回,生命就像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流星,虽然,我们每个人多无法改变自己最终的命运,但是我们可以努力使自己的人生过程变得更加闪亮。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经常会漠视自己身边经常发生的一些小事,和一些暂时不会影响到自己习惯的一些变化,说到这里,我想起手机电影中费莫先生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十几年和一个老婆睡在一张床上会产生视觉疲劳的感觉”,费莫先生用这句话道破了很多男人搞婚外恋的关键原因,当然这个比喻也许不太客观和恰当,但是从这件事上面,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到,在生活当中,我们有很多人确实不够注重身边的那些看起来现在还不会影响自己的一些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现象叫潜意识自我忽略,例如:一个一直在铁道边居住的人,他们对火车的噪音会自然产生一种免疫,及时在深夜入睡时,火车的声响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睡眠,但是如果换成一个在其他地区生活较为安静的人,他会为火车的噪音而失明,同样,一个住在铁路旁的人,突然听不到火车的响声,他也会觉得不习惯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生活当中,人们习惯于关注一些能立即产生刺激自己神经的事物,而忽略那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当然,作为一个人来说,我们是应该关注我们认为最重要、最紧急的事,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那些小事,事实证明,这些很多小事,当他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总会有某个契机来引发大影响。当这一天来临时,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多会感到非常吃惊,一些人会觉得很不习惯这种变化,另外一些人面对这种变化可能会突然茫然不知所措。
总部将重庆列为一类城市发展的契机给我们带来机遇;机遇也带给我们更多
思考,从年初曾经有意向在04年对重庆进行××××万的建设资金投入,到如今,
可能不在会进行投资,这一切如此之快,面对总部入政策的调整,你们感觉到了
重庆xx今天的这种变化吗?
重庆xx的同事们,你们准备好了去勇敢应对这种变化吗?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做出选择,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重庆xx当前的形势可能比较恰当,04年重庆xx就如正处在一个沙漠的中心地带的人一样,由于体力有限,我们必须抛弃背包里两样东西中的一样,它们是水或面包,你的选择是什么?请把答案告诉我!
在过去的短短几个月时间中,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但是,最终,我还是挺过来了,也取得了一些辉煌的成绩,但是这离我们的追求目标还相距甚远。
我回首过去三十几年来人生的经历,今天,我在担任重庆xx的总经理,所遇到的总部不在投给我们资金造成的困难,我应该如何面对?把今天这个困难和自己从前所面临的困难进行比较、反思,我十分自信,我坚信自己,难关会很快挺过去,我们能走出一条路来!过去的经验告诉自己,我并不是第一次经历困难,与以往的每一次困难比较而言,这一次并不算什么。人生啊,关键的时刻,就看自己是咬咬牙去坚强面对,还是叹口气放弃。
你们有过这种成功克服困难的经历吗?可能有,可能没有。
以往我们更多的是克服个人的困难,但是今天,我们是要克服的是集体的困难,把这个在亏损边缘的企业救活,需要每一个同事共同努力,这些年我一直信奉诸葛亮在知人性一文中的两句话,“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面对危机,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吗?
面对可能会失去总部的建设资金支持,我们必须及时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今天重庆xx人必须要勇敢的面对现实、面对困境、面对挑战,未来,重庆xx的成与败就取决于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
在一个沙漠的中心如果我们必须抛弃背包里两样东西中的一样,它们是水和面包,我的选择,除了水我还会选择“自信与信心”。
前段时间,我曾经提出过过一句口号,团队共识——共同愿景。凝聚战斗力需要团队共识,坦诚对话及对企业的忠诚,公司品牌应成为大家共有的荣誉,应有共同的远景规划。
我希望这句话能成为公司自上而下的一种共识。
这些天,公司正在进一步加快内部调整,我们用去了一个季度得时间去完善自己内部的制度建设、流程梳理、职责划分、结构优化、人员竞聘等等,上一周我们完成最后扫尾工作,我们颁布了调整后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同时也对大家关注的竞聘结果进行了任命通知,接下来,我还将会做出更大的调整,合并分子公司工资架构,实行同岗同酬。
我们必须划出一条起跑线,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工作。
虽然我们已经做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这些改变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还只是浮在表面上,因为我们大多数同事,并没有意识到公司进行的调整,他们仍然在按照自己的习惯的方式在工作。
2004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去,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一季度,我们的业绩表现并理想。当然,这不是要说大家没有努力,一个公司没有完成业绩任务,我们可以把这个责任给归咎市场部,但是当我们进一步分析销售部们没有完成任务原因时,我们发现,销售部门的人员好比划桨的人,工程部门正如船只的建造者,技术部门提供技术保障等,各个部门工作的目标是为了支持销售部们将船划向彼岸,这一切分工看起来多很合理,但是到了实际情况下,是工程部门造出了一条巨大而漂亮的船,但是却没有考虑到海浪的阻力,技术部门提供的技术保障方案非常周密,但是许多方案还只是停留在试验阶段或是还没有付诸行动,用这样的比如来形容公司的运转忙乱,也许太过夸张,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各部门自己的弱点,
重庆xx发展到了今天这个程度,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市场并没有给我们更多的喘息机会,竞争对手没有给我们空闲的时间,所以现在我们就必须要完全的弄清楚重庆xx今天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在6月份之前养活自己,将收入有现在的××万提升到××万,成本控制在×月份的水平不变,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出路。
很多人多听说过海尔公司创业初期,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吧?要正真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要生存,不破釜沉舟是不行的。由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着重于两件事:
一、 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正真做到把质量视为公司的第一生命。我们应该认识到,顾客需要的即便不是最快也是始终如一的反应速度。此外对产品及服务质量进行检测和监控,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 以市场为导向,在继续保持主营业务收入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和丰富产品的多样化。努力提升品牌效益和产品的附加价值,研发新的产品引导消费,而不是以传统价格战与竞争对手纠缠,在提升市场份额时公司必须尽可能地向前看,这样就会使我们在“碰壁”之前,有时间改变或者增加资源。建立一个开放的柔性系统结构,就能够在这个方面保持长期的活力。
重庆xx在经历了半年多时间考验后,我们每个人是否需要重新来审视一下自己?进而进一步调整自己的节奏呢?就公司而言,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也许就会明白,网络经济依赖于三个因素:可靠性、规模性和灵活性。显然,规模性的优势,我们并不具备,但是我们能增强可靠性与灵活性,重庆xx只有将自己最擅长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我们才能真正面对挑战。
去年在我们没有实现总部下达指标的情况下,公司还是给每位员工增发了相当于第13个月的薪水,近期,我们还将会为继续逐渐改善员工福利待遇而努力,例如为没有办理社保福利的员工补办社会福利,改善办公环境、加强培训、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自我学习环境,完善业绩激励制度,进一步优化薪酬结构,将工资与绩效挂钩,提倡实行多劳多得的机制。然而这一切能否实现,还将源自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对公司组织目标的认同程度态度将会决定自己的工作效率,对认同组织目标态度的关键因素源自个体人生价值观,你是否唤醒你了心中酣睡的巨人?你是否已经认识到,你自己就是一位很重要的人? 有谚语说,“停下来想想你自己,在整个世界上,决没有任何别的人跟你一摸一样;在整个无穷的未来的时间里,也决不会有另一个人像你一样。”你是你自己的产物,造就你的东西是你自己的遗传基因、肉体、意识和下意识心理、经验、时空上的特殊位置和方向以及其他东西,当然也包括已知和未知的能力。
你有能力去影响、应用、控制和协调所有这些东西,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指引你的思想,控制你的情绪和掌握你的命运。
你的心理包含着双重潜在的巨大能力和意识能力、下意识能力和意识能力。一个是决不酣睡的巨人,它叫做意识心理。另一个是在酣睡的巨人,当醒着的时候,它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这个巨人通常称为下意识心理。当它们和谐地工作时,它们就能影响、应用、控制和协调所有已知和未知的能量。
你想要获得什么呢?健康?长寿?爱心?成功?朋友?幸福?光明三摩地?丹田拙火?灵体飞升?开悟解脱?你心中的酣睡的巨人有能力把你的愿望变成现实。
最后,用一段我对“成功之道“的理解的话来结束今天这封公开信:
好运自有其规律,对于聪明人来说,井非事事都要靠机遇。运气要借助于努力才能生效。有的人满怀信心地走近命运之门,坐等好运来临。我们则应该更灵活一些,审慎大胆分析形势、凭借美德与勇气的翅膀阔步迈进命运之门。
胆识与决心是能否最终抓住机遇、如愿以偿的关键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