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碎片打造《创业家》操场 ffice ffice" />
零点十六分,我为自己沏一杯浓茶,坐在电脑前,思绪在过去24小时的碎片中南辕北辙。
被日本舆论界誉为“赚钱之神”的邱永汉曾说,“创业趁年轻,创业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会有年龄限制,过去创业成功者,其中大部分是在二十五岁至三十五岁间,年过五十之后再起步取得成功者并非没有,不过,那是极端的例外。”
我已三十而立,只剩青春的尾巴,对于自己仍然安于受薪阶级,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只是觉得,选择一种工作等于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于是我选择了做《创业家》杂志的一名编辑。
在偶然的机会,我贸然然闯进了栖息谷的家园。在这里,“先家人之忧而忧,后家人之乐而乐”的亲情既让我倍感亲切,又让我有些许失落——我错过了多少精彩?
庆幸的是,现在,我也成了家园中的一员。尽管是一名新手,可是我想——我能拿什么回报给你们,我的家人们!
终于,我在hover无私的帮助下,初步构想了一个能与家人们共同体验的操场。
一位在服装公司供职的朋友说,她的老板在随身的包里必常备两个物件,一个是剪刀,一个是针线包。为的是在巡店时,发现衣服上的线头剪掉;发现纽扣松动第一时间就可以缝固。我沉思良久,仍然不能确定,是该赞赏这位老板“思于颠、行于渊”的身体力行,还是该劝谏他用此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注于对企业而言更重要的贡献上?
2001年底到2002年初,国内PDA市场曾烽火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亦乐乎,而今却声色骤隐,尚存者寥若星辰。打电话向在PDA行业坐镇数载的营销元老追问原由,答曰:“SARS!”还有呢?“复杂。”复杂?也许复杂意味着一言难尽,是市场、是行业、还是企业自身呢?
一位读者朋友来信说,公司急需人才,现有两位候选人,能力相当,一位在此行业有过失败的经验,另一位拥有数个成功案例,请帮忙二选其一。选成功过的——竞争环境瞬息万变,成功的经验还有复制的可能吗?会不会被经验主义套牢呢?选失败过的——能促使其不断去思索、去变革吗?在以后的任职中能有效规避风险吗?
这只是这24小时中较为显眼的几个碎片。也许,家人们每天所要面临的碎片更是多如牛毛。我们何不将这些碎片在此收纳其中,然后诚邀家园中的能工巧匠们,一起将这些碎片巧夺天工地串联起来?虽不能因此就价值连诚,但最低限度可以换回一些稿酬,为家园添砖加瓦。
曾采访一位老总,他对我的名字颇感兴趣,询问“淼”字含义如何?我答:
水,不停地寻求自己的路;
水,不仅自己运动,还推动其他物体一起运动;
水,涤荡自己,并具有容含清浊肚量。如此三“水”合之“淼”。
我愿以此,与所有家人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