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自认为可以解决沃尔沃的困境方法:
一、本地化采购,降低整车的构成成本,也就是所谓的在中国建厂(既有零部件供应,沃尔沃的大部分零部件供应商都在中国设厂。也有整车生产,即大家担心的中国式沃尔沃的出现,品牌稀释和技术消化能力不够)
二、扩大销量。沃尔沃的平均每辆车的高研发成本可以通过扩大销量来降低成本,这依赖吉利在中国市场的渠道建设。(经销商、自己的4s店、与地方政府合作进入政府采购对象内等)
风险在于:
一、本地化采购和建厂仍旧依赖于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和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扭曲的大宗商品价格(石油、橡胶等)。如果随着市场的开放和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贯彻劳动法规,提高基本工资,这个缩减成本何其难也。同时在瑞典总部和其他沃尔沃主要生产基地,员工总数已逐年递减,海外裁员行动的机会太渺茫(TCL、宏基等前车之鉴,同时这次收购的融资结构里面既有瑞典政府出面担保的欧洲主权投资机构的资金,吉利已经为自己的下一步行动签订了不可撤销的承诺)
二、扩大销量的设想有赖于国内轿车市场的整体兴盛。虽然沃尔沃在安全、环保技术有领先地位,但JDpower的2009全球汽车首次使用的每百辆车的事故次数(IQS)发现,沃尔沃汽车已在行业平均值以下(大家可以去看JDPOWER的专业调研报告)。毕竟汽车技术既是高投入的,也是集体联动的,不存在绝对的领先地位。意味着在R&D方面,沃尔沃会继续需要吉利的资金投入。而吉利的投融资来源对象多是海外投机机构和国内地方政府行政指令下的银行贷款。海外投资机构的投资预期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此时就出现了围绕一个猜想————中国汽车市场,中国老百姓的口袋,作出了循环往复的问题意识和解决方案。同时政府部门和银行的过度支出总会面临宏观调控下信贷收缩的风险,在通胀预期的压力下,中央政府的大棒随时可知。扩大销量只能有赖于老百姓的消费性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