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出自‘地藏七’网站,原标题《冉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佛遗教经》》
......
因为应咱们同修的邀请,咱们这次还是一起再学习学习《佛遗教经》,正好如一这个事儿给咱们做了前面,给《佛遗教经》做了事例上的证明。咱们看看佛在最后涅磐之前,最后留下了什么话。
释迦牟尼佛,初转妙法,度阿若憍陈如;最後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於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
佛祖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他是王子,一切世间,一切享受他都有,但是呢,他到了四城门就看到了生老病死四个状态以后,就坐不住了,睡不着觉了,饭也吃不下了,有心病了。认为这个世间呀,这四个东西一产生,我们就出现问题、出现痛苦了。于是呢,他就发心一定要解决掉这个问题,这个根本问题,就解决这个事儿。然后才出家求道。佛祖求道的过程是什么过程呢?是不是搞上一套经,搞上说法碟儿天天听呢?没有,没干过这个事,就是出去去找老师去。那会儿的老师没有出六道,就只能讲天道的东西,讲一个方法,照着去做,就这么简单,修,实修,很快就达到了。一层一层的天,最后一位仙人告诉他,非想非非想处天,是最高一层天,他一修到了以后,就知道这个不对。这个叫什么呢?知非即舍。没人再教了,只好自己去摸索去了。他咋摸索呢?也是到处找书看吗?听光碟吗?不是,或者讨论吗,找一帮人讨论吗?现在我们有好多讨论小组,特奇怪。什么讨论小组都有,哎呀,奇怪死了。干什么呢?很简单,就是苦修,到雪山去苦修六年,每天吃的就是一麻一麦,打坐,打坐到啥呢?全身就是皮包骨头,露出的就是肋骨,皮包骨头,头上作了个鸟巢呵呵,鸟都在那儿作巢了。就是苦修,他不苦修想成道,躺在那儿成道、讨论成道,没门儿,没门儿!下一步怎么办呢?他又觉得不对,苦修也不对,错了,也舍掉。知道苦和乐也是两边,都不对。然后干吗呢?去洗澡。遇到牧羊女给他喝羊奶,恢复了精力以后,然后在菩提树下发誓,不成道就不起座了。那么在这里边,他坐下来,49日,就睹明星而悟道。就这么很简单,就过来了。靠的是什么?佛祖成就靠的是什么?靠理论吗?当然有理论。你没有理论,没有前人的积累,你没有办法再进步,你还得摸索。理论当然重要,但是,是不是说天天泡在理论上,理论上折腾来折腾去呢?那是错了,大错特错。理论知道以后,立即去体验去、实证去,看看这个方法人家说的对不对,靠什么来知道对不对呢?你自己去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呀,做了以后就知道对不对了。就这样子的呀。你不做,天天讨论来讨论去,临死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没用。我们知道了方法以后,立即去实践,实践中间才知道这个方法对错、好坏在哪儿,一定要这样子学习佛法。所以佛成道以后就说了一句话,到现在咱还能用上。佛说了一句什么话呢?佛说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只不过因为这个分别妄想执着无法证得。这句话,这个前提很重要!没有这句话,我们就不敢学佛了。因为什么?我们觉得我们不够格,或者说我们很自卑,我们不够格,达不到这个高度。但是佛说了,人人都可以学佛,人人都是平等的。因为本性都是一样的。所以从那会儿,这句话开始到现在以及将来啊,我们还在依据这句话,来学佛法,来成就的。然后佛开始就讲法了。
当时,佛悟道以后啊,第一个反应是啥呢?立即走人,休息去,这是第一反应。因为什么呢?度人太苦了,太难了。因为现在的人啊对佛,很多人是啥态度呢?怎么嫉妒他、怎么把他的名誉夺过来、怎么把他害了、灭了他,当时就是这样,当时的那个社会还比较纯朴。有一次我们有个同修就问,为什么佛菩萨现在怎么不来呢?突然现出个佛菩萨的形象呢?我说那要现出来,估计很多人把他灭了呵呵,马上把他灭了,立即我就是佛菩萨。没办法,时代不同了。当时帝释天赶快下来,请佛讲法。没人请,那佛就涅磐了,那会儿就涅磐了,法就没了。他就出来讲道,初次讲法,度五比丘。讲了多少年呢?讲了49年,49年的法。按佛经讲,讲了300余回。大乘、小乘,可以说,佛把该讲的一切方法全部讲出来了。这是佛的慈悲。这是佛的尽虚空遍法界,一定要明白。不是说佛经都在佛的心里边,那人家念一部经,所有人忽悠一下全成佛得了,对吧?没那个事,要搞懂,没那个事!所谓大回向,就是佛的胸怀,佛菩萨的理想,度一切众生都成佛。这是大回向,这叫普皆回向。具体落实普皆回向在哪儿呢?就是在这49年里边,一天一天,一个人一个人,一部经一部经的,慢慢慢慢地说、做、落实,这是佛祖具体怎么落实普皆回向。不是说人家大手一挥,念上几部经,全世界人民都成佛了,没那个事儿,千万别干这个事儿。现在有一股潮流,认为是念个经一回向,就完事了,世界人民解放了,哎呀,真奇怪。
佛祖啊一直修行,你看他最后那会儿,到了娑罗双树间,要涅磐,有个人供养他,供养什么呢?供养一个,现在咱们就叫毒蘑菇,佛也知道,佛就是慈悲,你既然供养,我就吃了得了。如果说按照佛的能力他可以化解掉,没问题。但是呢,他在这个世间的因缘结束了,就算了,借这个因缘就走人了,走人了。即使到了娑罗双树间,定了,躺在那儿了,最后一个弟子叫须跋陀罗要来,其他弟子都挡着不让他去,但佛知道,这是我最后一个弟子,就让他过来,度完了。躺在那儿呀,还在说法度人,这个搞清楚。佛菩萨都在干这个事儿,不是说没事儿坐那儿念一本经,普皆一回向,没事了,哎呀真荒唐。这时候,最后呀佛祖给弟子留了一段话。
汝等比丘!於我灭後,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於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
佛给大家,后世弟子,第一条立的是什么呢?立了个大家要尊重戒律。就是说你要是尊重戒律,就等于尊重佛一样。因为戒律啊,可以说就是佛的精神的体现,精神的体现。那么,对于这个持净戒的人,当然他说的出家的这些修行人,世间一切,总而概括一句话,世间一切都不要做。这个说了很多,咱们现在都做,贩卖贸易、安置田宅、蓄养人民、包括什么合和汤药,还有算卦的、看星象统统都不让弄,包括在世俗中间,结好贵人、参与世事、政事,统统不许干!这是佛说的,拿这条咱们去观察观察现在所谓的这些学佛人、所谓的这些大德,看看他们干什么,嘴里头往出冒出什么话来。拿佛的这个遗教经去判断,对不对。如果还参与政事,这就不是佛弟子,不是持净戒者,不是。那么对于我们在家的居士,就佛这里边确实说了个原则,叫什么呢?“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什么意思?你有什么福报,你在这个世间就会表现出来什么事业。对于现在的事业,我们知足就好。知足以后干什么呢?够你吃穿用住,好了,就行了,就可以了。生活要什么呢?说了叫“清净自活”。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多大的福报,就够了,就够了,这这么简单。不要想着说今天炒房子特多,有一套房子想着两套,两套不行三套,搞它十来套。股票呢,趁着低赶快买吧,这都违背了佛的教导。“节身时食,清净自活”,这就是我们佛交代给我们后世弟子应该对生活、家庭、事业等等,世间法所应该保持的态度,就是这个。知足知量。
当然对于四供养,大家对这个出家人呀、寺院、道场有供养,但是这里佛也告诉你一个原则,叫做“知足知量”够了就行了,不要没完没了的,没完没了就开始产生贪念了,就会走向反面,就要下地狱的。那么世间法,我们明白了怎么做以后,佛告诉我们,要干啥事呢?不是说我们世间法该干吗就干吗就完事了,就混日子了,不是,指了一条路,叫“当自端心,正念求度”这就是我们学佛人要干的事。这里边说的最重要的一条,说什么呢?找你的心,把你的心端正了,而且这里说“当自端心”不是别人给你把心端正了,别人给你端不正,你心歪了,别人怎么也把你端不正了,佛也端不正你的心,得靠你自己。你自己把心端正了以后,干什么呢?“正念求度”啊。我们学佛法了,学了一个正法以后,自己相信这个正法,按照这个正法一直修下去,干什么呢?求度。度自己去出六道轮回,让自己出这些身口意的束缚,获得一个解脱永恒,成佛去!很简单,佛说的,这第一段跟我们大家讲了,平时在生活中,我们怎么办?什么态度?保持什么态度?就这么简单。如果说我们一边修行学佛,一边还想着这个股票又升了,我那儿又赚了,恐怕不太对。对生活随意,随意,一有福报,有多大的福报,你放心好了,它一定会表现出来,埋没不了你的,也不会跑到别人那儿去,一定是你的,这是因果的力量在起作用。世间上的事情,你不管它,其实该得的它自然得到,你天天迷惑在里边啊,该得的它也得到,但是实际上这里边你观念不对,贪嗔痴旺盛,慢慢慢慢啊,这里边就又会造作无穷的恶业,产生无穷的恶果。这是佛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一条!平时怎么办,生活中间怎么对待的问题。非常重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11 16:22: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