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财富500强的管理神话 韩德强 一、销售净利润率为何如此之低?当我们充分认识到垄断在经济生活中的关键性作用时,一个问题马上出现了:《财富》杂志五百强的跨国公司,绝大多数有着多重垄断因素保护,理论上可以享有50%以上的销售毛利率,但是他们的销售净利率却不高。以1998年排名前10位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为例,通用汽车公司1.83%,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3.66%,福特汽车公司15.3%,沃尔-马特百货公司3.18%,三井公司0.21%,伊腾忠商社0.24%,三菱公司0.22%,埃克森公司6.32%,通用电气公司9.25%,丰田汽车公司2.79%。 这是一个事实。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任何人都能同意,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的差越大,说明企业的管理水平越低。 例如,耐克公司雇用的数万名员工全部从事设计、采购、检验、销售、广告、管理,生产加工业务全部外包。耐克鞋的零售价可达外包生产商供货价的5-10倍,理论上应该有80%-90%销售毛利率。但是,该公司1999年的销售净利率却只有4.18%。钱都到哪里去了?工资、奖金、税收、房租、办公费用、研发经费,高层管理人员的巨额薪水、金降落伞、豪华办公条件。按说,这一切能消耗一半左右的毛利就差不多了。但是,当扯皮、浪费、挥霍渗透到前面这一切环节时,就可以将高额毛利消耗殆尽。 读者可能会认为,享受和腐败文化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特色文化。其实不然。在经济人假设下,一切大型组织都将流行享受、腐败和争权夺利文化。组织规模越大,越容易腐败;组织存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腐败。组织越腐败,管理成本越高,技术创新的效能就越低。为什么腐败文化不断增强的企业仍然能够生存下去?答案很简单,规模越大的企业,其垄断因素越多,垄断程度越高,外部威胁越小,所以,垄断企业完全可以腐败上二、三十年。 一般估计,无论任何行业,如果一家10万员工的大型企业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管理,内部腐败化和推诿责任的程度能够降至最低,则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其销售利润率完全可以达到50%以上,其成本利润率可以达到100%以上。一家内部高度合作团结的大企业,其新产品开发和制造工艺创新的技术潜力将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可以轻轻松松地淘汰所有竞争对手。更进一步,这家企业将可以进军关联产业,提高纵向一体化程度,直至将全球各国的主要产业都囊括到旗下,将企业内部的计划扩展为全球规模的计划——通过无限制的全球竞争。显然,西方各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达到这种管理水平,接近的都没有。微软公司的销售净利率是最高的,达31%(1998年),但是其销售毛利率可以高达99%。所以,其管理水平仍然不高。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西方企业的多元化扩张走到了尽头,企业纷纷收缩规模,出售非核心业务,裁减员工,回归“核心竞争力”。这种趋势足以说明,西方企业界巨头们已经无力驾驭日益庞大复杂的企业,其管理能力达到了规模极限。 事实上,如何调动这些复杂员工的积极性,如何防止他们滥用职权、磨洋工、甚至拉帮结伙,同样是跨国公司最头痛的问题。IBM的前任总裁郭士纳在他的自传体著作《大象为什么能跳舞?》中指出:
“据我所知,大公司中最让人感到惊奇和沮丧的是:公司中各个不同的部门之间都十分不合作甚至互相争斗,而且其程度非常严重。这还不是个别或反常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无论是公司、大学,还是某些政府机构都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个人和部门(分支机构、学院或其他任何名称)极力想保护他们自己的特权、自主权以及他们的势力范围。 结果就是,如果一个领导人想要从根本上转移一个组织的焦点,那么他就必须首先把权力从现在大权在握的‘大王’手中夺过来,并公开地把这些权力再转交给新大王。‘孩子们,一起玩’的劝告或许在运动场上有时候还有效,但在大公司里却绝对会失效。”(p??)
郭士纳就任IBM总裁后,通过消除一些明显的浪费现象,“在当年就从我们的开支中削减了28亿美元。” 二、为何大企业纷纷破产? IBM还好,遇上了一位敢于向企业内部的庞大而复杂的利益集团开刀的总裁,总算暂时止住了流血,起死回生。但是,许多类似企业的处境就没那么好了。请看下图: 图三 美国历史上30家最大的破产案(截止到1991年)
资料来源:Donald Barlett and James B.Steele, America: What Went Wrong?(Kansas City: Andrews and McMell, 1992), 转引自:阿尔弗雷德·D·小钱德勒等:《管理学历史与现状》,第456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从上图可见,截止到1991年为止,美国历史上30起最大的破产案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集中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中,破产案值最小的罗玛斯金融公司价值3亿美元,最大的美国金融公司价值339亿美元,分布在航空、制造、百货、能源、公共服务、金融等产业,甚至还有一家是百年老店:罗思柴尔德控股公司。这些企业都拥有数以万计的雇员,有十几年乃至一百多年的经营历史,都曾经叱咤风云,是美国各大商学院的成功案例来源,也是管理学教科书总结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的来源。如果西方管理学真的已经像化学那样成熟,企业管理者真可以像操作机器那样稳定而低成本、高效率地管理企业,如果这些企业内部不存在大面积的拉帮结伙、贪污腐败、不负责任,那么这些大型垄断型企业的倒闭是很难设想的。
如果时间延伸向21世纪初期,则这30起破产案有点小巫见大巫了。安然、安达信、环球通讯公司、世界通讯公司等一批千亿美元级的企业破产。 三、平均寿命不及人治型企业 更进一步考察可以发现,西方企业的寿命也并不长。“据壳牌石油公司1983年的调查发现,1970年名列《财富》杂志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公司,有1/3已经销声匿迹。依据壳牌石油公司的估计,大型企业平均寿命不及40年,约为人类寿命的一半!” 不知读者有何感想?如果西方大型企业平均寿命不及40年的话,那么,有关人治型企业“人亡政息”,而法治型企业“基业长青”的说法就有问题了。假设一个人迟至40岁创业,活到80岁,“人亡政息”,人治型企业的寿命就有40岁。接班人不济,开始败落,也得花个10年、20年,企业寿命就可以超过50岁。接班人选得好,再活个二代、三代,这在人治情况下也是很正常的,就到了百年老店了。甚至,由于重视接班人的选择和培养,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人治企业能够比法治企业活得更加长久、健康。 四、韦尔奇与通用电气 以上从利润率、破产案例和平均寿命三个角度试图打破西方企业的管理神话,以下,我们将镜头从面推进到点,看一看一个最影响的西方企业到底是怎么管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