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战略管理] [转帖]战略管理为什么不灵验

[复制链接] 6
回复
208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8-10 17:0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2000年始许多企业研究发展战略,制订战略规划。但实践证明,它们并 没有多大用处,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早在2001年就有上海的企业集团质疑外国咨询公司制订的战略不适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问题。以后许多企业在研究战略时承认SWOT分析方法不完全科学,不能应对变化的情况。以后有的企业提出按MBA战略管理方法制订的战略造成了负作用。更有的大企业集团要求制订两个发展战略,一个是按MBA战略管理方法制订的,是给上级部门看的,一个是给自己用的。也有的企业是同时请外国咨询公司和中国研究单位分别研究做两个报告,等等。实践检验的结果,已经说明了MBA战略管理方法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并不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为什么战略管理不灵验,不能正确指导中国企业发展?这个问题若不说清,人们就不能彻底认识战略管理的危害。

    我认为目前MBA战略管理至少存在六个方面的错误:

    第一,战略管理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会波浪式地向前或曲折地向后变化,环境发展的方向、范围和速度都在变化。企业要求战略管理能根据环境的各种变化,尤其是竞争造成的逆向变化,提出发展的战略目标。但目前的战略管理假设环境只能向有利方向变化,不会向不利的方面变化,依此提出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如同计划体制下的目标。比如国际原油涨价造成行业的波动,使环境向不利方转化。

       另一方面,战略管理不研究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样提出的战略目标没有客观依据,成为主观的任意的产物。许多企业的战略规划先写愿景,导出战略目标或经营指标,却不能说明愿景与经营指标的连带关系是建立在什么条件下,是竞争条件还是非竞争条件,不能说明为什么经营指标只能增长而不会减少。所以战略管理既没用也不能用。

       第二,战略管理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企业作为客观事物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战略必须按照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分析企业,提出战略目标,制订各项措施。而MBA战略管理不能也不会研究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难免造成不同企业制订的战略规划如出一辙,提出的目标和措施是同质化的。

      第三,战略管理是要根据企业利益变化和要求发展去提出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利益格局也不断变化,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收入利益和权利利益、股东利益和管理者利益、经营利益和企业利益等等都会发生变化,相应地也会提出新的要求。随着企业发展,利益格局会越来越复杂,内部相互制约作用越来越大。没有利益发展就没有企业发展,不考虑不研究企业利益发展使得战略管理十分幼稚天真。由于利益格局在变化,企业决策者与管理者的视角不同,从而使战略目标和措施也不同。MBA战略管理不能解决这个矛盾。

      第四,战略管理由于不去适应环境变化,不研究企业发展规律,不考虑利益和要求的格局变化,使之可以像小学生算术一样模式化制订企业战略,可以SWOT,使战略不再是掌握发展主动的指导,而成为比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简单得多的最初级的管理。从这点看,国外的大牌咨询公司在战略咨询上就像戴着博士帽的小学生。

       第五,战略管理既不能提出战略方向,又不会掌握主动权,成为简单的一种“管理”,造成它不会走曲线或折线。任何用MBA战略管理制订的规划都不包括曲折的目标和进退的策略措施,如同老百姓说的“一根筋”。因为它的分析研究中把各种复杂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条件简化为线性关系,成了两点间的线段。这不合乎实际情况,企业的发展总是有疾有缓、有进有退,有许多非线性关系,不仅要采取不同措施组合,更要掌握措施的“火候”。

      第六,战略管理只追求一种效果,即收入业绩,而不包含各种成效和效用。企业是个复杂组织,在发展中要有多种追求,包括经营业绩的追求、有社会效益和企业升华的追求,有财富收入的追求,还有和谐关系的追求,有利的追求,更有权的追求,有直接追求,也有间接追求,等等。这些追求会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业绩追求不是唯一的、一成不变的。战略管理只追求现实收入业绩,违背了企业整体发展要求。

    从上述六个方面分析MBA战略管理的错误,从此也可以引深到对战略管理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的分析。

    一是任何理论都有核心,即它的方法论。没有方法论的理论不具科学性。从这个角度看,MBA战略管理没有自己的方法论,它不是科学的。

    二是任何理论都有适应性,即它是能自我发展的。没有自我发展可能的理论不具正确性。从这个角度看,MBA战略管理不能自我发展,它不是正确的。

    战略是竞争发展中最高决策。

    决策风险是竞争发展中最大的风险。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
 成一

沙发
发表于 2006-8-25 14:04:1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这篇文章的笔者果然见得真性。
板凳
发表于 2006-8-25 14:14:3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理解的战略管理可能还停留在古典时代,SWOT分析、战略规划这些工具已经被滥用了。造成战略管理困境的并非战略管理本身,而是中国企业的粗放思维逻辑:对管理工具的叶公好龙态度。

4
发表于 2006-8-26 13:07:2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战略管理理论是否只是照办别人,教科书式的教条迟早要失败,理论有假设基础就有局限性,这一点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不可照本宣科。

5
发表于 2006-8-26 16:42:33 | 只看该作者

对战略说

企业战略是MBA精英们的必修课,也是高瞻远瞩的企业家们逢会必讲、遇场必说的话题。现在的中国企业热衷于把兴趣和精力放在远期的发展蓝图上,企业家们正如饥似渴地学习500强的远景规划及使命宣言,有些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外脑进行企业战略的设计与制定,仿佛没有战略的企业就不是现代企业,不谈战略的企业家就不是真正的企业家。

战略,作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的谋划和定位,是企业在超竞争环境下的必然选择。严格地讲,没有战略和不讲战略的企业就不是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问题的关键是,对于刚刚了解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讲,对战略的狭义地理解和机械地执行,往往背离了战略的本质和初衷,甚至歪曲了战略的科学内涵,亵渎了战略的基本精神。对战略说,并不是否定战略及其作用,而是从另一种角度提醒企业家们:要警惕企业战略的误区和陷阱。

  对战略说的七大理由
  理由一:战略是企业家主观主义的政治宣言。中国的企业家尽管经历着市场经济的风雨,但却根植于计划经济的土壤,加上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渊源,在中国企业家的骨子里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浓或淡的政治情结,就连近年来脱颖而出的所谓第三代企业家也未能幸免。受政治情感的影响和左右,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难免受到企业家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干扰,而偏离了企业战略的科学轨道。于是,3年内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或1000亿元5年内超过某某跨国公司成为全球行业第一5年或10内进入世界500等等,成为企业家们津津乐道、信誓旦旦的口头语。这些不顾市场环境和内外部竞争资源的所谓的企业战略,充其量只能充当企业家参与政治资源分配的道具和砝码,将其束之高阁才是企业的福气,倘若真正付诸实施则必然将企业引向灾难的深渊。
  理由二:战略是企业精英们殚精竭虑的产物,而不是员工积极参与的智慧。尽管不少企业曾经开展过企业发展战略大讨论假如我是企业家征文等诸如此类的企业战略研讨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企业战略的最终形成仍然是企业中的精英们闭门造车的结果。这种高高在上的战略蓝图,能被多少员工所理解,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员工的共同愿景和行动,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理由三:战略使企业离市场越来越远。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税收以外,再没有肯定会发生的事情了。由上层先期规划长期战略,然后促使下层去进行传统操作,这种自上而下做法的前提是市场竞争环境的稳定性和可知性。而现实的情况是,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因素越来越多,竞争对手越来越狡猾,消费者越来越聪明。倘若企业仍然依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以达成战略目标,无疑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6
发表于 2006-8-26 16:43:05 | 只看该作者
理由四:以顾客为中心的战略其实正在远离顾客。小说家约翰利卡瑞这样写道:办公桌是我们赖以观察世界的一个危险的地方,企业越大,层级越多,高级主管们听到顾客的声音越微弱。各级企业官僚出于部门和自身利益的考虑,有意无意地在完善着顾客的真实想法和需要,送到企业家办公桌上的顾客调查报告极有可能面目全非。难怪里斯、特劳斯在其合著的《营销革命》中直言不讳地说:首席执行官像皇帝一样,很少能从他们的大臣们那里获得诚实的意见,宫廷内部流传太多的阴谋。英特尔总裁安德鲁格洛夫也承认在高层和中层管理中有一种倾向是过于花哨和肤浅。这并非危言耸听。你能确保来自顾客的想法和资讯是真实的吗?你能像宗庆后那样一年有二百天以上的时间在市场上转悠、同顾客聊天吗?如果不能,那就不要制定战略。

理由五:战略是扼杀企业创新的刽子手。战略的主旨在于限定企业的竞争范围。它过早地确定了组织的使命、目标、程序和资源分配计划,过早地定位了企业在未来的存在及理由。战略一经确定,它就有形无形地束缚了上至高级主管下至市场一线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它像一个阴魂不散的幽灵,窥视和影响着企业所有人的一举一动。在这本至高无上的圣经的覆盖下,企业失去了主动发现和把握市场成功机会的能力,任何拯救企业的创新观念和行动,都将会以这不符合我们企业的战略而堂而皇之地被打入冷宫。企业的人们都在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战略不受侵犯,面对市场的变化,进不敢攻,退不敢守,直至战略将企业引入死亡,而创新者则被视为异己和玩世不恭的人,眼看着企业走上宿命的不归之路。
  

7
发表于 2006-8-26 16:43:57 | 只看该作者

理由六:战略是浪费企业资源的血吸虫。企业战略不能朝令夕改,这是战略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一些企业高层们机械地理解和套用这一原则,导致企业资源的大量浪费。一些产品和产业明显地已显现了战略失误,但企业家拒绝承认失败,仍以维护长期的战略利益,短期亏损和牺牲是值得的为由,继续抽取大量资源扶持已成瘦狗的产品或产业,而那些已显现明星光彩的产品或产业,因与企业战略目标不符,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甚至成了瘦狗奶妈,结果是该死的仍苟延残喘,该活的也被拖累得半死不活,企业资源枯竭,难以为继,只有关门了事。
  理由七:生存是第一要务。一提战略肯定要涉及到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关于专业化与多元化,理论界和实战界一直在争论不休。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温饱和生存问题,在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上,生存是第一要务。理论界的争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只要能赚钱,只要能生存,管什么多元化还是专业化!邓小平的猫论是硬道理,不争论更是关键。企业生存问题解决之后,再谈多元化和专业化,再谈战略也不迟。

  都是战略惹的祸?
  答案是否定的。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关键在我们自己。战略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制定和执行战略的人没有科学地对待战略。为了还战略一个清白,让我们思考以下的基本问题:
  企业战略与企业家道德。企业战略是企业生死存亡的护身符,它不应成为高层主管们的政治道具,也不能成为企业官僚们平衡相互利益的圆桌游戏。在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应该恪守职业道德,把企业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以维护企业战略的神圣和尊严。
  企业战略与市场变化。我们不能生活在将来,我们只能生活在现在。任何高明的战略都是基于现实的土壤而得来的,是现在的人用现在的目光所看到的东西。尽管有高智能计算机来帮助我们预测和思考,将来仍然是我们一相情愿的憧憬和梦想。因此,保持战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极为重要。
  企业战略与顾客关系。战略的科学正确与否取决于战略离顾客的远近程度。而顾客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全面性是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关键。企业家不能再当穿着新衣的皇帝,假如你不能真正地微服私访贴近市场和顾客,你最好远离战略管理。
  战略并不适合每一个企业。一个伟大的企业并不都是产生于一个伟大的战略和构想,轰轰烈烈的事业也未必有惊天动地的开始。如果你是一个初创的小企业,如果你的企业素质还不具备战略管理的能力,做你现在应该做的,不要硬着头皮去制定战略。战略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好的战略能引领企业走向成功,而不好的战略则会加速企业走向失败。
  战略与战术。重视战略,但绝不能轻视和忽视战术。战术与战略同等重要。战术的选择不能仅仅以战略为依据,因为战术是贴近市场的,而战略则远离市场。以战略选择战术往往导致企业创新灵感的毁灭和创新能力的下降,而一个不起眼的成功战术的复制和扩展,极有可能是企业战略转型的拐点,是企业转危为安的救星。所以,战术的选择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要时刻警惕企业战略窒息企业的灵气,破坏战术的活力。
  战略不是目标。它是企业简单的、一致性的成长方向和观念。战略目标越具体,越容易故步自封,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勇敢地承认战略失败。我们不能改变市场,我们不能改变顾客,我们惟一能够改变的是我们的战略和心态。马拉松赛跑的最后一名,在人们的喝彩和加油中,竭尽全力乃至生命跑完了全程,作为体育竞技者,他或她赢得了贵在参与的尊敬。但在市场竞争的博弈中,我们如果发现自己体力不支,就应该从那一刻起立即退出竞争,以便养精蓄锐,聚集优势,重塑战略,投入到新的领域和战场。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