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站在余纯顺的墓碑前

[复制链接] 22
回复
488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6-9 10:0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因为出差,我于20015月第一次经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前往和田。看着沙漠公路远处一望无际的黄沙和依稀的胡杨树干在炎炎烈日下的景色,使我油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敬畏:可怕的塔克拉玛干,正如在塔里木油田公司轮南基地在沙漠公路入口处树立的牌子一样,是个真正的死亡之海。这里夏季的温度可达50度以上,终年无雨,年蒸发量达3000毫米,而降水量不足50毫米。除了极其耐旱的少数植物,几乎没有生命。

再次到塔克拉玛干是2001年的9月。我来到了死亡之海的中心,罗布泊——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余纯顺">余纯顺ersonName>先生的墓地。此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时距余">时距余ersonName>先生遇难已经五年又三个月了。

当年中科院学部委员(现在称院士)彭加木坚持要在6月——罗布泊的最危险月份前往考察。没想到这位老科学家竟尔失踪,再也没有任何下落。至今,没有人找到哪怕是老科学家的一点点遗物。

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维吾尔向导的引导下,经历九死一生,总算逃出了“魔鬼一般的”罗布泊。劫后余生的斯文·赫定惊魂未定,在他的回忆录中叙述了他濒临死亡的种种际遇,即便在今天也让人不寒而栗。

二、

罗布泊在塔克拉玛干的中心,属于整个塔克拉玛干最干燥、气温最高的极端地域。196410月,中国在这里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年降水不足10毫米;年蒸发量3000毫米以上;沙尘暴十分频繁;4月份的最高气温即可达40度以上,而在6月份到8月份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都将维持在4550度以上,甚至出现6570度的极端高温。

当年这个瑞典人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工具。仅仅依靠一个向导以及向导所提供的骆驼,还有一些水及食品,抵达楼兰,并成功生还。此后没有人敢以徒步的方式穿越罗布泊,更没有人提出要和斯文·赫定以同样的季节,即在夏季进行穿越。

中国人余纯顺作出了这样的壮举。为了打破夏季不能穿越罗布泊的神话,为了中国人自己徒步穿越罗布泊,为了挑战世界上最极端的环境,余纯顺从上海来到新疆。他要在所有人都不敢谈及的6月,徒步穿越罗布泊。他在临行前在库尔勒发表宣言:“迄今为止,到过和将要到罗布泊的上海人,一个是彭加木,一个就是我(注:彭加木曾在上海工作过)。如今,彭加木已经魂归大漠了,而我,只有我余纯顺,一定能征服罗布泊!”

三、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余纯顺">余纯顺ersonName>先生的墓地在离罗布泊地理中心不到50的地方——这里也是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余">余ersonName>先生遇难处。当年苦苦寻找迷路的余纯顺的上海电视台摄制组的同志们为他在这里立了墓道。可恨的盗墓贼在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余">余ersonName>先生墓地刚垒砌好的当年,便前来盗墓。满以为这么有名的人,想必随葬品会十分丰富昂贵。可是令盗墓者失望了。

199669,余纯顺失去了与电视台摄制组的联系。到了618,最终在当地军区出动飞机的支援下,摄制组找到了遇难的余纯顺的遗体。遗物就剩这些:风味小袋牛肉干半袋;藏刀一把;睡袋一个;西洋参(切片)一盒;傻瓜照相机一架;胶卷(已拍)四个;工作证一份;身份证一份;信笺笔记本一本;草帽一只;太阳帽一顶;简易帐篷一顶;睡垫一个;皮夹子一个,现金1000多元。除了身份证等证件、相机和胶卷、笔记本以及现金等物品交由家人带回以外,其余的,成为伴随余先生的随葬品。

墓碑上余纯顺先生雕塑的神色是坚毅的、刚强的,就好象19966月即将进入罗布泊之前,他和摄制组的同志们说的那样:如果我余纯顺不能徒步穿越罗布泊,那是天将亡我。他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但是他却真的死了。死于迷路而导致的补养缺失:身体因为极度缺水而引发机能衰竭。

我感觉眼泪已经止不住了。我怀念余先生,尽管我当年没有在库尔勒楼兰宾馆见到先生本人。我每次到南疆出差,必然要住楼兰宾馆,我觉得我可以感受到先生的气息。他的豪迈,他的人生!

四周荒无人迹,没有一点点生命的迹象。除了一望无际的盐盖,就是沙土和碎石。深邃的天际,没有一丝云彩,深蓝深蓝的,那样地高不可攀。傍晚的罗布泊,已经没有了死亡般的极端高温和风沙,显得那样的平静,似乎告诉长眠在这里的余纯顺先生,可以安息了。

我对着余纯顺先生的墓道,深深地三鞠躬。

200569,余先生遇难9年纪念

沙发
发表于 2005-6-9 22:55:35 | 只看该作者

对余纯顺先生的事迹略知一二,对他的勇敢和低调风格本能的钦佩!

支持!

[em23]
板凳
发表于 2005-6-9 23:14:05 | 只看该作者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她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当有记者问她在征服沙漠后为何跪下的时候,她极为真诚地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

当时她使用的都是真空睡袋、卫星定位仪等当时最先进的装备。而我们是英雄是独自一人就出发了,,,,,,

英雄乎?愚昧乎?

恕我愚昧,就算他穿越了又能怎样?有意义吗?

哥伦布探险是为了发现新大陆,我们的英雄呢?“为了打破夏季不能穿越罗布泊的神话,为了中国人自己徒步穿越罗布泊,为了挑战世界上最极端的环境。”有必要为了穿越而穿越吗?

4
 楼主| 发表于 2005-6-10 08:24:01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同意楼上对于余先生有没有必要为了穿越而穿越的观点。

我认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余先生有这个最起码的认识。我还认为这是余先生认为人定胜天的精神所在。这是余在证明人类的精神和毅力。这和有没有必要为了穿越而穿越是两回事。

5
发表于 2005-6-10 09:28:57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WMXTANG在2005-6-9 23:14:05的发言:

恕我愚昧,就算他穿越了又能怎样?有意义吗?

哥伦布探险是为了发现新大陆,我们的英雄呢?“为了打破夏季不能穿越罗布泊的神话,为了中国人自己徒步穿越罗布泊,为了挑战世界上最极端的环境。”有必要为了穿越而穿越吗?

欧美人士非常不理解中国人这种“决不允许外国人第一次×××中国某地”的民族自尊心。

我觉得国人之所以对这样的问题如此敏感,实际上是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太强的表现。

例如,第一次飞车过黄河;例如,第一次长江全程漂流;例如,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例如,……

总而言之,个人觉得“为了穿越而穿越”没有必要,“决不允许外国人第一次×××中国某地”的心理我也不将它视为民族自尊心的表现。

顺便说一下,什么叫民族自尊心?什么叫爱国?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人才,让中国少一个蠢材,这就是最实际、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爱国。

6
发表于 2005-6-10 09:32:40 | 只看该作者

事实也证明,在我们民族自信心不强的90年代,我们对“决不允许外国人第一次×××中国某地”的问题非常敏感。

现在,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大幅度提高、空前高涨,“决不允许外国人第一次×××中国某地”的问题也很少见到有媒体来报道了,而且也很少有人来关注了。

增强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扎扎实实做好内功,而不要老是做一些国际社会其实并不认可的“面子工程”。

这,才是正道。

7
发表于 2005-6-10 10:18:52 | 只看该作者

感觉阿懒在把事件往另外一个方向解读,其对错且不论,就rgang的主帖来看并未提到余纯顺去“穿越”的动机,后面的朋友的辩论有些跑题了,呵呵!

偶也来继续跑题:

1、上路的时候,要不要带着什么理由?窃以为国人少探险精神,或者说那种纯精神自娱的活动。比如说论坛上已婚的兄弟向老婆打报告说要去西藏爬爬山,估计嫂子多半会罢工让你吃两天泡面再说,呵呵!老婆的看法往往是:钱多烧包阿?又换工作阿?你看谁谁多上进又升了,就知道出去瞎跑......是的,老婆们哪能理解那种自我放逐中自我超拔的快乐呢?  ( BTW, 只是举个例,相信也有反过来的情形,家园女同胞不要砸我 [em07])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曾有朋友聊起来,说余又不是地质学家、又不是正儿八经的记者,他那些“考察”、“穿越”有啥价值呢?结论只能是“疯子”了。可问题在于,为什么一定要带着什么伟大的目的才能上路呢?

2、所谓“决不允许外国人第一次×××中国某地”,对还是不对?偶觉得不妨也用这样的思路来解析:人家自己上路,爱带什么目的带什么目的好了,用的是自己的或者化来的钱嘛,又不是纳税人的钱!他声称是为着某种伟大的目的,是他的事;他以这个目的来向你化缘,你自己可以判断;他以这个目的打纳税人的钱的主意,那就是党来判断了(在现阶段,呵呵)。 

我们能不能多元一点,包容一点?

8
 楼主| 发表于 2005-6-10 10:41:01 | 只看该作者

我纪念这位西行探险、力图征服自然的这个勇士。在余先生身上,我看见了他的达观、豪放、为了追求理想不惜生命代价的精神。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深思的地方。

我在猜想,余先生临终前想什么?在后悔吗?不!他一定是责备自己,为什么判断失误,导致他致命的迷路!

9
发表于 2005-6-10 12:28:56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当年我也为余纯顺感动,我也为尧茂书喝彩,我也为柯受良叫好。

现在才开始反思他们这样做对他们自己而言当然是非常有意义,

我也很尊重他们克服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来实践他们的理想。

但是,对于国家、对于人民来说,他们的意义并没有他们所想的、当年的媒体所渲染的那么大,

甚至我以为这只是他们的个人行为,仅仅对他们个人有意义,不要上升到"为国为民"的高度。

余纯顺先生走了,他的理想是走访遍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56个民族主要的聚居地,他为了他的理想而奋斗,他至少也是一位去实践自我理想的斗士,我当然对他致以崇敬与钦佩。同时,我对余纯顺先生的父亲余金山也非常的佩服。

余纯顺父亲继承儿子遗志 余金山发誓徒步中国10万里

(从1993年开始,余金山老人开始启动“徒步孤身走遍中国”的宏伟计划,当时已经被世人称为当代徐霞客的余纯顺对父亲保证:“你徒步十万里的目标由我来完成!”1996年,余纯顺徒步穿越罗布泊不幸牺牲。余金山悲痛欲绝,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坚强的老人料理完儿子的后事,1997年背起了行囊继续上路,此时余金山心里装着三个沉甸甸的愿望:“第一,我要打破国外探险家徒步4万多公里的世界记录;第二,我要完成儿子未竟的心愿,徒步中国10万里;第三,我要写一本旅行游记,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中国人有勇气有胆量克服任何困难,不是东亚病夫。”   余金山从上海的家中出发,7年来走过20个省市,足迹踏遍东北三省、西藏高原。他将从广州出发,向广西方向进军,一路走向重庆、四川、甘肃、宁夏、青海,余金山预计在5年内走完剩下的6万多里。

余金山名片上的诗:

  “纯顺热血洒神州,生命壮志死未酬。子业父承续新篇,古稀金山继续走。挑战时机吉尼斯,不达目的死不休。父子双称徐霞客,显我民族更风流!)

余金山,汉族,1929年5月30日出生,湖北省鄂城人,上海电器成套厂退休职工,著名旅行家、探险家余纯顺之父。年已古稀壮心不已,为激励年轻人及子孙后代奋发向上,自费争取实现“孤身徒步漫行全中国”之壮举,于1993年5月8日从上海出发,计划环绕中国一周,返回终点站——上海。

余纯顺(1952-1996.6.13),上海人,是职业探险者。他的理想是走访遍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56个民族主要的聚居地。1996年6月13日,余纯顺在徒步穿越罗布泊沙漠时悲壮遇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0 12:37:52编辑过]
10
发表于 2005-6-10 13:51:5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阿懒在2005-6-10 12:28:56的发言:

因为当年我也为余纯顺感动,我也为尧茂书喝彩,我也为柯受良叫好。

现在才开始反思他们这样做对他们自己而言当然是非常有意义,

我也很尊重他们克服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来实践他们的理想。

但是,对于国家、对于人民来说,他们的意义并没有他们所想的、当年的媒体所渲染的那么大,

甚至我以为这只是他们的个人行为,仅仅对他们个人有意义,不要上升到"为国为民"的高度。

...........

尧茂书是我高中校友,呵呵,当年也关注过。《河殇》中对此类事件的评价,放在当时的背景下,也可以理解。

非常同意阿懒的说法:这只是个人的事,个人的乐趣和付出,个人的快活与经历。没必要拔高出什么宏大叙事来,媒体是个屁。

另外,为什么要把这类快活的事搞得那么痛苦呢?如果真那么痛苦、那么“排除种种困难”,为什么要去呢?这应该是一种 enjoy 的经历,不该是一种称之为 “奋斗”的东西。

窃以为个人探险家的价值,就在于这种超越功利的快乐,生命应该是有这样的健康的、为快乐而快乐的追求的,而不在于那些“标榜”的价值。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