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实在的,可能会比较幼稚,望Changqing老哥不要见怪。
Changqing兄的“沙发语言”的确是不简单,能把思维导图,TOC等各种理论结合到实际工作中,的确值得我们晚辈学习。
但是恕我直言,我相信“沙发语言”能培养出不少好的销售,或者好的沙发专家,但我相信肯定不会是优秀的销售或专家。
销售也可以分为几个境界或层次,
第一层是“小贩”的水平。他可以做到当客户对某一点特别感兴趣是,能够成交,但是和用户之间很难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关系。只能建立短期的行为。
第二层是“供应商”的水平。他可以做对于目标客户正在做什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关于他或她的生意了解得并
不够多。
第三层是“卖主”。这一名称意味着忠诚、信任以及更深一层的关系。当客户需求发生变化时,他可以得到预告,而且在可能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供需关系。
第四层是“合作者”。他们会致力于发展长期的互惠互利的关系。互相需求,共商计划。
我的理解是,“沙发语言”培养的应该是第一层,最多碰到悟性较高的人,能够做到第二层的水平。
我觉得“沙发语言”有一个问题,那是谁的语言。
我认为那是Changqing老师发明的语言;
谁是销售的主题,什么是最好的沙发;
那得是客户,客户认为最好的沙发应该长什么样,那就应该长什么样。
孙子兵法说:水无常形,并无常势。
如何找到不同的客户的需求,并且满足他,而且还能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当然,这样的理论和销售技巧等等的介绍非常的多,但是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倾听客户。
不是为了从形式和语言来“征服”他,而是为了了解他,满足他。
打个比方:要想做出一首好的歌,能够长期流传下去的歌。
歌曲和歌词都必不可少;得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也许我们写了一首不错的歌词,但是没有好的谱曲,怎么能称得上好的歌,何况还要“合适”的歌手。
合适的,不一定需要是最好的。
“沙发语言”可能是想力图培养“最好的沙发专家”,但是有时候“最好的”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更多地会去选择最合适的。
我很喜欢易中天,但是我也承认,易中天可能不是中国研究三国最好的专家,但对我而言,确实是最“合适”我的。
因为他不是用“专家”的语言来讲故事,而是用我们的语言在讲故事。
不知道,啰里八嗦地说这么多,Changqing 能听懂我的"语言"不?
胡说八道,不要见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2 1:10:2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