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你的课程是值得客户去执行的“标准”吗?
对于自己的课程,培训师给出的描述不是言过其实,就是玩弄概念,什么“量身定做”啦,什么“咨询式”啦,什么“体验式”啦,什么“感受性”啦,什么“互动式”啦,什么“启发式”啦,什么“看电影”啦,什么“讲故事”啦,什么“500强”啦,什么“国际认证”啦,什么“沙盘”啦,等等,不一而足。
/
请注意,这些仅仅是课程外在的表现形式,并非客户(学员)的“需求”(或说‘培训需求’)。那么,客户(学员)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呢?这“需求”还是个很专的话题,展开来说还有点复杂,但任何客户(学员)的需求都有以下两个基本点。
/
需求的第一个基本点,培训课程应该清晰地向客户(学员)提出了系统化的可操作的要求。所谓系统化,是指所有的要求都有清晰的简单的逻辑上的关联,而不是一大堆毫无关联或说不清关联的要求的堆砌。所谓可操作,是指所提出的那些要求非常具体,让客户(学员)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无需猜测,无需想象,不同的人对这些要求的理解是完全一样的,而且完全可以做到。无论是当事者还是监督者(旁观者)都能轻易即时知道做没做、做到没做到,可以把监督嵌入到执行的每一步过程中,而不是只能对阶段性结果进行监督,这才是可操作。比如讲到“执行”这个课题,如果培训师只告诉大家“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人,把事做正确”,这要求没错,可就是没法操作。
/
需求的第二个基本点,培训课程向客户(学员)提出的那些要求与客户(学员)期望的理想效果(如质量有了保证、销量获得提升等等)之间有高度的、稳定的、持久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学员)严格按照那些要求去做了,就可以达成理想的效果,或可以无限接近理想效果。这个相关性的基本点,要求培训课程可以达成持久的效果,而不是为了形象工程、不是赶时髦、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也不是经济危机下应急的无奈,而是触及客户(学员)内功的要求。
/
培训课程如果同时具备了“可操作”与“相关性”,那么,培训课程所提出的那些系统化的要求就成为值得客户(学员)日后去执行、去落实的标准。只有呈现出这种“标准”的培训课程,才会在客户(学员)那里形成沉淀与积累,就像ISO9001那样,就像6S那样。企业做了那么多的培训,真正形成积累、形成沉淀的课程却是凤毛麟角。一方面在于能呈现“标准”的课程太少,另一方面,选择培训课程时,企业缺乏“标准”的意识。
/
如果你是培训师,当你醉心于自己课程的包装时,当你得意于炫耀自己惊人的课程量时,当你满足于与那些大牌企业沾了点边而带来的光环效应时,是否也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检讨一下,你的课程是值得客户(学员)去执行的标准吗?你的课程距离这个要求还有多远?
/
身为培训师的于加朋,愿以此文与培训师们共勉。
/
于加朋,2009年6月2日于广州白云机场。
培训教练技术(A).jpg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2 20:25:3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