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子的价值问题 我是挑选钢笔的高手,有一次以二十元在新华书店淘得一只手感舒适,书写流畅的“英雄牌”钢笔,不日即被同学春哥借走暂用。翌日,春哥揣着钢笔走到我寝室,十分严肃的跟我说:疯子,跟你说个事情。我说啥事?我想要你这只钢笔,我把钱给你,算你帮我买的。我一听,懵了,有这么横刀夺爱的吗?我说这只不行,那我帮你去选一只都可以。我就要这只,你自己反正会挑,你去挑一只新的好了,我可以多给你点钱。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不要脸”的朋友。春哥七六年的,长我几岁,中专毕业后到广东打工,期间自考大专、本科、然后考研三年,最终考上。其人嗜好读书,涉猎甚广,虽无远志,却目标明确,我们专业都比他小,其名带春字,故称之为春哥。 春哥看出了我的郁闷心情,他说,疯子,是这样的,很喜欢你这只钢笔,你当然可以不给我,但是我一定要向你要,你给不给是你的事情。我看着他可恨又可笑的表情,叹了一口气,给你吧,下不为例。挑一只好钢笔对于我来说,并不是难事。 春哥的无理要求并未影响我对他的好感,反而我觉得他是一个有追求的,有想法的,有个性的人。包括后来他要我的论文,我都给他了,前提是把话说清楚了。 (二)面子的成本问题 2003年,我和一个咨询界的前辈朱老师为成都某知名公司做一个关于西部钢材市场营销策划的咨询报告。在涉及西部各大竞争对手战略举措动态的时候,需要用到一组统计数据。朱老师让我到网上找找看。我立即用百度、Google搜索,结果真的找到了,但是点击链接,却被告知该统计报告要收费3000元。我们需要的数据仅为其中的很少一部分,买恐怕是不能买的。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朱老师,朱老师问我知不知道他们的电话。于是我把网上的联系方式告诉了他。 第二天,朱老师打电话给我,他拿到了那一组数据。我很惊讶,问他是怎么拿到的。他告诉我,就按我给的联系方式打电话给对方,说了下情况,对方很愉快的就答应了。朱老师告诉我,你都不试一下,怎么知道人家不肯给呢? 记得我在刚开学的时候购买了一本《SPSS实用统计分析》教材,书上提到的案例数据可以到某网上下载,可是买回来却发现该地址不能登陆了。我当时购买教材的时候主要是看其有电子版的案例。两年后,我学会了分析面子的成本问题。我在百度上搜索到作者的名字——郝黎仁,然后找到作者的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然后再以作者学生的名义问得作者的办公室电话,然后再打电话给郝老师。拍了一翻诸如我很喜欢这本教材之类的马屁后,郝老师很愉快的告诉我,他马上把案例发到我的邮箱。然后十分惊讶的问我,这本书是他三年前编写的,现在已经调动了单位,我怎么知道他的联系方式的?我老实回答,他笑了。 (三)青面子和黄面子 年轻一点人的面子是青面子,老一点的人的面子是黄面子,一风很喜欢造概念,因为很要面子。不管要青面子还是黄面子,我们统称死要面子。 其实,青面子和黄面子是有很大区别的,青面子可以变成黄面子,而黄面子到死还是黄面子。也就是说,年轻人的面子还可以成长,变化,掉了面子还可以长出来。可是我们常把自己的青面子看得很重要,不敢向高人请教,怕遭到嘲笑,掉了面子;实在没钱的时候不敢向朋友借,怕遭到拒绝,掉了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比如我在家园要请教胡涂或是少天,地平线等兄长,或遭其拒绝,我的青面子掉了;我再发出请求,或再遭拒绝;于是我可能会想其他的办法,比如参加上海的家人聚会,找机会亲近乎,估计应该不会再遭拒绝。我的青面子也就慢慢变成黄面子。青面子是年轻人的资本,是用来“掉”的,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变成黄面子。 总结:1)如果收获大大超过面子的成本,面子掉一掉也没什么关系。 2)面子是有价值的,且其价值只有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扩张。 3)青面子是用来掉的,黄面子是用来保的。不能把该掉的保住,把该保的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