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决策理论与决策模式
一、决策理论学派: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统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决策理论学派。为决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美]赫伯特*西蒙 《管理行为》《管理决策的新科学》
詹姆士*马奇 《组织》《公司行为的一种理论》
决策理论学派的观点:
1、 强调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2、 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组织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在管理决策时必须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努力创造条件,帮助组织解决知道不全面、价值体系的不稳定及竞争环境的可变性等问题。
3、 阐述了决策过程: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审查活动阶段;
4、 提出了决策的准则:决策者在管理决策中不可能达到最佳程序,而只能追求一种满意的决策结果;
5、 归纳了决策的类型:根据决策所给定的条件不同分为程序化/非程序化决策;
6、 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信息在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PS:价值前提:对行动进行判断的标准。事实前提:对活动环境及其作用方式的说明
二、决策模式: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
1、 理性决策模式:科学决策模式,——古典经济学理论 内容为:
² 提出了最优决策模式:决策者是理性人,选优的标准是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结果与目标最为一致的方案。
² 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发现问题、提出目标、设计方案、预测后果、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² 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主要是决策分析方法的数学化和模型化
² 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研究过程:
反对意见:赫伯特*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提出用“满意决策准则”取代“最优决策准则”。
2、渐进决策模式:[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内容为
² 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决策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涉及一个与多个领域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可量化的和可变的因素。
² 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受到一定的客观环境即原有的决策、惯例、传统、社会文化等的影响,社会政治权力主体相互影响和制衡也从根本上排除了“巨变”;
(1)合理性:
² 决策过程:将决策过程看作是一个羊后衔接不间断的过程,主张从历史的、现实的条件出发进行决策,注意保持决策的连续性,强调社会稳定对决策的影响;
² 决策方法:强调事物变化量的积累,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由量变而导致质变,最终改变决策;
² 方案选择:注重决策者决策能力的有限性与客观事物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原有决策方案对现在决策问题的影响,采取边决策、边执行、边修改、边完善的方法,在原有方案上进行微调,以获得公众的接受和认可。
(2)局限性:过于强调在原有方案上的修补,易束缚人们的思想。排除在决策过程串其他模式的存在,易陷入片面性的错误。仅限于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运用,在社会危机发生时显现过于保守。
3、集团决策模式:1951[美]戴维*杜鲁门《政府过程》系统论述集团理论 厄尔*莱瑟姆形成集团决策模式
(1)公共决策是社会中不同集团相互斗争的结果,内容反映了公共决策按制定时相互竞争着的集团之间所出现的某种均势或这些集团在某一特定时刻所达成的某种妥协。政府及整体政治系统以公共决策的形式达成妥协方案,并使用行政手段实施达成的决策方案。
公共决策:在某一特定时间里,集团间的争斗所达到地平衡。
(2)内容:
² 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
² 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决策方案是集团竞争后达成的一种均衡,是政府受集团压力的综合表现。
² 各个集团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的影响力也不同:集团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力由其成员的数量、财力的状况、集团的实力、领导者的能力、集团的凝聚力及与政府决策层的关系等因素决定。
(3)集团竞争的制约因素:各利益集团的竞争行为不得违背宪法;各利益集团存在共同利益和交叉利益,有缓和冲突的作用;各利益集团竞争的存在也产生了相互制约的因素。这种斗争与制衡导致集团间的动态均衡。
4、精英决策模式:又称杰出人物决策模式,[法]空想主义 圣西门
1970[美]托马斯*戴伊 哈蒙*齐格勒 《民主的嘲讽》
(1)基本内容:
² 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只有少数人才有权为社会分配价值,公众不能决定公共政策;
² 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主要来自于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
² 非精英人物向精英人物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² 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方面,精英人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² 公共政策反映的不是公众的要求,而是精英人物的主要价值观。是渐进性的而非革命性;
² 活跃的精英人物影响公众远远超过公众对他们的影响。
(2)缺点:忽略了在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中公众的参与能力及公众参与对公共政策所形成的影响作用。
第三节 决策程序与规则
一、决策程序:决策按照客观过程的规律性可分成几个既相互独立,又前后联系的阶段,构成一个有序的工作程序,这就是决策程序。步骤为;
1、 发现问题:指决策者的主观标准(建立在对公众利益诉求综合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分析)与管理对象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或矛盾。是决策过程的起点。
察觉问题、界定问题(对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价值或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是确立决策目标的基本依据)、陈述问题(运用一些可操作性语言,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
2、 确立目标:
² 针对性
² 明确性:语言表达应明确、具体、清晰,内涵办公室准确,不能产生歧义,凡能量化的目标应尽可能量化。
² 时效性:确定目标应包含实现目标的期限;
² 可靠性:取决于目标实现条件的具备程度及环境条件是否具备。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
² 规范性:不得与国家宪法、法律相抵触,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
3、 拟定方案:在决策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探讨、拟订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的各种可能性途径和方法的过程。这是决策过程的关键环节。
注意点;提供多种备择方案;考虑决策方案的多因素性;
4、 选择方案: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在对各备择方案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从中选出一个较优的方案。
² 先就决策方案进行评估,即对方案的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
² 选优:要有一个选优的标准;选优只是一个相对概念;需要决策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果断的决策才能。
二、决策规则:指决策者在选择决策方案时遵循的决策程度和方法。
1、全体一致规则(一票否决制):即所有拥有投票权的决策者都对决策方案投赞成票,或者没有一票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决策方案才能够被通过,并转化成公共政策。
特征是:(1)决策成员在形式上享有平等的决策权;
(2)个体选择对集体的决策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所有决策成员都能够因为最终决策方案的选择而获得一定的利益)。
2、多数裁定规则:指在决策过程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得票最多的决策方案作为最终择定的决策方案的规则。它是一种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不涉及决策的内容。
(1)简单多数规则(相对多数规则):指选择决策方案时,以得票最多的决策方案为最终择定的决策方案,,而不要求该方案的得票数超过半数。是现代决策中应用最广泛、程序最简单、最易于为人所接受的一种决策规则。
这种方案易形成一致,采取迅速行为的决策规则,但是易形成 少数控制多数,损害多数利益的局面,增加决策的外部风险。
(2)绝对多数规则(过半数规则或比例多数制):指选择决策方案时,要求决策方案的得票数必须超过半数才能作为最终择定的决策方案。
特点:决策过程中无须每个决策者都投赞成票,决策成本较低;按多数规则择定的决策方案对全体决策者都具有约束力,少数服从多数。
缺点:出现“多数剥削少数”的现象;出现“周期多数”或“投票悖论”现象(即投票结果随投票次序的不同而变化。
PS:
² 决策目标:决策者在制定或实施决策进所确立的预期标准或结果,不权为决策方案设计提供了标准,也为决策执行确立了方向,同时还为决策评估提供了基本尺度。
² 由于利益保护和决策效率间的冲突关系,没有一种多数决策规则能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保护与效率的要求。
第四节 决策体制
决策体制:指由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良好的决策体制是公共决策过程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按功能区分,可分为:
二、 决策中枢系统:是公共决策的核心,是由拥有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和人员组成的。在体制中处于统率和支配地位,享有最高决策权,并承担公共决策的主要责任。主要任务是:
² 确认决策问题:决策问题是公共决策的起点。决策问题须经过决策中枢系统的确认方可提到决策的议事日程。
² 明确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决策方案的选择,关系到决策的成败。一般根据公众的利益诉求、决策环境、决策条件及价值偏好来确定相应的决策目标。这一过程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
² 组织决策方案的设计:根据决策目标及其要求,组织有关专家或决策咨询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创造工作环境。
² 选择决策方案:这是决策中枢系统行使决策权的重要表现。分为单一的首长负责或委员会集体负责。
三、 决策咨询系统:由公共决策研究组织和各类专家、学者组成,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相对独立地进行决策研究、决策方案设计和公共决策咨询的组织体系。任务:发现决策问题;参与决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论证;提供决策预测研究(科学预测是公共决策的基本前提)。
四、 决策信息系统:由专业信息人员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活动,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决策信息的组织体系。它是决策中枢系统的神经系统。决策信息是现代决策的基础,是决策思维的原料。
任务:
收集信息:范围尽可能广泛,包括决策系统内部、外部;注意历史延续性;有预测性;强调真实性。
加工信息: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分析、综合、浓缩,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编排和存档。要求是及时、准确。
传递信息:借助一定的信道,把决策信息传递给决策中枢系统和咨询系统。包括纵向、横向、综合传递。
PS:素质是决策者实施决策行为的资格,是决策者发挥功能的基础。
决策信息传递的速度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成功与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