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组织理论
一、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组织现象和组织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以组织设计与管理为实践内容。
西方组织理论的演变阶段:
古典组织理论阶段
|
泰勒-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理论
韦伯-科层组织理论
|
特点:从制度规范的角度对组织展开研究,提出一系列的组织设计与管理原则。
缺点:忽视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忽视组织的动态特性,忽视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
|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新古典组织理论)
|
梅奥-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
西蒙-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
特点: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研究中心,用动态的观点考察分析人类行为、人际关系对组织的影响。
缺点:忽视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的作用。
|
系统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
|
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系统分析组织理论
劳伦斯、伍德沃德-系统权变组织理论
|
组织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系统,一个受诸多环境因素影响的生态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维护自身的工作流程,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组织应随机应变,组织模式应根据环境变迁和组织自身的变化而确定。
|
创新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
|
彼德*德鲁克-以绩效管理为中心、、、、、、、、、
迈克*哈默-三C:顾客主导化、竞争激烈化、变革持久化,企业再创
彼得*圣吉-1990《第五项修炼》创立学习型组织理论
|
二、 科层组织理论:[德]马克斯*韦伯 “组织理论之父”《新教徒伦理》、《经济史》、《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揭示了组织的权威类型,提出了一系列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
1、 权威类型:传统权威:以对社会习惯、社会传统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超凡权威:以对领袖人物的相貌、品格、信仰或超人智慧等人格特征的尊崇而形成的权威。
合理—合法权威: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权力的服从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体现了法治社会的物质。
2、 科层组织基本特征/设计与管理原则:
²法定权力为基础
²严格的等级制度
²职业化原则
²专业化原则
²任命制与由职择人原则
²照章办事原则(理性原则/非人格化原则)
3、 科层组织理论是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需要而提出的,具有里程碑性质,影响深远。对我国最有借鉴和启迪意义。局限性:过分强调职权划分的作用,忽视协调、配合及克服本位主义的问题;过分强调层次节制关系,忽视下级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过分强调组织的规章制度、静态结构,使组织僵化,丧失弹性和应变能力;过于理性化,实施过程将面临种种困难。
三、组织平衡理论:[美]切斯特*巴纳德(社会学派创始人)1938《经理人员的职能》
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是有意识地建立和调整的人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
2、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流。
² 协作意愿:第一要素,意义在于自我克制,交出部分个人行为的控制权,实现个人行为的非个性化。
² 共同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前进的动力。包括:多样化—效益目标、发展目标、稳定目标等,某些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目标需不断变化调整。
² 信息交流:是联接协作意愿和共同目标的纽带,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以信息交流为基础。
3、权威接受理论:权威的存在,须以下级的接受为前提,而下级对权威的接受是有条件的。
4、管理人员职能的新概括:(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交流系统;(2)促使组织成员提供必要的服务,努力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激发积极服务精神。(3)规定组织的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
PS:
1、要实现组织良好的协作意愿,需注意:1、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度与组织系统的规模成反比。2、意愿的强弱是动态变化的。
2、共同目标的注意问题是:组织目标不仅要被成员了解且要接受;理解时,协作性理解和个人理解会发生矛盾,而统一认识;必须区分组织共同目标与成员的个人目标。
3、协作性理解:指组织成员从组织整体利益出发,客观全面地理解组织共同目标。
个人性理解:指组织成员从个人利益出发,主观片面地理解组织共同目标。
4、信息交流的原则:信息交流的渠道要为成员所了解,并成为惯例,尽可能固定化;成员有一汇报工作的上级并同组织保持明确的正式关系;交流线路须直接、短捷,加快交流速度;利用完整的线路,逐级沟通,维护各组织层次的权威和职责;作为交流中心的各级管理人员须称职,具备相关能力;组织在行使职能时,线路不能中断。
5、接受权威的条件:命令是成员能理解的;认知到与组织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与成员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成员的精力和体力允许接受这个命令。
6、管理人员如何建立健立一个信息交流系统:(1)设计信息联系的线路图,划分职责范围。(2)保证一个良好的人事系统;(3)关于发出一些隐含性的命令,默许非正式组织人存在。
四、格林纳-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组织的生命周期由创业、聚合、规范化、成熟、再发展或衰退五个阶段构成。
创业阶段(幼年期)
“领导危机”—组织内管理问题频发,领导者无能为力
|
人员少、机构简单、业务量有限;认识统一;权力集中,创业者统一行使指挥权;组织的创立、生存、发展取决于创业者的个人智慧和能力,称“成长经由创造力”;管理者一般属技术型或业务型,不注重管理
|
聚合阶段(青年期)
“自主性危机”—集权的管理方式使组织缺乏机动灵活性
|
组织发展迅速,成交显著;创业者通过实践磨炼和经验积累成为有效地管理者,或组织引进专门的管理人才,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确定新的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以集权管理方式保证组织目标和组织发展战略的实现“成长经由命令”
|
规范化阶段(中年期)
“失控危机”—管理权力过于分散,损害组织完整和统一性,危及组织目标及整体战略
|
组织已有较大规模;生产经营单位增加,跨地区经营和多元化发展战略实施,组织层完备、分工细密、结构复杂化。
|
成熟阶段
官僚主义危机/硬化危机—组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教条主义、官僚主义,文山会海
|
增强高层的监督和调控能力,健全层级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强化组织整体规划,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成立委员会组织,或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健全规制,完善工作程序。以维护各层级、部门必要的自主权,激发创造力,实现高层的有效控制。
|
再发展或衰退阶段
|
消极应对则消亡,洞察危机、周密计划,推动变革与创新则可能再发展
强化组织成员间的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探索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文化建设成为重要课题;系统的变革措施,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实施有效激励。
|
|
|
|
|
五、学习型组织理论:[美]彼得*圣吉 1990《第五项修炼》,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学习型组织:新型的组织形式,按学习关系构建起来的上下、左右、内外互动的有机组织。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通过五项修炼来建设学习型组织。
1、 第一项修炼是实现自我超越:指组织成员要不断学习,克服成见,勇于接受新观念新方法。
2、 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要审视、抛弃旧的并建立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是换位思考,克服障碍与人沟通,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3、 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在组织成员的积极互动下,形成组织的共同目标。
4、 第四项修炼是加强团队学习:要求组织成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合力关系。团队学习的基础是进行“深度会谈”,障碍是“自我防卫”。
5、 第五项修炼是进行系统思考:用系统的观点考察组织,考察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方法。
六、五大修炼之间的关系:改善心智模式和加强团队学习两项修炼是基础,实现自我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两项修炼是向上的张力。进行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也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精义所在。其它四项只有同系统思考融为一体,才能收到最佳效果,系统思考也只有借助其他四项才能发挥作用。
PS:
1、 自我超越是一个过程,动力是创造性张力,路径是突破三大极限即突破自我极限、规章极限和死亡极限。
2、 心智模式:受知识、经验的影响而形成的较为成熟、稳定的思考问题的方式。特点是:根深蒂固不易改变,自我感觉良好,所有人的心智都模式都有缺陷。
3、 愿景:人脑中浮现的关于未来境况的图画。共同愿景:组织未来的图像。共同愿景以个人愿景为基础
建立共同愿景的要求:以自我超越为基础;它是在人与人的互动中激荡形成;领导者关于发现并捕捉每一个人的思想火花服务于共同愿景的构建;经常描绘,鼓舞人员斗志;它是随环境变化而调整。
4、 系统思考:用系统的观点分析认识问题。基本方法是:看长期处理近期、看全局掌握局部,看动态把静态。要点:整体思考、动态思考、本质思考、非线性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