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无聊经济”的到来

[复制链接] 5
回复
121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7-23 00:2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聊”就是特指“节点”的“有意义”化,也就是“小民”(所谓“人人”)的有意义化。这就是“无聊经济”时代的本质。谁在内容上把握了这个时代特征,让人人快乐,谁就赢;谁违反了这个规律,让人人都不快乐,谁就输。

 

现代人在什么时候最无聊?等电梯的时候最无聊。高层建筑的电梯上下一次不容易,仰起脖子看电梯门上的数字从三十多层一层一层往下走,很没劲很无聊。现在,商家特地在电梯旁装上液晶电视,播放广告。让你在等电梯等得心烦时解解闷,打发时间。你的无聊缓解了,分众江南春的钱也赚到了,不是赚一点点,而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上市就成了亿万富翁,28亿美元市值高居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第一位。

这样的经济,有人称之为无聊经济。甚至有学者称:以解决人类无聊感所产生的经济体均属于无聊经济,无聊引发的注意力的跳跃和流动产生驻点和链条,有用或者无用的信息被植入其中,消解人类的无聊感,同时将原本简短的思维过程无限延长。

从字面上理解,无聊的意思,是指“无意义”;这里的“意义”,指站在主流化立场上的意义;它的反面,恰好是多元化的意义。因此,“无聊”就是特指 “节点”的“有意义”化,也就是“小民”(所谓“人人”)的有意义化。这就是“无聊经济”时代的本质。谁在内容上把握了这个时代特征,让人人快乐,谁就赢;谁违反了这个规律,让人人都不快乐,谁就输。

 

无聊的意义被颠倒

想一想吧:短信无聊,所以成功;游戏无聊,所以成功;“变脸”无聊,所以成功;木子美无聊,所以成功;“超女”无聊,所以成功;博客无聊,所以成功;胡戈无聊,所以成功……放眼世界,韩剧无聊,所以成功;动漫无聊,所以成功;“大话”无聊,所以成功。纵观中国互联网,只要是“私营”的(意即没有垄断资源的),通向成功的道路,几乎只有一条:无聊。

无聊,这里指对社会化“中心”无意义,然而,它对“个性化”节点却是有意义的。个性化过程,就是意义、价值从中心移向节点的过程,就是节点的“有意义”化(“有聊”化)过程。“无聊”从“无意义”,变为(对个性化)“有意义”,也就从一个贬义词,变成了褒义词。作为褒义词的无聊,特指对大规模工业化价值无意义,而对个性化价值有意义的事物。

首先,无聊作为贬义词,历来有“大我”否定“小我”的意思在里边。例如,认为治国平天下“有意义”,婆婆妈妈“无意义”。因为治国平天下是大我之事,而婆婆妈妈是小我之事。如此看来,一定是《英雄》有聊,而韩剧无聊。但是,为什么韩剧式的“婆婆妈妈”,成为国际人心所向(转向小人物取向的奥斯卡奖评选是其晴雨表),而《英雄》却落后于潮流?因为“婆婆妈妈”的无聊背后,是在张扬“小我”的不可通约的个性化价值,扬弃工业化形成的同质化的“大我”。

其次,无聊作为贬义词,还隐含着一元化集中模式“有意义”,而多元化分布模式“无意义”的价值判断。例如,认为精英价值(中心价值)是有意义的,草根价值(节点价值)是“无意义”的。据此而论,当是《无极》有聊,而“血馒头”无聊。但事实表明,在自发观点“市场”的全民选择中,小老百姓们肯定的是胡戈。因为胡戈创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实际是在解构“有聊”:将作为超人的满神,解构为世俗化、“小我”化的“陈”满神;将披着鲜花盔甲加以精英化的大将军,还原成与无证摊贩打成一片的草根小队长;将具有英雄般气概的昆仑,世俗化为拿人放风筝的无聊同性恋者兼跑步健将,诸如此类。一言以蔽之,就是将所有“大我”(超人),一律还原为“小我”(小民)。无聊在这里起到的作用,就是使原来有意义的,变为无意义的。用小民价值观,解构超人价值观。

第三,无聊作为贬义词,隐含着以“有序”否定“无序”的意思。有序的是“有意义”的,无序的是“无意义”的。有序的社会本质,是可通约的价值、同质的价值,或者说社会化价值;无序的社会本质,则是不可通约价值、异质性价值,或者说个性化价值。在工业化时代,由于大规模生产的需要,有序的才有意义;在信息化时代,由于定制化生产的需要,无序开始变得有意义。

 

无聊的客观历史分析

人们一夜之间忽然无聊起来,不是趣味低级化了,而是社会生产方式转变的原因:工业化具有“唯大”倾向,这是由生产的大批量、大规模特点决定的;而信息化转向“小的是美的”,则是由生产的定制化、个性化决定的;工业化强调集中有序的精英价值观,是由社会化生产的集中统一特点决定的;而信息化强调分布无序的草民价值观,是由互联网的分布式、节点化的核心特点决定的。所以所谓的“有聊”,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样神圣,只不过是人们的衣食住行所赖以维持的特定生产方式的精神映射而已;生产方式变了,人们的意义观也会发生变化,无聊没有看上去那么“无聊”,而可能在另一种生产方式之下是“有意义”的。非常“有聊”的《英雄》、《无极》,由于无意识地秉持一种作为传统工业化意识形态映射的英雄史观,而与自《泰坦尼克号》以来电影市场调查公司首先发现的民粹化国际潮流格格不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00:21:11 | 只看该作者

与有聊的英雄史观相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是“无聊的力量”的历史观基础。其中人民创造历史,与群众创造历史,还是有区别的。人民创造历史,是一种现代性观点;群众创造历史,是一种后现代观点。人民和群众的区别在于,人民与英雄一样,都是以同质化的社会共同利益为价值诉求;而群众除了共同诉求外,还有许多在前者看来“无意义”(无聊)的诉求,即异质化的个性化诉求。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创造历史”实际上是创造需求。从生存(衣食)到发展(住行),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同质的。但当生存和发展需求(衣食住行)满足后,需求发生了质变,异质性、个性化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成为人民群众新的需求,信息革命应运而生,历史也随之发生质变。过去,我们把生存发展需求,称为“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把自我实现需求称为“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合起来就是社会生产目的。当文化需求成为3000美元人均收入后的新增长点时,人民主导的同质化需求,就会转变为群众主导的异质化需求。具体来说,物质需求、社会化需求比重就会下降,新增份额转向文化和精神需求。而个性化必是非标准化的,而文化和精神也是非标准化的,无聊无非是非标准化的意义,不是集中统一意志的体现,而是“个人心情舒畅”的体现。

因为大量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达到了全社会饥渴甚至饥不择食的强短缺状态,群众有很强的无聊需求,却缺乏有效的“无聊”供给。众所周知,由于“超女”足够无聊,使全社会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满足。那种认为个性化需求超前的看法,在这一事实面前显得十分苍白无力。个性化问题的提出,是需要社会条件的。一般来说,这是人均3000美元收入以上社会才突显的问题。对中国来说,目前仅涉及少数人——也就是相当于欧洲全部人口的一个“小群体”。分布在中小城市、沿海地区、朝阳产业和高收入家庭的青少年之中。

   这就是此意义非彼意义、此“聊”非彼“聊”的时代历史背景。当然,无聊是相对的。不分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无聊一切,到处无聊,也会造成意义的错位。我们反对的,只是相反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还很普遍——就是让有聊压倒一切,让无聊无立锥之地。
板凳
发表于 2007-7-23 09:55:49 | 只看该作者

无聊经济,眼球经济的时代,大众疯狂的时代。。

4
发表于 2007-7-25 13:44:0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就是大众时代的经济体系,追求个性的经济才能有所发展,传统的经济体系下的冲撞是难免的!
5
发表于 2007-7-26 02:37:31 | 只看该作者

变无聊为有聊的典范

6
发表于 2007-7-26 09:20: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词用的太恰当了,的确无聊之极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