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权的实质并不是集权。应该是“集权是实现分权的必须手段,分权是有效集权的最佳归宿”。分权的前提,就是对分权之后的各种企业风险有足够的控制能力和预见能力。反之,企业家敢分权吗?凭什么信任呢?集权与分权,两者不可偏执,不可偏废,这是辩证的矛盾统一关系。因时因人因事因地而变矣。 很多亏损的企业,他们没有钱吗?他们有钱,有很多的钱;他们没有厂房吗?他们有厂房,有很多的厂房。但是他们落后的制度把勤劳的人变成了懒汉,把聪明的人变为笨蛋、捣蛋鬼,导致企业最终分崩离析。 分权,分的是利益,分的是企业家的利益。分权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员工层的利益统一和谐,与时俱进,达到大军事家孙子所说的“上下同欲者胜”的高级人文经济境界,正如《黄石公三略》所云:“与众同好,则靡不成;与众同恶,则靡不倾”。例如慧聪网将70%的红利分给不持股的员工,就是一个特例。当然,还有微软、阿里巴巴、雅虎、CISCO……等高科技大公司。企业规模越大,企业越发展,分权的思想文化、管理制度则越容易产生。产权维护愈困难,分享精神越重要。世界五百强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所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这就是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重要特征之一。反之,企业家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假大空,企业家并不尊重人才、渴望人才。 因为人文、经济、法律、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不同,分权,在西方做得较好。而中国政府与中国企业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分权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在初步的萌芽。今年,是中国政府加入了WTO后按协议实现开放的第一年,所以也是中国法治建设重要时期的起步之年。这将为企业实现有效分权奠定较好的环境基础。 分权,分的就是利益。在此,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银行给企业、个人的贷款,是不是一种变相的分权呢?这比企业的分权是否更为激进呢?一般企业贷款的利率在5-10%左右,银行所获取的利益是多少呢?为什么银行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企业呢? 国家收取企业的税收,是不是一种变相的分权呢?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人才至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论调、共识今天已高唱入云,而知识在哪里呢?知识在人才的大脑里。这才是最根本的谁也拿不走、抢不去、复制不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人才无疑是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催化着经济的繁荣,主导着社会的进步。 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三部分组成:核心是知识,没有知识的企业是不会成功的。其次是制度,必须要科学的制度化管理,知识才能变成真正赢利的一种产品或是服务。其三是资源和要素,包括企业的资本、技术、人才、自然资源等。 知识为本,制度为行,资源为表。三者有机结合,就变成一个别人学不去,偷不走,拿不来的东西,能在市场上买到的不是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有知识经济的道德,资本经济有资本经济的道德。知识经济的道德就是知识拿大头,资本拿小头。今天的致富逻辑不是资本逻辑,而是知识逻辑。知识经济代表财富的分配和观念,代表新的法律制度。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下,人已经取代了资本成了主体,我们改变了将近三百多年的人们顶礼膜拜在资本下的财富分配逻辑。在今天的微软,在今天的CISCO,在今天的雅虎,资本要向知识企盼你给我饭吃,这就是今天的知识经济。 不管入世以后中国的市场竞争怎么激烈,只要我们的企业采用专业化的聚焦战略,在一个行业或者在一个行业的某一点上把它做专、做透、做强,才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才有可能做成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行业冠军。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发展,大多数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目不斜视走专业化道路的结果。专业化分工合作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只有专业化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只有专业化才能走向国际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0 9:07:5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