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少天 - 

[焦点话题(第2期)派系PK]企业管理,要集权还是分权?

[复制链接] 416
回复
6936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71
发表于 2007-2-6 11:39:13 | 只看该作者
分权的前提是是否建立了内部自我修复和完善的机制,如果没有建立,集权是唯一的选择,所以不存在集权还是分权的问题,这个是企业的不同阶段的选择,都可能是正确的选择。
372
发表于 2007-3-3 17:35:03 | 只看该作者

集权和分权,不可脱离中国的特色来谈。所谓管理的分权也是将权利分到在高管处,对于企业来讲依旧是集中的,只不过是从一个人到“几个人”而已。。。

373
发表于 2007-3-12 17:15:38 | 只看该作者

分权的实质是集权。

权为何物?权是控制力,是影响力。

分权,分的是什么权,分的是谁的权?目的何在?

分的是老大的权。分权的目的从企业管理角度而言是为了企业的利益,为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发展了,恰恰是巩固了老大的权。

所以说,分权的实质是集权。

完了,请指正。

374
发表于 2007-3-20 08:30:24 | 只看该作者

  分权的实质并不是集权。应该是“集权是实现分权的必须手段,分权是有效集权的最佳归宿”。分权的前提,就是对分权之后的各种企业风险有足够的控制能力和预见能力。反之,企业家敢分权吗?凭什么信任呢?集权与分权,两者不可偏执,不可偏废,这是辩证的矛盾统一关系。因时因人因事因地而变矣。

  很多亏损的企业,他们没有钱吗?他们有钱,有很多的钱;他们没有厂房吗?他们有厂房,有很多的厂房。但是他们落后的制度把勤劳的人变成了懒汉,把聪明的人变为笨蛋、捣蛋鬼,导致企业最终分崩离析。

  分权,分的是利益,分的是企业家的利益。分权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员工层的利益统一和谐,与时俱进,达到大军事家孙子所说的“上下同欲者胜”的高级人文经济境界,正如《黄石公三略》所云:“与众同好,则靡不成;与众同恶,则靡不倾”。例如慧聪网将70%的红利分给不持股的员工,就是一个特例。当然,还有微软、阿里巴巴、雅虎、CISCO……等高科技大公司。企业规模越大,企业越发展,分权的思想文化、管理制度则越容易产生。产权维护愈困难,分享精神越重要。世界五百强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所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这就是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重要特征之一。反之,企业家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假大空,企业家并不尊重人才、渴望人才。

  因为人文、经济、法律、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不同,分权,在西方做得较好。而中国政府与中国企业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分权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在初步的萌芽。今年,是中国政府加入了WTO后按协议实现开放的第一年,所以也是中国法治建设重要时期的起步之年。这将为企业实现有效分权奠定较好的环境基础。

  分权,分的就是利益。在此,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银行给企业、个人的贷款,是不是一种变相的分权呢?这比企业的分权是否更为激进呢?一般企业贷款的利率在5-10%左右,银行所获取的利益是多少呢?为什么银行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企业呢?

  国家收取企业的税收,是不是一种变相的分权呢?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人才至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论调、共识今天已高唱入云,而知识在哪里呢?知识在人才的大脑里。这才是最根本的谁也拿不走、抢不去、复制不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人才无疑是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催化着经济的繁荣,主导着社会的进步。

  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三部分组成:核心是知识,没有知识的企业是不会成功的。其次是制度,必须要科学的制度化管理,知识才能变成真正赢利的一种产品或是服务。其三是资源和要素,包括企业的资本、技术、人才、自然资源等。
  知识为本,制度为行,资源为表。三者有机结合,就变成一个别人学不去,偷不走,拿不来的东西,能在市场上买到的不是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有知识经济的道德,资本经济有资本经济的道德。知识经济的道德就是知识拿大头,资本拿小头。今天的致富逻辑不是资本逻辑,而是知识逻辑。知识经济代表财富的分配和观念,代表新的法律制度。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下,人已经取代了资本成了主体,我们改变了将近三百多年的人们顶礼膜拜在资本下的财富分配逻辑。在今天的微软,在今天的CISCO,在今天的雅虎,资本要向知识企盼你给我饭吃,这就是今天的知识经济。

  不管入世以后中国的市场竞争怎么激烈,只要我们的企业采用专业化的聚焦战略,在一个行业或者在一个行业的某一点上把它做专、做透、做强,才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才有可能做成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行业冠军。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发展,大多数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目不斜视走专业化道路的结果。专业化分工合作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只有专业化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只有专业化才能走向国际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0 9:07:57编辑过]
375
发表于 2007-3-20 09:56:43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来说去还是集权嘛。如“企业家”“上下同欲者胜”等,均表明了组织中权力的顶点存在,所谓分权,无非是为了权力最终拥有者的利益最大化,或者是组织利益最大化。我认为,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的最大受益者恰恰在组织权力顶点的拥有者(个人或集团),并且会巩固其权力。

376
发表于 2007-3-20 10:20:07 | 只看该作者

  看上去说来说去好像还是集权。但这与人们平常所理解的集权还是有所不同的。正如中国人的一句老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权中含有集权,集权中含有分权。绝对的集权与分权是不可能的。集权与分权,是一个呈螺旋式不断上升的发展过程。并非想当然的简简单单的集权或分权。我们中国人总是喜欢化繁为简,缺乏西方人凡事必穷举的化简为繁的思想。两者若能综合之,则再好不过。

  主张分权的人,骨子里是什么动机呢?那就是钱!利益!先哲司马迁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家人们可曾仔细想过,为何人们总是想要多得钱呢?想要更好的生活呢?

  主张分权的动机只有三点(还有第四点吗?!):
  
  1、许多人看到高于自己的人欺己太甚,心理就不舒服了,凭什么“你作威作福,我须受苦受欺?” 纵观历史,国家、企业的败亡原因,大都源于此。当前社会的“珠三角民工荒”(二十年工资如一日),难道不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吗?!
  2、一些人看到跟自己一样的人占了一些便宜,心理便不平衡,凭什么“你吃肉、他喝汤”呢? 国家、企业内部的政出多门、分裂、闹独立,大都源于此。
  3、少数人能力确实高于众人,看到自己与他人享受同等的待遇,心理更不平衡,凭什么“拿他们跟俺相提并论、鱼目混珠,俺真是羞于为伍!” 古之名将韩信和盗国奸雄袁世凯,就是典型的案例,甚至今天的步步高总裁段永平也可以归于此类案例。

  从远古直至今天,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他的行为将无法长期持续下去!这是人类所具有不可磨灭、不可颠覆的天性,因为这些天性,所以古今中外的争端和战斗在不断的产生、演变、进化、轮回。因为这些天性,所以又常常形成一个现实与人性的巨大矛盾,国家领袖、企业家个人利益与广大人民、员工利益的巨大矛盾。从而又演变出两者之间的另一个问题:沟通,沟通,再沟通……从而再一次演变、斗争、进化、轮回……,形成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代王朝的兴衰发展史,恰如天道:“日月循环,周而复始。”
 
  …………

  做过老板的人,多数会选择集权,飞猫相信。但飞猫更相信,分权是集权、财富、智慧、成功的明天,是有雄才大略、德才兼备的企业家、经理人的明媚春天和必然选择!集权为先、分权为后;集权是实现分权的必须手段,分权是有效集权的最终归宿(即目的)。集权与分权,是宏观控制下的微观自由,是辩证的相生相克的矛盾统一关系。

  当然,如果企业家、经理人觉得自己难把企业做大,也可以选择“授权、外脑、……”方式和小狗经济(见钟朋荣的文章)般的环境生存。

  …………

  治国之道,在公与平。凡政令措施,不能普及全民利益,则民心散矣;民心既散,政令不通,国必衰疲。……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世事本无十全,故利害权宜之处,所审尤慎,即目今民主原理之真谛,亦以多数民意为依归,此古今政治不二之理也。(国家如此,企业亦然)

  《黄石公三略》有云:“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为了一人的利益而危害百人的利益,民众就会弃城而去;为了一人的利益而危害万人的利益,全国人民都想离散而去。去掉一人而有利于百人,民众就会仰慕他的恩泽;去掉一人而有利于万人,国家的政治就不会混乱(利一害百、损一利百,是形容大型企业管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利一害万、损一利万,是形容国家治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诚为古人不欺今人的智慧大理也!

  历史进程如流星赶月。现在有许多人面对今天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层出不穷的科技发明与日益更新的技术应用,面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政治经济改革、社会风气……持怀疑乃至抱怨、愤恨的态度,但是,如果对他们说:“你们感觉现在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有人愿意回到从前吗?回到改革开放初期吗?”飞猫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不愿意”。这就跟工资待遇一样同样也是刚性的需求,人们对它的普遍心理是——只能涨不可跌。这就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逆转的天下大势!岂能以国家领袖、企业家、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智慧大理!当然,如果企业家不想把企业做大,宁愿落后于历史流星赶月的步伐,宁愿像温水煮青蛙慢慢被其他企业吃掉,则另当别论!对此,我们的金庸老爷子也会笑说:“各位英雄好汉,这就是咱们的武林江湖呀,人在江湖飘,那能不挨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回到从前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折射出“社会在进步、科技在进步、生活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人们确实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机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原始社会——奴隶主义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未来有可能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们眼中活生生的历史见证!在企业家有能力驾驭全局的前提下,解放企业生产关系就是解放企业生产力!是顺应历史前进的滚滚潮流和民心之所向!正所谓:天道循环,因果不昧!

  分权,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结果、终点,是历史发展和民心所向的主流!我们不能因为集权而否定历史发展的主流!不能因为集权,而忘了国家、企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将集权与分权本末倒置!这是国家、企业经营管理的真谛所在!《易经》有云:“一阴一阳谓之道”,不可偏执,不可偏废。

  毛主席说得好:“当组织的政治路线、方针确定下来后,领导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选干部和出主意。”由此可见,在一个令企业家迷茫困惑的企业发展的转型关键时期,确立一个国家或企业的政治路线(发展方向,在此次辩论赛可以理解为分权),是多么的重要。

  中国大陆运转3年以上,资产已经超过5000万的民营企业,其企业情况、生存环境……各有千秋,无论采用集权管理,还是分权管理,鞋子只有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合不合适。一定的管理模式,总是因一定的管理环境而生。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两个不同管理风格的企业,同时可以各行其道,各尽能所,各取所需,互不相干。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何苦非要别人走一条独木桥呢?

  “堵”,只能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设道墙,拉远了心与心的距离,使彼此的科学发展观相背离,远离了真正的成功大道;
  “疏”,却是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体现了平等、友爱与和谐,树立起了共同的科学发展观,密切了干群关系,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在人与人之间、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在国家与百姓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架起一座互相理解、信任和支持的伟大桥梁!
  疏,是创造相互信任、相互协助、高效率社会环境的有效方式之一。缺乏疏通,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如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一样,缺乏流通,人岂能不病、不亡?!这就是“疏”的道理与好处。只要周详策划,有充分的准备,正本清源,防范于未然。

  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并不是依靠势力、暴力、阴谋去阻止,而是止而不止,疏导使其畅通,而不必阻止。故而才能使人人各行其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大圆满!


  一言之,集权为先、分权为后;集权是实现分权的必须手段,分权是有效集权的最终归宿(即目的)。集权与分权,是宏观控制下的微观自由,是辩证的相生相克的矛盾统一关系。

再次重复转贴一篇历史故事来表述飞猫的观点:



恢复封建政策的八大正反思辩




  英布归顺,使刘邦正式成了众诸侯的名义领袖。
  但楚军兵力上仍有明显优势。
  刘邦联盟的管辖地区较大,兵力分散,让亲自在前线领导抗争的刘邦十分头痛。楚军在准备总攻击之前,打算先行扰乱汉军补给体系,如同巨鹿之战前的策略。所以项羽不断派遣游击队攻打汉军运输的甬道,造成驻守各地的汉军常有断粮的恐惧。刘邦正为力量无法有效集结而深感烦恼。
  此时,郦食其建议刘邦恢复封建体制,将刘邦和诸侯间关系正式化。郦食其表示:
  “昔日商汤讨伐夏舛,封夏舛之后代于杞;周武王伐殷纣王,封其后代于宋。但秦国却不懂得这一道理,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诸侯的后代臣民均无立锥之地。陛下若能再立六国之后,其君臣、百姓必皆感激陛下之德行,绝对会自愿归属于陛下。一旦德义已行,陛下便能南向称霸成为诸侯共王,那怕楚国不臣服呢?”

  刘邦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便下令郦食其带着汉王印缓。行使六国,集结诸侯旧势力以共同对抗楚国的压力。郦食其前去准备的时候,正好张良外游归来。有烦恼的时候着听到张良回来,是刘邦最为高兴的事了,因此即使是正在吃饭的时候,刘邦仍迫不及待地立刻召见张良。
  “子房啊,刚刚有客卿提了一个对抗楚国力量的策略,你来替我评估一下它的可行性吧!” 接着便将郦食其的建议,详细告诉张良。
  没想到张良却笑着表示:
  “是谁为陛下出此主意的呢?按照这个计划去进行,陛下之大势去矣!”
刘邦傻眼了,问道:
  “为什么呢?”

  张良说:
  “请借用桌前的筷子,我来为大王作个说明。昔日商汤、周武分封舛、纣后代,是因为他们评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控制这些后代的命运生死。如今大王自己估量能够在这方面和项羽竞争吗?此不可一也。
  周武王入殷京时,曾为商容洗雪冤屈,释放在监牢中的箕子,祭祀为国忠诚、进谏纣王被杀的比干,这些有力的政治号召,陛下目前有没有呢?此不可二也。
  武王进入殷京后,立刻散发巨桥谷仓的存粮,并以鹿台的金钱财宝赈济穷人。由于殷纣王的暴政,使周武王可以大量施恩于百姓,如今陛下可有这种机会?此不可三也。
  讨伐殷纣王后,周武王之所以分封诸侯,是因为天下业已太平,所以能收回干戈以示天下不再用兵,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四也。
  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在华山之东设有马场,表示天下无事,从此无为而治,陛下也能够做到吗?此其不可五也。
  周武王并且放牛于桃村之西,以表示从此不用再运输粮食,不用再征民于劳役,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六也。
  如今天下游士离其亲人,抛弃祖产,解放族人,跟随陛下一起争逐天下,无非想建立功劳,以获得咫尺之封地啊!倘若陛下复立六国诸侯之后,天下游士必各归其主、回到故里,陛下的人才将因而流散,还有谁愿意和陛下共争天下呢?此其不可七也。
  再者,楚国在军事上仍为当前强国,谁能保证新立的六国之后不会反过来唯其马首是瞻,那时候陛下能得到谁的臣服?此其不可八也。
  有此八不利,陛下若用客卿之建议,臣料想陛下之大事去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0 11:59:22编辑过]
377
发表于 2007-3-20 11:14:54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goldwing88在2007-3-20 9:56:43的发言:

所谓分权,无非是为了权力最终拥有者的利益最大化,或者是组织利益最大化。我认为,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的最大受益者恰恰在组织权力顶点的拥有者(个人或集团),并且会巩固其权力。

  也不能一概而论,有常规也有例外。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历代的统治者多如繁星,对人民有功有德者却少之又少,有几人是唐宗宋祖呢?而对人民少功无德而依靠权术势力者多如牛毛,这样的事例已经是枚不胜举。

  古人云:“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利一害百、损一利百,是形容大型企业管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利一害万、损一利万,是形容国家治理制度科学民主与否)
  昔纣王竭天下之财,武王散之;秦刑天下之民,高祖宽之。这就是“去一利万、政乃不乱”的真实写照。美国建国以来有4位总统在贫困中死去,就是“去一利万、政乃不乱”的真实写照。中国的毛主席和开国功臣们也大都是两袖清风,不讲政治待遇的,清正廉洁,这也是中国大多数人遭受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依然尊敬毛主席和开国功臣们的原因所在,这也是“去一利万、政乃不乱”的真实写照。

  先哲老子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解释:能够承担全国的责任与屈辱,可以成为国家的仁德之主;能够解决全国的困难与危机,可以成为国家的权威之王)

  受国之垢,意味着承受着巨大的责任与屈辱。可世上有几人愿意承担一个国家这样巨大责任与屈辱呢?我们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外国友人评价他:“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必将会化为灰烬!”没有周恩来的受国之垢,不知有多少为中国革命仁人志人,在文化大革命斗争中牺牲!这就是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受国不详,意味着承受着巨大的困难与危机。可世上能有几人有智慧和能力,愿意且能够解决一个国家这么巨大的困难与危机呢?我们中国人民敬爱的毛泽东,外国友人曾评价说:“没有毛泽东,中国的革命之火很难点燃。”在中国承受了百年屈辱历史的旧中国困难重重的危险格局之中,毛主席的英明远见、卓越才能、优秀品质破除了当时重重迷雾的格局,成为全国的指路明灯,带领人民开辟出一条伟大的光明大道,使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在世界人民面前挺直了脊梁。


  正如外国人所评价的:“没有毛泽东,中国的革命之火很难点燃;但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必将会化为灰烬!”毛泽东与周恩来,是先哲老子所言名副其实的天下王和社稷主。

  …………

  再来看看西方的美国,布什总统上台不久,宣布10年之内废除遗产税,美国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最高可达55%。但出人意料的是,美国富翁们对这份大礼,并不领情,120位富翁在2001年2月主动上书国会,要求继续征收遗产税。如今,美国的富翁们放着天大的便宜不占,却联合上书,硬“逼”着国家往自己的口袋里掏银子,这难道是富疯了么?其实许多美国富人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他们十分体谅国家,认为政府也像一个家庭一样,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花费以及对社会的投资,国家一定要有收入,征税是必需的,而逃税是一种耻辱,而孩子们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无忧的想法,损害了他们心目中的公平观念。这就是美国富人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体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0 11:24:22编辑过]
378
发表于 2007-3-27 11:34:0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如果是股份制,正如你所说,分的是经营权,累死的是总经理。
379
发表于 2007-4-9 10:30:40 | 只看该作者

这有好坏之分吗?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80
发表于 2007-4-10 16:06:58 | 只看该作者

上面这么多的观点我看都看不过来,我只发表我的观点:

企业人少,无所谓集权分权,只要业绩出来就行。

企业大了,功能多了只有分权。

报告完毕。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