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从多因多果的成本控制看精益生产

[复制链接] 1
回复
135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12-27 13:4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精益生产理论框架是:一个目标、两大支柱、一大基础。
1) 一个目标: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  
2) 两大支柱:准时化(JIT)与人员自觉化。准时化以市场为龙头,在合适的时间,生产合适的数量和高质量的产品。人员自主化是人员与机械设备的有机配合行为,目的是使一切工作变为有效劳动。
3) 一大基础:以改善为基础。在工作、操作方法、质量、生产结构和管理方式上要不断地改进与提高,以及消除一切浪费并持续改进。
精益生产的关键是消除浪费,管理价值流过程,包括快速响应、均衡化、同步化、追求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缺陷。从多因多果的成本控制角度看,就是不断削减质量成本、效率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为主的三大管理不善成本,分别体现在:
1) 零缺陷 -> 削减质量成本;
2) 快速响应、均衡化、同步化 -> 削减效率成本;
3) 零库存与柔性生产 -> 削减资金占用成本。
如果没有这些管理不善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就谈不上它们的成本控制。因此,成本结果管理必须优先于过程管理,水桶盛水的高度是最短木板的高度。只有知道了水桶盛水的高度(成本结果),才能找出最短的木板(有问题的过程)并进行改善。不以成本结果为导向的过程管理是盲目的管理,就如同没有瓜的藤。目前精益生产体系在中国实施的成功率几乎为零,其根本原因是这些企业仍然按照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多因一果”的成本核算方式来进行成本管理,根本没有反映7大浪费的质量成本、效率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三大管理不善成本的核算。而日本企业即使成功实施了精益生产体系,但由于没有进行多因多果的核算,只重视过程管理,而不重视成本结果管理,因此出现了严重的质量过剩问题(我家的SONY电视机已经用13年了),导致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没有价格竞争力。
总而言之,企业的所有管理必须以成本结果为导向,系统监督和评价各种基于过程管理的生产、质量、采购、营销等管理体系的成本绩效,强化过程管理的效果和明确过程改善的正确方向。只有这样,流程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取得效果。
沙发
发表于 2007-1-11 17:13:06 | 只看该作者

我非常认同楼主的观点,同时我认为流程管理首先应关注流程的结果满足顾客的程度即质量,其次是在满足质量的前提下追求资源(时间与金钱)的节约以提高效率.单纯地强调成本并不能代表流程管理的全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 17:18:45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