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中国保险业的困惑(一) 一种并不理想的投资工具

[复制链接] 4
回复
130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11-8 18:4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保险业的困惑(一)

     一种并不理想的投资工具

fficeffice" /> 

    在中国市场做一个消费者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你需要睁大眼睛努力分辨可能存在的各种陷阱。而大凡购买者的收益要等到未来某个时间才能实现的购买行为,就更要注意了。比如买房子或买保险。

    一直以来,国内保险业的口碑都不好,成为大众鄙夷的对象。究其原因,在中国这个缺乏诚信的市场环境中,以承诺,而非实物交易为特点的保险产品,就更容易出现欺诈和误导的现象。从八十年代至今,中国保险业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也埋下了危险的种子。从02年某保险公司的投连事件,到最近某董事长的配合调查,都是这些种子在破土而出。

    以大数法则为基础,当风险发生后,在参保人中进行互济调节是人寿保险产生的根本原由。但从九十年代开始,国内保险公司无一不在努力充当客户投资的工具,并且这种工具还在不断推陈出新,从投连、分红险,到万能险,甚至近来还对分红型健康险的停售进行人为炒作。保险公司在利用与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谋取自身利益。而大多数知识水平不高,经济并不宽裕的城市人群也就成了这种企业行为的牺牲品。

由于投资工具种类和宏观经济面的影响,使国内投资市场的表现总体不尽如人意,这也是房地产市场屡遭追捧的一个原因。而保险由于其特殊性,在投资手段上处于严格监管,也使其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会在投资领域与银行业、证券业相比占有优势。而过分强调投资功能,则是保险公司一种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由于保险业中的上市企业寥寥,使得我们无从准确了解其盈利状况,而对现金流的追求也是国内保险业的一种普遍现象。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吸收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在未来投资水平普遍提高后,获取其中的差价,这就是这种行为的实质。

    中国的市场经济才搞了20多年,整体并不成熟,不排除经济大起大落的可能性。而如果目前已经进入上升通道的银行利率,持续上升的话,对储蓄类保险产品的过分投入,就会将这部分客户套牢。如果抛售,会有很大损失;如果继续持有,就需要承受利率损失,并被迫不段追加投入。即便按保险公司宣传的,在预定利率基础上通过分红实现银行利率上涨背景下的客户收益,我们也很难保证,目前大多数还在搞跑马占地、盲目人员扩张的高成本经营方式的中资保险能够有红可分。而实际的结果可能是一大批客户成了保险公司原始积累的牺牲品。而加之保险公司财务的不透明性,就更为这种现象的必然提供了可能。过多地依赖投资型产品,将会使中国的保险行业面临严重的系统性风险。

    在目前情况下,笔者奉劝大家一定要保持投资工具选择的主动性,不贸然选择某一类长期投资产品。因为中国经济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的保险公司离我们所期望的还差得很远。

沙发
发表于 2007-5-25 22:20:32 | 只看该作者

那怎么做风险管理呢?对于病、残、身故等可能给家庭带来严重影响的风险应该用什么方式管理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6 8:58:54编辑过]
板凳
发表于 2007-5-25 23:35:37 | 只看该作者

风险管理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保险只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工具,并不同意楼主所说的"并不理想的投资工具"一说,因为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手段,更大程度上是保护基本权益而不是获得高收益,要获得高收益就应该考虑其他诸如股票外汇甚至期权期货等了.

4
发表于 2007-5-26 09:04:55 | 只看该作者

以下内容摘自原时尚集团编辑部主任原小娟病床日记,详情请参考http://blog.sina.com.cn/u/468c05860100047m

  面对疾病时金钱变得相当重要,在病房里和病友们讨论治疗时常常说到这个问题,通常能够减少病人痛苦的很多手段的费用都不在医保的范围之内,一根可以不用拆线的伤口缝合线,能够减少伤口疼痛的喷雾,这些都需要自己承担费用。

  一位朋友跟我说过:穷人和富人的差距就是一场病的距离,似乎很有道理,在疾病面前的确穷人和富人要忍受一样的痛苦。虽然我也不是穷人,也算不上富人,但是在这个重大的疾病找到我的头上时,第一个会考虑的问题就是医疗费用的问题。

  我算是幸运的,时尚集团不仅有医保,此外集团还为每个员工上了“附加医疗保险”,这样医保能够报销80%-90%,剩下的10%-20%可以在“附加医疗保险”中报销,也就是说医保的费用我能够100%报销。

  这样的报销已经算是相当高的比例了,现在能这样的企业不算多吧,因为我知道有很多朋友的企业连基本的医保都没有,这样的情况是相当危险的,任何疾病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在我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医生特意问我治疗费用是否能够报销,因为我选择的“新辅助疗法”的药物是不在医保范围之内的,而且因为多数是进口药,一次48小时的化疗的费用是1万2千,而这样的化疗要进行4-6次,这还不算住院和手术等其他费用。

  这个时候我自己的一份保险发挥了作用,2000年我刚从学校辞职出来,当时觉得自己没什么保障,正好一位朋友推荐,就买了一份平安保险公司的平安康泰保险,包含一个附加重疾保险和住院安心保险。其实谁又希望能启动这样的保险呢,我宁可每年交钱而永远不动用它。当我打电话给这位朋友时,她不敢相信我得了癌症,赶紧跑来看我,并准备帮我办理理赔。

  按照保险的合同,我将得到9万元的赔付,如果身故还有3万元,我住院其间每天还有180元的住院补贴。这就是这份保险给我赔付的全部,这些费用将基本够我住院其间的所有费用了。

  我的朋友一边帮我算赔付的钱,一边说后悔当时没有劝我多买一些,谁又能预料世事的变化呢?有这些钱我心里已经塌实多了。为了让儿子在我生病的这段时间能听爸爸的话,我对他说:“康康,妈妈以后不能挣钱了,你得听爸爸的话,而且要学会节约。”儿子立刻说:“妈妈,你的意思是不是咱们家破产了,那我今天不喝饮料了”他倒是挺明白的。

  谁也不希望自己得病,但是在健康的时候,我想大家还是得有保险意识,一旦面临重大疾病的时候,又有多少保险可以重来呢?

5
发表于 2009-2-1 00:09:3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啊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