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戒 定 慧 佛经是释迦牟尼佛为度众生,在这一代时教中,曾经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后由阿难尊者等诸大弟子结集经典,共三藏十二部,广则有八万四千法门,狭则不外三大纲领,称之为戒、定、慧三无漏学。由于戒、定、慧能断烦恼,能了生死,故称“无漏”(“漏”喻“烦恼”),这是佛法的本体,若离此三学,则非真正佛法。 “戒”即戒律,也就是生活的规范,其目标就是要“防非止恶”。譬如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修学佛法则须持佛戒律,这是学佛的根本。在经、律、论三藏经典中,“戒”学就是属于“律藏”,也就是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之意。所以“戒”消极的意义是“断恶”,而积极的意义是“修善”。换言之,“戒”学是对治众生“造恶”的药,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意思,亦即凡是妨害众生的事,不分大小,皆不可去做;反之,凡是利益众生的事,事无大小,皆当为之也。 所谓的修止[定],是你的心念专注在某一个境界里不要动。当你专注于这个境界,任何的外境来,你都不理它,依然专注在同一个境界里面,这就是修止[定]。 ps:定是共法,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定,对外:比如处理事情,我们需要冷静,需要临危不乱等等 对内:我们需要以清净的心,来观察自己的思维,从而看清楚世间的真相什么是修观[慧]呢?就是一个境界来的时候,你的心念随着所在境界以所修的观法去观察,但心中要明明了了,不被它迷惑,而且要看清它的真相,这就是修观[慧]。 ps:有一定的定力之后,我们就能以清净之心,就可以深入的观察世间的真相,即苦、无常、无我和空,这就是智慧,从而得到解脱... 所以,当你在修行任何法门时,如果碰到各种境界来,你都不理它,一直保持静静不动,这种修法就属于修定。如果任何境界来时,你都很专心地用佛法去观察它究竟是怎么回事,从中去觉悟,这种修法是属于修慧。 摘取于:定慧之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2 11:28:3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