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夫下工的路上看到了一只野兔,便拼命去追赶。追了一段路,只见野兔误撞村口大榕树而倒地,农夫赶紧去捉却未见踪影,于是农夫请教有学问的人这是怎么回事,有学问的人给他讲了守株待兔的故事,农夫觉得很有趣,便对妻子说:“守株待兔真是绝妙的主意,从明天起我就守株待兔了,你每天给我送二至三顿饭就行。晚上,你随意,跟我一起在树下睡觉也可以,守在房里单休息或者另外开辟新场面也行。”说完他提着简单的行李走到了树下。ffice ffice" />
一开始大家笑他是个笨伯,后来便有人说他得了神经病,又有更高明的人纠正说是“精神病”,而不是神经病。村长找他说话,他便向村长汇报了他“待兔”伊始看到的情况:“小张家的和小张打捶,小张家的说是要寻死,围着树围着我跑了十五圈,小张过来追,围着树围着我跑了三圈……”。“马老大天不亮就背着一麻袋东西出了村,到岔路口往左拐,沿着大青河上了公路……”。“哈哈,李小二媳妇与赵秃子相好,让我‘贼’住了。两人树底下亲嘴,啧啧有声……”。“赵疯子深更半夜喝醉了酒闹腾,嘴里不干不净……”。村长听了,觉得这人倒也有用,纯粹是不花钱的线民、耳目,便指示有关人等,不要打搅、尽量支持他“守株待兔”。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守株待兔者其乐无穷,其他人相安无事,他妻子乘机大搞性解放,倒也新潮得可以。青年人在树下搞了一次迪斯科,他也参加跳了跳,他的事迹更是遐迩皆知,并就他的事迹成立了一个研究会,挂靠在社会科学医学联合研究所。对这次守株待兔者的事迹的研究大体分以下几派:
一、传统文化派:以为守株待兔是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一种传统的符号,符合文化心理、生活习惯、宗教意识、无为哲学、乐天态度、天人合一观念……等。
二、精神分析派:认为守株待兔是一种性心理的变态,应该搜集资料,研究他小时候屙屎情况、俄狄浦斯情结、娶妻后夫妻生活情况、做梦情况、失物情况、口误情况……等。
三、禅宗外加结构主义派:以为守株待兔是一种“不言之言”、“众妙之门”、“另有所指之能指”、“潜语言”、“智力游戏”、“符号创举”、“谓语与宾语的疏离”、“黑箱省略效应”……等。
四、行为学派:以为守株待兔是“主体性退化”、“主体亢进——哗众取宠”、“超时模仿意识——伪现代派”、“盲目冒进或盲目无进”、“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待价而沽”、“好逸恶劳”、“以静制动”、“充分发挥了人类行为的极致——等待——的作用”、“慢性自戕”……等。
五、社会功利学派……
六、宗教学暨神学学派……
七、经济学派……
八、美学学派……
九、诗艺学派……
十、逻辑学派……
十一、病理学派……
十二、十三、十四……以至于无穷。
几年后此人暴毙于树下。树上挂了一个铜牌,讲了此人故事,县旅游局确定此处为重点旅游景地,重点向港、澳、台、海外华人及东洋游客开放云云。
感言:王蒙不愧为一代语言大师。数年前的文章,今天读起来仍然兴味浓郁,哑然失笑的同时又使人深深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