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界抄袭的方法大致有两种: 一是“照搬讲义”。比如,有些优秀的培训课程刚一出来,就有大量模仿者全方位复制。比如,本人每次讲完课都会把讲义给学员,前不久有一次去武汉讲课,结果发现头一天讲课的讲师几乎全部都是采用本人几年前的讲义,搞笑的是,当年本人讲义中有一处留有本人的名字,该讲师居然都没有发现。 现在网上到处都有部分培训师的讲义,于是乎有些人信手拈来,打上自己的旗号就能够侃侃而谈了! 二是“抄书”。比如客户有经理人管理技能提升的需求,培训师就去书店买几本管理技能类的书,东抄抄西抄抄,一门课程就产生了。 当前,一部分讲师带着急功近利的浮躁,以牺牲学术精神为代价,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时,我们必须面对他们大声疾呼,别再制造泡沫了!市场不需要低水平的重复,也不需要粗制滥造。市场不要学术上的假冒伪劣,更不要学术上虚假的繁荣!为了培训师行业的良性发展,也为了真正为中国企业造福,每一个讲师都应该将学术精神牢牢握在手中,永不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