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指导日本商人成功的军事思想

[复制链接] 12
回复
308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G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6-4 12: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本商人在全世界的成功有目共睹,很多人想探究其原因,也许《武士的精神》有助于我们对这个岛国有更深的了解。 这部关于制胜之道的书收录了日本有史以来阐述兵法于制胜策略的两部最重要的著作——《五轮书》和《兵法家传书》。 《五轮书》在日本的地位,就如同中国的《孙子兵法》,以至今天仍有很多日本经理人采用其中的学说来指导自己的经营决策,就连哈佛商学院也将其列为学生的必读书之一。 这本近乎神秘的书写于1645年,作者是有“不可战胜的武士”之称的杰出兵法家宫本武藏。他在不到30岁的时候就进行过60多次决斗,无一失败。后来他引退到一个山洞里,将一生积累的丰富教益记录下来,终于在临死前的几周完成了这部经典之作。 他分别从兵法总貌、剑法奥秘、战略战术、其他流派、自然之道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兵法要义。并以切身经验告诉人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超过别人,这是武士处世之道的基本观点。战胜一个敌人和战胜成千上万敌人的道理,并没有什么不同。即使在极端的混乱中,也要保持内心的镇定和澄净。 《兵法家传书》则出自和宫本武藏同时期的幕府重臣柳生宗矩之手,他在毕生的军事生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后来担任幕府特务机构的首领。因此,他的著述在处理社会和政治事务方面,比宫本武藏有更为清醒的认识。这本书由三部分组成,分别称为“杀人剑”、“活人刀”和“无刀”,均采用禅宗的术语来作为战争年代及和平时期的武士的行动准则。 这两部诞生于300多年前的作品介绍到西方后,受到商界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最富启发性的策略经典”。
沙发
发表于 2003-6-4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哪里有?
有电子版的吗?
AG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3-6-7 00:08:00 | 只看该作者
日本武士道全面解析

第一章 序

所谓武士道精神是一种不成文之法,是历代的武士们口耳相传下来的,或是由知名的武家人士记录下来,成为后来武士们的人生格言。

武士道不是一种清洁的精神,它是一个阴翳的民族,在偏狭的岛屿中产生的一种复杂、混乱和极端的生存意识,以及情感倾向。在狭隘的生存空间中,它有能力保留品格或附庸风雅,但当它发展开来后,它表现出来的是其极其残忍的一面,从而导致世界性灾难,二战就是极端的典型。

当前的形势是,日本人自傲于经济强国的身份,正在努力把一切成功根源归因于日本的传统。而日本的传统,最强盛的就是武士道。所以,了解日本,从武士道入手是一条捷径。

我会去看武士道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武士道是日本民族的精神食粮,有必要去看看。二是、它的神秘感,我以前总感觉武士的高尚,武士的忠诚,是这两点,引导我走近武士道,但结果出乎意料。我所崇敬的武士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日本的发展,但它实质上毕竟不过是一种极端落后、狭隘的思想,它是束缚人类思想的枷锁。于是决定写下这篇文章,为的是解解心头之恨,如若对某些人产生一定的帮助,那我就跟高兴了......

 

第二章 兴起

1200年左右,日本出了一个名满天下的法师。他的一生是奔波劳碌的一生,因为他是说艺人,而且也是一名武师,他生活全部就是刀和文学。他的刀如同他的文章一样有名,他到处讲述武士的故事,讲故事时身旁总有一把琵琶,于是人们就叫他“琵琶法师”。

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在道路上奔波,足迹遍及日本各地。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的刀锈了,但笔却更加锋利。他的文法如同他手中的刀刃,华丽、任性、痛快淋漓,他可以惊人的不顾事实,但他的满怀豪情和个人行为的确成了武士最初的形象。

传说,琵琶法师在晚年,为了磨练自己的刀,砍断了上百棵白桦。而在他有生之年,却未曾找到对手。

那时的琵琶法师未曾找到对手,决不是武士太少,而是他的刀术太高。在他那个年代,武士已成为一个阶层,在民间已广为流行,到处可见腰别长刀,头挽发髻、身着真垂的武士浪人。标志着日本进入武家政治时代。

武士道兴起于藤原氏专权政治背景下的日本,武士的形成是与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瓦解和庄园制的发展相关联的。

大化革新以后实行的征兵制随着中央集权制的衰落也日趋松弛。9世纪初改行“健儿制”,而导致服兵役成为贵族的专制,以至军队素质一落千丈。正于此时日本各地庄园兴起,庄园主为了领土和安全,而,慢慢分离一些农民去训练,后来干脆成立了专门负责保卫工作的武士团。一些寺庙、神社也组织了“僧兵”。但庄园武装的建立,对地方构成威胁,意识地方势力也组织了武装力量。一般由当地的富豪组成,称为“郎党、郎众”。

武士势力的出现和加强,从11世纪初期开始逐渐形成了超越庄园范围的地区性武装集团。无数分散的武士聚集在一地,统一指挥,组成了武士团。武士团的首领称“物领”下属称“庶子”。武士团有着极强的宗族观念,坚决实行首领的命令,实行主从关系。武士在战场上武勇和对主人的献身精神,是武士个人和武士团的基本要求,形成了“武家习气”,“弓矢之道”等新观念,成为维持武士团组织的重要思想支柱!

武士兴起的年代,正是日本从律令社会转变为贵族社会的时期。也正是封建社会开始占据优势的时代。所谓武士的兴起,决不仅仅是贵族与武士之间争夺权利的过程,而且包含了武士从地方富农中产生的新兴力量。那时,作为地方地主的五武士,把根扎在土地之中。他们被任命为捕头、押司等,并且拥戴出身名门的武将为靠山。

直到1221年,幕府通过平息承久之乱,取得了决定性优势,日本的公家和武家二元统治朝武士一元统治发展,其历史潮流势不可挡,由于对土地的支配使得武士成为统治的核心。

武士通过主仆关系维持地位。武士对上司尽力效忠,主人则赐于下属恩惠。通过主仆关系,武士终于超过了贵族,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

但武士最关心的是保家,所以,对主人的效忠也只不过是一种手段。他们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壮大本家族。由于这种心态的存在,导致了日本人特别善于竞争的特点。

 

一种文化的兴起必然有其的精神支柱。那武士道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呢?

首先从佛教说起,佛教对武士道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武士认同命运的安排,对于无法避免的事情选择平静的服从,即便是死亡。

一流的剑术宗师柳生宗矩,觉得弟子已经学会了自己所有剑术的技巧,就对那弟子说:“我能教的到此为止,接下来你该去学禅了。”

禅指的是“凭借沉没思考,领悟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思想”。学习禅就是要冥思,但在冥思的背后可是包罗万象,原理就在于悟出“相对”。再将此“相对”与自己调和。

从这一方面来看,禅的修养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在神社的灵庙当中既无月神的器物,亦无任何祭祀的用具,只是一面镜子。简单的解释,镜子是人类心灵的表象;当一个人的心境完全地安定下来而保持澄明时,便可以看见神的存在。

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对武士道产生深远影响,对国民而言国土是可供采掘金矿,收获谷物的土地。这国土就是众神,亦即祖先之灵的神圣住所。对一般平民而言天皇不仅是国家权威的象征,更是精神文化的支柱。武士道认为,天皇本身是带有上天使命,而以肉体存在于地上的天神代言人。

严格的来讲,在道德约束方面,孔孟之道才是精神最丰富的源泉。孔孟所主张的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关系。成为武士最常规也是最重要的约束力量,成为武士的经典之一。这种思想深深地埋在有一定知识的武士的心灵深处

佛教不能给武士道的部分则有神道补充。尤其是其他教养未提及的部分,如对君主的忠诚,最祖先的崇敬和孝心等,都可以由神道提供。

不论是佛教还是神道认清自己并非是肉体方面的知识或精神物理学的知识;而是道德方面的意义,即“自我反省”。但由于武士往往热衷于武功,对内省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

但我们可以发现武士道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思想。只不过武士道起源与动乱的年代,在不安的环境因素下,如何保持镇定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为什么武士阶级保留了祖先们残暴而洗练的气质。这些武士终于创造了一个独特男子的 典范。

但这种思想是“只感化自己民族”的思想,对外则是残暴的一面,套用尼采的一句话:“如果把亚洲人的性格状况比喻成平原,日本就是一座突起的山丘”。

第三章 魔鬼训练

先讲个故事: 1566年某日深夜,明月高悬,在日本江户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两个武士正进行一场决斗。只见寒光一闪,其中一人便倒下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但却都知道胜者的儿子后来成为一个赫赫有名的武士,他就是木曾昌义----当时才六岁。

正是这次决斗给木曾昌义提供了锻炼勇气的机会。第二天深夜,木曾昌义就被父亲叫去,父亲用刀抵着木曾昌义幼小的背脊说:“到树林里去,那里有个死人,旁边有块石头,你要用他的血在石头上印上你的手印,做不到,我就杀了你。”

六岁的木曾昌义,在树林里接受了三天严酷的武士道训练,虽然他都成功地印上了血手印,但比起印在心灵上的残忍来说,这血手印算得了什么呢。

其实,几乎所有的武士,都得接受类似的魔鬼训练。

在武士道鼎盛时期,武士的名份是世袭的。也就是说,他们生下来就是武士。因此,他们生下来就得接受训练。

小武士的训练是艰苦的,比如要以后能在任何情况下,不拘姿势的睡觉,就必须在小孩时代把四肢帮在背上,用这种方法来达到目的。这种训练帮助小武士学会主动,即使在别人背上,也能获得最佳姿势,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的累赘。

在训练过程中,爬是绝对禁止的,因为那有损武士尊严。当小武士会说话、会走路时,他们的父亲就会揭去慈父的面目,取而代之的是血、刀、鬼故事等等。就像故事中木曾昌义的父亲一样。

其实这是魔鬼训练的准备,当小武士5、6岁时,已具备知性能力时,武士道的全面魔鬼训练才真正开始。

在武士道的魔鬼训练中主要的学科有剑术、射击、柔道、骑术、枪术、战略战术、书道、道德、文化等,这些都进而演化为日本的传统文化。

在这些科目中有必要说明一下柔道和书道,因为在那个时代,如若一个武士能写的一手好字的话,将受到特别的重视,所以那时的武士对此特别重视。柔道的定义简单的说,就是把解破学的知识应用在攻击和防守上。柔道与相扑不同,靠的不是腕力。此外,他和其他的攻击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用任何武器。柔道的目的不是致人于死地,而是让对方暂时不能行动而已。

脑力的训练也相当的重要,但武士最不行的就是脑力训练。如在军事中必备的算术,但正是武士所欠缺的。因为武士道的训练,根本上就不利于算术的培养。武士道重于不计较得失,反而主张知足。这就想唐吉珂德以他那把生锈的枪为荣。

在武士道的训练里,有一项是克制满腹牢骚而训练不屈不挠的勇气。此外还有“礼”的训练。这些训练目的就是:禁欲。这种喜怒哀乐都不行于色,以避免因自己情绪而影响他人。对一个武士而言,把情感流露于外表,简直就不是男子汉的作风,要成为一个受别人称赞的大人物,就必须做到“喜怒不行于色”,因此必须要克制最自然的情感。

而且还要做到沉默,因为言多必失,借着言语而来表达思想,对武士来说未必太肤浅了,他们要的是行动。如果你有机会去拜访一个十分不幸的武士,你会看到他那红着双眼而泪水未干的脸上,依然一如往昔地绽放着笑容来欢迎你。事实上,武士道即使被他人踩得痛脚,依然能够保持笑容。

由于这种抑制情感的功夫必须时时存在,所以他们会借着其他的方法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比如诗歌、文章等,但也有微笑着突然拔刀杀人的武士。

魔鬼训练是不被常人所理解的,认为何必如此。但武士认为这不是有没有用的问题,他们强调这个过程,无论有没有用都得训练。这就是武士道与一般训练的不同了,武士道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由于训练后的武士的思想在长期的作用下,变的阴翳、寡欢,导致了日本民族的现有思想的狭隘性,也暴露出武士思想的残暴性。

第四章 刀与武士

 

说起武士,定让你想象出一个手拿大刀的人物形象来。不错,刀是武士的象征,没有刀的武士也就不叫武士了。

在武士道里,到是力量和武勇的象征。

身为武士之家的子弟,必定是自幼开始学习舞刀弄剑,到了五岁那年,才开始身着武士服装,奠定日后基础。这个时候,他们所使的是真正的刀,这样才表示有资格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而这一天对一个武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日子。

经过了“武士入门”仪式后,就象征着已经具备了武士的身份,不需要家长为其行为负责。通常,在孩提时代会一涂上银漆的木刀代替真刀。不久之后,便以比较纯的真刀训练。等到成为一个使用锋利真刀的新手时,年轻武士往往会带着喜悦的心情以身边的木石试刀。到了十五岁时,就等于是已经成年,可以自由行动。但带着危险武器的同时,就表示自尊心和责任感也随之而来。

腰上佩带着刀就象征了此人心中已有武士道精神。武士刀共有大小两把,大的称“刀”,小的称“肋差”,这两把刀是武士寸步不离的身份象征。如果在室内,定要放在书房或起居室里明显易见的地方。夜间,就放在随手可取之处,通常是枕头边。

但由于武士对刀的热爱,到最后演化为收藏好刀的虚荣心,武士刀成了艺术品。渐渐的刀变成了身份高低的象征,刀也失去了原来的杀气,多了一份亲和!

武士对刀的感情是一种拜物教的情感。正是对刀的无限崇拜,催生了许多以刀剑鉴赏、研磨作为家业的武士世家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本阿弥家族。

现在的日本人已经在西方意义上放下了刀,但在日本意义上,他们仍将继续努力关注如何才能使心中的那把易被腐蚀的刀保持清洁。从武士道角度而言,刀是一种在任何时代都能保存的象征。

如果,刀是武士的灵魂,那么,勇敢就是包裹刀的表面的表示武士身份的刀鞘,刀和勇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武士虽然喜欢用刀,但谴责不正当的用刀,甚至嫌弃之。任意地乱挥刀剑的武士,大多不是卑怯者即使虚张声势者。一个沉着冷静的人物什么时候才是用刀剑的最佳时机。但是,真正恰当的时机是很少见的。

武士不能逞“匹夫之勇”就像手中的刀剑 ,是时机是才出鞘。但不是说遇事就 退缩。相反,武士道注重“勇气”的培养。威猛、忍耐、勇敢、豪迈、勇气,这些是最容易打动年轻人的心弦,只要再加上实践要领,便可以很容易地训练年轻人。所以,这些武士从年少时便开始竞技比赛,以君子之争来培养勇气。

但武士道认为,不是一味的向前,一味的牺牲,就是勇气。

“武士若不重视自己的生命而任意地牺牲性命,这种血气之勇与盗贼有何区别?武士之所以为武士,就在与他知道退一步以成全忠节;武士之所以为武士,就在与他知道战死沙场以成全忠节。应死时决不偷生,应活时决不轻生。”

勇气的另一面就是沉着。也就是说,勇气必须借稳定的心情冷静的表现出来。所谓冷静就是指静止状态的勇气。果敢的行为是勇气的动态表现,冷静就是勇气的静态表现。一个真正的武士一定会常保持稳定的心情,决不惊慌失措,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能保持冷静。

十一世纪后半,在衣川堤上发生了一场日本最典型的战役。东国军战败溃逃,统师安倍贞任也随军逃亡。但敌将欲将他俘虏,于是对他大叫:“下马免死!”

但安倍贞任掉转马头,与敌将说道:“忠义乃武士天职,岂可背弃?”

此时,敌方大将义家示意放贞任离去,别人问义家为何放走敌方大将,他说道:“在我军强攻溃败的情况下,仍能如此沉静,我实在不忍心让这样的武士受辱!”

尼采说:“能以敌人而自豪者,便能视敌人的成功为自己的成功。”这正表现出武士的矛盾心情。

身为武士者,与平日就重视勇气与名誉的人为友,战时也要求与这样的人为敌。

勇气表现到极至时,便近乎“仁”。

 

第五章 没落与复兴

 

武士道虽然看上去远离了当代的日本人,但其实武士道已深入日本人的灵魂,是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必然部分。形式上的没落,并且永远不可能从形式上复活了,但是,作为一种流毒,它在日本人的行为中依旧清晰可见。今天日本人所做的一切事,都能够从武士道中找到久远的根源或较为可靠的解释。特别是武士道披着经济的外衣,进行出色的商业运作,更显出惊人一面。

如果认为,日本作为“商人国”跟以往的“武士国”已经没有任何关系的话,那就错了。日本是一个最善于保留和发展传统的国家,从日本可以将原始的巫术文化发展为国家神道文化、并使它至今盛行之至,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一位叫天谷直弘的右翼份子就有这样的结论:如果日本作为“商人国”所付出的努力不能增强日本的利益,那就该从“商人国”摇身一变成“武士国”。

日本很聪明的保留了武士道传统,并应用到现代的工作场所,他们能在和平时期,唤起战时才有的武士道民族主义和牺牲奉献的武士道精神。以日本这么一个强烈武士道民族主义的国家,日本人想到的总是他们国家的利益。事实上,日本经济是一种由国家指导的武士道资本主义。武士道却以资本主义的形式成功了。

武士道不但重视教育,还强调武士道的魔鬼训练。日本不鼓励个人表现,反而设法尽量让每一个学子都能获得必要的语文和数学能力。教师地位崇高、社会尊师重道。

但由于过分强调合作性,个人的思想极端压抑,不鼓励创新,教育则强调死背与“集体思考”。导致了现代日本人过于注重团队,而缺乏个人能力。

 

个人认为,武士道的思想带给日本的好处就是,整个民族的团结一气。在最近百年里,日本就是靠着这种思想,不断的发展自己。可是,武士道思想的落后性,也可从上文略知,所以这样的思想对日本的周遍国家带来了灾难,也扼杀了许多人的个性发展,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女性的地位低下。在经济如此发达的国家,日本的女性深受武士道思想的迫害,注重男权的武士道,使得女性到现在还没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时至今日,日本对许多事情的态度,也受武士道的影响。日本与邻国也常有摩擦,作为中国人当然恨日本,但我们是不是找找对日本的对策,这比“恨”有用!

 摘自中华网论坛  (注:本站转载上述文章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章的观点,文中意见仅代表作者意见,转载仅供参考)
AG
4
 楼主| 发表于 2003-6-7 00:11:00 | 只看该作者
好象在这里也有发现喜欢《大唐双龙传》的前辈,虽然是一本武侠书,但读来深觉获益非浅。

我喜欢研究历史
AG
5
 楼主| 发表于 2003-6-7 00:15:00 | 只看该作者
http://playoff.533.net/2/index1.ht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7 0:28:40编辑过]
6
发表于 2003-6-7 23:3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G在2003-6-7 0:11:48的发言:
好象在这里也有发现喜欢《大唐双龙传》的前辈,虽然是一本武侠书,但读来深觉获益非浅。

我喜欢研究历史

我很喜欢《大唐双龙传》(但不是前辈,哈哈。。。)。也在那里受益良多,尤其是活学活用兵法。有机会我们交流一下。把你从《大唐双龙传》的感悟写出来如何?期待中。。。
AG
7
 楼主| 发表于 2003-6-8 05:26:00 | 只看该作者
撇却历史,姑且不论寇徐拓拔氏三人兄弟之谊,也不谈江湖义气与名满天下种种所有;

困苦万难之中不惧险阻,而于逆境绝望之地不畏强权,每致之于死地而后生;

胜之而不骄,败之而不馁,奋发而图强,挑战极限,能人所不及也。

最难得的是深明大义,懂的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现实社会中,正是在下所以借之为鉴。

文中贯穿“佛”、“道”文化。偏心性,穿插情感言语其中,感人致深之余时,虽有色欲而无淫心其中;重谋略,贯穿史迹、人文、地理行文其中,读之无不拍案叫觉!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知,虽为“修仙”之用,取之精髓,实为画龙点睛之作。

不知(寇)仲(拓拔)锋(徐子)陵兄意下如何?

殷为期盼。。。
8
发表于 2003-6-8 21:49:00 | 只看该作者
AG兄:我也有一些关于《大唐双龙传》的想法会写出来。但我建议我们重开一贴讨论,而且经理人修炼版块主要是家人进行身心修炼的地方,刚好《大唐双龙传》很注重身心修炼,我们就重开一贴主要讨论《大唐双龙传》身心修炼和兵法吧。如何?
AG
9
 楼主| 发表于 2003-6-11 07:46:00 | 只看该作者
好极了!

不过不要恼了人家才好
10
发表于 2003-7-18 02:19:00 | 只看该作者
我正在读五论书,看起来还可以,当当有卖。我还没找到电子版。否则一定奉上!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