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毛泽东正处于他事业的最低谷,他开创的井岗根据地已经被遗弃,他的部队已经被别人接管,并且当时中国共产党只是听命于共产国际或者苏联的一个小党,他只是没有任何实权的毛委员,党书记是博古,军事则有李德,博古,周恩来三人。不管从政治上还是从军事上由于只听命于苏联都造成极大损失,而在党内也形成两派。这个时候毛是如何精心策划夺回兵权的呢?可见他谋略的功底了。 当时很多人都对遵义会议感到不圆满,因为遵义会议只解决了军事问题而对于政治问题根本未提及,对于对共产党危害至深的左倾路线没有进行及时批判。可是这正是毛泽东的谋略高明所在。 当时党内的掌权派是留苏派,因为中国共产党的羽翼尚未丰满,尚靠共产国际来支持,所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班子是以共产国际的实际操纵国苏联的喜好来任命的,而所谓的井岗根据地只是一伙占山为王的土匪,毛在共产党的地位还离核心远得很,属于少数派,所以当博古,李德来到井岗后他就在斗争中失利,不得不离开军事领导位置,当时在党内博古,李德,周恩来,张闻天等人的政治地位都要高于毛。如何夺回军事领导权,如何夺取党的领导权,一直是毛处心积虑所要谋划的。 当第五次围剿蒋介石派百万大军前来攻打的时候,毛看到红军在李德的错误指挥下节节败退,不得不放弃根据地成为流寇的时候,毛感到时机来临了,在对全国形式作了全面分析后,毛做好了以北上抗日为名在国民党的势力薄弱地区西北 重建根据地的战略。唯一要做的就是尽快夺回军事指挥权,以保持红军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在败退的途中,毛与红军各级指挥员广泛建立联系,推波助澜地加强红军指挥员对李德的怀疑与指责,而且还争取到一些原来反对他的人,从而获得了反击“左倾”路线的发言权,所以到了遵义会议的时候在军事上他已经变成了多数派。 会上他紧接着博古与周恩来发言,掌握了很大的主动权,利用红军指挥员对李德的厌恶,用血的事实毫不留情地攻击李德的军事错误,获得了红军大多数指挥员对毛的支持。但是对于政治问题,他一句不提,是他没有这方面的觉悟,还是政治路线斗争没那么激烈呢?都不是。毛通盘考虑了当时的情况,首先红军已经是奄奄一息,再不扭转局面就离覆亡不远,所以获得生存是首要目标,其次,正是因为左倾路线在中国共产党属于多数派,如果在会上谈及政治问题难免会造成党内的分歧,而且由于立场不同,毛也没有必胜的信心。所以在生存的压力下,他选择了只抢夺军事指挥权。 于是大获成功,20名与会的共产党领导班子中,支持毛的达到17名,顺利地抢夺了军事指挥权,成立了毛,周,王三人指挥小组。 若干年后李德在回忆录中后悔到,当时未能将会议引到政治范畴是他的失败,如果遵义会议谈及了政治问题,那么毛未必可以抢夺军事权,因为当时的共产党人中该为左倾路线负责的占多数,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那些人必将与他结为同盟,对抗毛泽东。 而毛泽东则由于他的高超谋略获得了成为军事最高领导人的资格,而党总书记则是由张闻天这个调和派来出任。由于毛在政治上的克制,在后来毛的指挥权又一次受到挑战的时候(张国焘),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 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军事实力强于毛的红一方面军,张不愿随毛前往陕西,于是在班佑准备劫持毛西进。正是由于当时毛在遵义会议留了一手,很多左倾领导这次集体站在毛的一方,粉碎了张的阴谋。 而毛对那些不同政治路线的领导人的清算则是到了红军在陕西建立根据地,在军事上彻底树立了权威,在政治上彻底成为多数派以后,才在当时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清场,将王明等左倾领导进行了彻底清算。 那么在毛夺取党政军领导权的谋略中我们可以吸取什么呢? 首先,以退为进。当毛在斗争中失败后,他马上离开井岗前往福建三明养伤,以免受到清洗,让博古李德感觉不到威胁。 其次,通盘考虑。在退影中做好随时复出的准备,全盘考虑形式,分析敌我力量对比。同时进行暗暗布置。 再次,最佳时机,选择最佳时机复出,等待敌我力量对比发生转变,当李德明显在红军内部受到怀疑时,推波助澜加快力量对比转换, 其四,全力一击,当时机来临立刻倾全力攻击,以达到不让对手喘息的目的, 其五,有所为有所不为,分析形势,抓准突破点,而不是一网打尽,目的是确保成功。 第六,揣摩对方的应对,就象下棋,一定要想好几步,把你所下的棋对方可能怎么出招也考虑进去,以使对方没有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