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我所喜爱的几本文学书

[复制链接] 0
回复
75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8-16 13:1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吾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看过的书多半如匆匆流水,很难在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如茫茫人海中总有一个人在等待你一样,也有那么几本书不经意间就轻易地俘虏了我。比如;

1《唐诗宋词》。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魂宝,把它列为文学类的首席,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吧。这里面不仅是先辈们才艺的淋漓展现,也是他们性情的如实写照。东坡先生让人心碎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不是情深至极是绝写不出来的。个人认为这首词是古往今来最佳的情诗。fficeffice" />

2曹雪芹《红楼梦》。百年以来世人“红学”研究的现象就足以说明这本书的魅力。但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不是因为贾林爱情的凄美,而是因为“红”书不仅展示了中华诸子百家文化的博大深厚,还对“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的社会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原来匆匆一生不过是“满纸荒唐言”。个人认为古典四大名著里,红楼第一,三国其次,水浒与西游不足道。顺便说一下,水浒里对无辜人民的滥杀让我尤其痛恨,西游则是在悟空大闹天空后此书就彻底失去了自由自我的象征。

3余华《活着》。第一次读《活着》就让我受到极大的震撼,这种震撼的力量都会使我在以后每次阅读此书后的一段时期内沉默不语郁郁寡欢,并让我走不出“活着”的这段痛苦人生路到底是为了什么而不放弃生存还在努力挣扎的迷途。当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一个接一个消逝时,生命还是一个值得留恋的形体吗,它还值得我们绝望麻木的生活着吗?余华从旁观人的角度以冷静得近似于冷漠的态度记录下富贵老人一生的频频劫难,这种简洁干净的笔调和不着一字却意味深长的叙述,让余老师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尊重,这点从余老师近期写作出版的《兄弟》的畅销程度就可以证明。我喜爱余华的《活着》还有《徐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书,但我不得不很遗憾地说《兄弟》真的很垃圾。

4陈忠实《白鹿原》。1997年,《白鹿原》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此书叙述了一个普通陕北小镇两姓人家对权利的明争暗斗,实际上作者关注的是中华民族的走向,和对传统文化回归的肯定。

5古龙《天涯·明月·刀》。相对金庸、梁羽生等武侠大家,古龙更像一个没有门派自修秘籍的怪杰。喜爱他的书,是因为他的书里没有回避人性的丑恶,而是丰富的刻画了书中人物的内心复杂世界。跳跃式的哲理语言曲折的情节推理及大爱无敌的侠义精神,都让古龙的作品超越了一般的武侠小说。

6北岛《北岛诗集》。“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我只能选择天空决不跪在地上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好阻挡自由的风……”(北岛·《宣告》)就这短短的几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北岛对自我的捍卫,可能与现今追逐欲望计算交易的社会格格不入,但我一直坚信这是我们戴着面具面对生活的底线,是我们坚守自我肯定的底线。

7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能从本书察看自己生命中所不能承受的轻。

8钱钟书《围城》。钱先生举重若轻的文字把握及对世事百态的洞察调侃,使人在捧腹之余静心思索,才发现其中也有着我们或深或浅的身影。读完此书,在回头看看杨绛女士的《我们三》,其中的凄凉追思让人不甚唏嘘。

9李洱《花腔》。一件往事在几个当事人的叙述中支离破碎而扑溯迷离。历史是没有真相的,在我们转身的刹那他已与我们擦肩而过,我们看见的都只是旁人对他侧影的描述。

10王朔《王朔文集》。个人认为王朔的文学成就在当今中国被深深的低估了,他的写作风格影响了下一代的京派作家。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