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质 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往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最好暗示。在中国,人是女娲造的,她本身是一个女性,在造人的时候,好像是不分先后,同时用泥巴捏造了男男女女。而且,作为人的创造者,她还有一个伟大的贡献就是补天,为她创造的人类提供了一个安稳的生存环境。在西方,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通常的形象,应该是男性,而且,上帝造人是先造的男人——亚当,然后再掰一块亚当的骨头来制造了女人——夏娃。 东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似乎说明了一点问题。中国文化从其肇始,就打上了浓厚的女性色彩,反应了对母性/女性的崇拜,在缺少父爱文化的关怀下,不可避免的走先了女性文化的方向,体现为整个社会心态就是柔、弱、守、静、忍。相对而言,西方文化却是以父性文化为主,上帝,这个父亲,时而严厉,时而暴躁,时而又放下架子,与他的子民们签个契约,完全一派男人作风。就连古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的神仙,许多都是争勇好斗、个性鲜明的主儿,而中国西游记里,除了孙猴子和那些小妖怪有点叛逆的男孩子形象外,所有神仙都是一个样,木讷而呆板。连本是男身的观世音菩萨,虽然具有传说中的九九八十一种法相,但传到中国,就演化为慈眉善目、宝相庄严的女身了。看来,中国文化的特质和内容,应该就是一种女性文化,那些泼皮的男孩所代表的男人文化是异端,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了。 中国女性文化特质用五个字可以概括:柔、弱、守、静、忍;大致解释,可这样理解:顺应形势、示人以弱、固守根基、静心谋划,隐忍待发。把握了中国文化的女性特质,想必就可以理解中国社会对为人处事的要求,也就可以更好的适应中国的职场,在职场中做到游刃有余,进亦可攻,退亦可守。 柔者顺也,柔以应势,不与强者争锋,顺应形势,犹如水。水乃生命之母,也有说法是“女孩是水做的”,所以水是女性的象征,柔顺、包容、利万物而不争,水文化,即是女性文化在“柔”方面的形象化。——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妙龄女子刚嫁入婆家,低眉顺目,拜见公婆,娉娉婷婷递上媳妇茶。 弱以示人。有个博弈的原理,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三个火枪手,有一个枪法最好(命中率90%),一个较好(命中率80%),一个枪法一般(命中率60%),三个人相互同时开枪,每轮都只能向另外一个开一枪。在这样的局面中,谁可能最先丢命?谁活下来的几率大?你自己回去好好琢磨吧,根据理论,在这样的三角混战中,有可能活下来的就是枪法一般的那位。所以,什么“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是有道理的。——可能家里妯娌众多,个个都要向婆婆挣宠,当个小媳妇,就先低调些吧。 固守根基,充实根本。相当于毛泽东说的“深挖洞、广集粮”,就是要有所准备,不动声色做好防守反击。——和家里的奴仆杂役、三亲四戚、公公婆婆,搞好关系,得到支持;学习媳妇生存法则和技巧。 静,就是心态不要急躁,完整的谋划,表面上不动声色,犹如深远。——做好计划,什么时候损人利己、什么时候该展示成绩,什么时候去看亲戚朋友,怎么扶持好公婆丈夫等等。 忍,终于媳妇熬成婆了! 咦呀,本来准备弄个东西方文化比较分析,一不小心,偏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