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现在说古代文明的消失,是因为社会已经进步到现代文明了,文明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更替了。如果我们要说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华夏部落——夏商周文明,那么汉唐文明则是第二代文明,鸦片战争以后为第三代文明,就是现代文明。这当然是在说我们中国的文明发展。至于古代印度,和中国类似,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先后征服了南亚次大陆,建立起奴隶制的古代国家,这算第一代文明;直到4世纪笈多帝国,笈多帝国到莫卧儿帝国,直到葡萄牙人入侵,算代二代文明。此后的发展由于殖民入侵被打断。古代埃及则是个例外。它中间受到希腊化、阿拉伯化两次洗礼,最终成为阿拉伯国家。而古代西亚文明,则在希腊化过程中消失。我不是考古学究,只是闲谈我们以今人的眼光看待文明的进步与演变,以及我们现在是否真的“进步”。 [文明发展的根源乱谈] 文明的出现在于部落社群——农村公社——原始民主制社会朝国家方向的发展,出现了富裕族群和权力族群。无庸置疑,贫富悬殊是导致社会发展、国家兴亡、革命的原动力。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圆满解决贫富落差加大的问题,除非是实行绝对民主制(古代希腊曾经阶段性避免过贫富分化)。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但是贫富悬殊迅速加大,社会矛盾也在逐渐积聚。一些富裕起来的人能够逐渐朝权力靠近或者获得权力。这是我们这个社会今天的样子。 历史的发展遵循一条规律。王朝的衰落、文明的颓废,几乎和战争、贫民暴动是结合在一起的,富裕阶层靠财富获得权力,从而更多地获得财富;贫穷的人则更加贫穷,因为贫穷而更愿意结合在一起试图平均财富和权力。但是这恰恰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社会因此而进步,而更加朝民主化方向演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游牧民族和游牧文化最先出现的文化。接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耕文化出现了,社会经济进步了。最后是工业文明代替农耕文明,新的文明主导世界。 [对立的东西方文明] [之一] 东西方文明的对立首先体现于罗马文化和希腊文化的对立。 罗马文明渊源于希腊文明。古希腊早在公元前12世纪就在意大利半岛开拓殖民地并建立城邦国家。在其后的发展中,希腊成为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城邦国家集群(或者联合体),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罗马则在长时期内实行由元老院选举的执政官进行执政的共和制。在古希腊,由雅典和斯巴达分别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制和君主制长期共存,直到马其顿入侵。 雅典在梭抡执政时期进行了奴隶制民主制的改革。此后,雅典成为强盛的奴隶制共和国。到伯利克里统治时期盛极一时。而随着波斯帝国的入侵和希腊各城市国家的联合抵抗,雅典更成为北部希腊和爱琴海各城市国家的首领。但是希腊人的散漫始终使希腊没有走上统一的道路,终于在公元前338年成为马其顿的附属领地。 马其顿的入侵没有使希腊为外族所同化,反而使马其顿希腊化。马其顿帝国一度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希腊文化也迅速传播到帝国征服的地区。帝国解体后,分成安提柯·希腊王国、塞琉古王国(或称叙利亚王国)、托勒密埃及王国,仍旧是希腊人为王国的管理者和当权者。这时期被称为马其顿·希腊文化时期。而彼时,罗马仍旧是一个小小的共和国。但是相对于中国的汉帝国,马其顿·希腊诸王国、罗马共和国,都属于落后文化统辖的地区。 公元前167年,罗马侵占希腊,各城市国家虽然名义上自治,实际上受罗马总督的严格限制。这时候,罗马文化开始勃兴,来自于希腊语的拉丁语成为罗马官方语言。 罗马帝国的统治使罗马文化极大地传播到希腊语世界,并且一度使希腊语世界拉丁化。罗马皇帝图拉真率领军队一直打到巴勒斯坦,征服了原来希腊语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剩余的其他希腊化地方,逐渐被其他文化所覆盖,这时期属于罗马文化时期。 公元337年,皇帝君士坦丁将帝国首都迁到东方的拜占廷,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前,他宣布基督教为帝国唯一合法的宗教,并禁止信仰他教。基督教形成了耶路撒冷、亚历山大(在埃及)、安条克、君士坦丁堡、罗马等教区。帝国的上层人士、教会许多上层人士多随皇帝迁移到君士坦丁堡。 公元395年,皇帝提奥多西临死前,把帝国一分为二,交给两个儿子统治。东西罗马帝国从此分别立国。476年,西罗马皇帝罗慕路被他的雇佣军首领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帝国的领土分别成为法兰克王国、东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的版图。基督教罗马大主教请求东罗马皇帝出兵拯救未果。从此,东西方教会开始出现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