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超级CEO们的世界杯(转贴好文)

[复制链接] 2
回复
84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6-19 17:3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生大赛场,赛场小人生。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大赛已然如火如荼,此时如果让我们的超级CEO们上阵,“踢球论英雄”,那是一场何等的风云变幻?我们拭目以待……

作为号称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百年来在绿茵场上不断书写着生命的传奇。作为世界三大赛事之一的世界杯,更是全世界无数球迷心中四年一次的狂欢节日。人生大赛场,赛场小人生。如果让那些叱咤风云的商业巨子,在天马行空的间隙也走上赛场的话,会组建出怎样一只令世人惊诧的队伍呢?虽然我们不敢保证他们的技术如何,不过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将是世界上身价最高的球队(2006年世界杯上,巴西队身价总值为4.1亿欧元,位居各队之首)……

那么何人可以入围,何人该当前锋、后卫?就让我们看看要组成这支超级CEO球队的人选吧……

前锋:施密特的“进球+铲球”(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

前锋无疑是整个赛场中最耀眼的位置,有最多的欢呼和最多的掌声。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带领整个队伍走向胜利——这就是整个球队对于前锋的期望,也是前锋的唯一职责。特别是对强力前锋来说,在前场寻找转瞬即逝的机会,发出奠定乾坤一击,就是他们的使命。

在1998年的世界杯上,时年18岁、被誉为“神奇小子”前锋迈克尔·欧文接到了队友的传球,刺出冰封一剑,一跃成为超级球星。是役,美国《国家地理》评价到,“欧文的这次破门得分,表现出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前锋所应具备的一些重要特点。他不仅有超出常人的体能和灵敏性,还有着清醒的头脑,他熟悉场上的战略,并根据周围的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前锋型”CEO来说,他们就像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前锋,贝利、克林斯曼、罗纳尔多、巴蒂斯图塔、舍甫琴科……一样,都有共同的特点:热忱、执著、前瞻,充沛的激情,无比旺盛的求胜欲望,咄咄逼人的攻击力,以及对破门机会的把握。从要素上来讲,最后一点也许是所有条件中最重要的一点。

其实欧文的崛起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入选英格兰国家对以前,欧文曾率领利物浦青年队夺取青年足总杯的冠军。当17岁的欧文登陆英超赛场后,第二个赛季就打进了18粒进球,为自己赢得了国家队的位置。我们所要介绍的锋线首选,也与“白袍少年”有着类似的经历,他就是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正是他带领Google,从一个小小的创业企业,演变为令各方震惊的庞然大物,在商界创造出“凯泽斯劳滕式”的奇迹。

施密特的成就,取决于他对“球场”局势变化的清晰认识和正确判断:在SUN公司担任CTO期间,他发现了独立于平台编程技术Java的价值,将Java变成SUN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市场武器;加入Novell公司任董事长兼CEO后,他再次找到网络基础建设中蕴藏的机会,赋予Novell第二次生命。这些精彩的“进球”纪录,为施密特赢来来自了Google的邀请。此时,Google公司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创业公司,只有不到10名员工,需要自己动手来组装提供搜索功能的网络服务器。然而,施密特敏锐的把握能力再次显现,判断出Google所提供的服务将大大颠覆已有的网络应用模式。同欧文一样,他牢牢抓着这次机会,断然出击……在施密特的领导下,Google2006年发展成为市值1115亿美元,总收入超过60亿美元的巨无霸企业,以超级黑马的姿态傲视群雄,让“联赛”中的传统豪门不得不刮目相看。

速度,是优秀前锋不可缺少的要素。与百米冲刺速度为仅10秒8的欧文相比,施密特所领导的Google也毫不逊色,从2000年到2005年,曾长期保持着3位数的增长率。在攻击力方面,对竞争对手,施密特更是绝不留情,不断加强自身竞争能力、广泛推出各类产品将竞争对手逼入死角以外,而收购和兼并,直接“铲倒”对手,则是他们手中另一项绝技。Google名单上,有着长长的一串,Blogger、DMarc、SketchUp、VeryCD、writely、Neotonic、Dodgeball……还有AOL,SUN、Opera,也在逐一成为Google的目标。这种“铲球”战术,同样令周围选手不寒而栗……

这就是前锋型CEO的特点,无论何时,他们总是征战在最前沿,利用速度、激情和强悍的体力,突破对手的防线,令对方闻风丧胆,为自己和自己的球队赢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入围锋线榜单

姓名

球队

战绩

攻击力

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Google

Google在2006年发展成为市值1115亿美元,总收入超过60亿美元

★★★★★

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

甲骨文

利用关系数据库理论,使网络计算机的实现成为了可能,并使自己连续5年跻身成为世界前10名的超级富翁。2005年连续完成了对PeopleSoft(仁科)、J.D.Edwards、Retek、Oblix公司、TimesTen公司以及Siebel Systems等收购,其中Oracle、PeopleSoft、J.D.Edwards连环收购案总额达103亿美元,成为历史上金额最大的软件收购案

★★★★★

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

思科系统公司

1991年加入思科时,市值不到6亿美元;1999年,思科股票达到顶峰,公司市值超过5700亿美元,战胜微软和英特尔,成为有史以来价值最高的企业之一

★★★★

中场:乔布斯的“明月弯刀”(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中场队员就是一个球队的灵魂,是球队的发动机和球队攻势的策源地,起着锋卫间的桥梁和攻守转换枢纽的作用。与前锋相比,一个优秀的中场球员更多的是在调动和整合资源,稳固后防的同时,为前锋提供源源不断的炮弹。所以,对中场来说,盘活资源是他们的首要的任务。同时,中场也是整个球队中任务最繁重的队员,是整个球队中奔跑距离最长的成员,在每场比赛中奔跑的距离长达9.8千米,重大比赛中中场球员在每场比赛中都要跑11.5千米左右;前锋和后卫紧随其后,都分别只相当于中场队员的73%和70%。作为多面手,在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场球员名单中,我们能看到更多熟悉的名字,比如马拉多纳、克鲁伊夫、普拉蒂尼、马特乌斯、齐达内……

万人迷大卫·贝克汉姆是当代足球场上最闪耀的中场之一。比较起来,贝克汉姆没有维埃里那样强壮的体魄,他的速度比不上亨利,他的盘带无法和齐达内这样的大师相提并论,个人突破能力更是于贝利等人相距甚远——但是,贝克汉姆有着无与伦比的广阔视野,优秀的全局意识,以及精湛准确的传球脚法,他在右翼的长距离传球集隐蔽性、准确性、攻击性和观赏性于一身,像流星般直达本队队友,让他们可以从容起脚射门。就是这种全面的综合素质,无论是身批红魔战袍,还是跻身银河舰队的行列,都使贝克汉姆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

这就是“中场型”CEO的特点,如果说前锋更多属于新锐的话,中场队员则开始进入成熟而稳定的阶段。除了体力以外,他们更需要知道如何掌握节奏,如何为了实现整体的目标来协调资源,创造机会。

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年轻时候脾气火暴,有“硅谷坏小子”的绰号,以至很多苹果职员多半不敢和他同乘电梯,唯恐电梯未坐完即被炒鱿鱼。而当乔布斯二次重返苹果公司时,则已经开始适应作为一个中场队员的要求,性情日益平和,却依然保持了娴熟的管理技能和充沛的创新能力。

1996年“苹果队”走入低谷时,已经“挂靴”的乔布斯重返赛场,改组机构的同时再次发挥无限的想像力:收购Next技术公司,邀请甲骨文(Oracle)总裁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进入苹果董事会,劝说微软注资1.5亿购买苹果股票并与苹果达成为期5年的专利权交叉许可协议……乔布斯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中场盘带,顿时重新鼓起了所有人的意志和热情。

随后,乔布斯继续整合全公司的力量,终于在1998年6月推出了iMac,这款拥有半透明的、果冻般圆润的蓝色机身的电脑重新定义了个人电脑的外貌,并迅速成为一种时尚象征,彻底将苹果公司带出了低谷。iMAC是如此流行,以至出现了一条好莱坞定律——“凡是在电影中使用iMAC的都是好人,坏人都是在用PC”。

事实上,每一个伟大的中场对员,其实同样也具备攻城拔寨的绝技,甚至不输给前锋队员。典型的例子仍然是贝克汉姆,他的“明月弯刀”——直接任意球,一次次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出现,完美地诠释着足球艺术的真谛,却成为所有门将的梦魇。

乔布斯也有自己的“明月弯刀”,那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信念。从APPLE-II到Macintosh,再到iMAC。从ipod的风靡世界,到联合了全球五大唱片公司的iTunes网上音乐店模式的成功,苹果公司的产品将数字时代推向新的高峰,甚至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的象征。从“insanely great”到“Think Different”,乔布斯始终不变的信念就是“我们不得不说产品需要创新,没有鲜明特色的产品只有一个结果——死亡”,“让创新的轮子转起来,和一帮天才制造出酷毙了的玩意儿!” 就是在最困难时期,Apple公司也没有放弃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乔布斯深信只有不断推出优秀产品,才会得到消费者的响应和支持,苹果公司要重振雄风,最基本的就是要始终倾听消费者的需求、以极大的热忱贯彻“在一般用户与高深的计算机之间搭起桥梁”的初衷——这也就是中场球员的使命和职责

作为球队的中枢,中场队员一时一刻都不能懈怠和松弛。如果说前锋决定了能否突破对方的防守、取得进球的话,那么一场比赛最终的胜利,则往往取决于中场的努力。对企业来说,也就是领导人在整合和盘活资源方面的意愿和能力。

入围中场榜单

姓名

球队

战绩

攻击力

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公司

 

★★★★★

麦克·戴尔

戴尔电脑公司

十五年时间超越了IBM、HP、NEC、COMPAQ等老牌企业,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预计2007年将实现销售额600亿美元

★★★★★

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

维珍航空公司(Virgin Atlantic Airways)和维珍集团(Virgin Group)

横跨唱片、零售、软饮料、铁路、航空、电信等200多个领域

★★★★★

后卫:贝瑞特制造“越位陷阱”(英特尔公司CEO)

熟悉足球的朋友可以发现,我们选择了4-3-3的阵容——这是一种富于冒险和攻击的队形,是切尔西或者鼎盛时期的荷兰国家队的最爱,或者说的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进取型企业。与之相配的,则要求球队有着坚实的后卫防线。

与大多数人理解的不同,后卫的职责不仅仅是防守边路和中路,后卫同样也拥有强大的进攻武器,除了制造越位战术,瓦解对方的攻势外,后卫也常常直接参与到中场所组织的助攻当中。就像贝肯鲍尔,马尔蒂尼,巴雷西或者福格茨,在我们这支“球队”中,你会发现这些后卫队员,都是身经百战,能攻善守,因此才能将庞大的商业帝国牢牢的掌控。

与前锋旺盛的激情,和中场的宽阔的视野相比,后卫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则是冷静与专注。后卫守在自家的球门前面,他们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在比赛的90分钟里,他们始终要保持警觉,在巨大的压力下保持冷静的头脑,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做出决定正确的判断。因为当需要后卫与对手直接接触,近身肉搏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兵临城下,危机迫在眉睫了……

如何将枯燥乏味的防守变成精彩的艺术?这是每一个“后卫型”CEO都要回答的问题。与“前锋型”CEO相比,他们没有那样的引人注目;与“中场型”CEO相比,他们所面临的局势往往更加错综复杂。

在最伟大的十名后卫当中,巴雷西和马尔蒂尼曾经一同在AC米兰队并肩战斗,从而为兰红黑王朝打造了固若金汤的后防。这里我们也同样先推介两名“后卫型”CEO,因为他们也曾经建立过牢固的战略同盟——“WINTEL”联盟。

克瑞格·贝瑞特,和史蒂夫·巴尔默,两个商业帝国的掌门人。正是有了曾经被称为“WINTEL”联盟的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才有我们今天这个繁荣的信息技术时代。

贝瑞特从葛罗夫手中接过CEO的权杖,而巴尔默则是担负起盖茨的重任。在两人上任时,面临着相似的局面:经过长期奋战后取得庞大帝国,却处处危机四伏,竞争对手在一旁跃跃欲试……从体格来说,两个人都是典型“清道夫”式的强力后卫,贝瑞特身高1米90,驾驶过F16战机,获得过铁人三项赛冠军;巴尔默也同样是身材魁梧,曾经是橄榄球运动员(他在业余时间打橄榄球时,还认识了后来成为Sun公司CEO的麦尼利)。更重要的人,两人都具有坚韧的意志和敏锐的洞察力,强大的执行能力,和对于赛场规则的熟悉。

在贝瑞特手中,Intel发生了两次革命性转型:第一次是把Intel的处理器进行了成功的市场细分,其转型之快迫使其竞争对手放弃“反越位”的企图,无法再推行价格竞争策略,反而落入Intel制造的“越位陷阱”;第二次转型中,则成功的把Intel从计算机领域转到互联网领域,如贝瑞特所说,“过去十年里,我们在计算机领域里成为了中心角色,在未来十年里,我们要在互联网舞台上成为中心角色”。两次成功的转型,再次树立了Intel的“足坛”霸主地位。

巴尔默接手时,微软正处于反垄断案的关键时刻,美国多个州的法院都对微软出示了“黄牌警告”,微软面临被迫解体“判罚退场”的危险,而外部市场上,销售量在不断下滑。危机关头,是巴尔默力挽狂澜。他一方面大规模改组机构,树立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的产品观念,重新赢得了“球迷”的支持;另一方面,他收缩战线的同时多领域拓展产品,并建立广泛的联盟……一系列的措施之下,特别是借助互联网和家庭数字娱乐两大浪潮,微软再次度关难关,不但成功“解围”,而且得以开始又一次胜利的航行。巴尔默的下一个目标,为软件巨人规划了一个大胆的未来:借助微软,让全球各界人士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可能,而微软公司,也将成为新千年当中最受人尊敬的伟大企业……

说到底,好的前锋可以创造一个奇迹,而好的后卫则可以开创一个时代。巴雷西和马尔蒂尼为红黑王朝的丰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贝瑞特和巴尔默,也将有机会将自己的名字刻写在管理科学的殿堂中。

入围后场榜单

姓名

球队

战绩

攻击力

克瑞格·贝瑞特(Craig Barrett)

Intel公司

两次成功的转型,树立了Intel的霸主地位

★★★★★

史蒂夫·巴尔默

微软公司

 

★★★★★

鲁贝特·默多克

新闻集团

各类媒体总资产超过550亿美元,拥有175家报纸,35家电视台,数十家电影公司、广播电台、数字网络,辐射面达全球人口的2/3

★★★★★

霍华德·斯丁格Howard Stringer

索尼公司

索尼公司第一位外籍总裁,有振兴索尼的重任

★★★★

守门员:巴菲特牢守财富之门(伯克希尔投资基金集团公司主席)

守门员是一队之中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他稳妥而可靠地行动,可以提高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他及时而合理的发动进攻,可以大大增强进攻的威胁性和有效性。相反,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他的微小失误,则可能使全队奋力拼搏的成果毁于一旦。在球场上,一直流传着“一个优秀的守门员,就是半支成功的球队”的说法。

那么,当场上奔跑着如此众多的商业精英的时候,什么人才有资格挺身而出,与雅欣、左夫、曾加、班克斯等人一同被人所牢记呢?经过慎重挑选,我们选择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选手:华伦·巴菲特,伯克希尔投资基金集团公司主席。

作为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我们选择巴菲特出场是有着充分的理由的。一个顶尖的守门员,有着无比的自信,超人的判断力,敏捷的反应速度,稳健的心态,丰富的经验……他能够预见场上的动态,判断局势的走向,洞察潜在的危机,并适时的做出反应,毫厘之间的差错,就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此外,稳定的状态也是守门员必须的条件。这些描述,也正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的真实写照。

从1965-1994年,巴菲特所投资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

巴菲特持续成功的信念其实只有一个: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巴菲特相信自己不是在购买股票,而是持有一部分公司资产,这种对股票原意的回归,给了巴菲特惊人的回报。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就是这样,巴菲特在40年时间当中,创造了投资39年盈利2595倍,从100美元起家到获利429亿美元财富的投资神话。

有这样一个稳健的门神来为你守卫财富,你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地方呢?

附:场上位置图(旁边为财产数目)

前锋:约翰·钱伯斯(不详) 埃里克·施密特(约28亿) 拉里·埃里森(约184亿)

中锋:麦克·戴尔(约160亿) 史蒂夫·乔布斯(约30亿) 理查德·布兰森(约33亿)

后卫:鲁贝特·默多克(约110亿)克瑞格·贝瑞特(不详) 史蒂夫·巴尔默(约121亿)霍华德·斯丁格(不详)

守门员:华伦·巴菲特(约450亿)

沙发
发表于 2006-6-20 10:06:51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支持楼主!

板凳
发表于 2006-6-20 20:53:4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精彩~~

支持~~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