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厚土 - 

[读书评论] 品读<考无不胜>及作者陈祥星(修改版)

[复制链接] 22
回复
815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01:11:45 | 只看该作者
2.《审计》

  1)关于《审计》的逻辑体系

  笔者感到很奇怪,财务会计经常存在“没有道理”的处理,但《审计》这门课却有比较容易理解的逻辑。《审计》教科书基本是在分清“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的基础上进行阐述的。笔者建议,关于“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的概念和内涵,考友最好读上三遍,开始学习时读一遍,书读到一半时读一遍,书读完时再读一遍。因为,这对概念实在太重要了。例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存货项目的审计时一般应实施盘点程序”这句话出现在判断题时,我们要怎么判断?不少考友可能会党得这句话说得很对,实际上,这句话是错的。因为,盘点“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不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监盘以及必要的抽盘……”有些考友可能会党得命题者很无聊——“你看,‘盘点’和‘监盘’,就差一个字,而且注册会计师们在审计实务中也常这么说。”笔者以为,类似这样的考题不是无聊,因为,分清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是《审计》教材的基础,也是审计实务的基础。限于篇幅,笔者不再继续说这个问题,考友在学习时务必把这对概念搞清楚。

  目的决定方法和手段,例如从审计总体目标到审计具体目标,再到具体审计程序。

  笔者的学习体会是:没办法总结出《会计》的逻辑体系(可能是笔者的水平差距太远),但我们可以总结出《审计》的逻辑体系,考友最好在学习完《审计》后自行总结,如果做不到,一般就意味着《审计》的学习有点问题。

  2)高度重视《审计》的相关概念

  除了前文提及的“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还有几个概念也是非搞很清楚不可的。

  A.“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考友经常分不清这两个测试的区别,由于我国目前的审计实务中很少或几乎不进行符合性测试,所以,即便是有审计实务工作经验的考友也党得很麻烦。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比较深刻地理解这对概念,同时,参阅并比较教材上的相关叙述,仔细揣摩两种测试的差异。

  B.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中的又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考友们要深入学习。笔者这里要提醒的是,重要性水平不仅有量的指标(例如,人民币20万元),同时还有质的指标(例如,微小的变化使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整体公允性发生了质的变化)。此外,正是因为重要性水平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时使用的措辞是“公允地反映”而不使用“准确地反映”。考友们学习时要注意对相关概念的举一反三。

  笔者要再重复的是,怎么强调《审计》的相关概念都不过分。很多考生党得《审计》试题很容易,但成绩经常不理想。考试时感觉过分“甜蜜”经常不是好事,对答题的判断发生严重失真反映的问题是“学得不够清楚”。

  3)审计报告是学习重点

  对关于审计报告以及结束审计时相关工作的章节,要非常认真对待——最好读两通。笔者建议考友最好把几种审计意见类型的报告默写一通。自己动手写跟仅用眼睛看的差别是很大的,这些几乎是必考的东西,无论如何要搞清楚——特别是何种情形出具何种审计报告的相关内容。

  学习审计报告的相关内容时,不仅要认真而且要精细。例如,报告的标题必须是“审计报告”(教材上写得很洁楚),“专项审计报告”的字眼出现在选择题里不能选用,出现在“报告改错题”里要改成“审计报告”——我想,要到这个程度才能算是掌握了“审计报告标题”这个知识点。有实务经验的考友尽量不要把实务经验过分地在《审计》考场上用——《审计》教材的不少地方带看明显的翻译痕迹,是相对成熟的一门学科,也难免有点超前于我们的审计实务。又如,报告的抬头,书上的格式处理是,被审计单位是股份有限公司时报告是写给“全体股东”的,被审计单位是有限责任公司时报告是写给董事会的。再如,积极保证和消极保证的处理,一般地说,注册会计师应发表积极保证的审计意见,但对个别特殊目的的审计是发表消极保证的审计意见,盈利预测审核报告的措辞也相当特别。希望考友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仔细领会这些相关问题。

  4)简略处理“实质性测试”的章节

  对《审计》书中关于实质性测试的章节,可以采取简略的“学习程序”,就笔者的经验,沿着“目的决定方法和手段(书上叫‘审计程序’)”的思路大概看看,估计就八九不离十了。

  5)利用参考书

  在同步利用参考书时,要特别重视判断题和选择题。因为,这些题目往往涉及了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

  6)学习往年考题

  学习《审计》的往年考题可以放心一些,《审计》的知识变化不大,这点跟《会计》不同。

  7)关注与会计的相关性

  虽然《审计》教材有自己独立的体系,但经常离不开会计。

  3.《财务成本管理》

  1)关于逻辑体系

  《财务成本管理》基本涵盖了公司理财、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基本知识。就理财部分,其逻辑体系是清楚的,基本沿着“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个目标展开,例如,投资、筹资和股利分配几部分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的。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说法,但考CPA一定要信书,除非我们不想通过这个考试。例如,关于理财的目标是写上几万字还说不清的问题,书上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做学问是另一回事。

  总的说来,《财务成本管理》比较有逻辑、比较自然,不象《会计》那样“歪七八扭”的。

  2)学习《财务成本管理》应持有的观念

  笔者以为,持看“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的观念学习《财务成本管理》是很有好处的。例如,利息保障倍数(或称为“已获利息倍数”)这个指标在通常的理解中是出于考察企业偿债能力(特别是偿还利息能力)的目的而设计的。其计算公式的分母是“利息”。那么这个“利息”包括什么利息呢9是仅包括记入“财务费用”的利息还是连“资本化利息”也算上7如果没有认识到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在本质上的独立性,我们很容易受财务会计的束缚而对这个问题有模糊的理解。如果持看“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的观念,我们是很容易判明,“两种利息”都得算上。试想,如果我们是债权人,想评估债务人的还息能力,我们难道会去管债务人格应该承担的利息记到哪个会计科目吗?

  也许,财务会计是一门不太自然的艺术,利息既可能记入当期损益而反映在某个会计期间的利润表上,也可能“资本化”在某个时点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一搞,一些考生明明把“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背得很熟但就是分不清东西南北——考题不会做!1997年的《财务管理》(当时未改为《财务成本管理》)考到了这道题,我很欣赏这种考题。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有不少考题是这种类型的,这个考试的难度从中可见一斑。

  3)关于与《会计》的关系

  为了节约成本,财务管理要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因此我们在学习《财务成本管理》之前很有必要把《会计》学个大概。否则,我们连什么“资本化”和“财务费用”这两个名词也搞不清楚。

  考友还要关注的是,《财务成本管理》的考题与财务会计知识的相关性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4)最好要“知其所以然”

  《财务成本管理》教材上的公式,几乎可以用初等数学的知识推导出来,笔者建议考友不妨试试。这样比较容易“知其所以然”我们连公式也能推导出来,考试的时候,我们的脑子能不洁楚吗?把相关计算的原理搞清楚是学习的重点。

  5)利用参考书

  《财务成本管理》的习题量一般较多。笔者当年投机取巧地解决了《财务管理》的习题。因为,我当时的时间很紧张,不允许我把所有的习题做完;另一个原因是,我看完书以后做相关的习题,错误不多,这表明,做习题对掌握书上知识的效用不大。于是,我就做得少一些。

  考友如果在时间的限制下无法完成很多习题,不妨这样处理:省时的选择题和判断题全部做;对计算题,桃一些做,可以按随机的原则进行挑选。对有的计算题,如果看完题目觉得很清楚,便可以不做;对有的计算题,可以直接翻到答案看看有没有“异常”,所谓“异常”主要指解题的方法和公式是否“怪怪”的,如果发现异常,就把这个题目做了。这样,我们在习题上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6)学习往年考题

  《财务成本管理》的考题尽可放心大胆地用,因为定量技术一般不容易发生变化——相关的货币时间价值表估计一千年不会变。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01:12:38 | 只看该作者
 4.《税法》

  1)关于逻辑体系

  《税法》的逻辑体系基本按所得税和流转税展开,但CPA考试注重实务,考友不必很在意这个问题。

  2)高度重视“例外传形”

  在这个问题上,税法显得很零碎,几乎每一个税种都有很多特别的地方。例如,增值税的“视同销售”等等。

  3)重视重要的期间和比例

  税法经常涉及一些期间,例如,“追征期限”等等。

  税法的重要税率要记住。

  4)要在比较中学习

  例如,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区别。例如,一般企业所得税率是33%(另外还有其它优惠税率),一般外商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是30%(还有3%是地方所得税)。

  5)要掌握税收优惠的前提

  例如,“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的前提是,该外商投资企业必须是生产型企业,还有经营期限上的限制。服务性行业的优惠政策是另外的标准。

  考友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这些前提——前提性的错误是无法挽回的错误。

  6)利用参考书

  学习《税法》一定要做适量的习题,同时注意“记录错误”。

  7)学习往年考题

  笔者可以大胆地告诉考友,《税法》试题的重复率相当高。把历年的考题做一通,把相关知识点掌握了,对通过《税法》考试的帮助很大。学习考题一般在教材学习结束后进行是比较合适的,这样我们可以过滤去一些过时的东西。

  5.《经济法》

  1)关于逻辑结构

  《经济法》是一个大杂烩,主要是“跟经济有关的法律”(如果按法学上的分类,教材上的不少法律不属于经济法,这点教材里应该有说明)。考生不必去考究这门课的逻辑结构。

  2)尽星不要去背那些法律条文

  法律的思维是很严谨的,而且条理非常清楚,法定的条件缺一不可。CPA的《经济法》考试偏重实体。就笔者的考察,近年的小部分试题的风格有点接近律考。这样,我们就更不宜靠死背来应付这门课。

  如果考友目前还没办法体会到“学法律不靠背”,那么,记忆时不妨尝试一下前文介绍的“联想记忆法”以及举一反三的举例。

  就《经济法》的内容看,最难的应该是《合同法》部分,合同法不属于经济法而属民法范畴——民法是博大精深的。如果考友对其它部分采用记忆的方法,对这部分则要尽量去理解。我看到个别CPA《经济法》试题是没法背的。

  3)要在比较中学习

  我国关于企业的法律有好几部,《公司法》是重点,但可以跟《企业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等进行比较。

  4)利用参考书

  对于法律学习能力不够的考友,参考书显得很重要,否则,我们不知道教材的哪些叙述会被怎祥出成考题。

  选择题和判断题这种省时的习题要全部做,至于那些简管和问答什么的就灵活地从简处理。在学习上,有多少时间就读多少书;应付考试时,则根据时间安排应考办法,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办法。

  5)利用往年考题

  《经济法)的往年试题有些是过时了,但还是有很多可以用的。这个“学习程序”最好不要省去。

  不论利用参考书时,还是利用往年考题时,都要记录错误和相关的重要点。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01:14:27 | 只看该作者
 二、CPA总体应试技术

  1.无论我们的水平多高,复习得多充分,在态度上都不能轻敌。因为,CPA的试题考查得比较细。

  例如,同祥是“利息保障倍数”这个知识点,在会计师职称考试里,知道公式、会计算估计就可以了,但CPA考试要求考生要比较清楚地理解其经济含义,希望考生能在实践中应用,所以考题就出成公式“分母”的利息包括哪些。CPA的试题大部分是这种类型的,所以考友要很注意CPA试题的这个特点。

  2.要自信,考试这种事,没有“权威”,不要迷信什么。

  有些考友考试前看到别人在读书,就觉得心虚,就觉得自己也该再看两眼书。这是自信不足的表现。考试前该不该看书应由自己决定,不必受别人的影响。我考试前有时也看书,这是由我自己的计划决定的。我不管别人读得怎么祥,花了多少时间;我只管自己读得怎祥。如果我认为自己读得可以了,那么我决不会因为别人在读书而觉得心虚。我想,除了学一些知识以外,在学习和考试中学点如何做事的方法、培养一点心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

  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得不错。为合理保证考试目标能实现,我会制订一套程序,把自己制订的程序完成得怎么样,做到心里有数。这祥,别人花多少时间,如何努力,读到什么程度,都与我无关。考试前,对自己的准备工心里有数了,那么只会因为自己的计划没完成或完成得不好而感到心虚,决不会因为别人的原因而心虚。这里有个自我判断的问题,我的这种自我判断能力是在多年的学习和应考中形成的。总之,我们要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自己行不行,没必要管别人怎么祥。

  3.考试的结果主要和实力有关,和平时的应考学习有关,而与考试时所处状态的相关性不太高。因此,我们不必过分在意自己的应考状态,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果实力足够,考个60分合格是不难的事。

  4.无论哪一个科目都要安排好各类题型的答卷时间。

  CPA试题的题型和题量变化不大,考友可以根据往年的试题做个大致的时间安排。一般地说,主观题要安排充分的时间,有些大题可以让我们做上一个小时还觉得时间不够,有些考友忽视了这个问题。

  5.对试题各题型计划得分目标并安排好相应的考法

  前文提及,用得分的观念比较容易通过考试。我应考时,一般会计划某种题型的得分比率,例如,单选题要得80%,多选题要得75%,判断题要得60%,简答题要得50%,大题中的客观题部分要得70%,主观题部分要得45%。这祥,综合得分率一般可以达到60—65%左右。就我的习惯,我从来不指望主观题,我喜欢客观题。所以,我希望考友们不要对主观题抱太大希望,尽管我们必须努力对付它。

  根据我们的得分计划,我们就要计划我们的考法了。例如,判断题要得60%,在倒扣的规则下(假设倒扣的分值与得分值一祥),如果我们把10题全做了,必须判对8题才能得到及格的分数。这种题型的考法就要很艺术了。就我的习惯,我对没有把握的判断题是采取放弃的策略,除非不得已才会去冒险。在应试上,我是一个“风险厌恶害”。判断题的考法,考友们要事前想好,别小看那几分——有时我们离及格线就是几分之遥。

  再如,单选题要得80%,相应的一般考法是:要基于充分理由选答案。当我们发现达不到这个比率时,我们就得采取相应的策略,例如,努力把主观题部分做好一些。

  6.考试时千万不要随手选答案

  CPA的试题是容不得我们随手的,命题者经常在试题里设置“陷阱”。做题时,不要基于“好像是”的感觉选答案,这祥选出来的答案很危险。就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选答案要有“很清楚、毫无疑问就是”的感觉,对没有这种感觉做出来的题目,我一般就觉得有问题。所以,我每次考试总是很悲观,从不敢高估自己,也很少高估自己。这祥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养成扎实地掌握知识的习惯,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应试水平——因为,我们没办法用“很清楚、毫无疑问就是”的感觉把试题做出来就说明我们的应考学习存在问题。

  7.考试前一定记住复习平时记录的错误

  前文提及,复习时要注意积累、记录错误。既然平时准备了,考试前或考试前夜。一定要看上一遍。这花不了多少时间,我是十几年如一日地这祥度过。考试前夜的这个程序很有价值,一般可以让我们多得几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01:19:44 | 只看该作者

三、CPA各科目应试技术

    ......

这部分咱们就略吧,上层楼的内容,与其将其看成应试技术,不如将其看做考试方法论,我感觉对许多考试都适用,但CPA各科目的具体应试技术,咱们就不贴了吧,如果您真想看,看原著,或者有劲了,俺再贴?俺没考过CPA,对这一段的感觉可能没硬生生敲出这一段的那位网友强烈^_^

 四、通过学习知识储存时间,时间以知识为媒介决定价值

  据说,未来的竞争是时间的竞争。时间不可储存,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来储存时间。时间决定价值,即便是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时间也依然决定价值。我们今天工作一小时的价值并不是简单一小时的价值,因为这个“一小时”凝聚着我们过去通过学习知识积累的很多时间。也许,积累了知识就意味着积累了时间,积累了价值。——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或许比所谓的“资本积累”会更具有意义一些。在学习和考试生涯中,笔者“发明”了一个“理论”——“通过学习知识储存时间,时间以知识为媒介决定价值”这个说法是否合适,考友自行判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9 1:21:52编辑过]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01:26:48 | 只看该作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2 0:41:03编辑过]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01:35:05 | 只看该作者

一下搞得太长了,可能让您感觉到有些腻,责任在我-没能耐心慢慢发上来。如果满汉全席用一周时间,一点点给您吃,您肯定感觉更好吃的。但我有点懒,就将分餐的问题和消化的问题留给大家自理吧。别噎着,慢点吃,嗨,别东张西望的,就说你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9 1:38:45编辑过]
17
发表于 2006-5-9 11:23:5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感谢楼主不辞劳苦,贴这么好的贴子,只是太长了些,看的好累啊[em06]

这个陈祥星还真是有些神奇啊,咨询界看来是奇才倍出!

18
发表于 2006-5-9 20:15:3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公司会因为这个人而成名的。
19
发表于 2006-7-31 17:11:21 | 只看该作者
之前看过,觉得很厉害,但操作起来很难,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办!!!
20
发表于 2006-8-15 17:56:05 | 只看该作者
拿到了证书但实际能力达到了吗?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