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和以往的个人文集相比,Trackback是一个真正革命性的改进,它实现了孤立的信息源之间的有机互通。但这一功能却使用率低下,以致有段时间圈内大牛们有关于Trackback会不会死去的讨论。
Trackback因何而生呢?简单的乱说一下,是原被TB者提供一个可能:你想接着这个话题在你的地盘聊的话,告诉我一下;而发TB者响应这个可能:看到一篇文章不错也想加入讨论,为避免直接在其文章后面回复导致“如何让满天飞的评论聚到一起”的困惑,就发到自己的Blog上,同时Trackback对方一下。这与一成不变且有不少人情成分在里面的联系相比,实现的是动态的、精确相关的话题和志趣的关联。
Trackback又因何而“正在死去”呢?
1、操作不便,打乱了你的正常阅读过程: 你看到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也想写点什么了,于是先复制对方的文章,新开个窗口进入自己的Blog,打开发帖页面,粘贴文章,写好自己的分析评论,再回到对方的Blog文章页面,复制对方的TB地址,回到自己的发帖页面,粘贴上对方的TB地址。需要来回跑两趟,才能完成发帖动作,试问在你刚酣畅淋漓的写完自己的评论时,是马上点击“发布”的欲望强,还是第二次回到对方Blog页面专门为了复制TB地址的欲望强?
现在有一些BSP已经做到了浏览时快捷复制到自己发帖页面并且自动填上TB地址了,可惜,这个功能只限于本BSP内部。
2、互联互通问题: 发了之后半天看不到,或者发过去时乱码,还有一些BSP干脆只接受本BSP内部的相互Trackback ,其结果就是如嘟嘟老窝说,“ 标准的不统一,导致经常出现trackback失败,老失败就会失去用的信心了,久而久之也许就忘了”
http://www.duduwolf.com/post/trackback.asp ;
再就是干脆不支持Trackback了,比如新浪、网易的Blog.
3、一些BSP有意无意的“隐藏”该功能,不引导甚至回避用户对该功能的使用: 一些BSP或将TB地址放在很不显眼的地方,或者要用户看完文章后特意去点击“引用”两个字,才在弹出窗口中显示TB地址;或者连外部发回来的TB内容也不和评论内容并列,也要在点击“引用”两个字弹出的窗口中才能看到。
要说防止spam,我看回复的spam问题远比Trackback的spam问题严重。为什么这样刻意雪藏?为什么这样欢迎回复而歧视Track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