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资源 - 

[读书评论] [建议]我最近在读《通鉴》,有兴趣的大家可以一起聊聊

[复制链接] 24
回复
370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4-19 18:48:13 | 只看该作者

几千年不会变的东西,几百年我想应该也不会变化多大。

不知大家同意否?

成大事者还是应以“礼、信、仁、义”为准,但不可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玩弄权术之道只能得逞一时,而不可得逞一世。司马光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我现在记不全等我翻一下给大家传上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4-19 18:57:33 | 只看该作者

我建议我们从历史中找出一位名人,然后对他作出自己的评价,片面的,过激的评价都可以。不过最好是全面的剖析。这样大家就不至于很空很虚的讨论这些什么“权术、仁义”的东西。希望大家有兴趣的一起讨论。

我就开个头:

大家觉得楚霸王项羽这个人怎么样?

我个人认为这个人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胸无大志的,有勇无谋而且极其残忍的屠宰暴发户。在我看来只能成为一个勇士,而不是一个英雄。“成者为王败者寇”,我这么评价他不是因为“成者为王败者寇”,他败给了刘邦,而是他的所作所为。如果历史记载是真实的,那么我的评价也是不变的。

套用范增的一句话就是“竖子不足与谋!”

 

项羽
 名人姓名:项羽
 出生年代:前233~前202
 名人职称:
 名人国家: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

相关介绍:

  姓名:项羽,名籍,字羽。  性别:男  生日:(前233~前202)  籍贯: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项羽,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秦统一后,项梁杀人,与项羽躲避吴中,暗中以兵法组织和训练宾客子弟。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九月,项羽与项梁杀会稽守通,举吴中兵反秦。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二年三月,项梁率部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义军来归,渡淮后英布、蒲将军又以兵相属,兵力一时达到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同年六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当楚军救赵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听从项羽指挥。接着,项羽在污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怕秦降卒不服,将降卒20万全部坑杀。
    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进据咸阳。由于楚怀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40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以怀王为义帝,都郴,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9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地,于汉二年四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
    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相持。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此外项羽虽然作战骁勇,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汉五年十二月,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人少食尽。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随即,与从者800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28骑。汉将灌婴率5000骑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境)自刎而死。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9 19:05:45编辑过]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10:38:24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仁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

为王者借弃小仁,而存大义。只有心胸开阔的人才能做的到。

14
发表于 2006-6-26 11:34:09 | 只看该作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何为道呢?

15
发表于 2006-7-6 00:00:34 | 只看该作者

我看资治通鉴比较慢,断断续续的才看到秦记。秦朝的快速灭亡,根本原因就是二世听了赵高的话,为了巩固的自己的位子,大肆诛戮功臣 ,大兴土木,迅速激发民变,但是又没有人来进行镇压,结果很快秦朝灭亡。明初的建文帝的灭亡,和朱元璋的诛戮功臣的关联性很大,否则绝对没有朱棣的机会。

16
发表于 2006-8-9 18:39:37 | 只看该作者

谁有资治通鉴原版

我要下载~~

17
发表于 2006-8-17 10:12:03 | 只看该作者
有谁悟道?有谁知道?对于术,知道者不为,因为遵循天理,天道无常,盈亏交替。以道家为例,无为,或许也是顺势而为,无为,或许是不屑为之,因此后有大为之说。然而,历来有大隐、中隐与小隐之说,不为俗世惑,因此道不为世人所知。然而循道而行,术者也不能领悟,所谓大智若愚,大巧不工,正是如此,但是这些也非世人可以理解的。
18
发表于 2006-8-17 10:18:10 | 只看该作者
在王朝建立之初,创业者们循道而行,因此推翻了旧贵族。但是建立以后,术的作用就明显体现出来,因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无术则道不可行,我想借用常用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来类比,其实道理也很相似啊。
19
发表于 2006-8-25 17:02:39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上面几位老兄聊真挺有深度,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们在这“坐而论道”的。上面还有几位老兄总是问“何为道”,在下在此现现丑。道的论述在《道德经》中比较成体系,道是世界的根本,应该相当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里的“物质”。但我觉得前面几位仁兄讲的道应指“王道”“正气”之意。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8-26 22:15:56 | 只看该作者

道德经那是另一回事了,毕竟《通鉴》是写给统治者看的。我看通鉴还是比较肤浅的那种,套用易中天的说法就是看里面的人性的一面。天边地变,人性不变,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得没错,确实没有错。我看的比较慢,现在刚看到汉武帝“三长史”那一段。到现在为止我所感受的到的人性即是人如果贪就贪的彻底,如刘邦。做事情千万不要意气用事,三思而后行,一时之快也可能惹来杀身之祸。死鉴遇到明君才会有意义。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