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兰
80/20法则,又称帕累托法则、最省力法则或不平衡法则。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研究英国人的收入分配问题时发现,大部分财富流向小部分人一边,即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以后,这一确定的不平等数量关系在许多领域中得到验证,如80%的销售额源于20%的顾客,80%的生产量源于20%的生产线,80%的利润源于20%的企业产品,80%的教师辅导时间被20%的学生所占用等等。当然,80/20法则不是精确的关系,而是方便的比喻、典型的模式。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哲理,世界是不平衡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不平衡使自己获得成功。 80/20法则认为,投入和产出、付出和收获、原因和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少的努力,可以获得大的成绩,企业中关键的少数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效率、产出、盈亏和成败。80/20法则说明一个道理:专注于一部分的投入,通常可以产生大部分的收益,根据这一原理,管理学家推出了管理界的一个重要的方法——80/20效率法则。人们将80/20效率法则广泛的应用于市场营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近年来成为我国管理界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但是80/20法则果真那么神奇有效么,这值得商榷。下面,谈谈80/20法则在营销方面应用的两面性。 一、运用法则做营销 依据80/20法则,那些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产品,但是他们获得的利润却不如那些小企业。企业要想生存就要不断地寻找自己的市场空间,扩大市场份额,才能花费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1.发现20%的核心产品 如果把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看作一个100%,而另外一个100%是企业的利润,它是企业的收益减去了成本的结果。如果知道了每一类产品的收益,再根据企业的总成本把它们分摊到企业的每一类产品中去,便可以发现:企业80%的利润实际上是由企业20%的产品创造出来的。既利润最大的产品占总产品的20%,企业应该善于发现那20%的产品,我们称为核心产品,在这些高产出的产品上面下工夫。简单地说,就是发现我们经营过程中的招牌产品以及占较大营业额的产品。 企业应对这类产品给予特别的关注,可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在相关的政策上面给予适当的扶持,对于这类产品要进行跟踪,及时分析产品的生命周期所处的位置,为产品制定合适的战略。 当然,在确定企业的核心产品时不能太拘泥于数字,可能核心产品只占企业总产品的10%或15%左右,或者创造的利润可能是70%或85%,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这样的规律,展现80/20的本质,这是一种不平衡现象,而这种不平衡现象的背后可以让我们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利用,使我们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 2.发现20%的关键顾客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个名词VIP,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very important person,即最关键人物。在营销活动中关键人物至关重要。 应用80/20营销法则来进行顾客的管理,可以理解为:顾客中的20%为我们带来了几乎80%的利润,我们把这些顾客称为关键顾客。如果我们可以把这20%的顾客牢牢地掌握,那么企业80%的利润就已经到手了。 关键的顾客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利润,可见每位顾客对企业的贡献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不应将营销努力平均分摊在每一位顾客身上,而应该充分关注数量虽少但作用重大的顾客,将有限的营销资源充分应用在他们身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用80/20法则的营销策略的核心是在对顾客价值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顾客进行细分,根据顾客重要程度合理分配营销力量,从全局的角度设计持久、稳健的顾客发展战略。应用80/20法则的营销策略,其高明之处在于应用了全新的思路。成功的关键是要确定带来80%利润的20%的顾客在哪里,并且留住他们。 二、对80/20法则应用的冷思考 目前,各大企业纷纷按照80/20法则的要求,对自己的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员工结构、网点结构等进行战略性调整,重新构成企业的经营结构。无疑,这反映了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走向理智和成熟。但是,我们越是重视80/20法则,就越是清醒认识和正确运用80/20法则。如果认为80/20法则就是抓大弃小,企业经营管理只要抓住关键的20%就可以了,把低效或无效的80%一弃了之,这样认识问题显然是错误的。80/20法则与其他管理理论一样,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运用,特别是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80/20法则存在明显的缺陷。 1.没有80%的多数就没有20%的少数 80/20法则假定企业能判定哪些顾客是“关键”客户,哪些是一般客户,这在实践中并不容易。就我国现在的企业管理水平,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能分别估算出不同客户的能力,即使能也未必准确及可靠。例如,有的同志认为,国有银行大量资源被离退休的老人占用,得不偿失。但事实上那20%的特别富裕的顾客和潜在的顾客及机构,最有可能从银行抽回资金进行权益性投资。可见,客户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有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之分,有的客户虽然不占据什么分量,甚至无利可图,但他若掌握了同行业的领先技术,可能会改变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与这样的企业合作,才能使企业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80/20法则忽视了规模经济的作用,企业80%的利润可能的确是由那20%的产品带来的。但是如果没有那80%的产品,根据量本利分析理论,企业就无法得到较低的成本。例如,银行资产业务优于负债,批发业务优于零售业务,中间业务优于传统业务。尽管如此,今天还没有一家银行只做资产业务不做负债业务,只做批发业务不做零售业务。原因很简单,客户选择银行,要的是品种齐全,要求银行为客户提供一缆子服务,对于银行来说,通过交叉销售,不赚钱的产品可以带来赚钱的业务。当今银行发展的总趋势是,把银行办成金融百货公司和金融超市。可见在管理系统中,关键少数与一般多数之间往往存在着双向互动的相关性。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一旦失去了80%的多数,可能其余20%也不复存在。 2.20%+80%才是完美的100% 80/20的不平等数量关系现象在现实中确实是普遍的,80/20法则提醒我们要注意事务的差别性,努力去抓好关键的少数。这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有积极的意义。重点的客户、产品、员工等,是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主渠道,自然受到经营管理者的重视,投入的资源也自然多,要做好这方面工作也自然容易。而企业经营管理往往不太重视是又容易出问题的,是那些只能带来20%利润的80%的客户、产品、员工等。 因此,要有效运用80/20法则,必须首先认真分析这种管理方法的前提条件,企业是否能取得足够的信息来区分关键因素和非关键性因素。找到关键性因素后,企业能否控制并能借此改善工作。有时,即使满足运用80/20法则的前提条件,仍需谨慎。这是因为80/20法则在分析影响管理的关键因素是使用的过去和现在的资料,当企业找到这些关键因素时,是否竞争者也在做相同的运作。因此,高明的管理者不但要学会80/20法则的正向管理,还有学会80/20法则的反向管理。 从本质上讲,80/20法则就是如何处理整体和局部,一般和重点的关系的问题。管理者如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一定能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重点和关键并不是事物的本身,不是整体。20%+80%才是完美的100%。 |